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5296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主要内容:

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主要内容有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时代。

第一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运动)

1.主要内容:

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人被发现”的重大事件和“产生巨人的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背景(原因):

天主教会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概况:

时间:

14—17世纪发源地;意大利核心内容:

人文主义范围:

几乎西欧所有国家思想特点:

提倡人性,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成就:

(1)知识就是力量—英培根

(2)《神曲》意大利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和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3)《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意大利达•芬奇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4)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英莎士比亚

5.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打破了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欧洲教育科学文化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6.启示:

(1)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

(2)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7.问题探讨:

(1)文艺复兴运动是复古还是创新?

是创新。

它借用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蒙娜丽莎“神秘微笑”的含义是什么?

她表现出了人物真实的个性和情感,她和悦的眼神和微笑,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8.延伸拓展:

欧洲近代四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文和文字狱、新文化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二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

1.主要内容:

欧洲人为了黄金进行海外探险,既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开始了血腥的殖民掠夺,称为“世界被发现”的重大事件。

2.概况:

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刺激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陆上商路。

目的:

到中国、印度等国寻找黄金,发财致富。

条件:

客观上,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了解,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和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主观上,探险家门具有勇于拼搏、冒险和创新的精神。

时间:

15—17世纪

3.成就:

(1)迪亚士,(葡萄牙人,方向向东,1487年)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2)哥伦布,(意大利人,方向向西,1492年在西班牙支持下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到达了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美洲中部)。

(他误认为到了印度,留下了“西印度群岛”、“印第安人”等名称。

他的航行为麦哲伦环球航行准备了条件。

(3)达·伽马,(葡萄牙人,方向向东,1497年)到达印度。

(4)麦哲伦,(葡萄牙人,方向向西,受西班牙支持,1519年出发)完成了环球航行。

4.影响:

(1)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地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

(2)随着,开始了殖民掠夺、和侵略扩张,。

5.启示:

(1)拼搏、创新促发展;

(2)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6.问题探讨:

(1)评价哥伦布:

哥伦布敢于冒险、拼搏、发现了美洲大陆,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是著名的航海家。

但他对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和侵略,造成巨大灾难,又是一个殖民强盗。

(2)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寻找黄金,发财致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②性质不同,开辟新航路是殖民掠夺,郑和下西洋是友好交流。

③意义结果不同,开辟新航路开始了欧洲殖民者的对外侵略扩张;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

7.延伸拓展:

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统治、三角贸易、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郑成功收复台湾、鸦片战争

第三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主要内容:

英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制定了《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2.概况:

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1640—1688年

爆发标志:

英国召开关闭多年的国会

斗争双方:

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为首的新贵族

斗争焦点:

限制王权和确保国会的权力

领导人:

克伦威尔

3.经过:

(1)召开关闭多年的国会,引发内战

(2)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上了断头台,进入共和时代(3)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实行独裁(4)封建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统治英国(5)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大量流血事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结束(6)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建立。

4.《权利法案》内容摘录:

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实施;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未经本人许可,国王没收或支配他人财产。

关键词:

国会、国王

制定机构:

英国国会

主要内容:

限制王权,确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力,对公民权利作了规定。

影响: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发展。

也迅速波及其它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6.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2)革命是长期曲折的过程。

7.问题探讨:

(1)如何认识《权利法案》中规定的权利?

限制王权加强国会的权力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使自由、平等得到体现。

但主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有何含义?

公民有权拒绝贫困吗?

含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民无权拒绝贫困,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产生贫富不均的制度。

(3)中国古代皇帝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

原因是什么?

中国皇帝拥有一切大权,英国国王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中国当时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封建势力强大;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资产阶级力量较大。

8.延伸拓展: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辛亥革命

第四课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

1.主要内容:

北美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制定了《独立宣言》,获得民族独立,建立了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2.概况:

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经过:

(1)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2)1776年7月4日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3)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独立战争转折点(4)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5)1783年《巴黎和约》签署,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独立宣言》内容摘录: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宣布: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的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关键词:

人人生而平等、殖民地、独立。

制定机构:

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

通过时间:

1776年7月4日

起草人:

杰斐逊

主要内容:

宣告美国独立,倡导自由平等。

影响:

宣告美国独立,规定美国的国家制度,体现“自由、平等”原则,也是欧洲大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第一个人权宣言)。

4.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

5.评价华盛顿:

美国的开国元勋、政治家(总评)。

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6.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

(1)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美国人民英勇作战(3)华盛顿的正确领导(4)法国等国的支持

7、美国独立战争的启示:

(1)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

(2)学习美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精神。

8.延伸拓展:

启蒙运动、抗日战争

第五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1.主要内容:

1789年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制定了《人权宣言》,建立了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概况:

根本原因:

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封建等级制度:

波旁王朝实行等级制度,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市民同为第三等级。

第一、二等级拥有特权。

导火线(直接原因):

三级会议的召开

爆发标志: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为法国国庆节)

经过:

(1)三级会议的召开

(2)攻占巴士底狱(3)制宪议会制定《人权宣言》(4)成立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5)雅各宾派执政(领导人:

罗伯斯庇尔,法国革命高潮)(6)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

3.《人权宣言》内容摘录:

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关键词:

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4.《人权宣言》制定机构:

法国制宪议会

时间:

1789年

主要内容:

天赋人权、自由、民主、平等、法治

影响:

宣传自由、平等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纲领,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宣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是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革命争取到的民主成果只为少数人(资产阶级)所享有。

5、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共同处:

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思想;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6.英法美革命速记:

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限王权,“国王”、“国会”是特点;美国《独立宣言》反英殖民把国建,“生而平等”“殖民”、“独立”在里边;法国《人权宣言》建立共和反封建,“始终自由平等”实现难。

简记为“英权利,美独立,人权宣言法兰西”。

7.《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1)内容共同点: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2)评价: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有利于保护人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但都主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8.问题探讨:

(1)《人权宣言》反映了什么人的利益?

当时追求人人生而平等要求保护私有财产的都是什么人?

反映了第三等级的利益。

要求生而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是资产阶级。

(2)《霞不列法》中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规定是否符合《人权宣言》中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规定?

为什么?

不符合。

因为《人权宣言》代表了整个第三等级的利益,体现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霞不列法》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他们巩固统治的要求。

(3)从《人权宣言》的内容分析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性质?

根据《人权宣言》的规定,当时的法国人民能否享有与统治阶级平等的权利?

《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人民的财产很少,统治阶级的财产多,人民不可能享有与统治阶级平等的权利。

7.延伸拓展:

启蒙运动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1.主要内容:

拿破仑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制定了《民法典》,进行对外战争,开创“拿破仑时代”。

2.拿破仑主要活动:

雾月政变夺政权、法兰西第一帝国任皇帝、制定《民法典》最得意、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胜利、征俄国遇失利、滑铁卢战役一败涂地

3.《拿破仑法典》地位:

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影响:

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作用:

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和革命成果,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前期是正义的,保卫法国主权和革命成果。

后期成为侵略争霸战争,既用暴力形式推广了法国革命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也侵犯了别国主权和利益。

5.失败原因:

(1)长期战争,法国经济困难,人民厌战。

(2)侵犯了多国主权,遭到联合抵抗。

(3)迷信武力,狂妄自大。

6.评价拿破仑:

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民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加速了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

但也侵犯了欧洲多国的主权和利益。

7.拿破仑对我们的人生启示:

抓住机遇,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有所作为和贡献。

8.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标准:

(1)基本方法:

全面评价,一分为二;史论结合;结合人物所处和背景。

(2)主要标准:

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和动荡

主要内容: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下来,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民斗争,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形成了近代社会的动荡,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主要内容: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大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它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

2.英国工业革命: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手工生产无法满足需要;政治基础(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基础,殖民侵略和扩张,扩大了市场,刺激了生产;科学基础,牛顿力学等科学的发展。

3.工业革命概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特点:

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称号:

“蒸汽时代”。

4.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时间:

1765年。

作用:

同时纺出多根棉纱,提高了纺纱效率。

意义:

解放手的发明,实现了物质生产中的飞跃,真正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5.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6.蒸汽机的作用:

(1)为工作机提供了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

(2)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面貌,开创了“蒸汽时代”。

(3)加剧了环境污染。

7.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8.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9.工业革命影响: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提高了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

_;(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4)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5)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6)加剧了环境污染。

10.工业革命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创新。

11.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关系: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基础(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12.英国发展强大原因:

文艺复兴,解放思想,产生牛顿等大批科学家,文化强;较早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制度强;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殖民扩张获得大量财富,经济强。

简称“三强”

13.延伸拓展: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印度反英大起义)

1.主要内容:

1600年,英国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代表人物:

克莱武。

印度反英大起义导火线:

涂油子弹事件代表人物:

章西女王

2.殖民掠夺对英国和印度的影响:

掠夺的财富作为生产资本,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摧毁了印度的传统经济,带来巨大灾难。

3.反抗失败原因:

封建制度无法抗击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4.启示:

增强国力,捍卫民族独立;落后就要挨打。

5.延伸拓展:

太平天国运动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1.主要内容: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开始把大量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谋取暴利;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引起了以玻利瓦尔为首的拉美人民的反抗,拉美多国获得独立。

2.三角贸易时间、原因:

从16世纪起(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为了补充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卖黑人。

3.过程:

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工业品和武器,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获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黄金白银和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这一灭绝人性的贸易持续了几百年,先后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多国参与)

3.影响:

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力,造成社会动荡和贫困;欧洲殖民者获得了大量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认识:

(1)充分表明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贪婪、自私、丑恶的一面。

被马克思称为(欧洲殖民者)“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

5.“解放者”玻利瓦尔:

领导拉美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社会主义运动)

1.主要内容: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弊端逐渐显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开始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宪章运动:

1836年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剥削)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早期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运动的失败说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

(1)背景(产生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进行和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创立人、时间、诞生标志:

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主要内容:

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上的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

4.《共产党宣言》发表历史意义:

第一部完整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5.启示:

(1)革命和建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2)树立远大理想,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努力。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法国巴黎公社运动)

1.主要内容:

法国巴黎工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在1871年武装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失败(五月流血周)后,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谱曲,诞生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

2.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原因: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建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条件还不成熟。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和终结

主要内容:

俄国、日本等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扩大了资本主义制度范围,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进入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近代社会获得空前发展,然而,随着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十月革命取得成功,近代社会终结,现代社会开始。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1.主要内容: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

2.改革概况:

(1)背景(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木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2)时间、人物: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目的:

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实质:

沙皇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5)性质:

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内容:

(1)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

农民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仍归地主。

(3)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4.作用(意义):

积极方面,俄国废除了农奴制,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有利于俄国实现近代化的目标。

消极方面,农民十分贫困,沙皇依然专制,俄国近代化的步伐沉重而缓慢。

5.启示:

改革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美国南北战争)

1.主要内容:

美国独立后,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日益成为其发展的障碍。

林肯通过南北战争中,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宗旨,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统一,为美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南北战争:

(1)原因:

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经济(一半自由)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一半奴役)之间的矛盾。

(西进运动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性质: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3.两个法律文件:

(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

规定从1863年1月l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2)《宅地法》内容:

忠于联邦政府的美国成年公民,都可在美国西部无偿获得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上,即归个人所有。

(3)共同作用:

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使南方军队彻底陷入了绝境。

4.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

一场关系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

内战中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5.美国南北战争胜利原因:

北方经济实力强大;正义属于北方,人心所向;林肯采取措施,调动了人民积极性。

6.启示:

(1)国家的统一是发展强大的重要保证。

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比较:

(1)不同点:

①目的,独立战争为争取民族独立;南北战争为维护国家统一。

②作战对象,独立战争针对英国殖民者;南北战争针对美国南方叛乱势力。

③性质,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南北战争仅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④影响,独立战争是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制度;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维护了国家统一。

(2)相同点:

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影响,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

1.主要内容: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内忧外患,明治天皇实行改革,向西方国家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富强起来,并逐步开始对外侵略。

2.明治维新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封建统治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内忧外患)

3.概况:

前提条件:

“倒幕运动”胜利。

.时间:

1868年目标:

富国强兵

性质:

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明治维新内容:

(1)政治上: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

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3)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建立警察制度,维护社会治安。

(4)社会生活及文化教育上:

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5)外交上:

派出庞大使团出访美欧,学习治国经验和方略。

(6)司法上:

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有限的宪政统治。

4.明治维新作用:

积极方面,废除了封建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富强起来,摆脱了民族危机。

消极方面,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5.启示:

(1)坚持改革开放,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