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6174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人教新课标版

战争

名称

时间

背景

侵略国家

条约

影响

反抗

爱国英雄

群众运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

通商、

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林则徐,关天培(虎门激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主凶:

英法;帮凶:

美俄

北京条约

瑷珲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通商

设厂)

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速

邓世昌(黄海海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

启示:

1、落后就会挨打,强大无人敢欺;弱国无外交

2、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刻苦学习,立志报国。

一、单线选择题

1、小明要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历史史实,可以查阅下列哪一个条约()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右图的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城烧、杀、抢

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原料,倾销工业品;B、清朝统治腐朽

C、林则徐的虎门销烟D、道光帝昏庸无能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

这位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

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6、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款内容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危害最大()

A、割地B、赔款C、通商D、设厂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7、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__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的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

9、《马关条约》签订的双方代表,中国是__________;日本是________;

10、沙俄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_____多万平方千米。

三、连线题(请用直线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每线1分,共10分。

11.请将下列战争与相关条约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连起来。

  ⑴中英鸦片战争  ①《马关条约》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甲午中日战争  ②《南京条约》 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辛丑条约》 C.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侵占中国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铜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

劫掠者是谁?

在这场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3)写出近代为反抗外来侵略,涌现出的民族英雄两位。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近代化的探索

时间

代表人物

主张(口号)

活动内容

性质

政治派别

结果

评价

洋务运动

19世纪60至90年代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中堂、张之洞

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破产

戊戌变法

1898年

康有为、梁启超

变法图强

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失败

辛亥革命

1911年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成功/失败

新文化运动

1915年开始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民主科学

前期: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先进的知识分子

成功/失败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一波三折,急速发展)

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1、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国家富强;

2、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改变自身命运;

3、单纯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行不通;

4、先贤们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巩固练习】

1.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

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这个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_______摘编自《历史。

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在材料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把中国推向“深渊”的侵略战争有哪些?

这些战争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

这些探索有何积极作用?

(3)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还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质就是中国先进分子发展近代工业、学习西方民主政治、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过程。

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分)请概括指出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分)

 

(2)中国近代前期,在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重要的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分)

 

人物

贡献

主持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

侯德榜

译著《天演论》,传播西方进步观点

(3)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右边表格。

(3分)

 

(4)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你认为其根源是什么?

(1分)

 

3、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请分别写出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直接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分)

(2)在近代列强浸华的过程中,处于亚洲的日本表现尤为猖撅。

请写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三次侵华事变和制造的一次屠杀中国人达30万之多的惨案名称。

(4分)

(3)伴随列强的人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请完成下面的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结构图(4分)

(4)在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斗争中,中国社会性质又先后发生了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次转变。

请写出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

(2分)

(5)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祖国统一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请举2例说明。

(2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

内容(大事)

影响

国共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1924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建立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革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

1924-1927

北伐战争

基本上打垮了封建军阀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

1927-1937

中共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人民军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国共分裂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取得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国民党取得的重大胜利)等胜利

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取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国共分裂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抗战胜利

启示: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和模式;

3、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4、学习五四运动青年学生忧国忧民,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赵登禹佟麟阁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

【巩固练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练习题

1、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2、“五一”假期,张红从北京乘火车去包头,在沿线某站台看到一尊詹天佑的铜像。

她经过的这条铁路是()

A.京张铁路B.淞沪铁路

C.唐胥铁路D.滇越铁路

3、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的最突出贡献是()

A.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改革封建制度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猛烈抨击封建思想

D.颁布一系列法令制度,促进社会习俗的进步

4、2005年6月,《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院举行,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维新变法运动C.洋务运动D.收复新疆

5、下列四组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孙中山——戊戌变法B.张謇——实业救国

C.邓世昌——甲午战争D.张学良——西安事变

6、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准确的是()

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8、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主要是因为这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A、彻底否定儒家学说     B、高扬民主和科学大旗

C、提倡白话文写作       D、反对传统道德束缚

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局、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你知道中国人启动的与第三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0、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运动是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11、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12、请将孙中山先生的以下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组建兴中会  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3、下列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盟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C.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4、今年是辛亥革命95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A.上海B.北京C.天津D.武昌

15、下列哪一刊物或作品对北洋军阀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

16.中国开始剪辫、易服、废止缠足以及废除跪拜礼是在

A.甲午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

C.辛亥革命之后D.五四运动之后

17.“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五四”传单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精神”不包含:

()

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B.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

C.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

D.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

18.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D、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发展

1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打倒封建军阀统治

C.宣传马克思主义D.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20.“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对“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B、有了新的理论作指导

C、有了新的革命目标D、有了新的革命任务

21.“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有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④井冈山会师⑤新四军成立()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2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事变或事件有()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八一三事变④旅顺大屠杀⑤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④⑤

23、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民族团结抗战B、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

C、苏联对日宣战D、爱国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援

24在解放战争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沈阳      B.天津      C.北平      D.南京.

25.“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该政治路线为争取下列哪一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A.解放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西藏

C:

\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MyDocuments\快捷方式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练习题.lnk

26.下边是一张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的合影,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摄于()

A、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期

B、抗日战争反攻时期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

D、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时期

2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诗所描绘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8、为解放江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9、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

A.“实业救国”B.“曲线救国”C.“教育救国”D.“抗日救国”

30、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阅读

材料一: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

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

鄙人勇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①材料一是蒋介石于______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材料中的“渝”是指_________市。

(2分)

②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2分)

③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2分)

④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

取得了什么结果?

(4分)

32.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根据所学知识请列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三个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及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3、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某实验中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回顾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风雨历程,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1)展览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搜集资料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种)(2分)

(3)搜集资料的内容:

a请你把同学们收集到的中共会议的有关图片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_____(2分)

图一图二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战争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c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道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1分)

(4)活动后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4、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近代以来中国以来一切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结果。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这句话有关的我国近代化探索事件是什么{2分}

(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此次焕然一新,请完成下列表格横向对应的内容(6分)

道路

时期

主要成就

国共合作之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A

B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扭转了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

建立新中国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农业生产取得卓越成就,一些农民说吃饭靠“两平”,这“两平”分别指谁?

3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

(一)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材料

(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既有过和平友好,也有过矛盾战争。

在近代,日本曾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

但日本右翼势力却否认历史,美化侵略罪行。

其首相小泉纯一郎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2010年9月7日,日本保安厅竟在中国钓鱼岛扣押我方渔船和渔民(图4),给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请回答:

(1)图1是哪次侵华战争的场景?

(1分)这次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分)

(2)图2和图3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的什么事件?

(2分)

(3)上述两次战争结果有何不同?

(2分)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4)针对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势力的行径和钓鱼岛事件(图四),你想说些什么?

(2分)

36、小强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展览,让他收集这项活动。

时间:

局部抗战的标志性事件:

全面抗战的标志性事件:

抗战中两次重要的战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抗战中为国捐躯的两名将领:

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抗战胜利的意义:

活动准备:

如果你是小强,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相关资料?

你组准备在展览中展出哪些方面内容?

活动过程:

(1)历史溯源:

请你

帮助小强同学完成“铭记

抗战历史”的知识卡片:

 

(2)现实接轨:

近来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重新抬头,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中日关系一度低迷,政治关系也在影响着两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①以日本侵华的暴行(两例)驳斥日本歪曲侵华的谬论。

②日本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谋求什么地位?

③你想对现在的日本政府说些什么?

(3)历史感悟:

这个探究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抗日战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请你概括抗战精神,思考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37、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

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先后在哪些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

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对上述两件事的处理,使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何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