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65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1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docx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集DOC

1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理解15个词语,认识多音字。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因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4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破题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谈谈对红军的认识,领会红军品质。

   2、揭示课题,读题,解题

   3、据题质疑:

(主要问题有)

    ⑴谁在什么时候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⑵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⑶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⑷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

(1)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3)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提出不懂的词语适当解决。

   

(2)回答以上四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课文脉络,分段

   (3)交流分段结果

   (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并再次质疑,根据情况解答。

  三、学习第一段:

   1、自学课文,回答:

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2、交流

   3、概括段意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尝试自己解决另两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段

   1、①师引读:

儿童团员们始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

    ②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春意盎然”、“心急如焚”,体会环境烘托的作用领会对比写法

    ③感情朗读本节   

   2、出示问题:

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3、小组合作,初步研读课文4-6节后交流:

    累--壮胆睡大庙

    饿--吃供品馒头

    怕--紧挨靠着坐

   4、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

再次研读课文4-6节

   5、再次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

   

(1)夜宿神庙:

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

    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

    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

    ④感情朗读

   

(2)朝食供品:

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读

   6、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

还会有哪些?

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读第7节第1句后,回答

   ②根据自己喜欢,选择其中一点,或此外的困难,展开想象写话

   ③交流

   7、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8、理解妇女部长何连芝说的话的意思

   

(1)谈谈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2)课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吗?

   9、朗读课文,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

  三、拓展作业

    再现儿童团员们与红军战士重逢的情况

   1、自由组合,讨论儿童团员是怎样与红军重逢的,重逢时大家的表现,以及问长问短说些什么等

   2、编写剧本

   3、确定演员,编导短剧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单元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1、自学提示,回答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步骤

   2、回答本课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借助课后第三题,自己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4、交流

   5、师小结

  三、诵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展示同学们的表演

  五、拓展课外阅读

2 飞夺泸定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

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

(板书课题)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细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一)交待本节课学习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

(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教师板书:

抢时间、攻无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重点抓两方面: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引导学生概括出:

时间紧、路程长这两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20多小时、120公里。

   4.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主要概括出:

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提示学生把红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和敌人作战的精神表现出来。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

他们为什么这样说?

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可先看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感受,体会红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师小结:

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最易写清的字,练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附:

板书设计

              

3 了不起的女孩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李欢战胜疾病和学习上的困难的拼搏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会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感受李欢战胜疾病和学习上的困难的拼搏精神。

  学法指导

   初步学会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目标: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

  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看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

   (3)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指正。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你认为应该怎样分段?

  2、讨论。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质疑。

  2、讨论:

“绝症”什么意思?

联系课文下面的哪两句话理解?

  3、理解“他们是来参加‘给孩子一个世界’的国际慈善活动的”这句话的意思。

  ----让全世界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地,都能得到成长。

表达了活动发起者唤起人们关心孩子,特别是哪些残废的、身患绝症的孩子的愿望。

  4、“意蕴深刻”什么意思?

  指名读第二节,思考:

这件作品蕴含着什么意思?

  4、概括段落大意。

  四、作业指导:

  1、书写:

亨瘫彰

  2、组词:

亨()瘫()彰()

       享()摊()章()

                第二教时

  目标:

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感受李欢战胜病疾和学习上的困难的拼搏精神。

  过程:

  一、朗读1、2两节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

为什么说李欢是了不起的女孩?

  2、讨论并板书:

   与病魔作斗争

    

(1)顽强的毅力 完成作业困难,从不要求照顾

   长期住院,坚持学习

   

(2)热爱和平的诚心

  3、李欢为什么会有如此非凡的表现?

  4、自由读第四节,思考上面问题。

  5、“铁着心”是什么意思?

妈妈的用心何在?

  6、“苛刻”什么意思?

“殊荣”呢?

  7、从第9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李欢平时练习剪纸)

  8、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老亨利为什么命令在儿童村升起中国国旗?

  2、指名读,质疑。

  3、

  4、讨论:

(1)李欢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练就一套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艺。

(2)李欢有一颗热爱和平的诚心。

  5、如果你是李欢,看到国旗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儿童村升起,心里会怎样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部分作业。

                第三教时

  目标:

概括段落大意,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质疑。

  二、讨论学生的问题。

  三、概括段落大意。

  四、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不同于第1、2篇记事的课文,记事的课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比较清楚,而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人的,因此,在给课题添加内容时,要按怎样的思路想:

谁是“了不起的女孩”?

  她怎样了不起?

她在什么事情中得到谁的表彰?

  2、讨论:

  李欢是西安一所小学的学生。

她身患绝症,但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成了一个三好学生。

1992年5月应邀参加“给孩子一个世界”的国际慈善活动。

临行前李欢用无力的小手,剪了一份精致的礼物送给活动发起者亨利。

亨利命令在儿童村升起中国国旗,以表彰这位了不起的中国女孩--李欢。

  五、完成作业本上其余作业。

 军礼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积累本课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学习陈司令员严格要求家人,以身作则遵守一切制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录音机。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军礼”

  2.设疑问:

谁给谁敬军礼?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默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1)详细复述

(2)简要复述

  3.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提示:

  课文记叙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在();人物有()、()和();主要人物是()。

  

(2)填表

     出现人物   发生的事情

     “她”    到门岗处仍骑车前进

     哨兵     拦住“她”,要“她”下车,走进大门。

     陈司令员   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哨兵回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组讨论:

事情是怎样叙述的?

先写了什么?

然后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并概括意思。

  第一段(1~9):

“她”无视进司令部大门要下车的制度,对哨兵傲慢无礼。

当哨兵锁了“她”的车时,“她”认为当司令员的爸爸能帮“她”,于是打了电话。

  第二段(10~11):

陈司令员来了,径自走向哨兵,并庄重地行了个军礼,哨兵向司令员回了个军礼。

  第三段(12~13):

“她”呆呆地望着两代军人,惭愧地低下了头。

  (四)检查预习情况

  1.默写词语

   不屑 迅速 贴画 挺胸 撑伞

   沸腾 魁梧 瞟一眼 胸脯

  2.练习

  

(1)填空

  ()若无人不动()色热血()()脚步()()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军人()的身材()的目光

  ()的脸()的军礼()地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故事的意思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赏析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语: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理的。

  

(二)听录音读课文,并连线。

     出示投影:

     哨兵         傲慢无礼

     “她”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陈司令员       尽职尽责

  (三)自学课文

  1.教师提要求:

  (1)边默读边画出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语言用直线表示,动作用曲线表示,神态用括号表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句子:

猜猜他(她)当时的心理

  (1)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我”是司令员的女儿,你一个小小的哨兵管得了“我”!

  (2)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我”爸爸来了,看他怎么教训你,哼!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这名小同志,对工作真是尽职尽责,都是“我”女儿不守规矩,应该代女儿道歉。

  (4)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司令员不但没有责怪“我”,而且还给我敬礼,这太令“我”感动了!

“我”由衷地敬佩您!

  说明:

猜想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做统一答案。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教师指导

  3.深读课文

  (1)体会带点字的妙用,出示句子:

  ①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②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瞥”和“瞟”这两个字,都有“看”的意思,把他们分别都换成“看”好不好?

说明原因。

  (当然不好。

因为“瞥”和“瞟”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看的程度不同。

“瞥”是很快地看一下,说明她不把哨兵看在眼里。

“瞟”是斜着眼睛看,更说明她很神气,看不起哨兵。

这两个字用得很妙,都能明显地体现出她的傲慢无礼。

所以不好。

  (2)指导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①两代军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了,说明了什么?

  ②她明白了什么?

  4.回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

  和同学表演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二)用“缓缓”、“紧紧”造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巩固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2.理解题目的意思:

军礼

  (1)你印象中的军礼是什么样的?

  (2)本篇课文是讲的谁先给谁敬礼?

9司令员给哨兵敬礼。

  (3)这是一次普通的军礼吗?

他们之间互敬军礼都包含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司令员向哨兵敬礼:

包含了对哨兵行为的肯定与支持,也包含了代女儿向哨兵致歉。

  (哨兵给司令员回了个军礼:

包含了哨兵对司令员的敬佩之情。

  3.你觉得陈司令员和哨兵身上各自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1)分组讨论、交流

  (2)陈司令员: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哨兵:

对工作尽职尽责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1.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背诵,并阐明喜欢的理由。

  (三)练习造句

  1.缓缓:

下雾了,车辆都放慢了脚步,缓缓地向前行驶。

  2.紧紧:

过马路时,妈妈紧紧地拉住我的手,怕我出危险。

  (四)布置作业

  用四种对话形式围绕“在公园里“写一段话。

  四.小结全文:

  本文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心理,同时也赞扬了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6 军礼

             她    傲慢无礼

            哨兵    尽职尽责

          陈司令员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习课文,特别是审题,明确这次作文的要求,范围、内容,指导学习“参考片段”学生选材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作文要求进行选材作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的事发生着,也许其中有一些给了你很深的印象和启迪,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

  二、审题

   1、黑板出示: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记一件难忘的事》

   2、审题:

     共同点:

所记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要集中写好一件事

     发生的时间:

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

     地点:

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

     不同点:

《记一件难忘的事》可以是听到、看到的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必须是自己做到

  三、学习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

文中列举了哪些内容的事?

   2、交流,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吸取教训的错事,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总之是有意义的,写下来能给人以启发的事

   3、回顾“亲身经历的事,看看有没有必要把它写下来

  四、教学“参考片段”明确写作要求

   1、齐读习作要求

     审清题意,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学习“参考片段”——《难忘的一件事》

    

(1)、默读思考:

文章从几方面把一件事写具体?

    

(2)、交流:

        写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

语言、动作

        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写了我的心理活动(重点)

        还有同学的反映

    (3)、归纳方法

        把事情的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学生口叙作文

    老师作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