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261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docx

整理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

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

它与其它分科课程并列、独立,它有实施指南,而没有教材。

这又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表现在:

①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

②它是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所以充分体现生成性和适应性,是一个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领域。

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综合课程。

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例,它不是从属或依附于某一学科的“研究性的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在价值、地位、组织与实施方式上都独立的一门课程。

它具有的独特性表现在:

①如果说各学术性课程是“专家或教师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课程;

②如果说各门学科是“分科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综合的”课程;

③如果说各门学科是“知识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生活的”课程;④如果说各门学科课程的目标是“预设的”,那么,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生成的”;

⑤如果说各门学科是“关注过去的”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关注现在的”的课程;

(6)如果说各门学科的学习是“基于个人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合作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高中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变被动的继承性学习为主动的实践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面对自然、社会和自己的发展实际,选择问题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研究。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获得科学结论必须遵循的一般方法,以及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刻感受。

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己高远的视野,创新的思维,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学习开拓智慧而丰富的人生。

3、综合实践活动着意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

综合实践活动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以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促进深造的全面发展为追求。

人们认识的形成和情意的发展,都是在主体对客体的操作和感知的无限循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

主体和客体的结合称为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主体部分即人的内在素质。

正是人们的内在素质,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行为方式。

使学生从小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学生提供了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等客观事物主动结合的机会,优化了教育环境,学生们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以及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必将有利于形成自己和谐、健康、积极、主动、创新的素质结构,并最终会促进实现他们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的进程。

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校本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按照学段,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分层实施,依照学生认识发展水平进行课程开发。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学段,学生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具有了一定水平,其生活的空间和视野逐渐扩大,自主意识和组织能力普遍提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调整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这为课程开发充分体现校本特色创造了条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的资源、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和人力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引导学生重组学科知识,在各种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深入进行课程开发,通过活动张扬个性,实现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以下五方面特性:

①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是个人、社会、自然等领域的综合。

一方面需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另一方面,也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去解决以综合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各种问题。

②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③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④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⑤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活动开始之前的周密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实施的基础

1、学校发展状况

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

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仪器,学生微机机房,电脑,投影仪,录音机,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

图书室;阅览室;报刊陈列架,书架;报纸,杂志。

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广播系统覆盖所有教室,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办公楼等建筑布局合理;广场、宣传栏、休闲花园等设施,还有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

2、学校教育资源状况

学校师资配备齐全。

教师年龄结构、职称,优秀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

3、鲜明的办学理念

三、课程结构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各项内容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要求又各有侧重。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

具体实施时,又可以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种主要类型。

课题研究多属于科学探索性质,即要求学生采用类似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科学实验等方式,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项目设计则多要求学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比较复杂的,以应用性和操作性为特点的问题,类似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科技项目设计或组织工作者进行的社会主题活动的策划。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研究性学习共同组成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结构,总体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具体目标、内容和组织方式等又有不同特点,因而不能互相替代。

四、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获得亲身参加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激发学习的热情,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个科目的具体目标如下表:

科目

活动目标

研究性学习活动

○经历研究探索的实践过程,获得切身体验和经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学会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

○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获得直接感受,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具备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社区服务

○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形成基本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具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

○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1.知识探究型。

指学生就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乃至形成学习报告。

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

2.学术研究。

学生在文理各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写出学术论文。

3.社会调查型。

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对某种现象进行研究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

4.创造发明型。

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最高层次。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合作确立研究课题,学校建立课题资源库,不断充实课题以供参考。

1.苏州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调查

2.中学生品牌意识

3.超市对苏州经济的影响

4.现代人的消费观念调查

5.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

6.学生主页的制作

7.盗版软件调查

8.“苏州小吃”对苏州传统饮食行业的影响

9.我校学生怎样看待北京申办XXXX年奥运会

10.修正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预防

11.中学生休闲方式调查

12.上海小吃与苏州小吃

13.现代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教育投资观念

14.中小学生精神消费情况调查

15.对我校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

16.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培养

17.话说法律

18.学生学习方式心理调查

19.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与研究

20.心理健康互助活动研究

21.关于盗版现象的调查研究与探讨

22.中学生的心理——自信心

23.电池的污染与防治

24.广告的“利”与“弊”

25.废纸的回收与利用

26.青少年肥胖诱因调查

27.苏州水资源状况调查

28.电脑普及率及使用情况调查

29.全国大都市气象变化特点的研究

30.苏州市城气候变暖原因调查

31.中学生对人生挫折的看法及对策

32.中学生烦恼与困惑调研

33.对相城生态区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34.我校及周边地区古民居保护情况的调查

35.陆文夫对苏州文化的影响

36.对黄金周中苏州市民旅游出向的调查

37.苏州市中学生的择业观

38.苏州市传统小吃现状的调查

39.关于苏州水质状况的调查分析

40.现代人对广告真实性的看法及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41.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42.入世对我国就业情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3.天平山植被考察

44.苏州城区网吧调查

45.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46.城市污染阴晴表——太湖水质现状调查

47.现代人的旅游观念

48.蝎子的饲养与捕捉

49.小型真菌的培养和观摩(青霉、酵母菌)

50.关于食品污染现象的调查研究

51.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

52.关于中小学作业抄袭现象的调查

53.中国对联文化

54.青春期的健康性心理研究

55.中国足球发展前景

56.中学生偶像观

57.中学生减肥观

58.饮水与健康

59.西部大开发构想

60.中学生对服饰的看法

61.大小型超市间的对弈

62.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63.茶与健康

64.茶及茶文化在当今的影响

65.中国“茶”文化研究

66.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探究

67.歌唱与心理健康

68.网球的起源和发展史

69.新能源开发的途径和前景

70.走进张爱玲的世界

71.徐志摩诗歌艺术探究

72.《红楼梦》中的人道主义色彩

73.冰心和她“爱的哲学”

74.钱钟书在《围城》中对人性的冷峻透视

75.川端康成《雪国》的自然主义思想

76.《简爱》的人性觉悟与神性意识

77.“寻根文学”——中国新文学的开始

78.卡夫卡作品中生存的荒谬的主题

79.《泰戈尔诗选》中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理想

80.《阿Q正传》和鲁迅对民族畸形心理的思考

81.《骆驼祥子》和老舍的平民意识

82.《雷雨》《日出》中的原罪意识

83.《哈姆雷特》体现的为理想奋斗的人文思想

84.旅游宣传和旅游形象设计

85.旅游文化业的开发

86.人口与城市交通

87.“民工潮”的现象透视

88.透视身边生活的新词语

89.现代人的择业观念

90.戏剧的“追星族”

91.陕北民歌文化

92.苏州民间手工艺的历史渊源

93.苏州的婚宴礼俗

94.苏州的传统民居

95.苏州民俗文化初探

96.苏州地理

97.杀虫剂里的学问

98.温暖的冬天——气候是否在改变

99.现代人的邻里观念

100.现代人的消费观念

101.台风,就在我们身边

102.WTO带给我们的礼物

103.入世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104.对于童声声乐表演的探究

105.对于声乐教学中的动辅教学方法的认识

106.服饰文化的研究

107.国画艺术

108.近代中国音乐的主流研究

109.学生品德——行为形成评价

110.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

(二)社区服务

参加学校或家庭附近所在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

1.社区文化活动:

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等。

2.社区环境建设:

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板报橱窗制作及其它志愿活动。

(三)社会实践

指广义的社会实践。

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

培养生活技能和主人翁意识,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和值周班劳动(以行政班为单位)。

2.军训:

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德育基地活动:

充分利用区内德育资源,建设法制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实践活动。

4.社会调查:

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5.社团活动:

参加1—2个校内登记的社团活动或校外合法社团活动。

(四)特别事项

1.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考察活动,社会调查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

2.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升旗仪式、班会课、三操一课活动,节日纪念活动、行政班的主题活动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

3.科技节、运动会、艺术节也不列入,其竞赛获奖成绩直接记入《成长报告单》。

六、实施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组织形式:

①小组合作研究(4—10人);②个人独立研究;③个人研究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

2.时间安排: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每一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54个课时,用于集体教育、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讨论问题、成果报告等。

一般每生每学期完成一个课题研究,每个小课题3个学分,三年必须完成5个课题研究。

若课题研究期限和范围较大,经校课程指导中心认定和批准,可以分两个学期进行,计6个学分。

3.课题研究:

可以学生自行申报课题,组成4—10名学生的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自行聘任教师;也可以由学校或老师推荐,填写申报表,由课程指导中心科研组负责协调,组成研究课题小组。

允许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

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

4.学分认定:

由年级组长初步认定,综合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具备五个条件,可得3个学分:

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⑤课时保证54课时。

对确认结果有疑义的,由校课程指导中心复议。

(二)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

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

“某某社区服务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

2.时间安排:

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活动记录:

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团委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社区服务记载卡》交社区记录。

4.学分认定:

由年级组长初步认定,综合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具备四个条件,可得2个学分:

①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②《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整;③家长签名;④经抽样回访、成果展示、公示举报无异议。

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课程指导中心复议。

(三)社会实践

1.组织形式:

由学校统一组织,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

根据需要选择,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的(每5、6项适用),每组不少于4人。

其安排如下:

序号

实践内容

高一

高二

高三

1

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

/

2

军训

/

/

3

学工、学农

/

/

4

参观和郊游

5

德育基地活动

6

社会调查

7

社团活动

2.时间安排:

每学年总数不得少于一周,三年不少于三周。

一学年一统计。

3.活动记录:

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政教处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社会调查、社团活动,以调查报告评奖情况、社团成果记录折算时间。

4.学分认定:

由年级组长初步认定,综合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社会实践必修6个学分,其中高一年级军训(1周)、高二年级科技实践(一周),分别计2个学分;其它活动如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参观和郊游、德育基地活动,参加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的等三年合计至少有一周时间,计2个学分。

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校课程指导中心进行复议。

所有学分记载由教育处统一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表

学生姓名:

班级:

日期:

年月日

课程名称

 

课题组长

 

指导教师

 

编号

评价指标

等级评价

自评

他评

总评

等级

得分

等级

得分

等级

得分

1

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10分)

 

 

 

 

 

 

2

遵守纪律与协作精神(10分)

 

 

 

 

 

 

3

课内小组学习活动情况(20分)

 

 

 

 

 

 

4

课题设计、提炼能力(10分)

 

 

 

 

 

 

5

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0分)

 

 

 

 

 

 

6

电脑等手段应用能力(10分)

 

 

 

 

 

 

7

活动心得与个人小结(10分)

 

 

 

 

 

 

8

参与论文报告撰写情况(10分)

 

 

 

 

 

 

累计总分

 

 

 

 

 

 

 

课题组长签名:

你阅读参考的书籍、

刊物和信息资料名称、作者或网站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他评是由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总评是指导教师在自评和他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评价。

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评审表

班级:

课题组长:

时间:

年月日

课题名

 

课题组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1、课题研究成果书面报告

得分

 

项目

评价等级

得分等级

得分

课题报告立意

独特好一般

18-20

14-16

8-12

0-6

 

课题报告结论

科学较科学一般欠妥

18-20

14-16

8-12

0-6

 

课题报告材料

完整较完整一般不完整

18-20

14-16

8-12

0-6

 

社会实践意义

大较大一般不大

18-20

14-16

8-12

0-6

 

电脑处理水平

高较高一般不好

18-20

14-16

8-12

0-6

 

2、课题研究成果答辩

陈述得分

 

回答问题得分

 

总得分

 

A、陈述(10分钟,实施过程,主要成果、观点、收获)

项目

评价等级

得分等级

得分

条理

清楚较清楚一般不

18-20

14-16

8-12

0-6

 

成果展示

好较好一般不

18-20

14-16

8-12

0-6

 

手段准备

好较好一般不

9-10

7-8

4-6

0-3

 

语态、仪表

好较好一般不

9-10

7-8

4-6

0-3

 

B、回答问题(5分钟,课题组成员都可以回答)

项目

评价等级

得分等级

得分

应答能力

强较强一般

18-20

14-16

8-12

0-6

 

正确性

好较好一般

9-10

7-8

4-6

0-3

 

合作性

好较好一般

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