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6648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解读

内容:

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和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课《山中访友》全文,第2课《山雨》的第5、6、7自然段和第4课《索溪峪的“野”》的第2、3、4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4、与同学交流自己学习感受。

 

1《山中访友》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

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

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

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

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附板书设计:

  

   2《山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没有同学喜欢雨景,请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下雨是的情景。

  2、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山雨的美丽。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山雨的美。

  1、自由读文。

  2、你觉得那一句美,读给大家听听。

  3、简单评评为什么觉得这句美?

三、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欣赏品文。

  1、指导看图。

  2、动笔画一画你想像中的山雨图。

  3、交流欣赏,说说你画的是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五、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好句。

板书设计:

山雨

      声音  美

         颜色  鲜  

3《草虫的村落》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

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

“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

“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草虫的村落”在哪儿?

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

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

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

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

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

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

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

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交流反馈。

  

附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欣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查字典,请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

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二)简单介绍张家界。

(三)听课文录音。

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3)“荡涤着我的胸怀”中“荡涤”是什么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层次。

野(山、水、物、人)――>荡涤着我的胸怀

(五)默读课文。

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

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野性 磅礴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亭亭玉立 难以言状 返朴归真

(二)让学生再一次听课文录音。

注意作者对野山、野水景色的描写。

(三)讨论、交流。

  1.自己读“野山”的描写。

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

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2.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

为什么?

(四)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

  小结: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五)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

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

通过作者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六)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意念净化->野(山、水、物、人)->返朴归真 荡涤胸怀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

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

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

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

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习作)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

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一》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

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第二单元解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

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

  《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教材编排目的: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要求: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

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5《詹天佑》教案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难点:

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问题:

(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

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中心句: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主要写詹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