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271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案3 鸟的天堂.docx

语文教案3鸟的天堂

3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

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的深情赞美。

2、“暇”是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教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直接导入,(齐读)——鸟的天堂。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3、这里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一起走进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你喜欢哪一次的?

为什么?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

(1)词语:

白茫茫三支桨规律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抛在一簇簇

木桨抛落纪律空隙耀眼目不暇接茫茫大海灿烂竹竿树梢静寂不可计数

(2)指导学生字:

巢/梢/暇。

(老师边书写“巢”边解说:

“巢”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3)句子: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两次)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四、解疑:

鸟的天堂指什么地方?

并补充相关资料:

生活中确实有个地方叫“鸟的天堂”,它是一株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已经有500多岁了。

一、研读课文1—9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其他同学思考:

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3.学生汇报说。

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4.再读课文:

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大”的词句。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

A、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绿叶伸到水面。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还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真是一株大树,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

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

(卧)理解体会“卧”的作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2)交流讨论:

(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交流汇报:

师:

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

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随机引导:

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

会有什么感叹呢?

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

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D、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五、总结:

1.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

大家有什么收获?

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

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巴金爷爷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重点向我们描述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也就是大榕树)看到的不同景象。

最后感叹说: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那么“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研究研究。

二、研究:

“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

(1)原因一:

鸟多

课文的第12、13段,出示句子: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提示: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作者却把鸟的多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仔细读读,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鸟的多?

第二句话写得更妙,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组,你们会分吗?

{大小、颜色、姿态}这样结构对称,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谁想来读一读?

各种大小的鸟,各种颜色的鸟,各种姿态的鸟,都在这株榕树上,怪不得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又是一句表现鸟多的句子,可写法上完全不同,你们能感受到吗?

什么叫应接不暇,你懂吗?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怎样应接不暇呢?

就是——————引读

(2)原因二:

鸟的生活幸福。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它们多开心啊!

还会在干什么呢?

请大胆想象,有的——有的——有的——鸟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没人来打搅,怪不得作者感叹: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原因三:

在这里安全

可联系课文第9段“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

(4)原因四:

大榕树很大、枝叶繁茂,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补充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在这里,动物和植物,人与自然互惠互利,是多么和谐地共处在一起呀!

让我们把这一切介绍给更多的人吧!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汇报交流。

4、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作业:

•课外阅读破坏环境或保护环境的材料

•设计环保宣传标语保护那些正在危机中的鸟儿们

•有兴趣的同学去读一读巴金的作品

 

课后反思:

在描写榕树“大”特点时,文中这样写到: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教学时我抓住“真”和“一株”来理解这一株榕树的大。

作者是这样描写榕树的茂盛有生命力的: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通过换词,把“颤动”换成“抖动”和“涌动”来理解作者的用词准确,体会富有生命力的绿叶。

在教学时我感受到巴金的语言美,表达妙,在阅读时注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习作也会越写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