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3016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docx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

各时期银锭铭文特征

收藏银锭,我们不仅要知晓它的形制是怎么样发展演变的,还要研究和认识、了解银锭上的文字,即铭文。

怎么样了解银锭上的铭文,首先要知道银锭铭文是怎么形成的,其次是要弄清楚银锭文字是怎么样排列的,三是要了解银锭铭文的内容,它讲了些什么。

对于银锭铭文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银锭的鉴藏。

在我国,使用XX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在先秦时期的楚国铸造的银块上,就钤印有文字“郢称”,可以说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知道的最早的银块文字了。

楚国银块上所钤印的郢称,排列的方式是一个紧挨着一个。

印上的郢称两字自右往左读,文字书体接近大篆,具有楚国文字风格特征。

西汉初,曾使用钤印“郢称”的金块。

“郢称”两字属小篆体,显得圆润。

虽然战国时期楚国使用过“郢称”银块,但是,它毕竟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银锭”,它刁;具有一定的形态。

对于今天来说,能够见到实物的最早银锭,可能是唐代的银锭了。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唐代银锭上的铭文,就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

它上面的字并不像宋元时期在浇铸冷却过程中錾刻上去的,就像同时代的唐代金银器器皿上的文字一样,是用锐的金属工具在浇铸完全的冷却。

后“写”上去的。

所以,它的文字带有书写的笔意,点画之间的粗细比较匀称,每个字之间的距离几乎等同。

银饼上的文字虽然保留了錾钊的痕迹,但是,依然让人感觉到它好像是刻写上去的,氵存安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的庸调银饼上的文字就是这样。

而怀集县开元十年(722年)的庸调银饼,则更多地保留了錾刻的特征。

唐代银锭上的文字,都是阴文。

唐代船形银锭上的文字,就考古发现的来看,只有非常简单的“田”字,有阴文和阳文之分,说明船形银锭上的文字有的是錾刻的,有的却是在制X时就刻上去,然后浇铸成型的。

唐代文字比较多的是体现在银铤和银饼之上。

从铭文内容上分,有贡银、进奉银和税银三种。

进奉银作银铤状,正面一般刻进奉者的官职和XX,背面则刻银铤的来源和纪年,比如1957年1月,XXXX大明宫遗址出土的一件杨国忠进奉银铤上的铭文:

正面:

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臣杨国忠进

背面:

中散大夫使持节信安郡诸军事检校信安郡太守上柱国尉迟岩

信安郡专知山官丞议郎行录事参军智庭上

天宝十载正月日税山银一铤五十两正

银铤正面的铭文格式是:

进奉者官职+进奉者XX;背面格式是:

上交者官职和XX,纪年+税种+银铤重量。

背面说的是这件银铤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税银、由谁上交的,即表明这件银铤的来历。

同地出土的另一件杨国忠进奉银铤的铭文是这样的:

正面:

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进

背面:

XX郡和市银一铤五十两

专知官大中大夫使持节XX郡诸军事XX郡太守上柱国臣苗奉倩

银铤正面铭文的格式与上一件相同,背面铭文格式是:

地名+税种+银铤重量,上交者官职与XX。

因为进奉者往往是用税银和市银来充当的,所以,银铤铭文保留了它们的名称。

1977年4月,XXXX发现的一件银铤铭文为:

岭南道税商银五十两官秤匠黄泰

1970年春XXXX隋唐宫城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银饼铭文是:

通州税口银纳官朱义云二十三两

1970年10月XXXX何家村出土的两件庸调银饼铭文为:

怀集县开十庸凋银十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交丘(匠)高童

氵存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十两专知官令彭崇司典梁海匠王定

从上面四件唐代税银锭铭文中,我们基本上可以列出的铭文格式为:

地名十纪年+税名+重量+官职与XX+匠名

所以,无论是进奉银铤,还是税银,其铭文中基本上包括了这样一些内容:

官职、、纪年、税名、重量、匠名。

唐代铭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最多的铭文字数达80多个。

宋元时期的银锭铭文与唐代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增加了与保证银锭质量相关的内容。

纵观北宋铭文,比较注重银锭的用途,比如1958年春,在XX巴林左旗出土的一件进奉银锭铭文是:

1.XX进奉同天节铤五十两专副陈□等监匠

2.XX都税院买发转运衙大观远年郊祀银一千两每铤五十两

专秤魏中应等监匠作

3.虔州瑞金先纳到政和四年分奉进天宁节□□□本县典书袁丰

银行汤□□验行银田六田五专副梁开□等

1959年5月,XX巴林左旗出土的一件进奉银锭铭文为:

荆南军资库元祜四年兴龙节每铤□十两司录参军监扬

XXXX市辽上京汉城址出土的两件银锭铭文为:

1.京西北路提举学事司进奉崇宁四年天宁节银每铤五十两

2.潭州酒务抵当所准提举司指挥支常平坊场积剩钱买到银

一铤(五十)两专秤库蔚明等行人李经官

从上面所举的银锭铭文来看,北宋时期的银锭铭文包括的内容有:

官衔名、地名、纪年、重量和保证银锭质量的官职名和XX。

北宋的进奉银锭不再以个人名义,而是改为以地方或官衙名义,这是与唐代所不同的地方。

南宋时期的银锭铭文中不仅记载了银锭的用途,而且包括了银锭成色的内容。

南宋银锭铭文中,往往会出现“京销细渗”、“燕销花铤银”、“真花银”、“六花银”、“京销铤银”、“渗银”、“肥花银”、“真花录银”、“京销渗银”等戳记,一般来说,出现上面这些表示银锭成色名的银锭,它的时代大多不会早于南宋。

南宋银锭铭文中包括地名、有关职官、工匠名、年号及成色名称。

这时期有一种上面有“出门税”戳记的银锭,这种具有“出门税”字样的银锭,是南宋所独有的。

两宋时期的银锭铭文,通常来说,北宋时大多为錾刻,南宋则有两种,一种是錾刻,另一种是砸刻的戳记,特别要注意的是錾刻。

錾刻的文字往往是不连笔的,笔画一般是一头尖,一头宽,呈锲形。

由于錾刻的时候,银锭还没有完全、彻底的冷却。

所以,待银锭完全冷却之后,我们看到的文字笔画由面往深处瞧,也是呈锲形的,这是银锭冷却收缩造成的一种现象。

戳记是在银锭成型并完全冷却后敲击上去的,它所形成的文字如果是阴文,笔画里面是平整的;如果文字是阳文,它的周围底章是平整的。

南宋时期的戳记今天所能够见到的都是阴文。

出现了阳文,则要考虑一下它的时代性了,要么是假的,要么是后代的。

金代银锭的用途较之以前,更加广泛。

1974年12月XX临潼出土的金代银锭铭文可以分为四种:

税银、盐使司银、使司银和地金银。

除了这四种,金代银锭还有进奉银和承安宝货银锭。

为了保证锒锭的质量,金代银锭铭文中不仅记录了铸造工匠的XX、检验成色的行人XX,而且记录了收纳银锭者的官职和XX。

金代银锭的戳记反映出,为了保证银锭成色和重量,金代银锭有复验的情况存在。

1974年12月,XX临潼出土的一件税银铭文为:

泰和尹六秋税银五十两三□秤子许彦行人钱(?

)谦

戳记有:

“田家记”、“任理验”、“又二钱”。

从这件银锭铭文中,我们知道金代税银锭的铭文内容包括:

纪年+税名十重量,+秤子+行人。

戳记“任理验”、“又二钱”,表明这件银锭经过任理复验之后,确认它的实际重量要比银锭上标明的重量重二钱。

1987年XX发现的金代两件盐司银锭铭文为:

1.提举解盐司大定廿一年个一月廿三日店户薛新客人王义忠

上等银五十两每两七十九陌钱二贯二百九十行人王□

秤子宋士显勾当官昭信王大任昭信萧豫之

2.提举解盐司大定廿三年正月二五日店户马鸣客人□□□

上等银四十九两九钱每两七十□陌钱二□□一百九十五文

行人郭智秤子宋士显勾当官昭信王大任昭信萧豫之

八十年代初,XX出土了三件盐司银锭,其中两件铭文是:

1.分司泰四五廿六日店户王思氵内(?

)四十九两四钱半行人

尹弥等秤子李沂盐判苑□

2.莱五十二分治使司泰和七年五月初九日店户陈彦四十九

两三钱银行人师王尔秤子钱林每两钱二贯文承直郎盐判X

从上面所引盐司银锭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铭文具有的特点是:

①均有纪年;②均有盐司名号:

③均有勾当官或盐判;④标明自重;⑤均有担任行人或银行人、秤子宫职的XX;⑥有的有店户、客人XX,有的有引领、店户XX,有的仅有店户的XX;⑦有的还标明XX每两价格和铜钱省陌。

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构成了盐司银锭的铭文格式。

XX临潼出土的银锭中,还有一部分银锭尽管没有錾刻盐司之类的名号,但有“使司”的戳记,所以,称之为“使司银锭”。

这种“使司银锭”实际上是一种税银,它的铭文格式与同时发现的“地金银锭”是一样的。

地金银锭的铭文有:

1.重五十两五钱秤子周真□

2.重五十两五钱行人王仲秤子X□□

这种银锭铭文的构成比较简单,具有的内容:

①银锭重量;②行人、秤子的XX,有的铭文中干脆就是××秤。

在金代银锭中,还有一种银锭铭文,如果按照顺序读,应该是:

“郭用章四十九两八钱行人X禄宋□秤”,银锭上还有“使司”戳记(1964年秋XX巴林左旗出土)。

有的人认为,铭文中“郭用章”是该银锭的主人。

要判断是否属于金代银锭,我们可以依据这么几点:

一、银锭铭文标重是否精确到钱,并且往往还有复验的文字符号;

二、银锭表面是否有“使司”戳记;

三、银锭铭文中是否同时出现行人和秤子;

四、银锭铭文中是否有表明XX每两可兑换铜钱的数目。

如果银锭铭文中出现惟有金代银锭铭文中才出现的“分治司”、“分治使司”、“盐判”、“店户”和“客人”、“引领”等词,则更无可置疑确定该件银锭是金代时期铸造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代银锭铭文正文,一般都是錾刻的,只有“承安宝货”银锭是例外。

元代银锭铭文分早、晚两期。

早期铭文都是戳记,晚期铭文则是錾刻文字。

早期银锭铭文又可分纪年和无纪年两种。

有纪年的银锭铭文如:

1.平准至元十四年银五十两铸银官提领大使副使

库子提举司银匠彭兴祖X庆秤子韩益

2.行中书省XX库官孟销银官王琪验银库子吴武

至元十四年重五十两银匠侯君用

3.XX监铸官□库官孟秤验银库□主官□至元十四年

销银官王琪银匠何三重五十两

4.XX行中书省重五十两监铸官□至元十三年

库官孟□□官王□银库子其成银匠侯苍明

从上面所引铭文看,银锭铭文排列顺序较乱,尽管这样,我们仍看得出,铭文中出现了宋金时期所没有的官职,这是我们鉴定银锭时的一个有力证据。

元代早期纪年银锭背面都铸有阴文“元宝”两字。

元代早期无纪年的银锭又可分背素与背铸地名两种。

除了XX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真定路银锭文字漫漶,不知它的性质外,其他早期无纪年银锭都是税课银。

1987年,XX发现的一件XX路银锭铭文为:

XX路宣课官库使副X覃库子侯□X连匠人□□……

XX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东平路银锭铭文能看清的文字如下:

东平路宣课五十两库副□□库使贾□秤子X□匠人邵全

1969年,XX武清县出土的一件平阳路银锭铭文是:

课税所平阳路五十两X海

从上面所举的元代早期无纪年银锭,我们发现,铭文中包括了铸造机构、参与银锭铸造和收纳的官职与XX,以及银锭的铸地、重量和用途,它要比早期纪年铭文少一个纪年。

元代晚期银锭铭文排列整齐,具有的内容与早期差不多。

目前仅知道三件、都是课税银,铭文如:

1.威楚路差开南州吏目胡德解本州泰定二年差发十分银一锭

重五十两提调官督事那廪承库子李师生于泰定三年五月日

2.蒙山银课元提调官瑞州路总管府官催办官新昌州判官

拜住将仕收银库官X自明炉户□瑞夫库子周世荣

消银匠易志周元统三年月日造

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务,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如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代解锭铭文:

1.XXXX府解万历四十七年征完解京库银五十两正计一定银匠沈文其

2.正德十六年仓粮银五十两正收头何齐银匠何三

明代银锭铭文大多数是錾刻的,金花银锭却是例外,因为“金花银”三字有用戳记的,也有錾刻的。

一般而言,铭文中含有“金花银”名或有戳记“金花银”的银锭,都是属于明代的。

并且,所谓的镇库银锭,也开始于明代。

清代民国时期的银锭铭文相当复杂,没有一定的定式,一、二句话是不能够说得清楚的。

但是,它可以分出官银和商银两种。

官银比较注重纪年,商银则比较注意商号(钱庄、银庄、票号、炉房等名称)。

无论官银还是商银,它们的铭文不再像以前历代都是阴文的,而变为阳文了,这种阳文与戳记的阴文所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以类似盖印章的方式敲击上去的,这是清代民国时期银锭铭文的一大特色。

这种阳文的字口有深有浅,深的是在银锭成型后还没有完全冷却的情况下打上去的,浅的是在银锭完全冷却之后打上去的,字口浅的铭文有像浮在水面上的感觉,这可从清代的很多圆锭与牌坊银铭文中体会。

清代民国银锭铭文最基本的内容包括:

纪年+地名+发行机构+工匠名。

当然,不同地区、不同铸造发行机构在银锭铭文的内容或有增删,有的加成色、重量,有的则加用途,而有的却仅有发行机构和地名,有的甚至只有发行机构、地名、人名或用途等。

清代民国银锭铭文基本的排列形式有:

单列式、对联式、品字式、四边式,但是,这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铭文排列成三竖式,有的则呈不规则状态。

清代民国银锭铭文的字数一般都不很多,很少有超过二十个字的,一般在六个字至二十字之间,并且分列数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