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52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docx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26解析版

2015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教育公共基础)

一、判断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

【答案】×

【解析】教育的根本使命包括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和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2、遗传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

【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起物质前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

3、在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下降,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减少。

【答案】×

【解析】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

教师的压力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没有相关关系的。

4、上课听讲,师傅带徒,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答案】×

【解析】教育是有意识的提升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想水平活动的总称。

其中母鸡带小鸡属于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范畴。

5、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答案】√

【解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及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及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题目中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属于有形资源,风俗习惯属于无形资源。

6、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显得很重要,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已成定论的知识教给学生。

【答案】×

【解析】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实现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新人,促进德、智、美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

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答案】√

【解析】复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班级授课制。

以上表述正是复式教学的特点。

8、卢梭认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全都变坏了。

”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

【答案】√

【解析】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卢梭认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坏了”。

人性也是这样,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善良本性,但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宗教、传统偏见以及人为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人的善良本性全毁坏了,因此,必须通过自然教育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

9、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答案】×

【解析】“管理集体”观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组织中的“管理者”,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或班级纪律去约束学生,实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控制的管理主义的班级集体观。

10、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答案】√

【解析】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教育人的工作是由多方面力量协调来完成的,教师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

11、师生关系是隐性课程。

【答案】√

【解析】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不同,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方面、制度方面以及心理方面。

其中师生关系属于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

12、不同的学生受同一个老师教育,心理反映各不相同,说明人的心理想象是先天固有的。

【答案】×

【解析】不同学生受同一教师教育,心理反映不同,说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13、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意志三大领域。

【答案】×

【解析】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大领域。

14、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相对持久的变化。

【答案】×

【解析】学习是通过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形成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改变。

1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答案】×

【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16、学习困难学生就是智能不足的学生。

【答案】×

【解析】学习困难症属于认知障碍,不属于智能不足。

17、场依存的学生更多地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答案】√

【解析】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认知方式可以分为场依存和场独立性。

场依存的人更加需要获得外界的信息来肯定自己。

18、学生学会在听课和看书时如何做笔记属于策略性知识。

【答案】√

【解析】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

学生在听课和看书时知道如何做笔记属于此类型。

19、动作技能及肌肉运动有关,及大脑无关。

【答案】×

【解析】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它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运动后由我们的肌肉、肌腱以及关节运动而形成的。

20、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

【答案】×

【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说。

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标准主要依赖于教师及家长的权威。

21、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模仿。

【答案】×

【解析】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行为发生变化的条件是强化。

22、“上行下效”,“耳濡目染”,这是班杜拉所强调的观察学习的具体体现。

【答案】√

【解析】班杜拉所强调的学习属于观察学习。

“上行下效”是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

“耳濡目染”是指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这两者都强调了观察的作用。

23、在教育行政执法中,违法者必须服从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单方作出的处置决定。

【答案】×

【解析】对乱收费的处理,除法律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一般均可由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单方依法作出处置决定,违法者必须服从,否则可以一定形式强制执行。

24、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可收杂费。

【答案】×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和杂费。

25、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答案】×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26、教育法律救济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

【答案】√

【解析】法律救济的特征包括四个,即:

是宪法公平、正义立法精神的体现;以法定权益纠纷的存在为基础;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以及以补救权益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

27、学生申诉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答案】√

【解析】《学生申诉处理办法》第十三条中规定申诉受理的条件包括申诉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且书面形式符合本办法要求。

28、学校通过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可以逐渐改变社会风气。

【答案】√

【解析】社会风气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优良品行的形成,同时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建立也可以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29、“终身学习”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基本内容。

【答案】√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及终身学习。

30、教师职业道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认知。

【答案】×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以及教师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

其中不包括道德认知。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发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A.奥苏贝尔B.布鲁纳

C.柯勒D.瓦。

根舍因

【答案】B

【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提倡发现教学的教学模式。

2.某教师对学生说:

“我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得干什么。

”这种教师属于()

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

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

【答案】D

【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

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和强硬专断型。

其中强硬专断型教师的领导特征是:

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要求立即无条件的接受一切命令,遵守严厉的纪律;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

由此可见,题中的老师应属于这一类型。

因此,答案为D。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见诸于()

A.《大学》B.《中庸》

C.《论语》D.《学记》

【答案】C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

4.实用主义教学是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D.赫尔巴特教育学

【答案】D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

A.神本位及人本位

B.个人本位及社会本位

C.社会本位及自然本位

D.个人本位及自然本位

【答案】B

【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时,争论轮最激烈的,最主流的,也是长期存在对立的两种取向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问题。

6.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关于缄默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显性知识

B.可以被明确地传授

C.可以用词语表达

D.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得

【答案】D

【解析】由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

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及缄默知识相对应的学习是感受性学习。

只能意会的知识往往隐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无法形成象书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在感受中习得,所以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是感受性学习。

7.利用校园的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D.说服教育法

【答案】C

【解析】利用草坪、花园影响学生品德,属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选情感陶冶发。

8.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A.教师的素养B.学校的管理

C.国家的政策D.学生的认识

【答案】A

【解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大致归纳有三个方面:

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

其中,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9.在德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处理好的关系是()

A.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的关系

B.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的关系

C.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关系

D.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的关系

【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多种,如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德育内容和方法、受教育者及德育内容和方法等等,德育过程便是在这些矛盾中展开的。

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及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一定社会及阶级在思想、政治及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

10.传统教育学认为教育学有两个基础:

一是心理学,二是()

A.哲学B.伦理学

C.人类学D.社会学

【答案】B

【解析】传统教育学的提出者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应该有两大理论基础,一是心理学基础,二是伦理学基础。

1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全面发展

C.情感发展D.自我实现

【答案】C

【解析】“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12.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一致性原则B.正面引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D.严格要求原则

【答案】C

【解析】“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句话强调了知识及行为的结合,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始终强调把()放在最优先位置。

A.德育B.智育

C.体育D.美育

【答案】A

【解析】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起到方向和动力的作用,处在优先的位置。

14.上历史课时,教师将学生带到博物馆观看文物,这种教学方法是()

A.模型直观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

【答案】B

【解析】到博物馆看文物,是拿实物给学生看,属于实物直观

15.赫尔巴特说: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

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体现的是()

A.掌握知识及发展智力相统一

B.间接经验及直接经验相统一

C.教学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

D.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和结合

【答案】C

【解析】赫尔巴特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故选C

16.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不包括()

A.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

B.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C.学生自我完善的辅导者

D.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答案】C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三章职责及任务中,明确规定了班主任的主要角色。

没有C选项的职责。

17.针对当时农民存在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种教育。

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

A.雷沛鸿B.晏阳初

C.陶行知D.梁淑琪

【答案】B

【解析】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18.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是()

A.知识及技能B.过程及方法

C.能力及结果D.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案】C

【解析】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包括:

知识及技能、过程及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本题选C。

19.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答案】D

【解析】以身作则强调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去教育学生,体现的是教师的主体性,为人师表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

A.从众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

C.马太效应D.晕轮效应

【答案】B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21.学生将新学的概念“橡皮擦”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B同位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学习

【答案】A

【解析】新概念“橡皮擦”是原有观念“文具”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是下位学习、

22.在指导学生面试时,教师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试时的仪态,仪表、眼神及如何和面试官打招呼等细节,以期待给面试管留下好印象,这是充分利用了()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

【答案】C

【解析】训练学生刚见到面试官时的外在表现,期望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这属于利用了首因效应。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及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23.按照信息心理加工学的观点,的学生能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需要的是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D默会知识

【答案】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是什么关系”这样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24.教师中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在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A共同要素说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D实质训练说

【答案】A

【解析】going,playing,coming都存在共同成分“ing”,因此,题干中的现象可以用共同要素说加以解释。

25.学生把自己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答案】B

【解析】把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是归因为“难度”的因素。

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26.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是利用刺激的()

A适应B对比C泛化D分化

【答案】B

【解析】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能够及其他的话语进行比较区分,这是利用了刺激的对比。

27.老师问妙妙:

“你有兄弟吗?

”,“兄弟叫什么名字?

”“明明”,“明明有兄弟吗?

”“没有”。

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妙妙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的阶段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妙妙的回答体现了其思维的不可逆性,这是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28.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

【答案】B

【解析】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属于观察法。

29.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能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

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B反馈策略C调节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

【解析】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元认知调节策略及监控策略有关。

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

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30.学生小敏在近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完……这种行为表明他有()倾向

A焦虑B过敏C强迫D怀疑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小敏的行为属于强迫性自我检查,属于强迫的表现。

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B诊治学生的心理疾病

C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D帮助学生树立有问题时的求助意识

【答案】B

【解析】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疾病不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32.萌萌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萌萌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学习

A言语信息B态度C智慧技能D认知策略

【答案】B

【解析】对陌生人的态度的变化属于态度的学习。

33.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新旧知识是否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B学习是否主动学习,反复练习

C要学习主要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答案】A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是否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没有建立起这样的联系的属于机械学习。

34.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说明的学习现象是()

A学习定势B学习迁移C学习兴趣D学习习惯

【答案】B

【解析】“举一反三”属于学习迁移,所谓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5.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法的效力层次最低的是()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单行法

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行政规章

【答案】D

【解析】教育行政规章也称政府教育规章,由地方政府制定。

有关法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圈套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性教育规章的效力低于同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效力。

36.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实行()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只能教育,不能惩罚D.严厉惩罚,并从学校开除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37.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

A.创造性和自主性B.能动性和发展性

C.能动性和自主性D.能动性和创造性

【答案】C

【解析】意志自由是道德选择的内在自由。

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它使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念和理想进行选择。

意志自由使道德选择得以进行,又赋予选择主体以道德责任。

38.在教育权利中最基本的教育权利是()

A.家长的教育权利B.国家的教育权利

C.学校的教育权利D.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答案】D

【解析】在教育权利中最基本的教育权利是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39.下列属于最严重的行政处罚的是()。

A.财产罚B.申诫罚

C.人身罚C.行为罚

【答案】C

【解析】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行政拘留罚。

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

它是仅次于人身罚的一种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

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谴责和警戒。

它是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处罚方式。

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

它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处罚。

40.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A.财产权B.隐私权

C.受教育权D.姓名权

【答案】B

【解析】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有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