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7659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同步精练

一、大地的震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

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拼合”起来的。

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

据测定,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20千米。

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

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

也就是说,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是6级地震的约1000倍。

按照震级的大小又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

超微震,震级小于1,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人们也不能感觉;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人们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

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

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

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

由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

一种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地震。

另一种叫陷落地震,这种地震是由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动。

再一种是由于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地震,叫人工地震。

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

地震产生的根源在地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但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都有一些微观和宏观的征兆。

比如,大地震发生以前地形会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也会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也会有异常的反应。

有时,地震出现之前,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

现在,我国各地都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站,观测、记录、分析各种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数据。

但是,地震测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目前还是个世界难题,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准确预报地震这个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七年级下)

1.地震破坏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请以汶川地震为例加以说明。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震级与烈度的联系与区别。

3.下面是依据本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进行的分类,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根据人是否有感觉,可分为无感地震和有感地震。

B.根据震级和烈度的大小,可分为9个震级和12级烈度。

C.根据是否有人为因素,可分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D.根据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和非构造地震。

4.国外极少数支持“藏独”的人别有用心地说四川地震是“对中国人的报应”,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极大愤慨。

请运用上文介绍的知识,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驳斥的话。

【链接1】我国的地震活动十分频繁。

三千多年来有记录的地震就有近万次,其中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破坏性地震有二千多次。

而汶川正处于板块断裂带上。

【链接2】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惨烈的大地震,仅上世纪就有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7.5级大地震,1923年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还有1960年的智利特大地震和1985年的墨西哥大地震,都造成了惊天的灾难。

 

二、沙丁鱼

在多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纳米比亚大西洋沿岸附近海域常常会出现大批鱼类和海洋甲壳类生物的死亡。

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海洋里的浮游植物腐烂而释放出来的有毒二氧化硫气味。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种有毒二氧化硫气体的散发,在一段时间会出现明显的停顿。

直至两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巴库和南非研究人员维克斯发现:

有毒气体的散发停顿期,正是当地沙丁鱼的繁殖期。

意外收获让科学家加紧了研究步骤,通过反复计算,终于推测出原来是数百万的沙丁鱼吃掉了将要飘向海岸线的浮游植物,因而减少了气体散发。

  沙丁鱼是鲱鱼家族的一员,栖于海水表层,体上部浅绿蓝色,腹面银白色,体长达40厘米。

一般100克以上的沙丁鱼营养价值最高,含油量在15%至20%之间。

它繁殖能力极强,全年产卵。

如果没有意外干扰,它可存活13年之久,可谓鱼类中是寿星。

沙丁鱼资源丰富,在丰年产量可超过400万吨。

  美国是捕捞沙丁鱼的主要国家,有着庞大的沙丁鱼捕捞船队,他们经常利用夜间在大西洋附近海域进行捕捞工作。

此时在鱼船上很容易看到成片的银色鱼群,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

当船长20到30米的围网船队来到离岸6公里的水域时,大片的鱼群就会乖乖地游入围网。

渔民们将捕捞品保存于冰冻海水箱内。

这些冰冻沙丁鱼主要销往日本,在那里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产品。

据专家估计,沙丁鱼年捕捞量维持在20万吨左右。

但目前沙丁鱼捕捞量不受指标限制,而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

一直以来,沙丁鱼因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事它还作为鱼饵或养殖鱼用饮料来销售,商业前景非常看好。

  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引发人类的极大兴趣,导致过度捕捞。

直到这次科学家们的偶然发现――沙丁鱼可以吃掉海里有害的浮游植物,才使沙丁鱼的地位鱼价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继而科学家发出了“不要过度捕捞”的呼吁。

  巴库说道: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无法让沙丁鱼发挥功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浮游植物繁衍开来,这些海域将成为未来海洋生物的死亡地带。

同事浮游植物所释放出的气体还将给大气层增加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二氧化硫。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行为,将会深深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而这些影响是人类难以甚至是不可能挽回的。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七年级下)

1、沙丁鱼有什么特征?

答:

2、第(3)至(5)段中,有些词句用得准确或生动,找出其中一例加以品析。

答:

3、文章由一个奇怪的现象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4、请你说明“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的原因。

答:

5、阅读全文,说说“过度捕捞沙丁鱼”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请概括回答。

答:

6、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过度“开发”自然的行为,请结合本文与相关链接,拟一段30字左右的手机短信内容,发给经营野味的酒店或制造贺卡的厂家,表达你的心愿。

答:

 

三、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

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如何给地球降温?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

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

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

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

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

特勒设想:

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

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

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

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

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

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

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

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

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

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

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

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

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

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

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

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

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

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八年级上)

   1、文中第

(1)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

   2、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答:

(1)                             

(2)   (3)

   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

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

被采用了吗?

为什么?

   答:

   4、文中第

(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

为什么?

   答:

   5、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

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

   答:

四、奇妙的人体海洋

陈夏法

奇妙的人体海洋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

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

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

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

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

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钾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钾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

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

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

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

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

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

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

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这时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进化教科书。

它告诉人们:

海洋,孕育了世间的生命,她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八年级上)

1.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在下面。

2.选文用得较多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请在列数字以外任意举出一种说明方法,并举例且说明其作用。

3.为了准确说明事物和事理,选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简明、周密。

如果把下边句中加点词语去掉或换成其他词语,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

(1)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2)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

4.请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对以下问题大胆说说你的认识。

(1)有人说选文第⑤自然段是多余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2)请你根据选文的内容回答:

人的生命起源于什么?

人的生命离不开什么?

五、汽车尾气,都市中的“无形杀手”

袁中银

   ⑴对于都市中的人们来说,危害最大的恐怕就数有“城市无形杀手”恶名的汽车尾气排放物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了。

   ⑵汽车尾气中有多达150—200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反应物。

现已测定,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物质里,69%的铅,70%的一氧化碳,33%的二氧化碳,35%的烃类化合物,都是汽车排放的。

汽车尾气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60%,最高的地区可达90%。

   ⑶既有污染,必有危害。

以汽车尾气污染与肺癌死亡率的相关性为例:

当道路车流量定值为1000辆次时,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是:

25—50米为万分之1.69;50-75米为万分之1.23。

当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定值为100米时,车流量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是:

1000辆次为万分之1.82。

也就是说,车流量越大,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越近,肺癌死亡率越高。

而问题是实际情况较之这些定值测量要严重得多。

车多时,人亦多,距离更近。

   ⑷目前,我国车辆80%还在使用有铅汽油,这种汽油不光使生产工人的身体受到危害,而且汽油燃烧过程中铅不参加燃烧,随尾气排放到大气中。

众所周知,铅对人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空气中的铅进入人体,它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使人慢性中毒。

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更大,它能扰乱妇女的生理功能,诱发胎儿畸形。

婴儿、儿童体内含铅过高,会引起智商下降,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

我国包括北京在内的10座城市,儿童的血铅浓度已达到了国际认定的警戒线。

   ⑸另据日本科学家的研究,柴油车尾气中有一种叫“3-硝酸苯蒽铜”的物质是迄今发现的最强致癌物,它可以导致血液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畸变,比以前人们所知道的最强诱变剂—二硝基芘的毒性还要高0.6倍。

   ⑹化学微粒的吸收和“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所发生的光化学反应)的危害,也是十分惊人的。

如美国每年有10000人因吸入化学微粒而死亡;美国洛杉矶市1952年所发生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大批人急性损伤:

流泪、咳嗽、气喘、呕吐等,并使大面积植物受害,车祸增多,400多人死亡。

当时该市汽车保有量为9万辆。

   ⑺而今,仅以武汉为例:

人口达780万,汽车保有量约为30万辆。

在去年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报告会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叶汝求明确指出:

“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的汽车尾气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严重‘公害’。

”这决非         之闻,而是一个亟需改变的现状。

   ⑻目前,全球汽车总保有量约7.6亿辆,且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

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自然令世界各国大伤脑筋,而同时也迫使全球的科研人员为此而大动脑筋。

因此呼吁绿色车辆已成为地球人的心声。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八年级上) 

1.  题目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其作用是什么?

其中“无形”一词有怎样的含义?

 

2.  汽车尾气会对人产生哪些危害?

 

3.  文中列举了大量数字,从写作上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第⑥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是为了说明什么?

 

5.  针对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危害巨大,你能提一条环保建议吗?

 

6.从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第(7)段的横线上。

A.骇人听闻  B.危言耸听  C.轻描淡写  D.不寒而栗

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有                 (说出两种即可)

8.请联系实际,列举你所了解的一种环境污染现象,并针对这种现象拟一则公益广告。

 

 

六、高明的大自然

江北雪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

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

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

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

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

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

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

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

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

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

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

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

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

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

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八年级上)

1.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三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

为什么?

2.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

4.请你谈谈肚里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七、莫扎特的力量

①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纪念他。

而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②为什么莫扎特的乐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呢?

美国一位研究癫痫病的神经科医师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

研究表明,80%的癫痫症患者因为病房内播放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其痉挛的强度减弱,频率降低,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③约翰·休斯认为,其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

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我们的脑电波及人体其他中枢社经系统的运行有着几乎一致的频率。

于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够对癫痫病人大脑中不规则的电波起到纠正的效果。

他接着解释说,癫痫病人在病情发作时是完全昏迷的。

可见,莫扎特的乐曲对大脑有直接影响。

④莫扎特的乐曲可以提高智障儿童智力的现象,是目前人们关注最多的。

研究发现,智障儿童在聆听莫扎特乐曲10分钟后,可以在智力测验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同样,反复并持续听到莫扎特某一段交响曲的老鼠,在一个复杂的容器中找到出口的速度,要比生活在其他环境中的老鼠快得多。

⑤此外,莫扎特的乐曲也能够对孤僻症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麦乐佳顿的女儿是个孤僻症患难与共者,医生对她彩了音乐疗法。

她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耳机是经过改装过的,这种耳机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震动头部骨骼的方式传导乐曲。

莫扎特的乐曲会给患者的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这样,借助音乐的力量,改善了患者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麦乐佳顿起初对此种疗法有所怀疑,但是现在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⑥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正在为一幅作品的创作而烦恼时,突然失去灵感,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

她也接受了音乐治疗,取得了很大疗效,蓝绿两色又一次地回到了她的画板上。

后来她说,莫扎特乐曲的效果实在太惊人了。

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她感叹:

“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八年级下)

1、文章第①段说:

“人们一直在为莫扎特的乐曲对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效而惊叹。

”这里的“神奇疗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联系全文回答。

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其”在文中指什么?

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此种疗法”指什么?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说明了什么。

⑴而用其他作曲家的乐曲进行类似的实验,却总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⑵感觉自己要10年才能完成的心理治疗,仅仅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

4、文章第⑥段中,巴黎艺术家卡迪艾力说:

“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

”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八、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①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②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