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3150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docx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

电石炉维护检修规程

一、总则

(一)规程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变压器容量为5000~40000KVA的大、中型密闭式或开放式电石炉设备,5000KVA以下的小型电石炉可参照执行。

本规程不包括电石炉供电系统、电极卷扬机的减速器、罗茨鼓风机、电极鼓风机以及炉气净化装置的塔、槽等单体设备请参照有关部颁检修规程。

(二)设备结构简述

电石炉供电系统、电极升降装置(卷扬机或液压立缸)、电极压放装置、电极夹持器、炉盖(密闭式)、炉体电极鼓风机(开放式)、液压系统以及炉气净化装置、炉气压送设备等组成。

1、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主要由变压器和短网组成。

变压器一般选用一台三相式变压器,其容量与电石炉容量相匹配,或选用二台三相式变压器并联使用。

也可选用三台单项可调式变压器。

变压器是把电网高压电能转换成电石炉所需要电能的关键设备。

短网则是把电能从变压器输出端输送给电极的桥梁。

短网由大铜管或铝排构成,在工艺条件允许下,短网越短,电能无效耗损越小。

2、电极卷扬机

电极卷扬机由蜗轮减速器、绳轮、电动机、制动器、滑轮及大、小变速齿和钢丝绳等组成,用于吊载、升降电极总体。

3、电极压放装置(见图1)

电极压放装置有三组,每组主要由升降油缸连接上下摩擦环构成。

摩擦环内配备摩擦块,环外用抱合油缸驱动摩擦块抱合电极。

抱合力由抱合油缸中的蝶形弹簧提供,液压能通过抱合油缸压缩或放松蝶形弹簧,达到抱紧或放松电极的目的。

电极压放由升降油缸控制。

或由五组液压夹钳组组成,每组主要由升降油缸夹紧油缸组成,升降油缸及加紧油缸的依次动作来完成电极的压放。

4、电极夹持器(见图2)

电极加持器有三组,每组主要由锥形套(环)、底部环、导电元件或导电颚板组成。

液压夹持油缸通过油缸吊环连接锥形套(环),或底部环并驱动锥形环、底部环上下移动,使锥形环或底部环的圆锥面与导电颚板外的锥形块相对运动,从而控制导电颚板、接触元件加紧或放松电极。

短网输送的电能通过集电环或软母线经导电铜管、导接触元件传向电极。

5、水冷炉盖(见图3)

水冷炉盖由炉大梁、顶盖板、防爆盖板以及炉气出气盖板组成。

这些构件均制成夹套形式,内通冷却水。

为防止形成涡电流,炉大梁中的电极圈梁及电极三角区的构件均用隔磁不锈钢制成。

6、炉体(见图4)

炉体由炉底、炉壳、炉衬、炉嘴等组成。

炉底板用钢板拼焊而成下垫工字钢。

炉壳分块制作,现场用焊接组装。

炉衬由石棉板、轻质保温砖和高铝耐火砖砌筑。

炉底衬用粘土砖打底找平后,再砌碳素砖。

炉嘴用耐热铸铁浇铸而成,内通冷却水。

7、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由各执行油缸、液压泵、各控制阀件、储能罐、油箱、滤油器和压力表等组成。

高压油经各控制阀件到各执行油缸,驱动装置动作。

储能罐则保证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始终保持在固定的上、下限压力范围内,起到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保护作用。

8、炉气净化装置

炉气净化装置分粗、精除尘两部分,主要由抽气管和顺、逆流洗涤塔、文氏管、湍洗塔等组成。

抽气管内衬耐热瓦筒,洗涤塔顶和中部四周装有6~12只水喷头,文氏管侯直径为115~200mm,收缩角为23°,扩散锥角为70°,采用内喷结构。

湍洗塔有二层填料湍动层,装有水喷头,填料是聚乙烯小球,塔顶装有瓷质拉西环。

(三)设备主要性能

电极工作长度电极直径的0.9~1.2倍;

电极糊高度导电颚板以上3.5m;

工作介质氧化钙(石灰)、焦炭;

炉内压力0~49Pa;

炉膛温度1800~2400℃;

炉气出口温度<650;

炉盖温度400~600℃;

导电颚板冷却水出口温度65~70℃;

液压系统工作压力3.9~4.9MPa。

二、设备完好标准

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1)各系统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安装质量符合要求,表面油漆完好、清洁。

(2)炉体完整,炉内、炉口拱门无大量高铝耐火砖脱落,炉壳无烧穿现象。

(3)炉盖无凹陷、变形现象,冷却水通畅无泄漏。

(4)电极夹持器的锥形套(环)动作灵活平稳,导电颚板与电极壳接触良好,无刺火现象。

(5)电极压放装置动作时,电极无晃动或压扁现象。

升降油缸动作平稳,无跳动及冲击现象。

(6)电极卷扬机制动良好,不打滑,钢丝绳无断股及严重磨损现象。

(7)液压系统各执行油缸,各控制阀件反应灵敏,动作平稳,无卡住及泄漏现象。

液压泵轴封泄漏不超标,安全装置可靠。

(8)炉气净化装置各管道、阀门无阻塞现象,各控制阀门开、关灵活,喷淋水畅通,无泄漏外溢现象。

(9)各系统连接部分及基础机座紧固螺栓齐全,紧固。

(10)温度计、压力表等操作控制仪器仪表精确,反应灵敏,电器元件接触良好。

(11)各系统绝缘部位阻抗电阻值达到规定要求。

(12)水冷、液压、通风、气体以及仪表和电器的管线安装整齐合理,支架牢固,标志分明。

2、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1)各机组运转平稳,无杂音,振动符合规定。

(2)各润滑部位及液压系统油路畅通,油量、油质符合要求。

(3)各部位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定值,导电颚板冷却水温度控制在65~70℃之间。

炉盖温度小于600℃。

(4)冷却水供应正常,通风情况良好。

(5)电炉平均生产能力能满足正常要求。

3、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1)设备技术档案应及时填写。

档案内应包括设备技术性能、运行统计、检修记录、评级记录、隐患记录、事故记录、润滑记录、检测和检验记录等。

新设备应有安装及调试记录。

(2)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及相应的安全技术规程齐全。

(3)设备总图及易损图纸或易损件图号目录齐全。

4、设备及环境整洁,无跑冒滴漏。

三、设备的维护

(一)日常维护

1、电极卷扬机

(1)定期用浸过煤油的抹布清洗钢丝绳,并重新抹上润滑油。

(2)检查钢丝绳有否断股、磨损情况。

(3)检查主轴承等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

(4)检查机座紧固螺栓有否松动、制动器是否安全可靠。

(5)做好各润滑部位油脂的添加或更换(见表1)。

表1

序号

润滑部位

加油方式

规定牌号

代用牌号

加油周期

更换周期

加油量

加油者

1

绳轮轴承

油杯

3#锂基脂

2#钙基脂

二周

六月

满杯

检修工

2

减速器

油口

L-AN46

L-AN68

随时

一年

标定值

操作工

3

滑轮轴承

油杯

3#锂基脂

2#钙基脂

随时

一年

满杯

操作工

4

钢丝绳

油杯

3#锂基脂

2#钙基脂

六月

一年

满杯

检修工

2、电极压放装置

(1)检查液压油缸泄漏情况及时消除泄漏。

(2)检查电极压放情况,有否晃动或压扁电机壳,及时调整抱合力。

(3)检查摩擦片、液压钳口磨损情况,及时调整摩擦片间隙。

(4)经常检查高压油管的损坏情况并及时更换。

(5)检查装置绝缘情况。

(6)检查压放升降缸是否同步,动作是否平稳,并及时调整。

3、电极夹持器

(1)检查冷却水是否通畅,导电颚板或接触元件水温是否正常,有否泄漏。

(2)检查电极夹持器有否漏电。

(3)检查锥形套(环)油缸升降是否平稳同步,有否泄漏。

(4)检查水冷电缆是否通畅,有无泄漏。

(5)检查电极夹持器动作是否平稳,限位是否可靠。

(6)检查密封情况,有否冒火冒烟,并及时消除。

4、炉盖

(1)检查各路冷却水是否通畅,水温是否正常。

发现意外断水时,应立即停炉。

恢复供水而炉盖温度仍较高时,应逐步水阀门至正常状态。

(2)炉盖有漏水时,应及时停炉维修。

(3)检查炉气泄漏情况,泄漏部位做好记录,待计划维修时消除。

(4)检查顶侧盖板有否变形。

(5)检查绝缘情况是否良好。

(6)定期清扫炉盖积灰杂质,尤其是金属杂物。

5、炉体

(1)检查炉壳有否局部发红、变形、烧穿等现象。

(2)维护好炉眼,使其处于处于随时可以出料状态。

(3)检查炉体通水部位冷却水是否通畅,有否泄漏。

(4)检查出炉烧穿装置的碳棒是否良好,通电部位与炉壳、对地绝缘是否可靠。

6、液压系统

(1)严格执行液压用油规定,经常检查油箱油面高度,过低时及时添加新油,若失油频繁,则要查明泄漏原因。

(2)检查油泵、液压元件有否渗漏,发现油泵有故障或泄漏严重时,启用备泵,原泵停机待修。

(3)经常检查油温,使其保持在10~50℃之间。

(4)用听诊棒监听油泵运转时有否冲击和异常噪声。

(5)备用油泵每班盘动一次(将联轴器转2~3圈)。

(6)检查定位螺栓、油管接头有否松动,并及时紧固。

(7)检查储能罐压力是否正常,及时补充罐内平衡气体。

7、炉气净化装置

(1)检查塔前、后阻力,过大时换用备用塔。

(2)检查塔内湍动球湍动情况,发现球数减少时,要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3)检查水量是否充沛,下水是否通畅。

(4)检查各连接处、阀门等泄漏情况。

(二)定期检查(见表2)

表2

检测部位

检测内容

额定值

检查周期

检查方法

检查工具

电极卷扬机

振幅

轴承温度

钢丝绳温度

减速器油位

轴承油量

<0.08mm

<65℃

无断股

标定范围

满油杯

半年

一周

一周

一周

一周

仪表测试

仪表测量

目视

目测

目视

测震仪

温度表

电极压放装置

摩擦片、钳口磨损

压放效果

油缸动作

<50%厚度

不打滑

平稳同步

一月

一周

一周

测量

目视

目视

钢皮尺

电极夹持器

颚板、接触元件冷却水出水温度

夹持状态

绝缘漏电

65~70℃

无刺火

不发红

一周

一周

一月

仪表测量

目测

目测

温度表

炉体

炉壳外观

炉衬内径

无发红部位

无烧损部位

一周

一周

目测

目测

炉盖

冷却水温度

变形中凹

<60℃

<40mm

一周

一年

仪表测量

仪表测试

温度表

水准仪

其他

油箱油位

系统压力

备泵试运转

液压油质

标定范围

3.9~4.9MPa

无异常

规定值

一周

一周

一月

六月

目测

仪器

点动

油分析

油视境

压力表

电流表

仪器仪表

(三)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电极卷扬机(见表3)

表3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变速传动机构过度发热

受力轴端弯曲变形

轴承安装不当,间隙过小,轴承磨损

变速齿齿合间隙过小

轴套与轴间隙过小

密封圈与轴配合过紧

润滑油脂不良,油量过多或过少

更换轴

重新调整间隙

调整齿合间隙

修刮轴套

调整配合

更换新油,加放油

漏油

箱体垫片失效

密封圈老化磨损

轴径磨损

温度过高引起密封损坏

更换垫片

更换密封

喷涂或换轴

消除发热源更换密封

噪音

齿轮磨损或齿合间隙

轴承磨损

轴承缺少润滑剂

连接螺栓松动

更换齿轮,调整齿合间隙

更换轴承

适量添加润滑剂

紧固松动螺栓

钢丝绳损坏

断丝,安装时扭曲

断股,与电极绝缘不良

缺油磨损

重新安装,断丝严重时更换钢丝绳

消除漏电原因

涂抹新油

2、电极压放装置(见表4)

表4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摩擦片在电极上打滑

摩擦片磨损严重

螺栓过紧,弹簧力未充分释放

锥形环加持过紧

蝶形弹簧碎裂或弹力降低

更换摩擦片

调整螺栓紧力

调整加持力

更换蝶簧

电机壳变形

 

升降油缸不同步

弹簧力不均匀

摩擦片同轴度偏差较大

油缸内阻力不一致

油缸内漏

油缸内阻力不一致

油缸内漏

调整弹簧力

调整摩擦片同轴度

 

用针型阀调整进油量

更换密封圈

摩擦片不开启

弹簧弹力太大

油压偏低

油缸严重漏油

四周弹力不均匀

调整弹簧弹力

调高油压

更换密封圈

调整四周弹簧力

漏电

绝缘元件老化或损坏

更换绝缘件

3、电极夹持器(见表5)

表5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导电鄂板、接触元件漏水

导电鄂板老化

锥形环未抱紧引起刺火老化烧损

炉料中有硬块刺火烧损

冷却水中断烧损

电极固化过快烧损

电极工作段较短,明弧操作引起烧坏

更换导电鄂板

调整锥形环抱紧力

推耙捣碎硬料

更换鄂板,查找冷却水中断原因

调整电极糊挥发份,调整电极烧结时间

焙烧电极,使电极深入炉内

电极压放困难

锥形环加持过紧

导电鄂板、接触元件内有杂物卡住

降低油缸压力,调整加持力

消除杂物

锥形环漏水

锥形环断水局部烧穿

锥形环刺火烧穿

锥形环材质老化,焊缝开裂

补焊锥形环并消除断水原因

补焊锥形环,消除炉内硬料

更换锥形环

电极加持不紧

锥形环加持力偏小

加持油缸内漏严重

鄂板内侧间隙有电极糊

调整压力

更换密封圈

清除电极糊

软母线接板上螺栓发红

接线板上螺栓松动

相对应的软母线上折断较多,一侧符合较大

软母线接头与接线板接触不良

紧固螺栓

更换断裂软母线

调整接触面

导电压盖螺栓刺火发红

压盖螺栓松动

压盖。

接线板与导电铜杆接触不良

紧固螺栓

提高弧面接触精度。

4、水冷炉盖(见表6)

表6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炉气泄露

电极密封烧损失效

局部盖板过热变形

重做电极密封

调整平盖板

漏水

电极与炉盖绝缘失效,刺火烧穿

局部长期高温,金属变质开裂

冷却水沉淀阻塞,局部过热烧损

停炉频繁,引起大梁热胀冷缩变形,开裂

消除漏电,局部补焊

局部修补更换

开孔清除沉淀物

减少停炉次数和时间,修补焊缝

漏电

绝缘受热老化失效

更换绝缘材料

耐火砖损坏

长期高温烘烤,炉气气流冲刷侵蚀

修砌部分耐火砖

5、炉体(见表7)

表7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炉门框漏水

炉门框材质热处理不好,受热断裂

开炉眼时碳棒击穿

焊缝开裂

更换炉门

消除击穿因素,补焊

修补焊缝

炉壳局部发红

局部炉衬烧蚀

有空气进入炉壳内与一氧化碳发生燃烧

修补炉衬

消除空气通道

炉口拱顶塌落

拱顶砌筑质量不好

温度变化大,衬砖碎裂

重新砌筑拱顶

修补拱顶

炉嘴烧坏

矽铁露出击穿或烧坏滤嘴

修补或更换

6、液压系统(见表8)

表8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油泵漏油

油泵结合面螺栓松动

密封环损坏

紧固螺栓

更换密封圈

油泵达不到系统工作压力

油泵内泄漏严重

溢流阀失效或调压阀过低

齿轮油泵反方向转动

叶片泵油位过低,吸不上油

油温太低,粘度过大,

吸油口油滤堵塞

拆洗油泵消除泄露

更换溢流阀或调高压力

变换转向,

提高油温

油箱加油

清洗滤油器

油箱产生大量泡沫冲击或噪声,油温升高

油泵轴封老化损坏,吸入空气

油泵进油管接头松动,有空气吸入

油位过低

更换泵轴密封件

紧固油管接头

添加新油

电磁阀泄露切换不良

密封圈老化,紧固螺栓松动

弹簧失效,油质不符合要求

弹簧座不回位

电磁铁不动作

阀内泄漏严重,阀件质量不好

更换密封圈,紧固螺栓

更换弹簧,清洗阀门,换轴

清洗阀体,查明卡住原因

检查电器线路

更换阀件

四、检验周期

(一)检验周期(见表9)

表9

检修类别

规格

小修

中修

大修

5000~9000KVA

1

-

12

10000~20000KVA

1

12

24

40000KVA

1

12

36

(二)检修内容

1、卷扬机

(1)小修

a.消除泄漏点,更换润滑剂;b.调整制动器的制动力;

c.更换连轴节螺栓橡胶圈;d.更换严重磨损或断股的钢丝绳;

e.紧固机座基础螺栓。

(2)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测试和调整齿轮耦合间隙;

c.检查各轴承运转磨损情况;

d.检查并修复磨损的各滑轮,必要时更换滑轮。

(3)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整机解体拆检清洗;

c.减速器按大修规程检修;

d.检查绳轮磨损情况,缺陷严重时修理或更换;

e.更换易损件;

f.检查和修复各滑轮轴、孔磨损;

g.检查大、小变速齿的磨损,进行必要的修莫。

2、电极压放装置

(1)小修

a.调整蝶形弹簧或钢带的抱合力;调整液压夹钳压力,更换钳口。

b.消除各油缸泄漏点、更换橡胶密封圈,调整密封圈压盖;

c.紧固各连接螺栓;

d.检测上摩擦环水平度,校正升降油缸同步动作。

(2)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检查或更换蝶形弹簧;

c.更换磨损严重的橡胶摩擦片(闸瓦);

d.检查压放装置同电极夹持器的绝缘;

e.对于4000KVA电炉应进行清洗,更换全部摩擦片。

(3)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整体拆洗、整修,更换易损件;

c.更换上环摩擦片,下环摩擦片可在二个大修周期中更换一次;更换液压夹钳密封,根据泄露情况及使用寿命而定。

d,检查升降油缸内径磨损情况,研刮拉毛划痕处,磨损严重的更换缸体;

e.校验蝶形弹簧残余变形量是否超标,并酌情更换;

f.更换全部绝缘体。

3、电极夹持器

(1)小修

a.更换部分烧损导电颚板;

b.更换部分导电铜管;

c.更换部分水冷电缆;

d.更换部分导电颚板吊杆,检查或重做绝缘;

e.紧固集电环接线板上的螺栓;

f.紧固导电颚板、接触元件上的螺栓;

g.新做电极与外筒的密封;

h.消除水管及部件的漏水、漏油处,更换破损的橡胶水管和高压油管。

(2)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修补烧损的锥形套(环);

c.检测并调整电极夹持器的垂直度;

d.对于40000KVA电炉,应解体修理。

(3)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更换所有导电颚板、导电铜管、水冷电缆(密封炉更换部分);

c.更换烧损的锥形套(环);接触元件及底部环。

d.冲洗或更换集电环、接线板;

e.修补或更换电极夹持器外筒,修理油缸支座;

f.调整导向筒滑轮;

g.新作电极外筒或导向筒,导向筒与楼面的绝缘;

h.清洗更换部分冷却水管,更换全部橡胶管;

i.调整三相电极同心圆;

j.拆洗、修整电极鼓风机(开放式)。

4、水冷炉盖(金属)

(1)小修

a.修补大梁漏水部位;

b.修补炉顶、侧盖板的漏水部位;

c.修补烧损料管水套;

d.检查炉盖绝缘是否有效;

e.检查、消除炉气泄漏。

(2)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检测并调整炉盖的水平度;

c.检查炉盖中凹情况,变形严重时应找出过热部位,加以修正;

d.检查各连接板有否脱落并添加焊补。

(3)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更换部分顶、侧盖板和料管水套;

c.重做所有绝缘和密封;

d.开孔冲洗大梁各水道、冲洗顶、侧盖板,修补泄漏处;

e.各通水部位进行泄漏耐压试验;

f.必要时修补砂封刀;

g.更换炉大梁(八年一次)。

5、炉体

(1)小修

a.修补炉壳、砂封槽;

b.修补或更换炉门框;

c.更换炉嘴;

d.修补出料口上部分炉衬。

(2)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紧固炉壳连接螺栓。

(3)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拆除第一层碳砖及以上耐火砖,重新筑炉衬;

c.更换部分炉衬;

d.每六年更换全部炉壳、炉底板及工字钢,并重新筑炉。

6、液压系统

(1)小修

a.检查并调整油泵与电动机联轴器的同轴度;

b.消除油缸活塞杆处和电磁阀杆处的漏油;

c.检查更换高压橡胶油管;

d.检查油管与电石炉设备的绝缘情况。

(2)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清洗进出口过滤器;

c.解体清洗油泵,检查磨损情况,更换泵轴密封圈;

d.更换严重漏油的油缸、液压阀件;

e.加固振动大的油管支架;

f.取样分析液压油中水分、杂质及污染情况,排除沉淀水或将油过滤,必要时更换全部液压油。

(3)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拆洗全部液压装置及元件,更换橡胶密封圈;

c.检查电气系统的线路及绝缘体,拆洗电动机;

d.校验全部仪器仪表;

e.冲洗全部油管、油箱,更换部分锈蚀的油管和液压油;

f.清洗储能罐,并进行测厚、探伤机耐压试验;

g.进行各执行油缸内、外泄漏试验和耐压试验。

7、炉气净化装置

(1)小修

a.清扫塔、槽壁内,管道内壁清灰;

b.检修塔、槽内部结构及阀门;

c.检测、校验仪器仪表;

d.清洗或更换喷淋嘴;

e.更换橡胶水管。

(2)中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更换部分泄漏严重的阀门;

c.更换失效的法兰密封垫片,紧固连接螺栓;

(3)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检查塔、槽体腐蚀变形和各部焊缝情况,必要时测厚仪测厚;

c.塔、槽单体大修按部颁有关规程进行;

d.更换填料、防爆膜;

e.更换抽气管内衬;

f.设备、管道表面涂漆。

五、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

(一)检修方法

1、卷扬机

(1)卷扬机检修前,必须将电极夹持器用枕木牢固地搁平在楼板上,使钢丝绳完全卸荷。

(2)绳轮表面积滑轮表面的划痕,可用打磨、抛光消除。

对明显的凹陷,可用补焊或局部喷涂消除。

(3)检查轴颈与轴瓦的接触点和接触面积,测量其配合间隙,必要时修刮轴瓦或调整轴瓦垫片。

(4)拆洗所有传动部分,用红丹涂抹法观察齿轮齿合接触面积和位置,用压铅法检测齿合间隙,超标时可调整两轴之距及平行度,必要时修正齿轮。

2、电极压放装置

(1)电极压放装置检修前必须将电极固定稳妥,中小修时可将电极放在炉膛内的炉料上,大修时,待电极头充分冷却缩进外筒后,用双拼工字钢或槽钢顶住电极头,然后用手拉葫芦固定在外筒上,防止电极窜落。

有条件的可将电极吊走。

(2)电极压放装置检修时,液压系统必须能正常工作。

为安装方便,先检修抱合油缸、安装完毕后将上摩擦环抱合后,再拆检升降油缸。

(3)摩擦片用粘结法固定时,衬胶前底板用喷砂法打光,硫化后将二端面处用锉刀锉成圆角,当需要穿过摩擦片旋转螺栓时,螺孔用胶泥堵平。

(4)摩擦片用螺栓固定时,应将沉头螺栓埋进摩擦片厚度的50%以上。

(5)用千斤顶或压力机加压来校验蝶形弹簧片在极限压力下是否碎裂及释放压力后的残余变形。

(6)更换橡胶摩擦片时,抱合油缸先加压,使摩擦片脱离电极,然后拧紧四只螺栓,吊出摩擦块,易地更换橡胶摩擦片后在复位。

(7)调整抱合力时,先将上环调紧,升降油缸上升,要求上环不打滑,电机壳不变形(此时下环和夹持器均打开)。

然后调整下环,打开上环,要求电极不下窜,电机壳不变形。

这样既做到单环负重,抱合力也不会太紧。

3、电极夹持器

(1)检修前应清除表面积灰,大修时要将电极缩入外筒内,固定可靠。

安装时必须将集电环用木楔固定在外筒上,使其四面间距相等。

导电铜管安装在集电环上之前,应将电极放下,并调整各导电颚板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

(2)导电铜管与导电颚板、集电环的圆弧接触面不允许有间隙,接触表面均用砂纸打磨,露出金属光泽,使其接触良好,压板固定后其间隙不小于2mm(见图2)。

(3)集电环、接线板的接触平面及软母线接头均用砂纸打磨,露出金属光泽后方可组装,有条件的地方,平面上可镀锡或银。

(4)根据烧损情况,锥形套可以进行局部修补或换底修理。

焊接时均应逐遍焊补,逐遍打磨,焊后焊缝应进行着色探伤,锥形套应以1.25倍的工作水压进行密封和耐压试验。

(5)新装集电环应以1.25倍的工作水压进行密封和耐压试验。

查到细小砂眼渗漏,可用锄头敲击渗漏处周围,使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