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4004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docx

综合实践课高中指导手册簿

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

〔高中册〕

●写给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的话………………………………………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3

●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

………………………………9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15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2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7

●怎样对综合实践活动进展评价?

……………………………………54

●资源平台………………………………………………………………61

●读者反应………………………………………………………………106

 

写给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中广阔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几年来,教育行政机关、教学研究部门和中小学校严密联系,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引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思考。

2007年底,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对全市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学校校长与各区县的教研员进展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市各区县课程的开设情况差异很大,课程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具体的问题和困难。

例如,教师队伍以兼职为主且流动性较大,难以适应课程实施的要求,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存在种种疑惑,对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存在模糊认识,这些增加了课程实施的难度。

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和开好这门课程,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组织力量,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以下简称为“手册〞〕。

手册借鉴了几年来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的有关成果,聚集了各区县课程实施中的宝贵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人员提供了工作抓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提供了策略导读和方法引导。

手册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册,分别适用于各学段的课程指导。

每册手册包含八个局部的根本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解答了课程的定位和根本理念,提供宏观的理论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分别解析了课程的各层级目标,为教师理解和制定活动目标提供航标;“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一一解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局部的具体内容与选择要求;“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课程的实施,解析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各个阶段的指导策略,提供了常见研究方法与指导要点;“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怎样对综合实践活动进展评价〞如此分别从资源开发和课程评价的角度,为教师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法;“资源平台〞提供了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政策文件、权威、经典书目等资源的,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政策,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和最新的动态;“读者反应〞提供了读者跟编者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

手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问题引领,剖析课程的难点

手册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六大核心问题组织撰文,阐述了建构此课程的意义与价值,有利于教师尽快了解和熟悉综合实践活动,使之加深对课程的认识、提高指导的实效性和课程的实施水平。

第二、操作性强、应用性强

手册着眼于教师理解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策略引领、质疑解答、案例分析、问题思考多种形式,予以详细的解析,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策略。

推荐了课程实施的假如干表格,符合教师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第三、强调互动,注重反应

手册在每一局部都设有“答疑解惑〞,针对教师在理解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常见的、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作了具体、可操作化的解析,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启迪和借鉴。

手册第八局部设立的“读者反应〞,搭建起读者和编者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

本套手册为广阔的综合实践指导教师、教研人员有效实施课程提供借鉴。

手册既可以作为新任教师的培训手册,也可以在实施课程中翻阅借鉴,同时还可以作为教研人员的工作依据。

参加这套手册编写的人员有:

X玲、陶礼光、梁烜、贾月坤、冯新瑞、王美文、孔祥旭、X景林、甘育山、李锦鹏、申立菊、李安、高仕蓉、陈树杰。

小学册由贾月坤许书阁、高孝文、统稿,初中册由X玲、冯新瑞统稿,高中册由梁烜、陈树杰统稿。

其他区县一些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也几次参加讨论,并对手册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另外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本手册是市课程实施以来的阶段性成果,手册试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教研人员和广阔教师专业开展的过程,我们愿与广阔教师一道在做中学,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改良,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推进新的开展阶段。

编者

2009年10月

第一局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表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开展价值的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

它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实践过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实践过程。

与其它各类课程相比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利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科学技术开展的前沿,为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根底;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结合我国国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广阔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开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密切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知识与能力、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新课程改革推出的一类新型课程,是在中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非学科性的活动类必修课程,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底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

它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因而不是任何特定学科教学的补充或延伸,也不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课外活动,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的课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与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

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理念

〔一〕综合实践活动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高中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变被动的继承性学习为主动的实践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面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实际状况,选择问题进展身体力行的实践研究。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获得科学结论必须遵循的一般方法,以与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刻感受。

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高远的视野,创新的思维,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积极开拓智慧而丰富的人生。

〔二〕综合实践活动要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

综合实践活动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以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为追求。

人们认识的形成和情意的开展,都是在主体对客体的操作和感知的无限循环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

主体和客体的结合称为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主体局部即人的内在素质。

正是人们的内在素质,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行为方式。

从小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学生提供了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等客观事物主动结合的机会,优化了教育环境,学生们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以与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必将有利于形成他们和谐、健康、积极、主动、创新的素质结构,并最终会促进实现他们独具特色的全面开展的进程。

〔三〕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表现校本特点

实施于整个根底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按照学段分层实施,依照学生认识开展水平进展课程开发。

高中是根底教育的最高学段,学生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具有了一定水平,其生活的空间和视野逐渐扩大,自主意识和组织能力普遍提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调整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局部内容,这便为课程开发充分表现校本特色创造了条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的现实,引导学生重组学科知识,在各种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深入进展课程开发,通过活动X扬个性,实现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开展和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方式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核心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局部。

按国家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市对各局部内容与学时要求作如下安排: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其安排

学时

内容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第一学期

总计

学时

学分

研究性学习

108

108

54

270

15

社区服务

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不少于5个工作日

2

社会实践

1周

1周

1周

6

三局部内容可以各自独立,分别开设,也可以融合在一起开设。

〔一〕三个局部各自独立开设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课时数比拟多,学校通常可以将大局部课时排入周课表,在每周中独立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还有一局部课时集中安排在开学初或期中、期末,用于全年级学生统一的培训动员、交流展示活动等。

学校应对三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设的内容和学分认定进展总体规划和设计。

社区服务的开展,学校和教师可以参照“市高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手册〞的要求,根据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特点,在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根底上,对服务内容进展调整和设计,确保每个学生在高一、高二两学年的时间内,社区服务的总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80小时〕即可。

社会实践的开展,学校可以参照“市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的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尽可能就地取材、发挥优势、把握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尤其是“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组织好各种主题活动,确保学生每学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活动。

〔二〕三个局部融合在一起开设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开设。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一〕正确把握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学生从做中学而进展的经验重组的活动。

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

〔二〕明确自身的角色和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爱好和开展需要,并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成长。

〔三〕具有课程意识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程意识,转变传统上教师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开发,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条件,自主地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确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探索适合自己能力的活动,开发适切性课程资源,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答疑解惑

1.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各门学科课程也都强调实践学习,为什么还要单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但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立性。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

它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它的内容不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主题,即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活动内容。

从课程实施的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学生亲身经历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经验,重整人生经验的过程,这也许是经验课程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

它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根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立性,防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的倾向。

2.什么样的课程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第一,“以书本为中心〞的课程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利用已有的知识根底,并在教室里进展讨论、交流,但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局限于文本的学习和活动,不能局限于教室空间进展活动,不能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

否如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表现的。

第二,“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的课程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学科本位的课程,它不要求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不以具有逻辑体系的学科知识为内容,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开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与合作、交流、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为根本目的。

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依然定位在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上,那这种课程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三,“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程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的实际经历和动手实践,“自主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规定,因而,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承受、由教师“教〞的方式来实施,这是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规定的。

第四,“以书面作业为主〞的课程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作业和实践作业为主,并能以书面作业为主。

如果仅仅强调书面作业,学生往往在朝夕之间就可以通过上网、查找文字资料,编撰出一份所谓的研究报告。

但是,学生完全没有经历实践的过程,没有经历探究、技术实践等等多种实践环节,就难以产生实际的有益的体验和收获,他们的实践能力也难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得到开展。

如果过于强调书本作业,学生就会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字的整理上,过于关注结果,从而忽略了实践体验的具体过程。

第二局部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着自己鲜明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各局部内容的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明确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时,所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

科学制定课程目标能给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带来方向。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具有问题意识,体验并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开展综合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

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开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根本的生活技能,开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与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开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根底上,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各种逻辑思维方法、问题探究的方法与其根本规X,切实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规划能力和总结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要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开展。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形成遵守社会行为规X,开展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正确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态度。

二、高中综合实践课程三局部内容具体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根本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与成果,开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制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开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社会实践

1.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关爱自然、关怀生命、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完善自我的意识。

进一步了解自我,施展才能、合理设计未来。

2.在实践中扩展生活领域,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X与公德,增强某某法制观念。

3.在社会观察、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中理解社会的根本运做方式,人类生活的根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X的意义。

培养服务精神,具有服务意识。

4.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考察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开展的关系,加深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开展的认识与理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参与社会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增进思考、判断与应用能力。

6.通过接触社会,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

懂得理解、尊重、欣赏世界多元文化。

〔三〕社区服务

1.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了解社区开展状况,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以与我国社会开展对自己的客观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

2.开展社区调查活动,了解我国的根本国情,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了解家乡、社区、地方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区、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与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

3.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增进社会参与和文化参与能力,形成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服务意识、某某意识,并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4.开展关心他人的意识和情怀,具有同情心。

主动地关心社会特殊群体,自觉地为他们服务,培养平等意识和爱心。

5.开展在社会情境中与他人、与社会机构进展交往的技能;培养对社会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开展在社会情境中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

6.开展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目标的制定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通常是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的,教师应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针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主题活动目标。

这不仅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还使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有了依据和准如此,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也具有导向作用,使学生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从而更好地表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

教师在制定主题活动目标时,要依据课程的总目标进展设计,结合主题的内容和要求,将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表现在主题活动的各环节当中。

〔一〕主题活动目标制定的原如此

1.要表现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是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要求能够对针对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处理这些问题的各种技能和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要表现层次性

课程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总目标也是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实现的。

因此,教师在制定主题活动目标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

3.要具有可行性

首先,目标制定要实事求是,不可牵强附会,活动能达到什么目标就达到什么目标,不要在设计中夸大活动的目标。

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活动内容侧重点、活动的主题不同而定。

不同的活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样的活动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确定活动目标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不能照搬别人现成的经验,要对活动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预期目标。

4.要考虑生成性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也要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留心观察学生新问题和新思路,捕捉其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与时调整和设计新的活动目标,处理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更大限度的开展。

〔二〕主题活动目标制定的步骤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方面内容,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培养的重点和目标也有所不同。

主题活动内容还决定了其适宜的活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