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7068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docx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

第二章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改革实践

国家对"三农"金融服务政策概述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中国农业进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

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组成,农业进展银行属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银

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属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属合作性金融机构。

国家对"三农"金融服务的主要政策是:

"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

入政策,加速成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沛、功

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

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各类金融机构都要踊跃支持农村改

革进展"1。

国家要求中国农业银行要"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

能、落实责任,稳固和进展农村服务网络",履行国有银行商业服务"三农"的

责任。

而农业银行在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中具有横跨城乡最庞大的金融机构,

在县域商业金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境内机构数量别离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的倍、2.3倍、倍,在县域金融具有天然的优势。

在城区机构和业务准入方面给予便利,免征农村资金合作社的监管费,对其他农

村金融机构的监管费减半征收。

三是对农村信用出台税收、再贷款等优惠政策。

四是出台专门针对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税收优惠政策。

具体政策1:

一一不同化的货币信贷政策

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预备金率。

一是为保证农村地域信贷资

金充沛,在当前紧缩流动性的前提下,对农村信用社仍执行较低的存款预备金率。

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共上调6次法定存款预备金率,其中,对农村信用社等中

小法人机构仅上调3次,目前,农村信用社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个百分点的优

惠存款预备金率,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执行的

存款预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7个百分点。

同时,村镇银行的法定存款预备金

率对照本地农村信用社执行。

二是改良和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

依照向西部地域

和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原则,人民银行增强了对支农再贷款额度的地域间调剂。

时,将村镇银行纳入支农再贷款支持范围。

2010年,对西部地域和粮食主产区调

增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调增后,以上地域支农再贷款额度所占全国的比例

达到93%。

支农再贷款对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发挥了踊跃作用。

截至2010年末,

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余额为723亿元。

三是出台"新增存款必然比

例用于本地"的具体政策办法。

2009年,人民银行、银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鼓

励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必然比例用于本地贷款的考查办法(试行)》,从2011

年起,将在部份县域开展试点工作。

一一财政支持政策

(1)激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2009年财政部出台《中央财政新型农村

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加且达

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合作社,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

长、上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上年贷

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助。

(2)实施财政奖补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

2009年财政部出台

《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县域金融机构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加超过

15%的部份,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激发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的内生动力。

2010年,财政部进一步完善试点政策,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省(区)。

(3)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

2007年,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

险保费补助试点管理办法》,启动农业保险保费补助试点工作,对6省的5种农作

物给予保费补助,试点险种的保费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各负担25%后,其余50%由农

户承担,或由农户与龙头企业和省、市、县级财政部门一路承担。

实施扶贫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农村贫困群体。

为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农村贫困地

区,

(4)扶贫贷款贴息。

中央财政自1998年起安排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并不断

改革和完善扶贫贷款贴息制度,扩大承贷主体,丰硕资金来源。

截至2009年末,

中央财政共拨付了贴息资金81.5亿元,累计带动发放了超过2000亿元的扶贫贷

款。

(5)完善财政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金融财务制度方面,财政部放宽了金融

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授权金融机构对符合必然条件的涉农贷款进行

重组和减免,可酌情减免本金和表内利息。

金融机构业绩考核方面,将涉农贷款

等指标作为加分因素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使支农业务对金融机构的薪酬水平产生

踊跃影响,鼓励金融机构主动支农。

一一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对涉农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财政部《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

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

行、农村资金合作社、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及以下地域的农村合作银

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

贷款损失预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

日,对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预备金实施税前扣除。

金融机构对

涉农贷款分类后,按规定的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预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可全额扣除。

对特殊涉农业务的税收优惠。

二是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

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

财政部《关于保险公司提取农业巨灾风险预备金企

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

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的比例计入收入。

三是对保

险公司经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保费补助的种植业险种的,按不超过补助险种当

年保费收入25%的比例计提的巨灾风险预备金,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农村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的40%可作为展业本钱免交营业税和所得税。

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

一是稳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成立有序竞争的多层次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二是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进展农业保险、农

产品期货和定单农业,稳步推动农村利率市场化。

三是实行有不同的监管政策,

成立有利于降低服务本钱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踊跃作用,

严厉冲击非法集资。

四是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上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必然优惠,

成立扶持农村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

五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金融服

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

中国农业银行组织机构体系现状

目前,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下的总分行制,总行是全行经

营决策、风险控制、内部监督、财务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各级分支机构

为非独立核算单位,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对总行负责。

组织架

构上,采用以直线职能制为主体、事业部和子公司制为补充的组织体系,在机构

布局上实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模式,即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为管理

层级,县支行为经营管理层级。

中国农业银行大体管理体系特点是:

管理层级实行与政府行政级别对应的总分支行模式

目前,农业银行机构大体上是依照行政区划设置,采用的是与行政层级相对

应的总分支行模式,设于北京的总行、各省(区、市)一级分行、各地(市)二级分

行和各县(市、区)支行别离与中央政府、省(区、市)政府、地(市、区)级政府、

县(市、区)形成名义上的报告关系。

中央和地方政府召开经济工作相关会议均要

求农业银行参加,履行国有银行责任,支持地方经济进展。

农业银行采用这种行

政级别对应的模式,有其历史本源,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银行是地方政府的直

属机构,管理上同意地方政府领导,业务上受上级行指导,因此,农业银行管理

机关政府特色超级明显。

管理制度采用总-分-支行授权委托的垂直模式

农业银行上下实行"一级法人治理、分级授权管理"的垂直领导体制,总行

承担全行战略计划、资源配置等重大经营决策及决策审议的职能。

在组织架构上,

实行总分行制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总行作为一级法人,是全行的经营管理决策中

心、战略计划与公司治理中心、资源配置中心、风险管控中心,管理层通过度级

授权方式对各级分支机构进行管理指导。

一级分行(含直属分行)是承先启后的

区域性经营管理中心,重点是按照总行经营策略和管理要求组织辖内业务经营管

理,并通过各类方式增强对辖内分支机构风险控制与管理。

二级分行依照总行和

一级分行的部署开展直接经营和对县支行的管理,中后台运营核算功能实行集约

化管理。

支行作为全行的大体经营核算单元,承担具体业务经营及网点管理职能。

支行以下营业网点定位于业务操作平台,按照经营目标、业务特点和服务对象等

因素,不断强化营销和服务功能。

总行机关各直线职能部门承担日常经营决策和

管理由各级分支行承担,总分行对口的业务管理、业务指导、授权管理等职能由

各业务部门依照专业条线对分支行对应部门(处室或是科室)进行业务指导和业

务管理。

实行国家绝对控股的法人治理架构

为推动大型商业银行股分制改革,加倍规范地管理国有金融资产,有效行使

出资人(股东)权利,2003年12月16日,国家成立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

司,按照国家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

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

保值增值。

汇金公司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与其控股的国有重点

金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国家对农业银行通过不良资产剥离、资产重组、公开

上市完成了股分制改革,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国家完全控股的前提

下,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有限责任公司以出资额为限,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改革之实践

为破解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不适应的问题,在中央和国务院

的领导下,农业银行对服务"三农"工作在思想、战略、体制、机制、渠道等方

面进行了重大部署,踊跃探索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和路径,

归纳说,就是"确立一个战略、实施一项改革、构建三个机制"。

一是确立了"三

农"和县域蓝海进展战略,制定了"三农"和县域业务进展计划,从战略上对服

务"三农"做出了安排部署。

二是对"三农"县域业务试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

从体制上探索长期可持续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

农业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创造性地实施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开展了事业

部制管理。

三是构建了适应"三农"金融事部制管理的配套机制,从机制上确保

"三农"事业部有效运行。

农业银行构建了对"三农"事业部的资源倾斜配置政

策、产品和服务模式和风险管理机制。

2008年3月起,农业银行选择部份分行

对"三农"事业部改革进行了试点,2010年,农业银行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

甘肃、重庆、福建、广西、山东、四川、湖北、吉林等8省(区、市),开展以完

善事业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确保

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制度、专门的资源,专注于"三农"金融服

务工作。

探索通过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系服务"三农"的模式

组织和治理架构的成立是事业部有序运行的大体前提。

农业银行成立总行、

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级督导",县支行"一级经营"的事业部管理体制。

业部总部统筹全行"三农"业务的政策计划和改革推动工作。

省、市级分部在抓

好总部政策制度贯彻落实的同时,因地制宜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手腕和模式,

县支行作为事业部大体经营单元,扩大对县支行信贷授权,下沉经营重心。

在治

理机制方面,制定了三农金融部管理章程,在董事会设立了三农金融进展委员会,

在高管层设立了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

在组织体系方面,在总行层面形成了包

括三农政策与计划部(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农村产业金融部、农户

金融部、三农信贷管理部等专业部门,和三农核算与考评、风险管理、产品研

发、人力资源管理、资本与资金管理等支持中心的"四部五中心"组织架构,构

建了"总部+省级分部+地市分部+县域经营单元"的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的垂直组

织体系。

在管理边界上,通过位于县域地域的2,048个县级支行和22个二级分行

营业部及其辖属网点,向县域客户提供普遍的金融服务。

在运行机制上,成立了

适应事业部管理的"六个单独"运行机制。

单独核算是事业部改革的核心,农业

银行为适应事业部改革试点,依照"六个单独(经济资本、信贷管理、会计核算、

拨备管理、资金结算、考评鼓励)管理"原则构建了单独核算机制。

初步成立服务"三农"的运行管理机制

农业银行初步成立了事业部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服务"三农"投入持续加

大。

单独安排事业部的信贷计划和经济资本计划。

明确规定县域组织的资金总

体上要用于县域,事业部贷款增速要持续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2010年,在国家

宏观调控、银行信贷规模紧张的背景下,农业银行安排"三农"信贷计划2600

亿元。

单独安排事业部的固定资产投入计划和费用计划。

明确规定事业部固定资

产投入和费用增加率不得低于全行平均水平,资源投入要优先用于服务"三农"

一线。

单独安排事业部用工计划。

明确此后全行50%左右的新增用工计划用于县

域支行,县域支行自然减员名额留存用于县域支行。

2010年,农业银行定向为

县域支行招聘大学生5299人,大学生村官371人。

增强事业部资源投入管理。

明确规定各分行分解下达县支行的资金、资本、固定资产和费用计划不得少于总

行下达总量;城市业务资源可调剂用于"三农",但"三农"业务资源不得挤占

挪用到城市,确保政策效果逐级增强。

农业银行探索服务"三农"模式改革试点成效评价

农业银农业银行通过"三农"事业部体制改革实践,"三农"业务取得了又

好又快进展。

截至2010年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万亿元,比上年净增

2700多亿元,增加速度明显加速;县域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持续第三

年超过50%,整体上做到了县域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农业银行不断加

大惠农卡和农户贷款的推行力度,惠农卡发卡总量冲破6100万张,整体农户覆

盖面已达27%。

通过惠农卡向580多万农户提供授信,农户小额贷款余额989亿

元。

农业银行针对农户金融服务本钱高的现状,对"三农"金融服务采取多项措

施,减免相关费用。

如对惠农卡减免年费、免征制卡工本费、免收小额账户管理

费。

同时,以惠农卡为依托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定价上浮幅度低于县域金融同

业,让利广大农户。

长期以来,农业银行踊跃履行在部份掉队、偏远和自然条件

恶劣地域的金融服务职能。

据银监会统计,在全国有370个县及县级行政区划,

农行是五大行中唯一在本地设有营业网点的金融机构,在全国有100个县及县级

行政区划,农业银行是本地唯一的金融机构。

为解决部份地域金融服务空白问题,

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通过设立惠农服务站2000余个,累计为4万多人次

提供小额取款服务。

农行浙江分行顺利完成在该省32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全数

设立非全日制固定机构网点的任务,使浙江省完全解决了乡镇金融机构空白问

题,提前半年实现全省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受益群众达200多万

人。

农业银行在"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方面的尽力和成效取得了普遍认可。

2007

年至今,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党政领导对农行服务"三农"工作给予了

高度评价。

2010年,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精神"荣获"新中国60年

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

可是,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农业银行仅通过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

点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显然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将在下面论

述。

第三章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面临的问题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所临的问题主要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银行自身看,

以服务城市客户为核心形成的高度集约化业务经营管理体制在业务流程、产品服

务、组织机构、风险控制等方面不适应服务"三农"经营管理需要;从国家层面

看,国家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政策鼓励和监管办法存在进一步改革完善的

地方。

业务管理效率低下,与"三农"金融业务特点不适应

目前,农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化,在一级法人管理

体制下,业务管理高度统一化、标准化,而这种高度集中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无法

知足"三农"业务管理需要。

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三农"金融业务小而分散,

不适合集中化经营管理。

"三农"金融业务的特点是额度小、工作量大、需花费

大量人力,其产品主如果小额农户贷款、小额储蓄、理财等业务,大多要靠传统

手工方式,属劳动密集性业务。

同时,只要有农人的地方,就有"三农"业务,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三农"产品单笔数量大,大多情形下1千笔小额农户

贷款还不如一笔公司企业贷款额度,但管理一笔企业客户的难度远小于管理1千

家个人客户。

例如,城市个人贷款准入标准和办理流程,若是利用到"三农"客

户,因农人生产季节性较强,贷款的范围、金额、期限、利率,和审査资料的

获取和录入、审査审批流程、贷后管理等均无法适用农村客户,需要从头制定。

二是"三农"金融业务风险点多,业务办理流程难以适应。

"三农"金融业务主

要在县域,我国县域面积占全国地域面积的97%,是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最频

发的区域,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致使经济结构失衡1,中西部县域进展差

距愈来愈大。

专门是农村地域个人、中小企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

抵御经济波动能力较弱,企业生命周期短,致使"三农"金融业务风险高、隐患

多,对城市业务和"三农"业务用统一的处置流程难以适应管理"三农"业务需

要。

因此,现有管理体制下,农业银行用适用城市客户的流程和鼓励约束机制做

"三农"业务,必然致使决策链条长、效率低下、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

营业网点在城市区域散布过于集中,农村乡镇金融服务覆盖率偏

农业银行在股分制改革上市之前,依照商业化经营要求,实行业务向大中城

市集中策略,大量撤并了偏远农村乡镇营业机构,造成目前城市网点比较集中,

而农村乡镇网点不足,当前的营业机构布局无法知足服务"三农"需要,直接削

弱了农业银行在县域服务"三农"的网点辐射能力。

主要原因是,1997年中央

金融工作会议肯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进展中小金融机

构,支持地方经济进展"的大体方针后,国有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

商业改革进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撤并大量农村乡镇网点,集中向城市收缩

战线。

1999年,国家进一步要求"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落实银行经营自

主权,推动按经济区划和业务量设置分支机构的工作,撤并机构,精简人员,强

化内部控制",从此,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都加速了撤并乡镇网点的力度,2002年,

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撤并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致使农

村金融服务能力大幅降低。

据央行统计,到2007年末,全国仍有2868个乡、镇

没有金融服务机构,约占乡(镇)总数的7%。

农业银行大量撤并农村乡镇机构、

大力收缩农村"战线"后,经营业务大部份集中在县及县以上城区,农村乡镇金

融服务明显弱化,专门是对偏远农村乡镇的金融服务能力和辐射周边能力显著下

降。

金融产品缺少"三农"特色,标准化产品难以知足"三农"金融

需求

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金融产品按照客户结构制定。

股分制改

革前,农业银行不断把经营的重点转移到金融资源富集、盈利高的大中城市,将

客户对象定位于开发大城市、大企业上,对农村的信贷需求仅限于大型基础设施、

龙头企业和县域房地产等项目,适合农户生产生活、农业生产和中小企业的产品

很少。

因此,农业银行金融产品多以城市客户群众定制,在向全国经营机构推行

时,统一做成制式化、标准化、易推行的产品。

可是农人生产生活、农村中小企

业生产、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要求金融服

务表现"三农"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

"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的额度、频度、复

杂程度不同专门大,担保方式也有专门大不同,现有金融产品对"三农"客户的适应

性不强,专门是难以知足"三农"贷款的需求,迫切需要开发和完善"三农"金

融产品。

例如,针对城市客户的网上银行开立的标准、程序在农村就无法适用,

需要开发适合"三农"客户的网银产品。

一是中国农业银行在深化国有商业银

行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进行了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资源重组,收缩了经营范围,

撤并了大量的基层分支机构。

同时,中国农业银行把经营的核心也转移到金融资

源聚集的城市,将业务对象放在开发大城市、大企业上,对农村的放款也限于大

型基础设施、国债配套资金和生态建设等大型项目,对农户农业生产和中小企业

的金融服务处于萎缩状态,使得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大量外流。

风险控制模式难以适应"三农"产品,"三农"业务风险控制是

个难题

目前,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大体都是按照城市市场的客户特征成立起来

的,这些城市客户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各类信息,包括财务报表、

权属凭证、书面文件等方面比较齐全,容易识别和评估风险。

可是,由于农村信

用体系不健全,银行识别"三农"客户风险状况更多地需要借助诸如其人品、周

围的社会关系等间接信息,需要更多地依托客户领导的经验。

同时,农村居民居

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三农"客户流动性大,银行对客户的各类

信息掌握有限,极易致使信用风险发生,防范风险难度大。

但"三农"客户往往

难以提供这方面的有效信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超级突出,因此"三农"客户信

息不充分与农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和挑战。

若是把现有城市业务风

险管理制度、技术、方式、机制等简单套用到农村市场,就会出现两种情形:

么门坎太高,影响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三农"业务无法开展,要么形同虚

设,造成新的风险,致使"三农"业务不可持续。

国家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特殊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按照服务"三农"需要,国家己对县域服务"三农"的金融单位出台

了相关优惠政策,但农业银行作为国家肯定的唯一一家服务"三农"的大型国有

商业银行,对其鼓励政策仍然不足,主要体此刻:

一是对涉农信贷调控没有充分

表现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特殊性,缺乏针对涉农信贷业务季节性、波动性大

的特点制定不同化政策。

二是不同预备金率政策无益于调动农业银行的踊跃性。

目前,国家对农业银行的优惠预备金率政策不如农村信用等一样服务"三农"的

县域金融机构。

三是营业税优惠政策鼓励范围过小。

国家对农业银行的财税优惠

政策仅限于开展事业部改革试点的县域支行,优惠力度不大。

四是农村信用体系

无益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三农"业务。

目前,从农村金融进展理论看,我

国农村地域仍然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阶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掉队,信

息不对称比较严峻,农村再保险制度缺失,需要政府发挥制度供给作用给予支持

才能康健进展。

第四章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制度改革策略

农业银行要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农村金融进展经验,结合内部管理和外部鼓励

约束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管理制度,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与美国成立

了高度发达、功能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密不可分。

美国农业是典型的以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