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7133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九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内容:

【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咸阳城东楼/许浑

二、无题/李商隐

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一、《咸阳城东楼》许浑

【原诗】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作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背景】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主旨】

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二字劝诫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

A、政治讽谕诗  B、咏史怀古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4、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

B.“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微风习习,令人舒爽。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细雨到来前凉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C.作者并不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三、简答题: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析。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

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

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二字劝诫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解析】“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B)

A、政治讽谕诗  B、咏史怀古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解析】B、这首诗是咏史怀古诗。

4、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

B.“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微风习习,令人舒爽。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细雨到来前凉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C.作者并不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用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D.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解析】B楼上风大,暴雨将要来临前的景物特点。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三、简答题: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

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

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

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诗的领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二、《无题》李商隐

【原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作者】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主旨】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公两层:

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D.末联中说:

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

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融情于景,两个“难”字概括了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比喻新颖,语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颈联“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设想,笔法曲折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

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很多。

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悲伤、痛苦之中寓有抒情主人公的渴望和执着。

B.首句中的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痛苦难堪,第二个指相会困难。

C.前两联着重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

D.后两联写想象对方夜吟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5、下列对《无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干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颌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

情之深。

C.“云鬓改”墓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

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

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

很。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5、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

解。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选择题:

1、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解析】B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全诗公两层:

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D.末联中说:

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

【解析】D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融情于景,两个“难”字概括了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比喻新颖,语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颈联“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设想,笔法曲折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

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很多。

【解析】D距离蓬山并没有多少路途,但却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即使有书信也难以寄达,是难有沟通信息的机会的。

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悲伤、痛苦之中寓有抒情主人公的渴望和执着。

B.首句中的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痛苦难堪,第二个指相会困难。

C.前两联着重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

D.后两联写想象对方夜吟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解析】B对两个“难”字理解颠倒了。

5、下列对《无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干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颌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

情之深。

C.“云鬓改”墓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

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

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

很。

【解析】D.错误,尾联意思是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答: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

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答: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5、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

解。

答: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巧妙自然的双关、浅显通俗的比喻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今天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的品质,因而古今传诵。

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原词】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

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主旨】

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

2、描写作者翻过山岗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

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

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

情怀。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C.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D.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营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三、简答题:

1、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行香子.树绕村庄》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

3、请对《行香子树绕村庄》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4、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2、描写作者翻过山岗所见的另一番景象的句子是: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本词上阙移步换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A是定点观察;B是移步换景;D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自然流露出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对自然春光的喜爱之情。

2、下列对《行香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首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B.动静结合。

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

上片侧重描述动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C.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顺序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D.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营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解析】B上片侧重静态,下片侧重动态。

三、简答题:

1、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

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

这里莺鸣蝶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