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50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中考《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水浒传》文段阅读训练

(一)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

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

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

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

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

“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

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

”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

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

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李逵道:

“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

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

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

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自古道:

“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

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

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

(1)请按照“地点+人物+事件”的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2分)

                  。

(2)《水浒传》中有另一处打虎情节,你如果知道,就按上题格式写在下面。

(2分)

(3)请再写出《水浒传》中的二个有关李逵的情节。

(2分)

2.选文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从中可见其主人公有何特点?

(4分)

3.李逵本来是想把娘亲接到梁山泊享清福的,没想到反而害死了娘亲!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慨?

最想说什么?

请写在下面。

(3分)

(二)

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存想了一回,说道:

“怕甚么鸟!

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②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武松自言自说道:

“那得甚么大虫?

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

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③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

“阿呀!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④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⑤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⑥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

“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

“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1.请你以“地点+人物+情节”的格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武松在打虎过程分几个环节来写,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在下面。

3.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一开始就把哨棒打断了,这个细节有何妙处?

4.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说明武松什么性格特征?

7、大虫的动作前后有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对表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6分)

8.文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9.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文段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

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3分)

10.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

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

11.第二自然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6分)

原因:

结果:

作用:

(三)阅读《武松醉打蒋门神》,完成1——11题(43分)

武松抢过林子背后,见一个金刚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

武松假醉佯颠,钭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

“这个大汉定是蒋门神了。

”直抢过去。

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看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

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A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一壁厢肉案,砧头,操心的家生,一壁厢蒸作馒头,烧柴的厨灶。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里面各有大半缸酒。

正中间装列着柜身子;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

……

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

“不好,不好!

换将来!

”酒保见他醉了,将来柜上道:

“娘子,胡乱换些与他。

”那妇人接来,倾了那酒,又舀些上等酒下来。

酒保将去,又烫一碗过来。

武松提起来,呷了一口,叫道:

“这酒也不好!

快换来便饶你!

”酒保忍气吞声,拿了酒去柜边,道,“娘子,胡乱再换些好的与他,休和他一般见识。

这客人醉了,只要寻闹相似,便换些上好的酒与他罢。

”那妇人又舀了一等上色好的酒来与酒保。

酒保把桶儿放在面前,又烫一碗过来。

武松吃了道:

“这酒略有些意思。

”问道:

“过来,叫你柜上那女人下来相伴我吃酒。

”酒保喝道:

“你胡说!

这是主人家娘子!

”武松道:

“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

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

”那妇人大怒,便骂道:

“杀才!

该死的贼!

”推开柜身子,却待奔出来。

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怀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泼在地上,抢入柜身子里,却好接着那妇人。

武松手硬,那里挣扎得,被武松一手接住腰胯,一手把冠儿捏做粉碎,揪住云鬓,隔柜身子捉将出来,望浑酒缸里只一丢。

听得扑通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被直丢在大酒缸里。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

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

武松却好迎着,正大阔路上撞见。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晃。

忽地转身便走。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

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

双手按上,便蹉下去。

武松一踅(来回走,中途折回),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武松进入一步踏住胸脯,B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

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

先把拳头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

这一扑有名,唤作“玉环步,鸳鸯脚”。

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武松喝道:

“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

”蒋门神在地下,叫道:

“好汉饶我!

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1.文段的主要人物是;中心事件是。

(4分)

3.第2自然段介绍酒店的陈设,特别交代了“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里面各有大半缸酒”,这对下文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

(3分)

4.武松早已猜到那把交椅上坐的就是蒋门神,为什么不直接打他,让他走回快活林?

这表现武松怎样的性格特征?

(3分)

5.武松几次挑剔酒不好,又叫那妇人来陪酒,他的目的是什么?

(3分)

6.“武松早把土色布衣衫脱下”中的“早”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7.找出武松打“那妇人”的关键动词,体会其表达作用。

(3分)

  8.写武松为什么醉打蒋门神?

表现出武松怎样的性格?

(6分)

9.文段中画线的两句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分)

A句:

B句:

10.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共6分)

⑴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

(2分)

⑵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来,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

(2分)

⑶武松道:

“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

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

”(2分)

11.把文段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一个比较,看看武松与鲁提辖性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四)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高八尺,腰阔十围。

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2、这两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其中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

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性格特点)。

3、上文是小说中很有名的故事情节,这一节的故事叫做

4、董超、薛霸为何要置林冲于死地?

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林冲遭罪的经过写出来。

(五)

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一行人十五人奔上冈子来。

歇下担仗,那十一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里。

杨志说道:

“苦也!

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

起来,快走!

”众军汉道:

“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了得!

”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

杨志无可奈何。

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

看这杨志打那军建,老都管见了,说道:

“提辖!

端的热了走不得!

休见他罪过!

”杨志道:

“都管,你不知。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

谁敢在这里停脚!

”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

“我见你说了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

”老都管道:

“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

”杨志道:

“你也没分晓了!

如何使得?

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老都管道:

“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

”杨志拿着藤条,喝道:

“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众军汉一起叫将起来。

数内一个分说道:

“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

你端的不把人当人!

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

你好不知疼痒!

只顾逞辩!

”杨志骂道:

“这畜生不怄死俺!

只是打便打了!

”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

老都管喝道:

“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

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不说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权一劝!

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杨志道:

“都管,你须是城市里的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

”老都管道:

“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

”杨志道:

“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

”都管道:

“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

今日天怎地不太平?

1.“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一行人十五人奔上冈子来。

歇下担仗,那十一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里。

”句中“奔”字能否换成“爬”、“走”或“跑”等词语?

为什么?

(3分) 

2.文段是如何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的?

杨志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分)

3.文段集中写了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

试分析文段是如何逐层深入写出矛盾的发展、激化的?

(3分)

4.通过文段分析,你认为杨志怎样才能处理好与众人的关系?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你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请与大家交流一下。

(4分)

(六)

宋江听罢,又寻出城来,直要问到那里,独自一个闷闷不已,信步再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

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

“浔阳江正库。

”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

宋江看了,便道:

“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

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去自己看玩一遭?

”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

“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

凭阑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

  宋江看罢,喝采不已。

酒保上楼来问道:

“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

”宋江道:

“要待两位客人,未见来,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鱼便不要。

”酒保听了,便下楼去。

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

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

“这般整齐肴馔,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

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山真水。

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

”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

“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

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

“何不就书于此?

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

“郓城宋江作。

”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

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

1.请按照“地点+人物+事件”的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

(2分)

2.文段中划线句透露了宋江哪些方面的信息?

简要归纳后写在下面。

(3分)

3.选文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从中可见其主人公有何特点?

(4分)

4、文中宋江的二首诗词是他的遭遇、思想的反映,请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宋江是因为什么事才被刺字发配到江州的?

(2)“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宋江题诗后,被什么人告发抓入牢中?

又是什么人通风报信教他如何逃过,可惜最终还是被抓?

(七)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且说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

此时三阮已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

晁盖问道:

"有多少人随从着?

"庄客道:

"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要见保正。

"晁盖道:

"必然有事!

"慌忙出来迎接。

宋江道了一个喏,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

晁盖问道:

"押司如何来得慌速?

"

宋江道:

"哥哥不知。

兄弟是心腹兄弟,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

如今黄泥冈事发!

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

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着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书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

天幸撞在我手里!

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道哥哥。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若不快走,更待甚么?

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

你们不可耽搁。

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

休怨小弟不来救你。

"

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

"贤弟,大恩难报!

"宋江道:

"哥哥,你休要多话,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

我便回去也。

"

晁盖道:

"七个人∶三个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已得了财,自回石碣村去了;后面有三个在这里,贤弟且见他一面。

"宋江来到后园,晁盖指着道:

"这三位∶一个吴学究;一个公孙胜,蓟州来的;一个刘唐,东潞州人。

"宋江略讲一礼,回身便走,嘱付道:

"哥哥保重!

作急快走!

兄弟去也!

"

宋江出到庄前上了马,打上两鞭,飞也似望县来了。

1、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时的所任官职是什么?

2、宋江听说要捉拿晁天王,立刻“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通风报信的行为写出宋江什么性格特点?

3、宋江个人忠孝思想很深厚,但私放晁天王其实是对朝延不忠,被人发现对自己很不利,为什么他还要通风报信?

4、晁盖犯的是什么罪?

(八)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话说二十个泼皮破落户中间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

这两个为头接将来。

智深也却好去粪窖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窖边,齐道:

"俺特来与和尚作庆。

"智深道:

"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廨宇里坐地。

"张三,李四,便拜在地上不肯起来;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

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

A"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颠酒家?

...那厮却是倒来埒虎须!

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酒家手脚!

"智深大踏步近众人面前来。

那张三,李四,便道:

"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

"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

智深不等他上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下粪窖里去。

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

绑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的目瞪口呆,都待要走。

智深喝道:

"一个走的一个下去!

两个走的两个下去!

"众泼皮都不敢动弹。

只见那张三,李四,在粪窖里探起头来。

原来那座粪窖没底似深。

两个一身臭屎,头发上蛆虫盘满,立在粪窖里,叫道:

"师父!

饶恕我们!

"智深喝道:

"你那众泼皮,快扶那鸟上来,我便饶你众人!

"众人打一救,搀到葫芦架边,臭秽不可近前。

智深呵呵大笑,道:

"兀,那蠢物!

你且去菜园池里洗了来,和你众人说话。

"两个泼皮洗了一回,众人脱件衣服与他两个穿了。

智深叫道:

"都来廨宇里坐地说话。

"智深先居中坐了,指着众人,道:

B"你那伙鸟人休要瞒酒家!

你等都是甚么鸟人,到这里戏弄酒家?

"

那张三,李四,并众火伴一齐跪下,说道:

"小人祖居在这里,都只靠赌博讨钱为生。

这片菜园是俺们衣饭碗。

大相国寺里几番使钱要奈何我们不得。

师父却是那里来的长老?

恁的了得!

相国寺里不曾见有师父。

今日我等情愿伏侍。

智深道∶"酒家是关西延安府老秉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

只为杀得人多,因此情愿出家。

五台山来到这里。

酒家俗姓鲁,法名智深。

休说你们这三二十个人,直甚么!

便是千军万马队中,俺敢真杀得入去出来!

众泼皮喏喏连声,拜谢了去。

1、划线句采用什么方法写出鲁智深什么性格特点?

2、从鲁智深对待众泼皮的态度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段穿插了很多描写众泼皮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4、鲁智深来相国寺看守菜园前发生了什么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九)

吃到半酣里。

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

正在那里喧哄,只听门外老鸦哇哇的叫。

众人有扣齿的,齐道:

"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智深道:

"你们做甚么鸟乱?

"众人道:

"老鸦叫,怕有口舌。

"智深道:

"那里取这话?

"那种地道人笑道:

"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直聒到晚。

"众人道:

"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

"有几个道:

"我们便去。

"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

众人道:

"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

"李四便道:

"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

"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

"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

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节选)

1、花和尚拔起杨树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

2、文中描写老鸦啼叫是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3、鲁智深因烦鸦咕噪而倒拔杨柳的行为,反映其什么性格?

4、鲁智深在此遇到的英雄好汉是哪一个?

后在什么事件中救了这位英雄?

(十)

A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古时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

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

拈絮绵,裁几片大如拷。

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压倒。

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

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

手拈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

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

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

“怎地好?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

“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

“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