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218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docx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2

高一历史试题

(2)【新人教】

命题范围: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商人的权力B.国王的权力C.平民的权力D.教会的权力

2.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3.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

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D.英国王室外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查尔斯王储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规则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很多的政治权利,对这些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D.英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5.“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

”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美国内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

6.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掌握的权利是 ()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司法权   C.最高行政权D.最高财政权

7.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巩固了独立战争胜利的成果

②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④不存在种族歧视等局限性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

A.议会共和制国家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总统共和制国家    D.君主专制的国家

9.下列有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B.参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

C.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D.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10.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11.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2.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A.《四洲志》B.三民主义C.《海国图志》D.《天朝田亩制度》

13.下列近代文献中,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D.《孔子改制考》

14.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

”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A.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B.认可封建剥削,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

C.根除私有制,实现土地完全公有D.消灭地主,实现“耕者有其田”

1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16.1840年以来,与数额最大的一次对外赔款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太平天国运动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18.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

A.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B.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C.工人阶级D.参加“三罢”斗争的工人、商人和学生

20.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2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2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A.黄海海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5.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

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

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最高法院大法官共九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据《1787年宪法》

材料四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5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12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16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7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63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材料二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请回答:

(1)由上述材料,判断德意志帝国和1875年的法国的政体类型。

 

(2)根据材料1和材料2,比较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两国议会和国家元首权力的异同。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

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

《贼情汇纂》

材料二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

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

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引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

 

(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旅顺,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军港。

1894年,日军攻陷旅顺,近2万同胞惨遭杀害。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旅顺口又成为日俄拼死争夺的主战场之一。

自1905年1月沙俄军队投降开始,旅顺口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40年之久。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口,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

1955年,最后一批苏军撤离回国。

——中青网

材料二一份出版于明治27年12月6日(公元1894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

该报以10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当时日军入侵中国的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画。

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触目惊心。

——中新网2007年9月5日电

请回答:

(1)基于旅顺口特殊的历史,人们评说旅顺为“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试以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一中“近2万同胞惨遭杀害”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请说明理由。

 

(3)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

 

(4)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应当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30.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签订《马关条约》图二《九·一八事变》

 

图三日本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请回答:

(1)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

该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最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请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3)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请简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10BBCDACBABD11—20BDCACDCDCD21—25CBBDC

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掌握。

根据史实革命开始时反对的是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7.B【解析】宪法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存在种族歧视等局限性,排除④。

11.B【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

14.A【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禁止地主收租,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的措施。

21.C【解析】从时间1919年5月5日看出,此事件是五四运动,由此看出C项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26.答案:

(1)特点:

各州结成的松散联盟。

问题:

政府无力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动荡;政府无权管理各州贸易,不利于统一市场形成。

(2)原则:

中央集权(联邦制);分权制衡;人民主权原则。

特点和影响:

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参议员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

(3)差异:

政府首脑产生方式和职能;议会与政府关系等。

主要原因: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妥协的产物,美国没有封建主义的阻挠。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几则典型材料考查美国的民主政体和英国民主政体的异同。

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两国政体的特点,并根据材料进行归纳和分析。

27.答案要点

(1)德意志帝国:

君主立宪制;1875年的法国:

总统共和制。

(2)相同:

两国议会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国家元首有行政权,都是本国军事最高统帅。

不同:

德国议会权力较小,帝国国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而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独立的权力,虽受总统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法国国家元首要向议会负责,而德意志帝国元首不须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又受内阁制约,而德国皇帝则拥有绝对的行政权。

28.答案要点

(1)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2)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

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太平天国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

(4)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

29.参考答案:

(1)1894年,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成为主战场之一;日俄战争后,旅顺口被日本侵占长达40年;日本投降后。

苏军进驻旅顺口。

(2)①中日甲午战争。

②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对外扩张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

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

国力落后。

成为被侵略的对象。

关于战争由偶然因素促成的观点不符合史实。

是错误的。

(3)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资料。

(4)警钟长鸣,以史为鉴;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

解析:

本题从日本在19世纪末日本的侵华切入。

围绕旅顺大屠杀,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对日本侵华的相关史实加深理解和认识,以史为鉴。

30.答案:

(1)中日甲午战争。

内容:

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②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③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到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直抗日;

③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

⑤改组军队,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⑥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自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每点1分)

(3)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