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5813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docx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学生23人,通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

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

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

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主要材料)

1

2.12-2.13

始业教育、宣传评价与考核办法

1

 

2

2.16-2.20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2.点亮小灯泡

2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

3

2.23-2.27

1-3.简单电路

1-4.电路出故障了

2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 

4

3.2-3.6

1-5.导体与绝缘体

1-6.做个小开关

2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木板(或大橡皮), 导电性实验材料(20种)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木板(或大橡皮),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

5

3.9-3.13

1-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一单元复习与练习

 2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 

6

3.16-3.20

2-1.油菜花开了

2-2.各种各样的花

2

 放大镜,镊子,油菜花,棉签,油菜花

放大镜,镊子,南瓜的雌花和雄花,其它常见的花

7

3.23-3.27

2-3.花、果实和种子

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2

放大镜,镊子,几种常见的花,油菜果夹和种子,植物传粉、受精的图片

油菜果夹和种子,凤仙花、苍耳、蒲公英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8

3.30-4.3

2-5.种子的萌发

2-6.动物的卵

2

 黄豆、蚕豆的种子(提前浸泡一些)、放大镜,镊子,烧杯

各种动物的卵(如青蛙、蟾蛛、鱼、鸡蛋、鸟等)、鸡蛋孵化过程的课件或图片

9

4.6-4.10

2-7.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二单元复习与练习

2

课件或图片:

卵生、胎生动物的繁殖

10

4.13-4.17

3-1.一天的食物

3-2.食物中的营养

2

 记录食物名称用的卡片

棉签、食用油、肥肉、花生,淀粉糊、碘酒,

11

4.20-4.24

3-3.营养要均衡

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

 均衡营养的相关资料

生的马铃薯,熟的马铃薯、生鸡肉、熟鸡肉,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镊子

12

4.27-5.1

3-5.面包发霉了

3-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2

 塑料袋、发霉的面包或馒头、牙签、滴管

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

13

5.4-5.8

3-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1

各种包装袋(盒)

14

5.11-5.15

第三单元复习与练习

4-1.各种各样的岩石

2

 各种岩石标本

15

5.18-5.22

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4-3.岩石的组成

2

 各种岩石标本,稀盐酸,滴管,放大镜,镊子,

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标本

16

5.25-5.29

4-4.观察、描述矿物

(一)

4-5.观察、描述矿物

(二)

2

矿物标本,白色的无釉瓷板 ,小刀,铜钥匙

矿物标本,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土,不透明纸、半透明纸、透明纸,手电筒

17

6.1-6.5

4-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4-7.岩石、矿物和我们

2

 不知名矿物标本,记录矿物特征用的卡片,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18

6.8-6.12

第四单元复习与练习

总复习

2

 

19

6.15-6.19

总复习

2

 

20

6.22-6.26

总复习

2

21

6.29-7.3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二、认识电荷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四、安全教育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四、活动延伸:

1、挑战:

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3、概括: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二、做个小开关: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

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活动二:

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

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活动二:

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三、拓展活动:

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2、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2、“花的观察”报告会。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4、交流与小结

三、质疑拓展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三、总结拓展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受精结果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三、小结

四、质疑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茎和叶养分

6、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3、小鸡的孵化

三、小结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

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

大约3个星期。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三、小结

四、质疑与讨论

五、板书设计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第三单元食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2、给食物分类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类:

动物类:

记录

主食:

副食:

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

蛋白质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

3、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营养均衡的标准

2、搭配膳食营养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板书设计】

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三、小结: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2、面包发霉的条件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4、后续观察活动

【板书设计】

5面包发霉了

营养

温度

霉菌——生长条件水分

空气

光照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1、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2、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3、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用冷冻、晒干、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重点】

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板书设计】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冷冻法

曝晒法

腌制法

储存食物的方法密封包装法

真空包装法

高温或低温灭菌法

……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教学重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2、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3、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三、课后拓展

【板书设计】

食品的名称

食物配料

营养成分

生产日期

保质期

储存方法

食用方法

生产厂家

……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标】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教学重点

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2、观察“我的岩石”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三、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2、给岩石分类。

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四、小结拓展(播放雁荡山地质录像)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教学重点:

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

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进一步观察岩石

2、怎样识别它们

三、课外延伸

3、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

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教学难点:

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

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2、常见的矿物

三、总结

四、课外延伸

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4、观察、描述矿物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三、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四、总结

5、观察、描述矿物

(二)

教学目标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

2、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

三、课外延伸

1、阅读单元资料库《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2、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

教学重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

教学难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

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它们是什么矿物

2、确定“身份”

3、猜猜它是“谁”

4、举例说一说

三、课外延伸

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