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5696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docx

新苏教国标本第一册语文《口耳目》教学设计示例

《口耳目》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思路

在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

利用网络环境,注重学生语言与思维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发展的多层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6个新学生字,学写“木、禾”三个字,认识“丿、ヘ”两种笔画。

2.能力目标

发展语言,培养自信心,表达自己的意见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

3.情感目标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思维,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木、禾”两个字。

教学难点

学会学习,掌握象形字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1.游戏:

“对答歌”。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对答歌”的游戏。

师依次出示生字卡片:

口、耳、目。

师:

请你读读这个字?

生:

口口口,这是口。

(学生边拍手边回答)

师:

口儿在哪里?

生:

口儿在这里。

(生边回答边指出“口”的位置)

师:

请你读读这个字?

生:

耳耳耳,这是耳。

师:

耳朵在哪里?

生:

耳朵在这里。

师:

请你读读这个字?

生:

目目目,这是目。

师:

目儿指什么?

生:

目儿指眼睛。

师:

眼睛在哪里?

生:

眼睛在这里。

2、游戏:

《找朋友》。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

你们瞧,小动物也来找朋友了。

谁愿意做它们的好朋友?

(师随即分发“羊、鸟、兔”生字卡片)

(播放欢快的音乐)学生戴着头饰,蹦跳到台上问“我是兔,兔兔兔,我的朋友在哪里?

”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学生应答着跳上台“我是兔,兔兔兔,你的朋友在这里。

”然后让两个小朋友举着卡片带大家读一读。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日”字。

从刚才的游戏中,老师知道了小朋友们都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这节课,老师再来给大家介绍几个新的生字朋友。

(1)出示字卡“日”,读准字音。

谁能把它读一读?

对,“ri”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请你带朋友们读一遍。

(2)图、古文字对照,认记“日”字。

日就是太阳。

(出现太阳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古时候的人,有时会根据东西的样子来造字。

(出现象形“⊙”)这就是最早

的表示“日”的字。

看看,它和太阳的样子哪儿像?

后来,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这个字慢慢地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日”字了。

(课件演示“日”的字形演变)

(3)扩散思维,多种方法认记“日”。

刚才,我们根据太阳的形状记住了“日”这个字。

小朋友,动动脑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记“日”?

(“口”字拉长,在里面加一横就是“日”;“目”字里面少一横就是“日”;“白”字去掉上面的一撇;“田”字去掉中间的一竖。

(4)扩词练习。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那么红红的太阳叫什么?

(红日)傍晚的时候太阳落下去,叫什么?

(落日)谁还能用“日”再说几个词?

2.教学“月”。

“日”这个字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我们的第二个生字朋友。

(1)出示字卡“月”。

谁会读?

“yue”也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

请男生站起来读一遍。

女生?

(2)创设情境,认记“月”。

前不久我们刚刚过了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我们都要出来看月亮。

今年我们班的哪些小朋友看了月亮?

你看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出现圆月图)是不是我们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都是圆的呢?

(出现弯月图)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因为月亮总是弯的时候多,所以古人就根据弯弯的月亮的样子,创造了表示“月”的这个字。

(出现相形字)看,这个字和弯弯的月儿哪儿像?

慢慢地,这个字又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月”字了。

(“月”字演变)

(3)扩散思维,多种方法认记“月”。

你还有什么方法来记“月”吗?

(4)扩展练习。

“日”、“月”不仅能代表太阳和月亮,还能表示日期,比如:

十月一日(出示字词卡片)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出示“六月一日”卡片)谁能读一读这张卡片?

你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它们在哪一天?

3.教学“火”。

(1)读准字音。

哎呀,第三个生字朋友都有些着急了,小朋友,快来看看它是谁?

(师举字“火”)原来是急性子的“火”。

(板书:

火)齐读三遍。

(2)指导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3)图、古文字对照,认记“火”字。

(出示象形字)这就是最早的“火”字,看看它和火苗的形状像不像?

(课件演示)慢慢地,这个字又变成今天所见到的“火”字了。

(4)扩词练习。

现在我们给“火”字找朋友。

爸爸抽烟要用——,(打火机、火柴);火发出的光叫——(火光);那边着火了,要去——(救火)。

火还可以组成?

(5)常识教育。

生活中用火的机会很多,但我们年龄还小,不能随便玩火,用火一定要注意安全。

4.教学“木、禾、竹”。

(1)连线,让学生初步感知实物与字的联系。

汉字中像这样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联想实物的形状,就很容易记住这些生字。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三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现“木、禾、竹”三幅图)

(2)连线,让学生初步感知实物与古文字的联系。

这些字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这三个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

你能把图和它所对应的古文字找出来吗?

在下面先试一试,看看哪个字应该和哪幅图连?

为什么?

(3)出示课件,学生连线。

学生汇报。

(你为什么这样连?

竹:

古时候的“竹”就像两支带有竹叶的竹枝。

木:

古时候写的“木”,中间的竖像树的干,(师:

那上面的和下面的两个笔画好比什么?

)上面的一笔好比树的枝叶,下面的一笔好比树的根。

禾:

古时候的“禾”很像禾苗的样子,弯下来的是禾苗结出的穗子,下面是它的叶子和根,中间是它的秆子。

(4)认记汉字“木、禾、竹”。

后来,这些字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

(板书:

木禾竹)

(5)认读生字“木、禾、竹”。

三、指导书写“木、禾”

1.谈话导入。

小朋友刚才学习生字学得真不错。

你们都动脑筋想了,动嘴巴说了,下面咱们该动手来写一写了,愿意吗?

2.指导写“木”。

(1)认识笔画“撇、捺”。

“木”这个字里有两个新的笔画,(课件出示)这一笔叫做“撇”。

写时注意从右上向左下写,起笔时重一些,收笔时快一点、轻一点。

书空。

这一笔叫“捺”,它正好和撇相反,从左上到右下,起笔时轻一点,收笔时重一些,然后提笔。

(2)教学“木”的笔顺。

学过撇和捺,写“木”就容易了。

仔细看大屏幕,看看“木”字的笔顺。

指名学生回答。

渗透笔顺规则。

当“撇”和“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先写“瞥”,再写“捺”。

指导写“木”。

刚才我们知道了“木”字的笔顺,但是想要把“木”字写漂亮,还要知道“木”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仔细看“木”这个字,在下面小声地说一说每一笔的位置。

(学生讨论)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评价。

引导学生从观察的几方面讲。

3.指导写“禾”。

(1)点击出“禾”和“木”,比较,让学生自己说出“禾”的笔顺。

“禾”和“木”在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禾”比“木”多一撇)

(2)指导观察“禾”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点指导“丿”的位置)

(3)师范写。

“禾”的第一笔“丿”要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

下面就按照刚才学习写“木”的方法,再写个“木”就可以了。

(4)学生在书上写一个“禾”。

(5)评价。

四、巩固练习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日、月、火、木、禾、竹”。

1.同座位的同学互相抽读。

2.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读一读?

3.只要你会读,你就站起来读,看谁的反应快。

五、扩展练习

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一找:

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

如:

山、水、田、雨等。

六、小结

多么神奇的汉字呀!

字的样子竟然和实物的形状是那么像,难怪连外国人都想学、想写咱们的汉字呢!

课下请同学们在课外读物中再去找一找,了解汉字的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