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7775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适用年级:

2010级建筑学专业,2008级非建筑学专业辅修者

所用教材: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

一、古代建筑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所经1.

历的各个朝代。

原始社会、奴隶社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会和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其中,原始社会从公元前六七千年到公母系;21世纪,经历了:

原始人群阶段元前,代父系社会,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社会。

表文化是龙山文化年到2070其次,奴隶社会阶段从公元前夏、商、周、春年,主要朝代有公元前476。

秋封建社会又分为:

封建社会前期,公元战国、589年,主要朝代为年到公元前475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隋、唐、五代、宋、辽、1279年,主要朝代有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到公元金、西夏等;。

1911年,朝代有元、明和清封建社会后期,从公元1279年到公园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所在年代以及2.

特点。

陕西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出现在根据考古发现,。

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特点:

)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1(成。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前堂(2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

)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3(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4(排除院内雨水。

屋顶已采用瓦。

右图: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

3.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的名称及所在年代,并简要概述其特点。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

年代:

战国时期

特点:

表示了陵墓的总平面布置:

王、后、夫人五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其外有两道宫墙环绕。

上图: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

汉代建筑方面的成就4.

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

5.列举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几种类型,并举出几个实例僧院型塔院型,佛殿型和石窟可以分为三种:

实例:

)塔院型石窟:

以塔为窟的中心,如大同云冈石窟(12)佛殿型石窟:

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这类石窟较普遍(285窟(3)僧院型石窟:

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如敦煌第6.隋唐长安都城建设的特点)唐长安城,在隋朝称为大兴城,由高颖和宇文恺二人具体负责修建。

1()隋文帝总结以前各朝都城的经验,把官府几种于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2(能分区明确,这是随大兴城建设的革新之处。

)其规划大体上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故其规划尺度、城市轮廓、3(布局形式、坊式布置都和洛阳很相似。

)大兴是新建城市,因此比洛阳更为规整,更为理想化。

(4)由于地理原因,东城西城居住密度有很大差别。

大兴城城内除中轴线的皇城与(5个市,城内道路宽而直,并大力提倡佛教和估计个里坊和2宫城外,划分109建造寺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

)到了唐朝,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

(67()贞观年间,建筑开始变得奢靡,不像隋朝时的简朴。

)唐朝时期,长安城也出现了交通、排水等问题,导致不得不放弃长安东迁。

8(

简述赵州桥的设计人以及修建年代,并说明其结构上的特点以及成就7.

)赵州桥是由我国匠人李春负责建造的,修建于隋朝。

1(.

(2)结构特点: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

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

(3)成就:

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敝肩拱桥。

8.唐代建筑群体布局日趋成熟的特征,实例说明

(1)唐代建筑群体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铃木等建筑业加强了突出主题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2)以大明宫的布局而言,从丹凤门经第二道门至龙尾含元殿,再经宣政殿和太液池南岸的殿宇而达于蓬莱山,这条轴线长约1600余米,如不计入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殿长达1200米。

(3)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低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4)再如乾陵的布局,利用地形,以梁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再以二者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为神道,神道两侧列门阙及石柱、石兽、石人等,用以衬托主题建筑,花费少而收敛大。

(5)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题的方法,正事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

9.自唐代以来砖石结构的塔主要有三种形式,说明其结构特点并举例

(1)唐时砖石塔分:

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3种。

(2)特点:

A.楼阁式砖塔结构特点:

系有楼阁式木塔演变而来,这种塔符合传统习惯的要求,可供登临远眺,又较耐久。

B.密檐塔特点:

平面多方形,外轮廓柔和,与嵩岳寺塔相似。

砖檐多用叠涩法砌成。

C.单层塔常用于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到了唐代,其外形大力模仿木结构,隐出柱,枋,斗拱等构件,塔的平面常见于方、圆、六角,八角等形状。

(3)实例

楼阁式砖塔实例:

西安大雁塔,江苏苏州虎丘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密檐塔实例: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单层塔实例:

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10.简要说明宋代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城市结构和布局器了根本变化,取消了立方制度和夜禁。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车托出主题建筑。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

11.明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砖已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4)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5)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6)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7)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12.简述清朝在沿袭明代传统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的方面。

从1840年前的清朝来看,建筑上大体是因袭明代传统,但在下列几方面有所发展:

(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二、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1.我国封建社会的城郭制度在《周礼·考工记》中是如何记载的,并解释其内容。

内容: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

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三个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居住区。

2.古代选择都城时比较注意解决的问题

通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朝代的都城中,新建的城市与改建的城市名称

新建:

隋大兴城,元大都;

改建:

汉长安,北魏洛阳,南朝建康,唐长安城,宋东京,明北京城,清朝京城。

4.以元大都和明清北京为例,简述我国古代都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元大都用山西和昌平一带充沛的泉水注入漕渠——通惠河,由大运河与海上运来的粮食和物资可以从通州直达琼华岛北面的海子,所以元朝靠近海子建立皇城,漕运非常近便。

(2)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

因为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与方形。

(3)全城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干道宽约25m,胡同6~7m。

胡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

(4)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唐以前的里坊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方式,城内市肆是分散的。

)大都城内南北大道设有砌沟渠排泄雨水。

在全城的中心地带设立钟楼和鼓楼。

5(.

(6)明代的北京市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由于防御等目的,进行了缩小城框,南移城墙等建设,形成了北京城墙平面为凸字形。

(7)到了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扩充,主要是营建苑囿和修建宫殿。

规模宏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强调封建帝王的权威和至尊无上的地位。

三、宫殿、坛庙、陵墓

1.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体制(三朝五门制)的建成时间;试以北京故宫为例,简述

宫殿建筑群体的成就。

汉、晋、南北朝宫室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

及至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布列“三朝”:

广阳门、大兴殿和中华殿。

唐高宗迁居大明宫,仍沿轴线布置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为“三朝”。

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以大庆、垂拱、紫宸三殿为“三朝”。

明初,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并在殿前作门五重(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

明初宫殿比拟古制,除“三朝五门”之外,按周礼“左祖右社”,在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置太庙及社稷坛。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宫廷建筑群。

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经过14年建成,位于皇城之中,称为紫禁城,南北—960米;东西—760米,共有四个城门;宫城四角均建华丽的角楼,宫城墙是高大的城垣,外侧护城河,防范森严。

故宫建筑布局基本上附会《考工记》及传统的礼制来布置的,左祖右社、三朝五门、前朝后寝。

故宫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帝王的权利,中轴线、突出主体建筑。

故宫建筑群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等级制度,主要表现在屋顶形式、建筑开间、色彩、台基和彩画。

故宫建筑继承前代经验并进一步发展,使整个建筑群空间布局规整统一、富于变化达到完美境地。

整个建筑群体艺术风格协调统一,体现在和谐、韵律、统一中求变化、装修色彩。

北京故宫是我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财富、人类文化宝贵遗产。

其主要成就有:

(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2)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3)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

(4)富丽的色彩和装饰。

(5)建筑空间是伴随着人的行为来组织的。

2.试以天坛建筑群为例,简述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场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明清北京城外城,全城中轴线的左侧。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年间增建,清代有加以扩建。

占地4000亩,两层垣墙构成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外坛墙北部呈半圆形,南部为方形;北高南低,表示“天圆地方”。

坛内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

1.祭天圜丘及其附属建筑—内坛南部;

2.祈年殿(祈谷殿)为主及附属建筑—内坛北部;

3.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内坛西部;

4.牺牲所、神乐署—外坛西侧。

其单体建筑有:

1.圜丘:

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祭天之所;

2.皇穹宇:

建于明嘉靖九年,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

3.回音壁:

皇穹宇圆形墙壁;

4.祈年殿:

建于永乐十八年,初为大祀殿。

嘉靖改建降为大享殿(祈谷殿);

5、斋宫:

建于永乐十八年,面积4万平米,正殿—无梁殿;

6、丹陛桥:

连接两组重要建筑的中轴线,南低北高。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运用了实用性与象征性的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用形与数体现人们对天象、季节关系的认识和伦理观念,运用圆形、数字的概念,以及环境气氛的营造、空间、尺度的有机变化、色彩的使用都体现了其艺术性。

上图:

天坛总平面图

我国古代帝陵的体制的组成。

试以唐乾陵、明十三陵和清陵为例,说明其特简述3.

点与历史发展的规律。

部分组成。

地下埋葬制与墓室和地上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2A.由唐乾陵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B.

梁山营造)唐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和皇后武则天的陵墓,利用天然山丘—(1陵墓,山势与建筑紧密配合。

)采用中轴线展开形成空间序列的传统手法,神道长达数公里,加强引导作用,2(使用门阙、牌楼、牌坊、石象生等建筑小品。

)明十三陵吸收传统手法,充分结合地形,组成巨大陵体,选址三面环山(东、3(50平方公里。

北、西)面向北京一侧有山口,两侧有两座小山,盆地面积近)十三座陵墓各依据一个山峦,分布在三谷中,以长陵为陵体群主体,位于神道4(的北端,其它陵体依地势分布在它的东南、西北、西南,采用公用神道、牌坊、碑亭及各陵的方城明楼与宝顶地宫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神道上的景色随着视线的推移,抑扬收放交替出现,方城明楼的设置,是前代5(陵寝形制上的一大发展。

(6)清陵分两个陵区:

东陵(河北遵化)和西陵(河北易县)。

其形制仿照明代陵墓,但后死的后妃另建陵墓,各陵形制一致,尺寸相仿。

四、宗教建筑

1.我国古代宗教建筑中保存下来最古老的佛教建道教建伊斯兰教建筑代表作品

佛教寺院:

山西五台佛光寺河北正定龙兴寺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大同善化寺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西藏日喀则萨迦南寺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河北承德外八庙云南傣族佛寺

道观:

湖北均县武当山道教宫观

山西芮城永乐宫

:

伊斯兰教礼拜寺福建泉州清净寺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

佛塔的分类与结构特点,以及实2.

例:

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渐多,六角形为数较少。

1)楼阁式塔(早期楼阁式木塔和仿木的转石塔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逐渐过使塔身强度大大增加。

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用木材,并增加了一些加固措施,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实例: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大多不供登临层(一般7-13层,用单数):

底层较高,上施密檐

(2)密檐塔5-15眺览,意义与楼阁式塔不同。

有的虽可登临,但因檐密窗小,又不能外出,故观览效果远不如楼阁式塔。

建塔材料一般用砖石。

实例: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

至唐代时,其外形已大力模仿木)单层塔:

3(构,隐出柱、枋、斗栱等各种构件。

塔德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多种。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实例:

(4)喇嘛塔:

分布地区以西藏、内蒙一代为多。

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也有以塔门形式出现的。

内地喇嘛塔始见于元代,明代起塔身变高,清代又添“焰光门”。

实例:

北京妙应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5)金刚宝座塔:

在高台上建塔5座,仅见于明、清二代,为数很少。

台上塔的式样,或为密檐塔,或为喇嘛塔。

实例:

北京正觉寺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

(6)傣族佛塔:

见于傣族地区,外观较细高而秀逸,极富当地民族风格,塔多单建,亦有群建者。

实例:

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五、住宅与聚落

1.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住宅建筑的分类

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竹木构干阑式、木构井干式;

砖墙承重式;

碉楼;土楼;

窑洞;阿以旺;

毡包北京四合院;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河南巩县窑洞;

西藏囊色林主楼。

2.简述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并绘简图说明。

布局特征:

外院用北京四合院典型的形式为三进院,

(1)以会宾客;内院用作家庭起居;后院用以后勤服务。

)外院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2(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巽位。

非请勿入。

(3)。

金柱大门、如意门和影壁(照壁有广亮大门、仆役住房,贮藏、4()后院有后罩房、布置厨、后门一般开在西北向。

北京四合院经长期规制约束和建筑技术的(5)发展,已经发展成熟规范。

其特点如下:

中轴对称,等级分明;1.界分内外,非请勿入;2.3.内向封闭:

形成自我小环境;向庭院的一面采光,院内噪音低,风沙小;4.门的作用:

界分内外,等级制度,引导秩序。

5.

六、园林与风景建设

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发展的特点

特点:

(1)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

(2)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理景的普及化

2.园林功能生活化

3.造园要素密集化

4.造园手法精致化。

七、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及建筑设计与理论

1.我国古代木结构的分类以及其结构特点,试绘出简图说明。

抬梁式,穿斗式

2.试说明我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的类型,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庑殿:

一般用于皇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歇山:

在宫殿重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建筑中,常使用无正脊的卷棚歇山;悬山:

仅见于民间建筑;硬山:

在我顾南北方的居住建筑中应用很广;攒尖:

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

单坡:

多用于较简单或辅助性建筑,常附于围墙或建筑的侧面;

平顶:

在我国华北、西北与西藏一带,由于雨量很少,建筑屋面常采用平顶。

3.我国古代开间名称排列的方法(清代的名称)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为明间,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开间及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4.解释面阔、通面阔、进深、通进深

面阔:

我国木结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水平距离称为“开间”,有叫“面阔”;

通面阔: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通进深:

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亦即前后檐柱间之水平距离。

进深:

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这时常简称为“进深”。

5.以佛教寺庙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简要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是和成熟

八、古代木结构特征及祥部演变

1.我国木结构建筑在宋、清两代的标准计量单位及分类

(1)宋《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2)清雍正十二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规定,有斗拱的大式木作一律以斗口为标准确定其他大木构件的尺寸。

2.解释举架、推山、收山。

举架:

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

推山: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里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0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收山: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九、清代建筑做法

清代的彩画分类以及适用范围1.

1)清代菜花的造型与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

常用的有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

2)适用范围:

(1)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2)旋子彩画在登记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它应用的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3)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

2.清代的斗拱依其位置不同的分类,并说明其组成部分。

斗拱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二类。

从具体部位分又有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另外还有平坐斗拱和支撑在檩枋之间的斗拱等。

由斗、拱、升、翘、昂五个构件组成。

3.建筑材料砖、瓦、三合土的诞生时间。

春秋时发明的砖,西周时发明的瓦和三合土(白灰+砂+黄泥)

4.须弥座台基分析详图:

5.清式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图:

十、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

柱础:

古代建筑构件一种,俗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皆有。

盝顶:

中国传统屋顶之一,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

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

须弥座:

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式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等)。

斗口:

斗口原指斗栱的坐斗中承托昂、翘的卯口,卯口的宽度一般就是栱材方料的宽度。

清代以斗口尺度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因此斗口成为模数单位量。

此种设计方法被称为“斗口制”。

雀替:

雀替是中国建筑中的特殊名称,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为纯装饰性构件。

或许能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

台明:

中国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为柱高的五分之一或柱径的两倍。

象眼:

垂带外侧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条石层层退入砌成,称象眼,清式用一平石板,称象眼石。

步架:

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也简称步;宋《营造法式》称架,或椽架。

鲁班:

鲁班,姓公输,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著名工匠。

李诫:

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新郑)人。

北宋著名建筑师。

《营造法式》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从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李诫开始在将作监供职,前后共达十三年,历任将作监主簿、监丞、少监和将作监。

计成:

中国明末造园家。

字无否,号否道人。

苏州吴江人。

著有《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

金箱斗底槽:

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这种性式在宋《营造法式》中成为“殿堂“结构中的金箱斗底槽”

附:

中国古代建筑史补充内容

1.我国木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2.木架结构的优势:

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3.新石器时代有巢居和穴居两种典型的居住方式,据现在大约六七千年。

其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代表性的有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后者已多出采用榫卯结构;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代表性的有山西石楼县岔沟村窑洞遗址和山西临汾陶寺村窑洞遗址。

4.仰韶时期山西临潼姜寨仰韶村落遗址:

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

平面成“吕”字形社生活的情况。

而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

5.夏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庭院。

6.西周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