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7280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重力式U型旧桥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高密市前毛家庄桥改建工程

2、桥梁概况:

高密市抢毛家庄桥属改建项目,老桥为3孔-5米石拱桥,拆除重建。

改建后上部结构形式为2孔-7米钢筋砼空心板,下部结构形式为重力式基础U型桥台,桥全长为24米,桥宽为净9米+2X0.5米防撞墙,全宽为10米,桥面铺装采用两孔一连续,共一联,伸缩缝采用简易式伸缩缝。

制作采用油毛毡。

3、工程地点:

高密市前毛家庄前;

4、计划工期:

合同工期为90个日历天;

5、质量要求:

合格。

第一章、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施工测量

一、总体测量工作程序

测点交接→测点复测→建立施工导线网→布置水准控制点→测定桥梁中线→局部放样。

二、原测量控制网(点)的复测

开工前对建设、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按原测设的网型和等级,并按《工程测量规范》GB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复测。

复测和计算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其点位才能使用。

三、控制系统的建立

针对本标工程的特点,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于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测量的控制。

(1)平面控制系统

拟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等级为一级的平面控制系统,即方位角闭合差10为测定系数,测距相对中误差≤130000,系统布设时,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导线起始方向,沿本工程外围布设一环形闭合导线,并联测业主提供的控制点。

导线点的埋设规格采用GB《工程测量规范》附录的金属标志图设置。

导线点的位置应通视条件良好,间距50~100m,不易受施工道路交通的影响,并保护好定位桩。

(2)高程控制系统

建立以导线为基础,等级为三等的高程控制系统[即环线闭合差为+12√Lmm(L为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由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导线点上。

(3)放线控制

本标工程的放线控制主要项目为桥梁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

(4)放线方法

a、平面放线

根据提供线路控制点的大地坐标,线路控制点的平面放线坐标放线的方法进行测设。

测设后需对角度和距离进行复核,采用沿线路中心方向放线复测法,保证对中误差小于2mm。

b、高程放线

利用导线点上的高程控制系统,用水准仪将标高引至高程控制点。

四、水准测量

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观测时应使用双仪高法,并采用两个以上的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

五、仪器的检测和控制网的复核

测量人员应小心爱护测量仪器,严格按规范和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项目部测量组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在用仪器的常规检验和校正。

公司按有关规定,定期把仪器送到指定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至少每月复核一次。

当点位可能遭到破坏、位移或对该点的精度有怀疑时,应立即与相邻点进行联测,确认精度达到要求才可以继续使用。

六、施工测量保证措施

1、安排熟练的测量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测量组,专职负责测量工作,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

2、测量人员要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并需熟知与施工测量有关的设计文件和图纸,准确进行测量放线。

3、严格执行人员责任制,做好复核、复检工作,对设计图纸的数据,及测量计算的数据,经复检无误方用于施工测量。

4、凡规定需由监理工程师复检的测量项目,测量后即时联系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

5、做好测量仪器的检校和定期送检工作,保持仪器设备良好状态。

6、做好各项测量记录、测量计算单的整理、保管,以备竣工归档。

7、公司建立二级管理制度,项目部测量结果要由公司技术部派出测量组进行复核,内容包括导线网点、高程控制点、道路主轴线及标高等,如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第二节桥台基础施工方案

1、定位放样

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定出放坡率,放出边桩,再按照基础尺寸、深度确定基坑开挖尺寸,为便于立模,一般每边加宽0.5m~0.8m。

2、基坑开挖

基础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基坑开挖形式采取斜坡式。

开挖时控制边坡坡度,保持边坡稳定。

根据地质水文条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基坑顶做成2%反坡,并疏通排水渠道,疏导水流,防止雨水或其它地表水汇集浸入基坑。

坑顶缘动载或较大静载距坑顶1.0m以外,防止塌壁。

基坑预留20~30cm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原基,基坑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清排水。

基坑开挖至距基底设计标高1.0~1.5m时,按照设计地质资料核实基底地质岩性,如基底岩性与设计不符或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提出处理意见。

在处理方法确定后再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因直接挖至设计标高后,因地质情况不符,等待处理意见过程中长时间晾槽而导致施工因素造成的水浸或地质风化。

合格的基坑基底,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批准后,迅速进行基础圬工施工,避免晾槽。

2.1基坑开挖施工措施

(1)坑顶四周距坑缘适当位置处设截水沟、防止雨水侵入。

(2)根据地质、气候条件确定坑顶动载位置,根据需要加宽护道、加强支护,动载距坑缘间至少备有1m宽的护道。

(3)基坑弃碴弃于指定用地范围内,并弃于百年水位线以上,弃碴脚按设计进行防护。

用于回填的弃土堆至坑缘距离不小于基坑深度。

(4)开挖后及时进行灌注基础施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

基底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2.2基坑支护和排水

基坑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制定可行性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及时排除坑内积水。

基坑排水采用汇水井法,开挖中不停止抽水,抽水能力为渗水量的1.5~2倍,排出的水要防止回流、回渗。

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不稳定的含水土壤,放坡开挖无法保持边坡稳定,受地形条件制约无法放坡开挖时,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

加强坑壁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2.3地基检验

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

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底稳定性、基坑侧壁和基底是否有隐蔽性溶洞、暗河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按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基底处理。

3、模板加工及安装

按照基础尺寸,放出模板边线。

基础模板采用全新大块组合钢模板施工,以增强整体刚度,减少接缝数量,并可节省连接、支撑等配件的使用量。

根据基础几何尺寸进行拼装,采用钢管脚手架及对拉螺栓等连接构件进行加固。

模板结构及各部位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及模板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4、混凝土浇筑

4.1基坑开挖后,及时浇注混凝土,避免基坑长期暴露。

浇注混凝土前,先对基础进行处理,基底为粘性土时,在基底设计标高下,夯填一层10~15cm碎石层。

基底面为岩石时,浇筑前洒水润湿,铺一层厚2~3cm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4.2基础混凝土施工由桥梁工区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采用溜槽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振捣器振捣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

混凝土浇筑完后,经养护、拆模、如质量上没有问题,及时回填。

第三节桥墩施工方案(施工重点、难点施工方案)

1、墩身施工方法

1.1测量放线

根据导线控制点测设墩柱边线,并对承台顶标高进行水准测量以确保模板底标高准确。

承台墩柱范围顶面凿毛清理结束后,测量人员在承台顶面测设出模板内外边线,用全站仪检查其模板边缘位置(4点),同时测出承台顶面的实际标高,为搭配模板和立模作准备。

1.2绑扎钢筋

桥墩立柱竖向主筋在加工场地加工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在承台施工前将墩柱钢筋按设计要求埋入承台内,并用钢管进行固定,防止浇注承台混凝土时墩柱预埋钢筋发生错位。

绑扎墩柱钢筋前在墩柱四周搭设井字型双排脚手架并加固,用其来加固墩身钢筋确保立模前墩身钢筋稳定。

钢筋支架的搭设

墩身主筋采用对焊连结和机械直螺纹连接两种形式,以直螺纹连接为主。

钢材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其结果均应满足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焊后对接头进行打磨处理,接头处直径不小于钢筋的直径,接头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直螺纹连接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套筒和锁母宜使用优质碳素钢或低合金结构钢。

其抗拉值应大于被连接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2倍,套筒表面应注明被连接钢筋的直径和型号,在运输、储存时应做好防锈、防污工作。

根据设计图纸,按墩柱高度,及时调整好切断钢筋的长度,确定下料长度,以免接头过于集中而影响操作,并将接头位置安装在受力较小的区段。

直螺纹连接施工工艺:

(1)工艺原理

直螺纹工艺是先用套丝机在钢筋端部上加工直螺纹,然后用连接套筒将两根钢筋对接。

(2)工艺流程

直螺纹钢筋连接的工艺流程为:

钢筋下料→加工螺纹→安装套筒→钢筋调头→安装塑料防护套→做好标记→现场安装。

(3)切割下料

加工使用的钢筋端部必须调直,要求切口的断面与钢筋轴线垂直,因引只有使用砂轮切割机下料,其长度按配料长度进行切割。

(4)螺纹加工

将检查合格的钢筋在专用套丝机床上逐个加工螺纹,且一一与相配的套筒相匹配检查,检查合格的就进入下道工序,凡发现有不合格的螺纹一律切除。

为了保证安装和运输过程中损坏或操作螺纹,故应及时用套筒或塑料帽加以保护。

(5)钢筋连接

连接套筒在工厂按设计规格及精度预制好后装箱待用。

在现场用连接套筒对接钢筋,利用普通扳手拧紧即可。

在操作时应注意施紧的程度,一般来说,钢筋接头无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就可认为已旋紧了。

为满足钢筋保护层的要求,在钢筋绑扎的同时,在钢筋上面绑扎砼垫块,垫块扎丝不得伸入到保护层内。

在墩身高度范围内按2米间距布设,横向均匀布设4个,确保保护层厚度。

钢筋绑扎完成,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埋件的安装,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1.3模板

利用全站仪定位,将桥墩柱纵横轴线及四个角点提前定位,并根据所测设的控制点标定模板安设控制边线。

根据模板控制边线对施工完成的桥墩钢筋骨架进行调整。

桥墩柱模板采用厂制整体钢模,节高按0.5m—3m,其拉、箍等加固构件由厂家制作,确保墩身整体和局部尺寸、受力均达到设计要求。

模板组装前应进行试拼,合格后再进行正式拼装。

模板组装要进行除锈、磨光处理,并涂刷脱模剂,涂抹要均匀,禁止出现漏涂现象。

模板采用吊车吊运组装,模板安装完成时应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轮廓误差小于2mm;接缝严密,不允许超过1mm;相邻模板面板错台小于1mm。

墩身两侧面的模板间以对拉拉杆紧固。

为改善砼外观质量,避免砼表面模板缝的出现,模板之间采用双面胶带进行密封,为保证接缝严密,双面胶比模板平面凹2mm。

现场安装时应牢固、板缝密贴平整。

模板组装用汽车吊分片吊装就位,吊装时须安排专人指挥,将模板按厂家组拼编号,先吊装下部钢模板,按分节逐次吊装上部模板。

模板吊装时,拆除钢筋揽风绳,将揽风绳固定于整体模板上,安装就位后对该部位模板进行校正、固定,然后吊装上部模板;依次进行将整个墩身模板吊装完成。

模板安装过程中,利用垂球对模板垂直度进行控制;安装完毕后,再利用经纬仪对其进行垂直度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校正,直至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安装基础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模板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拼接完成后用缆绳接手拉葫芦与地垄连接,用于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如上图示),墩柱在墩顶设4条缆绳,所有缆绳均对角布设。

用全站仪放出墩身轴线,灌注混凝土时用全站仪来观测模板的垂直度,控制垂直度在0.1%以内。

根据墩柱形式,为便于调整,沿桥梁纵方向搭设双排脚手架;安装前,沿桥梁横方向搭设双排脚手架,内排脚手架与钢筋骨架周边的水平间距为50cm。

模板外围搭设的双排脚手架必须搭设坡道、作业平台且要设置扶手及防护网,供监理、项目部安质人员、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坡道须用钢管脚手架加固,并铺以厚实的木板以供踩踏。

支架应搭设在牢固的地基上,保证支架的稳固。

模板安装完毕,混凝土施工前,现场技术负责人首先用经纬仪对整体模板的垂直度进行测定,如有倾斜,须立即指导现场施工人员予以调整,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待模板垂直度观测合格后,报请监理检查复测,经现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签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1.4浇注混凝土

浇注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等按设计规范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模板内杂物、积水、钢筋上的污垢等清理干净。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粗骨料采用0.5-2.0cm的级配石子,以消除混凝土外观的花斑现象。

严格控制墩身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6-20cm之间。

砼浇注采用汽车吊吊送入模,为避免和减少施工缝,墩柱混凝土采用一次浇注到顶。

为保证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采用串筒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如墩柱过高时加设减速设施。

在灌注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的上升速度,随时拆除上部的串筒。

砼浇注过程中,应随时观测钢筋、预埋件、模板和支架等稳固情况,如有漏浆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待处理完成后再继续浇注。

混凝土灌注时应分层灌注,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

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应垂直插入,并插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层中,深度宜为5-10厘米,以便使上、下层相互结合良好。

振捣时要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避免先振捣上表面混凝土而造成分层离析,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来的及填满由于振动棒拔出时形成的空洞。

振动棒各插点的间距应该均匀,间距不超过0.3m。

使用振动棒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

每一振点的振动延续时间宜为20-30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振捣时要均匀,避免过振、欠振、漏振。

不要过振或漏振,以混凝土不再沉陷、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振好的标志。

留置标养试块6组,同条件试块4组,抗冻试块1组,耐久性试块1组。

共计12组。

1.5模板拆除及混凝土的养生

墩柱模板拆除之前对试块进行强度实验,墩柱同条件砼试块抗压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模板,模板利用吊车配合人工分片拆除。

拆模时要求不得强行拉撬模板,以防碰伤墩身表面。

砼浇注完成初凝后顶面覆盖塑料薄膜洒水养护,在养护期间保持模板湿润,在拆除模板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模板、支架和脚手架等荷载。

墩身拆模后,在墩身外面喷洒一层水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墩身,以达到保温、保湿养护的目的。

冬季施工时墩柱采用暖棚法养护。

在墩柱周围用钢管搭设暖棚,用篷布包裹密封,暖棚搭设必须牢固、不透风。

暖棚内采用燃煤取暖炉加热,必须将炉的排气管引出棚外,将烟气排到棚外。

以防止煤气中毒和防止氧化碳浓度过高加速混凝土的碳化。

暖棚内底部温度不低于5℃,当低于5℃时应采取增加煤炉的办法。

混凝土养护期间,安排专人对煤炉进行检查,填加燃煤,保持棚内温度。

暖棚内应有一定的湿度(由试验人员测定),当湿度不够时,要向混凝土面及模板洒水或覆盖润湿棉被。

保温养护过程中派专人对棚内进行定时测温。

拆模后,在墩身外面包裹薄塑料薄膜再用棉被包裹,以达到防冻效果。

加强组织措施,成立以项目总工为首,现场施工负责人、作业班组、作业人员的外观质量控制小组,层层落实共同把好外观质量关。

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操作人员,尤其是振捣人员上岗前必须岗位集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加强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前必须以书面形式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员、作业班组、作业人员按钢筋、模板、振捣进行层层技术交底。

1.6安装支座

安放支座前要对支座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符合预留孔的位置是否准确,支座拼装(安装上下螺栓)完成后整体吊装至设计位置,就位后精确定位,包括位置和标高,调整标高的时候,可用小牙木固定,调整完后用环氧树脂砂浆锚固下螺栓,然后用干硬砂浆灌满支座和墩身的空隙。

第四节桥面铺装施工方案

1、桥面铺装的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清除桥面浮浆、凿毛→振捣梁行走轨道高程测设→铺设、绑扎钢筋网片→立模→混凝土浇注、摊铺、整平→一次抹面→二次抹面→拉毛→混凝土养护

2、施工设备

机具设备:

混凝土罐车、振捣棒、平板振捣器、振捣梁、振捣梁行车轨道、操作平台。

浮浆清理机具:

凿毛锤、空压机、高压水枪、铁锹、扫帚。

3、施工方法

3.1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

施工前由测量班复测桥面中心线、桥面宽度、泄水管位置和桥面板高程,根据桥纵向里程桩号按五米为一个断面(半幅一个断面平均布设五个点)实施测量。

(2)清除桥面浮浆、凿毛:

先凿除桥面板上浮浆及松散砼、护栏根部外露的海绵条及松散砼,然后用空压机辅助人工冲水将桥面板彻底清理干净,做到无积尘、浮浆及松散砼。

(3)振捣梁行走轨道安装

砼振捣梁轨道采用钢筋焊接制作,振捣梁行走轨道左右半幅各设置5道,振捣梁轨道底部采用Φ16钢筋头预埋入桥面板作为支撑钢筋,支撑钢筋顶部焊接一根通长Φ25钢筋作为振捣梁行走轨道。

支撑钢筋预埋结束后,严格按照测量班提供的高程数据焊接轨道钢筋,确保轨道钢筋顶面高程与桥面铺装混凝土顶面高程一致,将轨道钢筋顶面高程作为桥面铺装砼的控制标高。

3.2铺设、绑扎钢筋网片

(1)桥面铺装钢筋网片均采用厂家定型网片,网片规格根据桥面铺装宽度、长度、及搭接要求进行设计,钢筋网片进场后,现场对网片规格、外观质量及质量指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2)钢筋网吊运至桥面按设计图纸搭接绑扎,钢筋网片搭接采用平搭法,搭接长度为35d,采用10#火烧丝全接点绑扎,扎丝头朝下。

(3)钢筋网片的下保护层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垫块支垫,根据设计要求,垫块沿桥梁纵横向均按0.7m间距均匀布设,确保保护层厚度及网片架立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3模板支设

(1)桥面铺装混凝土浇注采用整幅浇注,不设置侧模,只支设端头模板。

(2)模板安装前桥梁顶面要经过精确测量,确保铺装层桥面高程、横纵坡度。

(3)模板根据混凝土铺装层厚度选用木模。

木模板选用100mm×100mm方木。

模板座在砂浆找平层上,后背用槽钢、钢管架做三角背撑。

模板间要严密合缝,缝隙中填塞海绵条防止漏浆。

3.4拌制、运输混凝土

(1)混凝土按照批准后的配合比进行拌制。

(2)塌落度14±2cm。

(3)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

3.5混凝土浇筑、摊铺、整平

(1)浇筑顺序:

本工程桥面铺装混凝土以联为单位分左右幅整幅进行浇筑,浇注砼时从每联一端向另一端平铺浇注。

每联桥面铺装混凝土一次成型,中间不设施工缝。

(2)混凝土浇筑前准备:

钢筋网绑扎锚固完毕后,测量人员对中线位置,轨道顶标高、轨道顶横纵坡进行复核,并清除作业面杂物,将梁体表面用水湿润,确认无误后即可浇注砼。

(3)混凝土浇筑要连续,宜从下坡向上坡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与2m。

进行人工布料、摊铺时,应用铁锹反扣,严禁抛掷和搂耙,靠边角处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辅助布料。

(4)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摊铺后,先采用振捣棒振捣,一次插入振捣时间不宜少于20s,使粗细骨料分布均匀后,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振捣面重合100㎜~200㎜,一次振捣的时间不宜少于30s。

然后用振捣梁进行全幅振捣,直至水泥浆上浮表面。

(5)混凝土的平整

采用振捣梁操作时,设专人控制行驶速度、铲料和填料,确保铺装面饱满、密实。

垂直下料与整平作业面应控制在2m左右。

振捣梁行走钢筋轨道随浇筑、振实、整平的进度及时拆除,轨道抽走后留下的空隙,随同铺筑作业及时填补找平。

3.6抹面、养生

(1)一次抹面:

振捣梁作业完毕,作业面上架立钢管焊接的马凳支架操作平台,人工采用木抹子进行第一次抹面,用短木抹子找边和对桥上排水口进行修饰抹面。

第一次抹面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抹出。

(2)二次抹面:

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采用钢抹子进行二次抹面。

施工人员可在作业面上平铺木板作为操作台,操作时应先用3m刮杠找平,再用钢抹子收面。

(3)拉毛:

通过木模三次抹面,拉粗毛。

(4)养生:

混凝土拉毛成型后,采用上层塑料布下层土工布覆盖,开始养生时不宜撒水过多,可采用喷雾器撒水,防止混凝土表面起皮,待混凝土终凝后,再覆盖土工布浸水养生,养生期在7d以上。

 

(二)混凝土桥头搭板施工

1、施工准备

铺筑路面前,检查基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面层.旧混凝土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混合料。

2、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阶段。

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的方法,优先砂石级配、确定最佳水泥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3、砼原材料的要求

1、砼原材料的要求

1)水泥

水泥拟采用袋装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品质检验报告单,水泥进场后应按规范要求取样复检。

2)外加剂

主要拟掺加木钙,其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掺加时与水混合搅拌均匀,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骨料

碎石、砂拟外购,骨料必须坚硬、致密、耐久、无裂隙,其级配、细度模数及力学性能应符合要求,并经检验合格。

4)水

拌制和养护混凝土均采用自来水

2、砼配合比

砼配合比经有资质的试验室经反复试验精心选配,选定后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由现场质检工程师签证实施。

工地设试验室,配备专门试验人员进行检测。

3、拌制

砼系统采取集中布置,设一个拌和站拌砼,拌和站配2台0.5m3强制式拌和机拌制,设置拌和站及自动配料。

砼拌和时保证配料准备准确,拌和均匀,同时施工和易性好。

4、砼运输入仓

为减少和避免砼在受料、卸拉过程中骨料的分离,必须改进搅拌出料槽的长度,用8T自卸汽车直接受料,砼卸料高度在70cm以内,在仓内卸料时,采用汽车边卸料边同前缓慢移动。

4、摊铺初平

砼卸到仓内后人工进行摊铺,每工作点前台全部操作人员15人。

砼表面平整在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具有摊铺经验的操作人员完成,摊铺中要按照测量标出的高程控制点水平线,按水平线将砼铺均匀。

处理表面平整,尤其骨料分布要均匀。

此后除必要操作人员在规律在作精细平整操作外,其他人员均不得在松铺的砼上走动。

5、振捣、找平

把摊铺好砼先用插入式振动器初振一遍,补平低凹部位,铲除超高部分,然后平板振动,边振动人工边补料、弃料,使振后表面基本初平,然后选用相应板宽的微振动梁靠在两侧模板顶进行振动,这时表面泛浆量大,微振动梁沿纵向向前振时一般不允许再补料,但如果在明显凹部用碾压人工补平,再振一遍,最后人工用长尺表面找平,并准备真空吸水。

6、表面处理

砼路面表面处理,包括真空吸水、磨浆、抹光、压防滑痕等工序,是关系砼路面表面平整度关键一道。

真空吸水量少,浆稀且薄,抹光效果差,压痕容易出现齿状,影响处观和平整。

实践得知、真空吸水每板块一般吸35kg左右,磨浆机一般在吸水后半小时开始磨浆,抹光一般可跟在磨浆后不能太迟,太迟表面浆硬,压痕不明、且浅,不符合要求。

值得一提是砼面层完毕后,要严格保护好成层,防止车辆、人员及其他动物在表面走动,要待一定强度后,才能允许在上面走动。

7、伸缩缝

砼切缝一般为缩缝,其切缝时间一般在砼施工完毕12小时后,其必须与纵向垂直,缝内不得有杂物,用沥青灌浇,伸缩缝必须全部贯通,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

伸缩缝要按设计要求施工,安好滑动传力杆灌满缝。

8、砼养护

砼浇筑完毕后,采用锯木或麻袋盖面养护,保护表面湿润状态,砼一般浇筑完毕后12~18小时,可开始养护。

养护方法:

用洒水车沿线喷养,派专人专车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尽可能养护20天。

9、砼路面施工裂缝的预防

砼路面施工裂缝一般由于施工间隔时间长,接缝断裂、施工温差大、捣拌不均、切缝不及时等因素引起,为保证少出现裂缝,必须注意天气预防、避免中午浇筑,有条件对骨料进行冷却,降低入仓温度和水化热温外,尽可能在夜间进行浇筑。

对于工作面施工间隔长,对交接面要进行处理。

接缝要尽量留在缩缝处,以免影响外观。

第二章、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