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004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 专题4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复习专题4第9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适用全国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构建知识体系·串联主干知识

提示:

①条件反射 ②非条件反射 ③电位差 ④双向传导 ⑤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⑥单向传递 ⑦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⑨分级调节 ⑩负反馈调节 ⑪通过体液运输

(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

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D [人体运动时,通过肾上腺素的调节可使心率加快,但肾上腺素不是高能化合物,A项错误;人体在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会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催化功能,B项错误;进食后一段时间,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速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但胰岛素不属于细胞的结构成分,C项错误;人在青春期时,性激素水平升高,会促进机体发育,性激素的运输方式为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后需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项正确。

]

2.(2017·全国卷Ⅱ)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B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可注射。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皮下注射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错误。

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C正确。

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胰液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D正确。

]

3.(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C [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乙酰胆碱或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出现相应症状。

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不会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在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出现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

4.(2016·全国卷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和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

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

(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5.(2018·全国卷Ⅱ)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B组的处理是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

解析: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垂体,因此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切除垂体,同时为了排除手术操作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A组的处理应该是进行手术但不切除垂体;B组是实验组,对其进行的处理是切除垂体。

根据实验步骤可知,①为实验处理,②为实验培养,③应为实验结果的检测与记录,且题干强调“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因此,③的操作应该是定期测定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记录实验结果。

(2)垂体可产生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所以B组大鼠切除垂体后,其生长发育减慢。

答案:

(1)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切除垂体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2)生长 促甲状腺

高考考查点和特点:

近五年全国卷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形式和作用特点,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点,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以及作用特点等,常以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的过程模式图、神经递质或激素与靶细胞的作用机理模式图呈现,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命题方向: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高频命题点。

借助动物生理实验,从实验设计、结果描述及结论推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考点1 神经调节

(对应学生用书第53页)

■通知识——核心要点填充·

1.完成反射的2个必备条件

(1)必须具备“完整”反射弧:

反射弧任一部分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

(2)必须具备“适宜”刺激:

刺激的“种类”需适宜,刺激的“强度”也需适宜。

2.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

(1)产生机制

(2)兴奋的传导

①形式:

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②方向:

膜外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

③特点:

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3.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类型

①轴突—树突型:

a、B(用甲图中的a、b和乙图中的A、B表示)。

②轴突—胞体型:

b、A(用甲图中的a、b和乙图中的A、B表示)。

(2)传递过程

(3)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判断与表述]

1.思考辨析 清除误区

(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

(2)在人体内发生某种反射的时候,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的兴奋传导都是双向的。

(  )

(3)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Na+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4)K+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5)大脑皮层语言H区受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

(6)神经中枢存在突触,效应器中不存在突触。

(  )

(7)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

(8)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之后如果不能及时被分解、运走或失活,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  )

(9)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  )

【提示】

(1)× 只有通过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2)× 在人体内反射发生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3)√ 

(4)× K+在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5)√ 

(6)× 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效应器也存在突触。

(7)× 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8)√ (9)√

2.思考回答 规范表述

(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而婴儿却随意尿床,请分析原因,由此说明了什么?

【提示】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无法对脊髓进行控制,而成年人则能。

由此说明脊髓等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即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

(2)尝试表述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原因?

【提示】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通能力——考向对点专练·

考向1 考查反射的类型和特点

 (2018·株洲市高三质检)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

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

B [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其反射弧不同,C正确;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突触),D正确。

]

考向2 反射弧的结构和特点

1.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C.敲击髌骨下韧带,1、2、3处均能发生兴奋

D.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

C [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b处含有兴奋性神经递质,c处含有抑制性神经递质,B正确;敲击髌骨下韧带,1、2处均能发生兴奋,3处没有发生兴奋,C错误;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D正确。

]

[易错警示]有关反射及感觉的3个易错点

(1)反射的完成路径为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一部位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

(2)感觉都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产生路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可见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时仍可产生感觉,但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受损时将不能形成感觉。

(3)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2.(201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不能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考向3 考查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2018·淄博市高三一模)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E表示其组成,甲、乙是置于神经纤维B、D上记录电位变化的电位计。

请回答:

(1)该反射弧中C为________,E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激a点能引起A的收缩,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在________(填“a”“b”“a或b”)点给予足够强度刺激时,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随后在A中的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上述信号变化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__。

(3)将甲、乙两个蛙心分离出来,并在心脏中充入适量任氏液(主要成分为0.7%NaCl溶液)。

电刺激与甲心脏相连的神经,结果心跳加速、加强;随后将甲内的任氏液取出并转移到乙心脏中,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

对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任氏液能维持一段时间内离体蛙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读图知C为神经中枢,E为感受器,其功能为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刺激传入神经B上的a点能引起A的收缩,因反射弧不完整,因此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是单向的,只有刺激b点时,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A中的神经肌肉接点处形成突触,当兴奋传至此处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引起上述信号变化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

(3)与甲心脏相连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使之心跳加速、加强。

而乙的心脏跳动加速、加强与甲内的任氏液有关,由此推断乙的心脏跳动加速、加强与任氏液中的神经递质有关。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中任氏液能维持一段时间内离体蛙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组织液(细胞外液或内环境)。

答案:

(1)神经中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不属于 b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 (3)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使心脏跳动加速、加强 组织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等合理答案即可)

考向4 考查膜电位的变化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1.(2018·深圳市高三期末)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的氨基酸。

具有改善睡眠、调节血压、抗疲劳等功效,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GABA释放至突触间隙时细胞内ATP含量迅速减少

B.突触小体内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

C.释放的GABA可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

D.GABA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导致阴离子内流而抑制兴奋

B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GABA释放至突触间隙时ATP含量变化很小,A错误;突触小体是指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因此突触小体内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B正确;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被降解,不会持续发挥作用,C、D错误。

]

2.如图为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电流计M、N连接在神经元表面。

请据图回答:

(1)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和________两种常见类型。

(2)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若N的指针不能偏转,则此时①的膜外电位为________。

(3)若图中的神经元在兴奋时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在B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N的指针将偏转________(填“一次”“两次”或“多次”)

(4)利用图中标注的A、B、C三个位点,请设计实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简要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和轴突—胞体两种常见类型。

(2)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若N的指针不能偏转,只能说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因此此时①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

(3)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②、①③或①②③都首尾相接,即产生的兴奋可以循环传导。

若图中的神经元在兴奋时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在B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N的指针将偏转多次。

(4)利用图中标注的A、B、C三个位点,设计实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简要设计思路:

可以把某药物分别放在B、C两处,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N的指针能否偏转。

预期实验现象:

把药物放在C处,N的指针不偏转;把药物放在B处,N的指针偏转。

答案:

(1)轴突—胞体 

(2)正电位 (3)多次 (4)简要设计思路:

把某药物分别放在B、C两处,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N的指针能否偏转

预期实验现象:

把药物放在C处,N的指针不偏转;把药物放在B处,N的指针偏转

[归纳总结] 

1.膜电位变化的3个易错易混点

(1)膜外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只影响动作电位。

(2)膜外无Na+,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膜外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的峰值升高。

(3)Na+运输到细胞外和K+运输到细胞内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

2.“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1)看电流计两极连接的位置

甲图: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刺激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乙图:

灵敏电流计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在箭头处给一适宜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看刺激能不能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

①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如刺激丙图中的c点

②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丙图中的a点和丁图中的b点

③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c点

考点2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

■通知识——核心要点填充·

1.激素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2.归纳总结激素及其作用的靶细胞

3.动物激素化学本质

(1)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

(3)固醇类激素:

性激素孕激素

4.理解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

激素的分泌调节一般要经过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三个等级。

(2)反馈调节:

相应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目的是保持相应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5.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三种模式的判断

6.辨析酶、激素、神经递质、抗体

(1)四者均具特异性、高效性等特性。

(2)后三者均由细胞分泌到内环境中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而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且可以多次发挥作用。

(3)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少数特异性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神经递质抗体。

[判断与表述]

1.思考辨析 清除误区

(1)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  )

(2)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  )

(3)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  )

(4)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  )

(5)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  )

(6)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  )

(7)激素的受体与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载体一样,也位于细胞膜上。

(  )

(8)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  )

【提示】

(1)× 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激素不可以。

(2)×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

(3)√ (4)√ (5)√ 

(6)× 肾上腺素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

(7)× 有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如性激素。

(8)√

2.思考回答 规范表述

(1)根据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提示】 性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后性器官会萎缩,甚至会失去生殖能力。

(2)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直接调控肾上腺髓质的活动,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什么关系?

【提示】 说明神经系统可以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

■通能力——考向对点专练·

考向1 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及特点等

(2018·邢台市高三检测)胆固醇的合成和分解主要发生在肝脏中,HMG酶、CYP7A酶分别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和分解。

为研究雌激素缺乏对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科研小组利用健康的雌性大鼠为模型,切除其卵巢一段时间后,统计其子宫重量、胆固醇总量、血清雌激素含量、上述两种酶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指标

子宫重量(g)

胆固醇总量(mmol·L-1)

血清雌激素含量(mg·L-1)

HMG酶基因的mRNA水平

CYP7A酶基因的mRNA水平

对照组

0.74

5.05

15.74

1

1

去除卵巢组

0.13

5.76

8.17

1.03

0.86

(1)在人体细胞中,胆固醇是构成________的重要成分。

(2)将大鼠的卵巢切除一段时间后,再检测其血清雌激素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