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72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健院技术规范.docx

保健院技术规范

第三篇技术规范

1、高危孕产妇管理技术规范

2、软产道损伤处理技术规范

3、产后出血处理技术规范

4、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

 

第三篇

技术规范

 

高危孕产妇筛查技术规范

  

一、定义及范畴 

高危孕产妇是指“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组织掘进行的国际研究新观点认为:

高危孕产妇除病理因素外应该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高危因素。

 

二、妊娠高危因素及评分标准(见附件) 

三、高危孕产妇的诊断 

凡符合高危孕产妇范畴的都可以诊断为高危孕产妇。

通常可从孕妇的病史、临床检查、特殊检查获得所需要的诊断依据 。

    

(一)孕早期筛查 

1.一般情况询问及体格检查 。

通过一般情况询问及体格检查可筛出以下高危因素:

 

(1)年龄<18岁及>35岁者;

 

(2)身高<1.45米; 

(3)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

(4)胸廓脊柱畸形;

 (5)家庭贫困 ;

(6)孕妇或丈夫为文盲或半文盲;

 (7)丈夫长期不在家 ;

(8)由居住地到卫生院需要一小时以上。

 2.询问病史。

通过询问病史可筛出以下高危因素:

 

(1)自然流产>=2次;

 

(2)人工流产>=2次; 

(3)早产史>=2次(妊娠不足37周分娩);

 (4)早期新生儿死亡史1次(早期新生儿为出生后七天内的新生儿); 

(5)死胎、死产史>=2次 ;

(6)先天异常儿史1次   (先天异常为各类出生缺陷及先天性聋哑儿等); 

(7)先天异常儿史>=2次;

(8)难产史; 

(9)巨大儿分娩史(分娩过体重大于等于8千克的新生儿); 

(10)有产后出血史者。

(指产后出血大于400毫升,进行特殊止血处理者); 

(11)活动性肺结核;

 (12)肺心病; 

(13)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14)慢性肾炎 ;

(15)原发性高血压或慢性高血压;

(16)心脏病,特别是有心衰史或紫绀型心脏病;

 (17)糖尿病 ,孕妇及一级亲属有遗传病史;

 (18)妊娠早期接触可疑致畸药物; 

(19)妊娠早期接触物理化学因素及病毒感染等 。

(二)孕中、晚期 

1.臀位、橫位。

孕30周后检查胎位异常,胎头在脐上或脐旁,为臀位或橫位 。

2.先兆早产。

 早产儿的定义:

妊娠满28周且不满37周分娩者。

  主要临床表现:

  

(1)妊娠早期阴道有少量出血,有轻微阵发性宫缩。

子宫颈口未扩张,子宫大小与停经月数相符。

    

(2)妊娠试验阳性。

  

(3)超声检查有胎心搏动、胎囊及胎动。

 3.羊水过多或过少。

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2000毫升者称羊水过多,足月时羊水时<300毫升者称羊水过少。

(通过B超检查可检测羊水量) 

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20周后发生的高血压。

 

(1)轻度:

血压>140/90mmHg,<150/100mmHg 9或较基础血压高30/15tnmHg,也可伴轻度蛋白尿及水肿。

    

(2)中度:

血压>150/100mmHg,<160/110mmHg,蛋白尿(十)或伴水肿及头晕、眼花等不适。

  

  (3)重度:

①先兆子痫:

血压>160/110mmHg,或蛋白尿1十一十十十十,伴水肿及头痛、头晕等;②子痈:

在妊娠高血压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或昏迷。

 

  (4)除外妊娠前患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癫痫等疾病。

 

5.估计巨大儿或IUGR。

 摸子宫大小是否与停经月份相符。

 

(1)孕龄及胎儿发育情况的估计。

 ①确定孕龄.月经史、未次月经(LMP) 、结合早孕反应(晨 吐)、胎动出现日期及子宫大小加以推算。

 ②测量耻上子宫高度的方法:

测量前孕妇先排空膀胱后平 卧,两腿伸直、用皮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间距离。

 ③用B型超声诊断孕龄及估计胎儿发育情况是一种简便、 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通常可测量胎头双顶径(BPD)、头臀径 (CRL)、股骨长(FL)、胸围和腹围等综合判断。

 

胎儿体重估计=BPD(cm)×900-5000±200g 

(三)产科检查。

通过产科检查可发现以下高危因素:

 1.骶耻外径<18cm、坐骨结节间径<=8cm。

 

2.畸形骨盆 。

(四)辅助检查 。

通过辅助检查可筛出以下高危因素 :

1.贫血。

 血红蛋白<100g/L   进行血常规检查。

 2.乙肝病毒携带。

进行乙肝五项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

 

(1)HBsAg(表面抗原);

(2)HBsAb(表面抗体);(3)HBeAg(E抗原);(4)HBeAb(E抗体) ;(5)HBcAB(核心抗体) 。

其中

(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1)、(5)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

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3.慢性肾炎。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可伴有水肿、高血压等表现,需进一步确诊。

 

4.妊娠糖尿病   

(1) 空腹血糖测定:

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2) 糖筛查实验:

我国学者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50g葡萄糖粉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服完,其后1小时血糖值≥7.8mmol/L为糖筛查阳性,应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3) OGTT:

我国多采用75g糖耐量试验。

指空腹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其正常上限为:

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l/L,3小时6.7mmol/L。

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仅1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四、高危妊娠的监护和管理 

(一)在孕期各阶段,按照《高危孕产妇筛查技术规范》对孕产妇进行筛查。

 

(二)对筛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册登记,专案管理,并在保健卡(册)上,作特殊标记,定期随访、追访。

    

(三)根据《湖北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细则》和《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孕产妇高危评分<15分者由镇卫生院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随访,动员在卫生院住院分娩;评分在15-30分者由镇卫生院负责管理,适当增加产检次数,动员在二级医院住院分娩;评分≥30分的高危孕产妇,由镇卫生院加强日常监管,县及县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负责诊治。

病情缓解后可返回,由乡卫生院负责定期随访,要求在市一医院或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

不宜继续妊娠者,尽早动员终止妊娠。

软产道损伤处理技术规范

(1)会阴裂伤:

会阴裂伤是最常见的分娩创伤,多见于初产妇及难产手术。

①诊断:

按裂伤程度,可分为三度。

I度裂伤:

指会阴皮肤及粘膜(前庭粘膜、阴道粘膜)裂伤,但未累及肌肉。

II度裂伤:

除阴道粘膜及皮肤以外,会阴肌层也有裂伤。

而肛门括约肌尚完好。

III度裂伤:

指肛门括约肌断裂,有时涉及直肠壁,及更广泛的阴道及盆底组织损伤,

②处理:

a.1~II度裂伤的处理:

待胎盘娩出后,按解剖关系分层缝合。

b.III度裂伤者,立即通知三线医生,明确诊断后按解剖层次000号肠线或1号细丝线间断内翻缝合直肠壁,不穿过直肠粘膜将断裂的肛门括约肌断端以组织钳提起,以7号丝线间断缝合2针,继而缝合提胚肌及会阴粘膜。

缝合括约肌后嘱产妇做“缩肛”动作,以明确是否正确缝合。

c.缝合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及严密止血。

d.术后加强护理。

给抗菌素防感染。

术后三天内应给流质或少许无渣半流质。

给阿片酊或颠茄合剂抑制肠蠕动。

术后4—5天大便前口服食物油20~30ml。

注意会阴局部清洁。

e.术后七天,会阴拆线,

(2)宫颈裂伤:

宫颈裂伤多发生在初产妇,特别是急产、臀位、难产及手术产,多见宫颈两侧撕裂。

①处理:

a.发现宫颈裂伤后,用两把环状钳,钳夹裂伤的两侧,从断裂的顶端,以“0”号肠线八字缝合,使宫颈成形。

第一针一定在裂伤顶端上0.5cm缝合,方能结扎断裂回缩的血管。

b.破裂延至子宫下段应按子宫破裂处理。

c.术后感染给抗菌素。

如失血多可以补液及输血。

(3)外阴及阴道血肿:

分娩时软组织过度伸展,可使深部组织间血管断裂出血。

外阴、阴道粘膜完好,其下形成血-肿。

①诊断要点:

a.产后感外阴、阴道壁坠胀、排尿困难,或直肠压迫症状有便意及疼痛。

b.外阴及阴道检查时,有紫兰色血肿突起,少数有山血性休克,血肿巨大者,可延至臀部,皮肤呈紫兰色。

②处理:

a.产后发现血肿,第一时间通知二线医生,根据血肿大小及深度,决定麻醉方式、缝合地点(产房/手术室)。

如回病房发现阴道血肿,同上处理,肝功能不正常者禁用杜冷丁。

不论血肿大小,及时切开、缝合结扎、止血。

b.出血过多,致休克者,补液输血。

c.术后给抗菌素,预防感染。

d.:

如会阴破裂较深,或切开较大者,缝合后常规查肛,以了解直肠情况。

e.会阴缝合时用有尾巾,以免纱布遗留阴道内。

£会阴缝合严防断针,如断针应取出,不得隐瞒,任断针留于组织,当时取不出,应立即报告三线医生,在放射科或超声科协助下取出。

g.缝合时仔细按解剖层次成形,不留死腔。

 

产后出血处理技术规范

严重的产科出血不能被全部预见或预防,但某些高危因素患者能够提早识别,如前置胎盘等。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早期识别与预防。

处理

组织:

接到报告立即通知相关人员

临床处理

(1)建立两条大的静脉通路,取血20ml作全血细胞计数和基本凝血功能测定,交叉配血,备6个单位血和3个单位新鲜冰冻血浆。

(2)面罩给氧

(3)迅速静脉补液(所有液体、血制品均应经加温保暖处理)

a.补液顺序为先晶体后胶体,Hartmann溶液最多1.5~2L

b.若配型血液尚未备好,输Rh阴性无交叉反应的血液(慎用,仅有文献报导)

c.尽快输入经交叉配备检测过的血液

d.若上述处置均无法实施,输入“O”型血以挽救生命(慎用,仅有文献报导)

(4)插入中心静脉压测定导管和留置尿管

(5)止血

a.若为产前出血则终止妊娠,娩出胎儿

b.若为产后出血,如胎盘仍在宫腔则娩出胎盘,必要时点滴催产素加强宫缩

c.如果出血原因是产道损伤或妊娠物排除不净,则应将病人带至产房或手术室迅速清宫、缝合损伤

d.如果出血持续,应考虑有凝血功能障碍,间歇直接按压主动脉可赢得时间

启动处理方案:

指挥、行动、记录同时进行。

步骤;

(1)按摩子宫

(2)宫腔填塞

(3)正确处理胎盘

(4)地塞米松(宫缩乏力一羊水栓塞早期表现!

?

(5)宫缩剂使用(一线宫缩剂:

缩宫素10—40u加入1L的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中快速静脉滴入;二线宫缩剂:

①前列腺素F2a(欣母沛)0.25mg肌内注射、宫体注射,15—90min一次,最多8次/24小时内,高血压和哮喘禁用。

②米索前列醇:

600Uug口服或直肠给药)

(6)钙剂

(7)子宫压迫缝合术

(8)子宫腔胎盘剥离面8字缝合

(9)子宫动脉缝扎术

(10)止血凝胶使用

(11)宫颈钳钳夹宫颈(宫颈缝合)

(12)髂内动脉结扎术

(13)介入治疗、子宫切除

(14)血液动力学监测及补液治疗(贯穿始终)

(15)止血带的正确使用(扎在子宫动脉下方,每5分钟打开一次)

指数:

休克指数二脉率÷收缩压

指数=0.5血容量正常

指数=1.0丢失血量10%~30%(500—1500ml)

指数=1.5丢失血量30%一50%(1500~2500m1)

指数=2.0丢失血量50%一70%(2500~3500m1)

周围循环监测;体温、尿量、末梢循环

注意:

两个100:

收缩压大于100,心率小于100

两个30:

尿量每小时大于30mL,血球压积大于30%

●产科出血及其结局无法预测,是妊娠期潜在的致命性并发症。

●要明确理解产科出血的病因和处理原则。

●虽然我们能从已积累的许多经验中学到知识,许多临床处理以及我们教授给别人的东西都还没有得到高质研究的证实。

●虽然应该继续致力于探索有效治疗的更好证据,但对严重产科出血病人,处理应积极果断,不能犹豫踌躇。

●处理严重产科出血病人,需要多方面的技术人员,包括产科医师、麻醉师、监护室医师、血液分析学医师、肾内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

●产科医生是处理严重产科出血病人的主要力量,应接受有关复苏和严重出血处理的各方面训练。

 

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技术规范

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2.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3.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降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

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

⑴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⑷药物和(或)扩容。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此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

呼吸、心率、氧饱和度。

评估

↗↖

╱╲

措施←───────决策

复苏的基本程序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的步骤

复苏的步骤见流程图(图2)。

(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

1.足月吗?

2.羊水清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

4.肌张力好吗?

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1.保暖:

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如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

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

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

2.体位:

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吸引:

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

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

过度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

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吸引器的负压不应超过100mmHg(1mmHg=0.133kPa)。

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

当羊水有胎粪污染时,无论胎粪是稠或稀,新生儿一娩出先评估有无活力:

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如无活力,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见图。

4.擦干:

快速擦干全身,拿掉湿毛巾。

5.刺激:

用手拍打或用手指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

有关用氧的推荐:

建议县以上医疗单位创造条件在产房添置空氧混合仪以及脉搏氧饱和度仪。

无论足月儿或早产儿,正压通气均要在氧饱和度仪的监测指导下进行。

足月儿可用空气复苏,早产儿开始给30%~40%的氧,用空氧混合仪根据氧饱和度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

如暂时无空氧混合仪可用接上氧源的自动充气式气囊去除储氧袋(氧浓度为40%)进行正压通气。

如果有效通气90s心率不增加或氧饱和度增加不满意,应当考虑将氧浓度提高到100%。

脉搏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应放在导管前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

在传感器与仪器连接前,先将传感器与婴儿连接,有助于最迅速地获得信号。

(三)正压通气

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充分的正压通气。

1.指征:

⑴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⑵心率100次/min。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⑴通气压力需要20~25cmH2O(1cmH2O=0.098kPa),少数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可用2~3次30~40cmH2O,以后维持在20cmH2O。

⑵通气频率40~60次/min(胸外按压时为30次/min)。

⑶有效的正压通气应显示心率迅速增快,以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及氧饱和度来评价。

⑷如正压通气达不到有效通气,需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是否有气道阻塞(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或气囊是否漏气。

面罩型号应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

⑸经30s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

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min,须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施行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

如心率<60次/min,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⑹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和通过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⑺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式气囊(250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最好配备压力表。

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能用于常压给氧。

(四)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的指征

⑴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

⑵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无效或需要延长。

⑶胸外按压。

⑷经气管注入药物。

⑸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2.准备:

在每个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和急救室,应将气管插管必需的器械和用品保存在一起,以随时备用。

常用的气管导管为上下直径一致的直管(无管肩)、不透射线和有厘米(cm)刻度。

如使用金属管芯,不可超过管端。

表1提供了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的选择方法。

3.方法

⑴左手持喉镜,使用带直镜片(早产儿用0号,足月儿用1号)的喉镜进行经口气管插管。

将喉镜夹在拇指与前3个手指间,镜片朝前。

小指靠在新生儿颏部提供稳定性。

喉镜镜片应沿着舌面右侧滑入,将舌头推至口腔左侧,推进镜片直至其顶端达会厌软骨谷。

⑵暴露声门:

采用一抬一压手法,轻轻抬起镜片,上抬时需将整个镜片平行朝镜柄方向移动使会厌软骨抬起即可暴露声门和声带。

如未完全暴露,操作者用自己的小指或由助手的食指向下稍用力压环状软骨使气管下移,有助于看到声门。

在暴露声门时不可上撬镜片顶端来抬起镜片。

⑶插入有金属管芯的气管导管:

将管端置于声门与气管隆凸之间,接近气管中点。

⑷整个操作要求在20s内完成。

插入导管时,如声带关闭,可采用Hemlish手法,助手用右手食、中2指在胸外按压的部位向脊柱方向快速按压1次促使呼气产生,声门就会张开。

4.胎粪吸引管的使用:

施行气管内吸引胎粪时,将胎粪吸引管直接连接气管导管,以清除气管内残留的胎粪。

吸引时复苏者用右手食指将气管导管固定在新生儿的上腭,左手食指按压胎粪吸引管的手控口使其产生负压,边退气管导管边吸引,3~5s将气管导管撤出。

必要时可重复插管再吸引。

5.判断导管管端位于气管中点的常用方法

⑴声带线法:

导管声带线与声带水平吻合。

⑵胸骨上切迹摸管法:

操作者或助手的小指尖垂直置于胸骨上切迹,当导管在气管内前进过程中,小指尖触摸到管端,则表示管端已达气管中点。

⑶体重法:

体重1、2、3kg的新生儿唇-端距离分别为6~7、7~8、8~9cm。

头位改变会影响插入深度。

6.确定导管位置的正确方法

⑴胸廓起伏对称。

⑵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尤其是腋下,且胃部无呼吸音。

⑶无胃部扩张。

⑷呼气时导管内有雾气。

⑸心率、肤色和新生儿反应好转。

⑹有条件可使用呼出气CO2检测仪,可有效确定有自主循环的新生儿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

(五)喉罩气道

喉罩气道是一个用于正压通气的气道装置。

1.指征

⑴新生儿复苏时如气囊-面罩通气无效,气管插管失败或不可行时,喉罩气道能提供有效的正压通气。

⑵小下颌或舌相对较大,如Robin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

⑶新生儿体重≥2000g。

2.方法:

喉罩气道由一个可扩张的软椭圆形边圈(喉罩)与弯曲的气道导管连接而成。

弯曲的喉罩越过舌得到比面罩更有效的双肺通气。

采用“盲插”法,用食指将喉罩顶部向硬腭侧插入新生儿口腔,并沿其硬腭将喉罩安放在声门上方,经向喉罩边圈注入空气约2~3ml后,扩张的喉罩覆盖喉口,并使边圈与咽下区的轮廓一致。

该气道导管有一个15mm接管口,可连接复苏囊或呼吸器进行正压通气。

(六)胸外按压

1.指征:

充分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次/min。

在正压通气同时须进行胸外按压。

2.方法:

应在新生儿两************连线中点的下方,即胸骨体下1/3进行按压。

⑴拇指法:

双手拇指端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

此法不易疲劳,能较好的控制下压深度,并有较好的增强心脏收缩和冠状动脉灌流的效果。

⑵双指法:

右手食、中2个手指尖放在胸骨上,左手支撑背部。

其优点是不受患儿体型大小及操作者手大小的限制。

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

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按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拇指或其余手指不应离开胸壁。

3.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需默契配合:

需要胸外按压时,应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

因为通气的损害几乎总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因此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应为3:

1,即90次/min按压和30次/min呼吸,达到每分钟约120个动作。

因此,每个动作约0.5s,2s内3次胸外按压加1次正压通气。

30s重新评估心率,如心率仍<60次/min,除继续胸外按压外,考虑使用肾上腺素。

(七)药物

新生儿复苏时,很少需要用药。

新生儿心动过缓通常是因为肺部充盈不充分或严重缺氧,而纠正心动过缓的最重要步骤是充分的正压通气。

1.肾上腺素

⑴指征:

心搏停止或在30s的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后,心率持续<60次/min。

⑵剂量:

静脉0.1~0.3ml/kg的1:

10000溶液;气管注入0.5~1ml/kg的1:

10000溶液,必要时3~5min重复1次。

浓度为1:

1000肾上腺素会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

⑶用药方法:

首选脐静脉导管(或脐静脉)注入,有条件的医院可经脐静脉导管给药。

如脐静脉插管操作过程尚未完成时,可首先气管内注入肾上腺素1:

10000,0.5~1ml/kg一次,若需重复给药则应选择静脉途径;无条件开展脐静脉导管的单位根据指征仍可采用气管内注入。

2.扩容剂

⑴指征:

有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儿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

⑵扩容剂的选择:

可选择等渗晶体溶液,推荐使用生理盐水。

大量失血则需要输入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O型红细胞悬液。

⑶方法:

首次剂量为10ml/kg,经外周静脉或脐静脉缓慢推入(>10min)。

在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观察反应后可重复注入1次。

给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不恰当的扩容会导致血容量超负荷或发生并发症,如颅内出血。

3.新生儿复苏时一般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

4.脐静脉插管:

脐静脉是静脉注射的最佳途径,用于注射肾上腺素以及扩容剂。

可插入3.5F或5F的不透射线的脐静脉导管,导管尖端应仅达皮下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