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6260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

第三册挫折孕育着成功_八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挫折的两重性和挫折的积极作用。

2.能力目标:

认识挫折的积极作用,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和信心。

3.觉悟目标:

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品质和不回避挫折的决心,做生活的强者。

二.教学重点:

挫折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难点:

挫折的两重性。

四.教学手段:

电脑多媒体教学及讲授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及导入新课:

(1)什么是挫折?

产生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

(2)为什么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同?

(学生回答)   

2.讲授新课:

  导语:

人生的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如何对待失败与挫折,对于每一个人都将是一次次考验,凡是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来的,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可见,“失败乃成功之母”,引出课题。

(1)点击显示课题:

挫折孕育着成功

(2)正是因为种种差异,所以挫折对人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同的(显示漫画)

(3)小结:

①有的人被挫折所压倒,②有的人奋起迎接挑战,争取成功(显示漫画“失败先生、平凡先生和成功先生的故事”,提问:

如你跌倒了会怎样做?

(4)可见,挫折具有不同的作用:

挫折的两重性。

理解这一难点,要教会学生从三个层次来把握:

①挫折本身是坏事。

因挫折是要求、愿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挫折的消极作用是它本身固有的,是普遍的,它给人以身体、心理上的打击、压力,给生活道路造成曲折,对于承受能力不强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灾难。

②挫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挫折的积极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对于有能力承受挫折的人来说,挫折给人以压力、打击可以激发起知难而进的勇气,积累经验,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讲述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灯丝材料实验1000多次的事例,说明每一次失败都缩短了与成功的距离。

③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承受能力。

挫折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都有两重性,本身是坏事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好事,本身是好事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变成坏事。

正如“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所揭示的道理一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挫折及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

(5)综上所述,挫折本身所固有的是消极作用,不会因为承受能力强而消失。

(请学生说出遇到挫折的感受,教师归纳:

打击、压力、痛苦、曲折,显示漫画)

(6)但是,我们不要因为挫折具有消极作用,就害怕挫折,被困难和挫折吓倒而退缩不前。

钱学森说过:

“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宝座。

”引出积极作用。

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挫折的积极作用,尤其要善于联系自身实际。

同时要注意结合挫折的两重性来认识这一问题,避免片面认识。

①    ①    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提出问题:

为什么挫折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P97)。

讲述日本药物专家欧立希历经605次挫折和失败,也不气馁,而是不断总结经验,直至研制成药物606的事例。

进一步补充说明:

一方面,人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人对自己和外界环境的了解往往有一个过程,有的人遇到挫折后,经过冷静分析,可以将目标作适当的调整,这本身就是一个促使人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也体现了聪明才智的增长。

(列举李时珍的事例:

李时珍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终于写成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

②    ②    

[1] [2] [3] 下一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从事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生产劳动。

2、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历程,认识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极端低下的。

3、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生产关系”这一基本概念;识记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组织的发展情况;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氏族是最基本的单位;懂得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4、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金属工具、手工业出现的意义,懂得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懂得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能力目标

1、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能从课文的阐述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的复习中能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

2、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认识原始社会。

3、了解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该认识到生产劳动的重要作用,从而初步树立劳动的观点,培养劳动的习惯。

2、初步懂得生产力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初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教学重点]:

1、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

2、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4、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

5、私有制的产生。

[教学难点]:

1、生产劳动是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

2、生产力三要素的地位。

3、生产关系的基本概念。

4、私有制的产生。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法。

[课前准备]:

布置自学本节课内容并思考:

本节课有几个小标题?

这几个小标题共同说明了什么?

挂图、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长期困惑的三个问题是“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一、原始社会在生产劳动中形成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论证了人猿共祖。

(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1876年,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真正解决了人类起源问题的是恩格斯。

阅读教材P.4页楷体字部分了解动物利用自然物和人制造工具的区别:

利用自然物;将自然物加工成工具进行劳动。

例:

鲁智深打造禅杖。

黑猩猩不能削木棍。

蜘蛛不能不织网。

1.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从事生产劳动,制造工具是生产劳动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生产劳动?

⑴制造和使用----做;⑵目的、计划----想。

人类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动物则不可能这样做。

比如,动物在吃光某块地方的植物时,并不懂得它们在干什么;而人类铲除某块地方的野生植物,是为了腾出地方来播种谷类或种植树木,他们知识这样做可以得到较多的收获。

这种制造和使用工具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劳动的能力,就是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

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首先在懂得:

生产劳动既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劳动是形成人类社会的基础

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

正是在共同进行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以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史称原始社会。

课堂讨论:

从生产劳动中,能否得出“人们制造工具仅仅是为了自己使用?

人们制造工具,并不只是为了给自己使用。

锄头、钢笔、电脑、火箭、核武器等等。

农民分工和协作。

投影片:

动物、人类对自然界的活动

动物只能适应和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生存条件,自然条件一旦发生变化,动物就会出现“生存危机”。

例如,虎的数量不过6000只,我国的华南虎已濒临灭绝,要靠人类来保护它们传宗接代。

人类社会自下而上的首要条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因为,人们要生存,就必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来。

为了获得这些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就必须劳动。

同时,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就成为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的基础。

如生产中的协作关系、分工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生活中的家庭关系,以及后来出现的宗教关系、政治关系,等等。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二、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1、漫长的石器时代

石器不仅反映了原始人类改造自然的艰辛,而且表现出人类童年的智慧。

石器是人类制造的最初的工具,也是原始社会主要的工具。

2.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

(1)过程

采集、渔猎→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植物→原始农、畜牧业

3、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阅读教材,看投影片,小声议论

生劳动者-------à制造、使用者——》主导作用

产生产工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力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1.结合图表分析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生产力三要素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原始人的生产经验贫乏,劳动技能很差。

◆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绝大部分是用石头加工而成的,比较简陋、粗笨。

(简陋的石器)

◆原始人的劳动对象极为有限,仅限于石头、树木、果实、种子、野兽等。

总之,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提问:

为什么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因为各社会的劳动者和劳动对象都不好进行比较,而劳动工具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如:

石器与机器比:

很明显哪个先进、哪个落后。

提问:

你如何理解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不断增长,能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如:

我国目前各行各业进行的等级考试,人们通过

各种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都是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它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是未来的劳动者,更应努力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平等互助的经济社会关系

1、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②.平等互助合作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平等分配消费品→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这种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政治关系)

①.氏族的定义、发展阶段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氏族,也叫氏族公社,是按照血统关系结成的集团。

②氏族的发展

氏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③.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

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中,氏族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部落和部落联盟也有相应的议事会。

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

在议事会上,选举或撤换氏族长(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和军事首领。

讨论生产活动的组织安排和产品的分配,决定收容外族人或俘虏加入本氏族,为被杀害的氏族成员接受赎金或实行血族复仇等重大问题。

氏族是被推举出来的勤劳勇敢、又有威信的人,他不脱离生产,也没有强制的权力。

一旦他辜负了氏族成员的信任,可以撤换。

氏族长和军事首领被撤换后,便同氏族同其他成员一样,成为普通一员。

④.没有私有观念的精神文化(文化关系)

生产关系:

平等互助合作------->文化关系:

朴素的道德观念——没有私有观念

总之,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和道德观念表明,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社会。

四、私有制的瓦解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1、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

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结果:

农业、手工业从多数人→个体劳动

2、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同学们知道:

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提问:

在原始社会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主要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

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工具?

它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原始社会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主要使用石头加工制作的简陋工具进行生产,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金属工具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

3.金属工具和手工业出现的意义------->个体劳动的盛行

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这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手工业逐渐有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这表明,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碑原先需要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时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畜群分散给各个家庭去养,土地分配给各个家庭去耕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了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

请看教材第7页第4段。

提问: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个体劳动代表一种怎样的生产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个体劳动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生产力,成为生产发展的趋势。

提问:

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就要求生产资料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

4.生产资料所有制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由氏族公有制转变为个体家庭私有

当原始人在氏族公社范围内共同劳动时,生产资料自然归氏族公社所有。

当个体劳动日益盛行后,生产资料也就相应在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

5.私有制的确立----à土地开始变成私有财产

由于原始社会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当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后,标志着私有制已经在社会上确立起来了。

个体家庭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出现财产占有的不平等和贫富分化现象。

6.氏族制度的瓦解

①贫富分化的产生

在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中,氏族公社的成员,由于各个家庭占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数量不同,劳动力的多、强弱不同,家庭人口多寡不同,以及受到天灾人祸等灾害的影响的程度不同,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贫富不均。

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家庭,就成了公社中的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陷入贫困和破产。

这说明,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

读一读教材P7最后1段。

②.交换的发展及影响

提问:

交换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它对原始社会的解体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大家知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原来非常低下,生产没有什么剩余,产品主要是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

有时一个氏族偶然获得较多的某种生产资料,就用多余的部分去同其他氏族相交换。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畜牧业和农业发展起来以后,每个氏族、部落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自己吃、用之外,还有一点剩余,就拿剩余的东西去跟别的部落和氏族进行交换,于是,交换便逐渐经常起来。

最初的交换,只在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

随着氏族内部各个家庭都拥有私有财产,交换也在氏族内部成员之间发展起来了。

在手工业发展起来以后,才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这时交换就更频繁,而且交换范围和规模也有了扩大。

交换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和氏族成员的地位不平等。

[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瓦解,以及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情况。

[课堂练习]

见“课堂练习(第一课第一框题)”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理解要求:

列举实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标。

运用:

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进行法制教育不能离开道德教育而孤立地进行,认识到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而自觉地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理解这一重点应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要掌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相同点。

其表现在:

阶级本质相同,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任务和目标相同,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其次要掌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具体表现在:

第一,法律的制定体现着道德的要求,即法律的制定受道德的影响,体现着道德的基本要求。

如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第二,法律有维护道德的作用,即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打击违背道德的现象,确保道德的实现。

如刑法第261条的规定对于人们履行养

  老育幼等道德义务具有重要作用;第三,道德补充着法律的不足。

法律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所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quot;第三者”问题,有时违背道德但不违法,这就需要用道德规范来加以调节和补充;第四,道德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道德

  通过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和保证法律的实施,如对违法行为的抑制和谴责、对见义勇为的行为的赞扬和鼓励等。

二、教法建议:

  1、关于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关系教法建议

  本目的第一段着重从三层涵义上说明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该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三层意思,教师都应举出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最明显莫过于如盗窃、危害公共安全等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也是社会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都是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法律都将其明确规定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最后一层,有许多法律规定不仅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且是道德的要求,这里可引述该目第一段的例子。

  2、关于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不同点教法建议:

  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不同点,教学时可采用列表的方式,用投影打出,或在黑板上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先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想一想图片各说明了什么观点?

(设计此题的目的:

复习旧知识,为新教学内容做铺垫。

  图片一说明,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图片二说明,人们遵守法律,要以道德作为思想基础。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发每一个学生一份《××市市民文明公约》,请同学读一遍)

   一、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板书)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相同点(板书)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

(板书)

  (请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我国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然后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

   第一、我国法律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即规定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第二、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它是由广大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

   

(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板书)

  (请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回答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核心及其作用。

教师归纳。

)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的内容、核心及其作用。

教师归纳。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崇高精神(诸如热爱祖国和人民,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二是社会公德(如助人为乐,扶贫帮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三是职业道德(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四是家庭美德(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公职里团结等)。

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作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通过以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内容、特征的分析和社会主义道德内容、作用、原则的学习,我们就不难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和道德的相同点了。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同点。

(板书)

  阶级本质相同:

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任务和目标相同:

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到二者共同之处的具体表现:

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的要求。

  由此可见,它们二者是互相作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听。

这就是第二目题要讲的内容。

(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板书)

  具体表示:

(请学生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归纳。

  3.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板书)

  由于法律与道德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平是遵纪守法以及能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所以,青少年从小提高道德修养,不但能自己做到自觉守法,还能成为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卫士。

  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又由于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点,因此二者不能互相代替、混为一谈。

履行法律义务和责任是有强制性的,特别对于惩治犯罪,具有特殊意义。

把握好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正确实施法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概念: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明确了一个新观点: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

获得了一个新认识:

提高道德水平对守法护法有重要意义。

[巩固新课]

  请同学看教材第16面“新闻记者与思考”,回答案例后;面提出的问题。

[课后作业]

  行为作业;同学们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家里、校内、社区内)做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学生。

  笔答作业: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最后,我们对本课书的全部知识做一个归纳:

[本课知识系统表]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我国制定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相同点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作用

二者的三方面的主要相同点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二者互相配合、促进、补充

二者相互作用的表现:

      体现     维护

我国法律    社会主义道德

     补充、支持、促进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较高道德水平,是遵纪守法,勇于同一切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思想基础。

懂得二者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把握好二者关系,正确实施法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本框主要阐述了第三课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规范、保障的”保障”作用,充分体现了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重要特点。

如果说,第一、第二框强调的是”应该”做什么,重点突出了法律对经济的引导、规范功能,那么这一框则强调”禁止”做什么,意在体现法律的保障功能--制裁惩罚经济犯罪行为,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各类经济犯罪中,最常见的两种犯罪,是侵犯公司财产犯罪和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因此本框从”法律打击侵犯公司财产的犯罪”和”法律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两个方面进行展开,从而体现了法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

  --摘自于《教师教学用书》(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过程与方法:

  本框从”法律打击侵犯公司财产的犯罪”和”法律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两个方面阐述了法律对经济建设保障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