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433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x

完整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木构建筑的特点:

1、优点:

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

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2、穿斗式: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3、抬梁式: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4、井干式:

特点: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

5、生起:

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

二、屋顶级别:

高—低: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

明代徐杲、蒯祥

四、原始社会建筑:

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

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

木骨泥墙房屋——由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

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居住区,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

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面):

土坯砖

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时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

仰韶晚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

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红山文化)

五、夏(奴隶社会的开始)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鄩:

夯土台上面阔8间殿堂,回廊围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永定柱(廊下支承木地板)遗迹。

(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六、商

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青铜工艺相当纯熟

①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商灭夏后所建的都城-亳:

宫城中的宫殿都是庭院式建筑(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②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中部紧靠洹水曲折处—宫殿,西面南面—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墓葬区,西南东南及洹水以东—居民

二者都沿轴线做庭院布置,院落式宫廷布局的先驱

墓葬区也散布着居民点和作坊,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

七、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

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二进院落。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城封闭的空间。

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屋顶已采用瓦.还发现了夯土墙上或土坯墙上用三合土抹面(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瓦—-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八、春秋

(都城、邦的特点,出现的进步)

邯郸赵故城、山西侯马晋故城、苏州吴阖闾城

鲁班

瓦的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开始用砖的历史

封建社会前期

九、战国

(奴隶制时代的结束)城的形式

创造大块空心砖

建筑物散水、柱础以及路面已开始用加工平整的石板

工商业大城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齐的临淄、赵的邯郸、楚的鄢郢、魏的大梁、燕的下都

工商业区在大城中,宫城在大城西南角——邯郸、临淄

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中广泛使用,并有在瓦上涂朱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

十、秦

十一、汉

突出进步:

1木架建筑日趋成熟

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

3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经形成

4多层木架建筑已经普遍,木架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有了巨大进步

5斗拱已普遍使用,形式不统一,未定型化,结构作用—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基础,承托屋檐,使之伸到足够的深度

6悬山顶和庑殿顶最普遍,歇山与囤顶应用

西汉创造了楔形的和有榫的砖,筒拱顶有纵联砌法和并列砌法两种

东汉,纵联拱主流,出现砖穹窿顶

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突飞猛进的发展

山东沂南石墓-—我国古代石墓中有代表性的一例

十二、三国、晋、南北朝

三国曹魏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意义

佛教建筑发展,高层佛塔出现。

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在东汉初就已传入中国。

北魏开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佛寺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舍宅为寺永宁寺塔是当时最宏伟的一座木塔

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密檐塔的最早实例12边形

石窟寺:

塔院型(支提窟)——大同云冈石窟中较多

佛殿型—-较普遍

僧院型-—这类较少,敦煌第285窟

禅窟—-小窟,分布在一二两类窟的周围

最早是新疆库车附近克孜尔石窟,其次甘肃敦煌鸣沙山莫高窟(沙门乐僔开凿泥塑壁画),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最大的佛洞—奉先寺),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大发展

江苏南京梁萧景墓墓表特点:

高约6米,陵墓神道的标志有柱础、糟柱、方版、束柱、盖盘和蹲兽几部分组成比例匀称造型优美

河北定兴北齐石柱特点:

高7米,分基座、柱身和石屋三部分,其结构为莲座之上建石柱,柱巅置水平盖板一块,其上建石屋。

石屋架构式样为仿木建筑形式。

石屋之柱有明显的卷刹。

封建社会中期(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

十三、隋

隋代宇文恺:

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大兴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隋文帝洛阳城—隋炀帝被唐朝继承,发展为东西而京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

河北赵县安济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李春

十四、唐

建筑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以定型化——用材制度即将木架部分的用料规格化,一律以木料的某一断面尺寸为基数计算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唐塔全是砖石塔,砖石塔的外形已向仿木建筑方向发展

阁楼式西安大雁塔

密檐式河南登封法王寺塔、西安小雁塔

单层塔僧人墓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山西平顺海会院明惠大师塔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1、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齐,沿南北轴线将宫城古皇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东城,使城市中心偏东)。

功能分区明确革新之处

2、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

3、唐代的市集中为东西两市

4、城市道路两旁种植成行的槐树,成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沟排水。

十五、五代

石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杭州闸口白塔、灵隐寺双石塔

砖木混合架构-—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最早用双层塔壁的仿木楼阁式砖塔,已用砖拱券,使塔外壁与塔心壁连为一体,加强了坚固性)、杭州宝椒塔

铁塔—-光孝寺东西铁塔

十六、宋

建筑发展: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的废除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首次作为政府的规定用文字确定颁布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主要是佛塔,其次桥梁,木塔已较少用,绝大多数是砖石塔,最高的是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

宋砖石塔的特点:

发展八角形平面的楼阁式,塔身多做筒状结构,墙面及檐部多仿木建筑形式或采用木构屋檐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园林兴盛

宋代李诫:

《营造法式》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十七、辽金西夏

辽代墓室除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常用圆形平面,这是它的特色

佛塔多数采用砖砌的密檐塔,楼阁式较少,外观极力仿木建筑:

北京天宁寺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河北易县泰宁寺塔

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最早用双层塔壁的木塔(前殿后塔的布局副阶周匝金箱斗底槽,增加了柱梁间的斜向支撑增大了刚性叉柱造缠住造)明清宫殿建筑色彩的前驱,砖雕花饰走向繁琐堆砌

十八、元

藏传佛教兴盛:

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喇嘛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此后藏传佛塔成了我国佛塔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下而上:

护墙须弥座塔座塔身须弥座相轮华盖塔刹)

减柱法:

山西洪洞的广胜下寺山西永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典范)

十九、明

建筑进步: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大量应用空斗墙砖墙的普及为硬山建筑的发展创造条件无梁殿(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防火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二十、清

建筑发展:

1、园林达到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12座喇嘛庙俗称“外八庙"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工程做法》“样式房”“算房”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乾隆年间引进玻璃

二十一、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

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城市形态的发展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

夏商周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

春秋至汉里坊制-把全城分为若干个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和手工业则限制在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里和市环以高墙并管理,全城实行宵禁—封建专制主义在城市形态上的突出表现(战国考工记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

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

宋代以后总共1500多年。

城郭之制—城,保护国君郭,看管人民

一般京城三道城墙:

宫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

夏商出现版筑夯土城墙东晋后有砖包夯土墙宋后砖拱门洞逐步推广

宋后砖石路面在南方城市广泛应用

汉后重阳登高的习俗逐渐盛行

金元后戏台被广泛采用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模式三种:

新建城市依靠旧城建设新城在旧城基础的扩建

都城建设的特点:

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而展开

二十二、汉长安的特点:

街道布局与宫殿的平面布局一样,都不够规整。

文献记载汉长安城的一般居民区共划分为160个里,在长安城北面的横门东西两侧,设有九个市进行交易;另外在覆盎门外也设有市,城南还有专门交易书籍的“槐市”.

二十三、元到明清北京布局的形态变化(用图说明)

布局特点:

一、整齐划一

二、中轴线纵贯全城,左右对称布局

三、宫殿为主题结构。

皇宫占据要害,高地,与居民区分开,布局南北延伸或西面展开

四、宫殿建筑高台化

变化:

明朝为了便于防守,放弃大都北面约五里地,缩小城框。

为了仿南京在皇城前建政权机构衙署,将城墙南移一里余。

为了抵御蒙古,把城南天坛、先农坛及居民区包围起来,财力不足.西北东三面未修,成凸字形。

二十四、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即农业出现而形成固定的居民点—聚落

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非农业为主的城市

早起聚落的两大特征:

一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活动为主

二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二十五、住宅布局形式的演变:

春秋士大夫的住宅大门为三间,中间为门,左右为“塾”,是办公与“家教”的场所,门内是庭院,上方为“堂”,是生活起居会宾礼仪的地方,堂的左右为“厢”,堂后的房子为寝.

汉代贵族住宅多了车房、马厩、厨房、仓库及仆人住房。

住宅形制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庭院式,有三合院、L型、口字型、日子型.另一种是创建新制:

坞壁,即平地建坞。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贵族的住宅庭院多为对称布局,大门多为庑殿式,围墙内侧有廊围绕的庭院,不少贵族舍宅为寺,在一个宅院中,有数组回廊包绕,有数个厅堂供不同之用。

隋唐五代时期,贵族的住宅布局更为自由活泼,出现不对称布局的庭院,大门由乌头门代替了庑殿式,有直棂窗回廊组成庭院。

宋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京汴梁。

城市住宅平面自由,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

形成标准的四合院。

南宋江南住宅庭院园林化。

历史上宋、金政权长期对峙,这使得南北住宅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差异,造成了日后的多样化。

元代有工字形平面构成的主屋.到了明清时期,住宅大致可分为规整式格局和自由式格局。

北方住宅以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江南地区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不一定是正南北布置,宅边建造花园。

二十五、住宅构筑类型:

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彝族穿斗而不落地—木拱架

竹木构干阑式:

广西海南贵州四川潮湿山区或水域

木构井干式:

东北云南

砖墙承重式:

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碉楼:

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多风

土楼:

福建广东赣南

窑洞:

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

阿以旺:

新疆南部

毡包:

内蒙古新疆

二十六、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及特点以典型的单进四合院为例:

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四面各有房屋围和,是标准的四合房.大门通常采用一间门屋形式,设在东南角位置.院子接近正方形,北面是三间正房,南面是三间南房,与正房相对,东西各有三间厢房。

特点:

从自然上讲,四合院属于合院住宅,合院住宅中的庭院四周闭合而露天,可以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减少不良外在气候的影响。

一方面可以在夏天有效地遮荫纳凉,冬天又可以很好地采光保暖,抵御风沙。

露天通透的庭院既是入风口也是出风口,通过自然的风压得到流畅的通风。

此外,庭院还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

私密差密度低

二十七、苏南地区住宅等级:

一、城市官式住宅

二、乡镇天井式住宅

三、民间小型住宅

二十八、尊让堂布局特点:

平面呈倒凸字形,第一个小口为三合院,楼层围合成一个天井,正对三开间建筑,明间大堂,两次间卧室。

大口为五开间的楼层建筑和两厢房围合一天井。

两口之间有横向的院子和廊连接。

通风量大,拔风采光效果好,减少太阳辐射凉爽宜人,占地面积少。

二十九、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材料:

竹筋、松枝放入生土墙,起加筋作用,土内配以块石夯筑而成

风格特点:

一、土楼以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须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

二、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三、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结构:

一、牢固,

二、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太阳辐射热。

三、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槅扇,空间开敞、通透、有利空气流通。

四、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内大,既利防卫又宜人用。

五、选址注重风水,保留坐北朝南的习惯特殊情况可朝东或西但不能北

三十、窑洞的类型:

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地坑院)砖砌的锢窑

三十一、宫殿

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发展趋势:

规模渐小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后寝居住部分由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三十二、唐长安大明宫布局特点(结合平面图)

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前部由丹凤门、含元、宣政、紫宸等前朝南北中轴线布置,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麟德殿、三清殿等

三十三、故宫布局特点

1占据最显要的地段,择中立宫

2宏大规模72万平方米

3严整的布局:

突出中轴的空间序列,采用层层封闭的规划,尺度处理严谨

4体现一整套的礼制要求:

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择中立宫

三十四、坛庙类型:

祭祀自然神祭祀祖先先贤祠庙

三十五、北京天坛布局

1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2中轴线偏东

3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A不使用过多或过大的建筑,而是大规模的绿地

B主轴线偏东,拉长了主入口到轴线的距离

C运用虚扩手法,强化建筑的高大形象

D以境界取胜

4主要建筑是大享殿和圜丘,用矮墙、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5用一系列象征手法

三十六、太原晋祠布局

分为中北南三部分

中:

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全词之核心

北:

以崇楼高阁取胜

南:

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

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宫苑

圣母殿是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

三十七、陵墓

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

商周时期已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最有代表性的是“武官村大墓”和“妇好墓”

西汉以前,帝王、贵族用木椁做墓室其构造有两种:

一为用木枋构成箱形椁室一至数层,内置棺;另一种是用短方木垒成墓的“黄肠题凑",内置棺及葬品。

黄肠题凑:

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汉代砖拱技术的特色:

一、砖型多样二、发展无模架施工

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汉因秦制,帝陵都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版银兆域图,表示了陵墓的总平面布置:

王、后、夫人五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其外有两道宫墙环绕。

梁侍中萧景墓的辟邪与墓表是南朝陵墓石刻的代表

三十八、唐乾陵

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

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神墙”,四边设门,门外建角楼,陵前主神道向南延伸

遍植松柏,精神表意。

三十九、明十三陵

明太祖孝陵开曲折自然式神道之先河,并始建宝城宝顶.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式环抱。

十三陵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陵体称宝城,正前为明楼,明楼前置石几筵、二柱门,前为陵寝门,又前为裬恩殿、祾恩门。

四十、宗教建筑

明帝时建的洛阳白马寺—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

阿育王塔及建初寺是为江南佛教建筑之肇始

佛塔为主的佛寺在我国出现最早,天竺制式.以佛殿为主的佛寺基本采用了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式布局,隋唐时殿堂已渐成为全寺的中心

田字形平面的罗汉堂最早见于五代转轮藏创于南朝

明清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

伊斯兰教唐代传入

四十一、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

依山势自下而上并沿东西向轴线布置

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金箱斗底槽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生起

梁架分为天花下的明栿和天花上的草栿

斗拱中之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与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区别明显

屋面坡度较平缓。

正脊及檐口都有生起曲线

柱高与面阔的比例略呈方形,柱身粗壮,斗拱宏大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四十二、河北正定龙兴寺

摩尼殿北宋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檐柱间砌封闭的墙,次间较稍间狭。

四面抱厦有门窗,采光通风欠佳.

抱厦:

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

转轮藏殿可转动的八角亭式藏经橱,2层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每面三间,入口处另加雨搭,中列内柱向两侧移动,使与檐柱组成六角形平面。

改变柱子位置是宋金建筑常用手法

梁架都用彻上明造(即不用天花,梁架均暴露在外),内外柱柱径已有区别

佛香阁(大悲阁)—寺中最高大的建筑里面千手千眼铜观音—我国古代铜制工艺品中最大的一件遗物

四十三、天津蓟县独乐寺

山门是分心槽式样

观音阁:

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部三层,九脊殿式样,“金箱斗底槽”。

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

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

四十四、河北承德外八庙

“外八庙":

溥仁寺1713、—普宁寺1755、普佑寺1760、安远庙1764、普乐寺1766、普陀宗乘庙1771(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殊像寺1774、须弥福寿庙1780

四十五、佛塔

大乘佛教:

楼阁式塔:

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目前所知有关我国木塔的最早文献-徐州浮屠

南北朝至唐宋是我国楼阁式塔的盛期

江苏苏州报恩寺塔:

南宋“双套筒”式砖砌结构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唐末五代原为木构,南宋后为石建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明副阶周匝在当时曾被誉为世界建筑七大奇迹之一,毁于太平天国之役

密檐塔:

底层较高辽金是它的盛期

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单层塔:

大多用作墓塔、供奉佛像,前者最早遗例建于齐,后者则为隋代

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

北齐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

喇嘛塔:

西藏、内蒙多,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也有以塔门(或称过街塔)形式出现

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明十万佛塔

金刚宝座塔:

仅见于明清

北京正觉寺塔:

明是我国此类佛塔的最典型实例

小乘佛教:

傣族佛塔:

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四十六、经幢:

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四十七、石窟

特点: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四十八、摩崖造像

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

最大者为释迦涅槃像始刻于东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史迹及佛教造像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我国现存最大石刻造像

四十九、园林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特点:

商朝雏形囿

秦汉囿-苑

唐宋苑-园

明清极盛

趋势:

1理景普及化

2功能生活化

3造园规模由大而小,要素密集化(人工要素)

4创作方法由写实而写意5风格由粗犷豪放而精巧细致

四十九、造林的要素及手法:

四要素:

山石、水、花木、建筑

手法:

堆山叠石、庭园理水、花木配置、建筑设计

五十、对比中西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粹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蕴含

西方园林的特点:

(1)意大利园林的特点

1面布置以轴线展开,建筑一般为主体,多建在坡地上,便于远眺;

2人工花园部分非常规则,和自然山林形成对比;

3品细巧细致,形式卜富多样;

4泉是花园中必小可少的要素;

5挡土墙的处理上出现了“壁泉"。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点

1模庞大,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