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7427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九年级语文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1.docx

《九年级语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1.docx

九年级语文1

2014-2015虹桥学校单元验收试题

九年级语文

(一)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一)选择题(4分)

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开张圣听B.益州疲弊C.虽然受地于先王D.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2.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二)用原文句子填空或根据要求填空。

(12分)

1.             ,               ,沙场秋点兵。

2.《武陵春》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         。

调动你的积累,请你再写出一句写“愁”的句子,。

3.《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征夫们思家又无法回家的语句是,

4.古代风流人物留下了许多表达自己志向的豪迈诗句,请你写出上下联来。

,。

5.“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联诗句来。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2分)

遂用猖獗()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岂愿见之乎()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徒以有先生也。

()

故不错意也()秦王色挠()以头抢地尔()

苟富贵,无相忘()引喻失义()抑亦人谋也()

(四)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二、古诗词赏析(10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是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外调,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官会猎后所作的抒怀,全词共两阕,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各阕大意。

上阕:

下阕:

(4分)

  2.词中借用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的英武的词句是。

词的下阕中有承上作用的词句是。

(4分)

  3.选出对词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A.词人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在内容和题材上都具有开创意义。

  B.它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的壮士形象。

开篇勾勒射猎的武夫。

继之以千骑如飞,围观如堵进行烘托,两个典故的运用转出正意,由射猎过渡到演武,最后走引挽弓,“狂”态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C.它通过对特定素材的描写对抵御对外族侵扰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了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词一脉相亲。

  D.词的用韵前密而后疏,有一气呵成之感,词人的“狂”劲——自负和壮志欲酬的企望,奔放的豪情依稀可见。

  

三、语段阅读(56分)

(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会天大雨()乃丹书帛曰()

吴广以为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摘录文段语句回答。

(6分)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

(2)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表现陈胜、吴广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3.陈胜、吴广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明显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从、

等可以看出来。

(2分)

4.陈胜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条:

第二条:

5.翻译下面句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分)

(二)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2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诚如是()

2.用原文回答。

(6分)

(1)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2)诸葛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3)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留下了许多佳话。

请你至少列举他的两件事。

(2分)

如:

草船借箭

(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16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遂许先帝以驱驰()

躬耕于南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根据原文补出省略成分。

(1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按照课文在文中空格出补出语句。

(2分)

4.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诸葛亮出师北征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请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4分)

、、、

6.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父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你简要评价诸葛亮所表达的感情。

(3分)

(四)渑池之会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某年某月,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比悦,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说:

“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0分)

注:

靡:

退下。

竟:

终了。

1.解释划线加粗字的意思(4分)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秦王怒,不许。

()

左右欲刃相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2.从文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2分)

3.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

(2分)

4、请用成语说明渑池会后廉颇蔺相如之间发生的故事。

(2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D2B

(二)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举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举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举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失败地位低微,学识短浅难道兴旺富裕爱抚,爱惜只,仅仅通“措”屈服撞如果适宜,恰当而且

(四)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是否能战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3.您也曾经听说过皇上的发怒吗?

(1)出猎请战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3)C

(一)1.适逢,正敢上写正确,对的私自,偷着

2.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乃行卜念鬼、夜篝火,狐鸣呼曰4.第一条:

天下老百姓受秦皇朝的苦已经很久了。

第二条:

扶苏有才能却被杀,二世不应该立为国君却立为国君。

5.第二天早晨,士兵中间到处谈论,都对陈胜指指点点。

(二)1.用来谁率领这样2.

(1)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3)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4.摆空城记舌占群儒

(三)1.又奔走效劳亲自拜访2.诸葛亮3.苟全性命于乱世奉命于危难之间4.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5.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5.报先帝而忠陛下言之成理即可。

(四)1私下;答应;杀;祝寿2、有勇有谋,不畏强暴,爱国忠君。

3、蔺以机智、勇敢使赵王免遭秦王侮辱,更使秦王对赵国有蔺相如这样的人物而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保全了赵国。

4、负荆请罪

 

2014-2015虹桥学校单元验收试题

九年级语文

(一)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所给句子在方格处重新抄写一遍,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分)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chuògǒudānzhì

()耕()富贵,无相忘()食壶浆()罚臧否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9分)

遂用猖獗()先帝不以臣卑鄙()

抑亦人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

宜枉驾顾之()计将安出()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上使外将兵()比至陈()宁有种乎()

被坚执锐()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以数谏故()卒数万人()

4.用原文句子填空或根据要求填空。

(10分)

(1)             ,               ,沙场秋点兵。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

(3)陈涉太息日:

“!

!

(4),燕然未勒归无计。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6)《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历史学家 的巨著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鲁迅称它是“       ,   。

(7)《武陵春》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         。

(8)辛弃疾在他的《破阵子》一词中,表现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来形容。

(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5.诗歌赏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2分)

长 烟落日孤 城闭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

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23题。

(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

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

而戌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单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6.解释加点的词语。

(3分)

(1)广故数言欲亡。

故:

(2)尉果笞广。

笞:

(3)从民欲也。

欲:

7.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8.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

(3分)

 

9.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

“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

(2分)

 

10.你如何评价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发表自己的看法。

鼓励有创新的看法。

(2分)

 

(二)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

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①御:

马夫。

②驷马:

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

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

担任国相。

⑤志念: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

谦虚。

⑦自损抑:

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

回答。

11.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2分)

 

(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

(3)秦王色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7.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2分)

 

(四)

桑怿①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

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

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

粟尽乃止。

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

人名。

②襄城:

地名。

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

③京西转运使:

官职名。

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

④廪:

粮仓。

⑤里人:

同乡人。

⑥饲:

供养。

⑦铁简:

狭长的铁片。

1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1分)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1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缚()

(2)走()(3)善()

20.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

(2分)

 

21.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

(2分)

 

22.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

请用原文回答。

(2分)

 

23.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2分)

 

三.写作(50分)

24.鱼对水说:

“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

“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初三毕业在即,离情渐浓,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一.1.略2.辍苟箪陟

3.失败地位低微,学识短浅而且特殊的待遇拜访怎么推测伸张率领,带领等到难道握着,拿着给予遗留兴旺富裕爱抚,爱惜几次,屡次几(两空1分)

4.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会挽雕弓如满月(3)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浊酒一杯家万里(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司马迁《史记》纪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空1分)

5.1.长烟/落日/孤城闭2。

D

二.

(一)6.

(1)故意

(2)用鞭、杖或竹板打(3)愿望

7.

(1)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2)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天地。

8.答案要点:

①以激怒其众。

②以激怒众人,也为杀尉寻找理由③杀尉

9.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

“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或召令“徒属”共举大计,争取“徒属”参加起义)。

10.略(说出理想抱负信念,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二)11.

(1)选拔;

(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共2分。

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

12.

(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共4分,每句2分。

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3.D(2分)

14.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

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晏子的标准则是:

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三)15.

(1)盛怒、愤怒

(2)曾经(3)屈服(4)道歉

16.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7.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四)18.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分)

19.

(1)绑,捆绑

(2)跑,逃跑(3)善于,擅长(3分,每小题1分)

20.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

(2分,答到大意即可)

21.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井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

22.

(1)以舟载民

(2)聚其里人饲之(2分,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即给满分)

23.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

示例:

(1)有勇有谋,既健且勇;

(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

三.按中考标准评阅。

 

第六单元过测试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8分)

1、将句子在空格中抄写一遍,要工整规范。

(2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扶苏以数(shù)谏故,上使外将(jiàng)兵

B.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áng)地尔

C.王(wáng)侯将相(xiàng)宁有种乎

D.怀怒未发休祲(jīn)降于天

3、用原文句子填空或根据要求填空。

(4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2)《渔家傲秋思》表现作者矛盾心理的句子         ,       。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      。

(4)《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       的巨著      。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鲁迅称它是“              。

(5)《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现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        ,           。

                  。

4、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修辞,写出你对“家”的感受。

(2分)

  例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暧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

 仿句:

如果            ,那么         ,

                 ,           。

5.名著考查。

(9分)

(1)下面是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故事,请你在括号里填上一位相应的人物。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