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8678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机工程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机工程学.docx

《人机工程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机工程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机工程学.docx

人机工程学

1.系统用户友好程度包括那五个因素?

Learnability:

系统容易学习,用户在短时间内可以使用。

Efficiency:

系统的使用应该高效,用户使用该系统后,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Memorability:

系统应该容易记忆,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很快重新使用,不用从头学起。

Lowerrors:

低出错率;系统出错后能马上恢复;防止重大灾难事故。

Satisfactions:

主观上令人满意,喜欢,令人愉快。

2.人因学在产品中所包含的内容?

设计或辅助设计新产品或系统,尤其是界面

修改现有产品的设计,以使得人体的参数和产品匹配

从工效学的角度设计更合理的环境,如工作台,工作模式或更为复杂的环境(失重环境)

执行与安全有关的活动,例如进行危险分析,实施工业安全程序,设计警告标志或进行安全指导

开发培训项目和制定支持性材料

把工效学原则用于组织发展和变革。

3.人因学回路指的是?

其中好的人因学因素?

(1,22)

概念:

人-系统交互中有问题(例如事故或特殊事件发生),需要采取人因学解决方案的回路。

好的因素:

设备设计:

改变工作中物质工具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任务设计:

是通过改变操作者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改变他们所用的设备。

环境设计:

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工作场所的照明,温度控制,降低噪音)解决问题。

广义的讲,也包括实际工作发生时的组织气氛。

培训:

通过教学和实践提高对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体力和智力的技巧,以便工作能更好地从事某一工作。

选拔:

根据人与人物理维度和心理维度的差异,制定相应标准,找到适合某项工作的人。

4.举例说明质性结构功能展开方法

QFD方法:

使用质性结构分析工具,用决策矩阵把目标和系统联结起来,来表示系统特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要求(权重*得分)

5.人因学对产品计划收益和效益问题(2,7)

人因学的成本:

人员和材料的成本。

人因学的效益:

可以量化的(货币估算):

增加销售;降低提供培训的成本;降低客户支持的成本;降低开发成本;降低维护成本;减少用户出错;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培训时间。

(与健康和安全有关的):

增加员工满意程度;减少生病在家、意外事故或者剧烈伤害;降低医疗和康复开支;罚款数量或者诉讼数量。

不可量化的:

例如:

飞机上的信息显示界面非常不友好,飞行员不小心输错了信息,从而造成飞机坠毁,160人丧生。

成本/效益分析:

可明显表示出设计中的人因学投入所带来的价值。

6.信息度量单位?

如何理解冗余度和宽带?

信息度量单位:

以bit来表示。

1bit表示两个具有相同可能性大小的选项中选取一个时的信息量。

当多个选项概率相同时,以bit表示的信息量大小为log2N(N为选项的数量)。

冗余度:

各选项发生的概率不相同时,从传递信息量的最大值中减少的信息量。

带宽:

通信通道的传递信息的比率,以每秒的比特数来比量。

7.优良编码系统的特点?

编码的可觉察性:

恒定刺激法或者最小变化法

编码的可分辨性:

在一个刺激维度上相邻刺激的差异会影响辨别的差异程度。

编码的标准化:

8.相容性包括哪些类型?

具体内容

(1)概念相容性:

编码和符号与人们所使用的概念联想的一致性程度。

(2)运动相容性:

显示器与控制器移动之间的关系。

例子:

旋钮的顺时针方向对应系统参数的参加;(3)空间相容性:

显示器和控制器在空间位置上的排列布局。

例如:

5个显示器水平排列,那么5个旋钮应该怎么布局?

(4)通道相容性:

不同的刺激-反应组合分别适应于不同的作业任务。

9.请任意举出人因学中选择注意的两个原则,举例说明

A.选择性注意:

例子:

某人正在检测某个仪表上的偏离读数。

如果每分钟发生25次偏离。

如何来监控这25次偏离呢?

答案:

当通道信号增加时,即使信号的总体发生率不变,效果也会下降。

B.聚焦型注意:

影响人们注意力的一个因素就是信息源在物理空间上的相似性。

例子:

如果两个视觉通道相隔距离不超多1度的视角,想集中于一个刺激而忽视一个是不不可能的。

C.分割注意:

当人们需要同时做一件以上的作业时,通常至少其中一项作业的绩效会下降。

10.请分别用分割注意多资源理论分析为什么边打电话边开车既安全又危险?

人们可以使用的不是一个中心资源库,而是几个相互独立的资源库。

使用不同资源的作业的时间共享效率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

资源分配的4个维度:

(1)stages:

感知和中央处理单元处于不同的阶段。

例子

(2)输入通道:

不同的输入通道时间共享率高于相同通道。

(3)处理编码:

空间编码和语言编码。

需要在空间移动、定位或导向物体的任何作业应首先使用空间编码;需要使用文字、语言或逻辑运算的作业应使用语言编码。

(4)响应:

报数可以很好地实现与跟踪作业的时间共享,但是在键盘上键入数字就不能与跟踪作业实现很好的时间共享。

不安全的场合:

阅读岔路出口标志;开车有时候需要用到中央处理资源:

寻找道路或者在耗竭完油之前把车开到哪里。

11.图出口标志能见度的,说明那个最好,为什么?

错误率:

从左至右:

10%,9%,6%,39%,40%,42%

最佳标志:

1、”实心图“比”轮廓图“更为醒目。

2、圆形图比方形图或者长方形背景的图识别起来更难;

3、简略图看起来比较好

12.分析结构化显示器的优点:

结构化显示器:

与监控任务相关的多个值融入一个显示器上。

(例如,要监控病人的通气量。

Cole发明了一个好的显示器。

矩形长度=病人的呼吸深度矩形宽度=病人的呼吸频率;通过矩形面积可以形象地表示病人以及呼吸器的总通气量。

同时,呼吸的形态(轻而急促的呼吸;深而缓和的呼吸)可表达表示病人的健康状态。

13.分析结构化控制器优点:

(方便仪表的读识;当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容易发现;数字与警告信息对应便于查找原因。

)利用模拟或连续变化的刻度值来观察监控对象可能发生的量的变化。

多个监控设备放在同样的基线上平行排列,这样安排便于仪表的识读;监控器的底部提供了具体的显示数值,当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颜色会发生变化。

白色的三角形提供了未来变化的趋势。

指针移动的显示方式与心理模型一致。

告警信息放在了每一个参数的下方,而不是单独排列。

14.看图说明,那种灯光好:

(灯光系统)

如果某一信号对应黑色背景有很好的亮度对比,或者信号亮度的绝对水平很高,那么信号的颜色就不十分重要了。

如果信号对于周围背景亮度较低,那么颜色的重要性依次为红色>绿色>黄色>白色。

结论:

1.没有任何一种灯光系统在所有情况下是适用的,并且优于其他系统。

2.在多次实验中,许多被试错误地感觉了情况,认为静止的汽车正在驶向或者远离自己。

3.蓝灯更容易被看成驶向被试自己,而红灯更容易被看成驶离开自己。

信号灯的使用环境。

最好:

信号灯闪烁,背景灯稳定;最差:

信号灯和背景灯均闪。

15.什么是听觉疲劳,测量方法是什么

听觉疲劳乃是声音刺激强度大大超过听觉感受器的正常生理反应限度,或声音刺激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听觉阈限暂时提高的现象。

听觉疲劳测量方法:

可先测定被试对某种频率声音的阈值,而后让他听一段时间引起疲劳的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纯音,再测定他的听阈,所得阈值的改变量,即暂时阈移,就是听觉疲劳的指标。

16.暂时阈移受哪些因素影响:

(1)暂时阈移的大小,和引起疲劳的声音停止多少时间有关。

停止作用时间越久,即恢复时间越久,暂时阈移就越小。

(2)暂时阈移一般随疲劳声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低强度的疲劳声暂时阈移小些。

1400HZ的暂时阈移大于1000HZ的阈移,当两者在90db时,暂时阈移急剧增加,成为能恢复的听力疲劳和不能恢复的听力损伤的界限。

(3)暂时阈移和疲劳声作用时间的久暂有关。

暂时阈移和疲劳声作用时间的对数成正比例关系。

(4)频率在4000—6000赫的高频高强度的疲劳声对暂时阈移的影响最大,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失也最为厉害。

17.据图分析声音警报系统的设计原则:

设计标准:

1.警报能够在周围的噪音背景下被听到;高于环境噪声至少15分贝的水平,最好高于30分贝。

2.不应该高于听觉的危险水平。

例如,周围环境中的噪音很强,但只是在高频范围内,在低频范围内一些强度较小的声音能被听到。

硬要在高频范围内设置120db的声音作为警报,不合适。

3.在理想状态下,警报不能刺耳或者突兀。

4.警报不能破坏其他信号的知觉理解和与其他信号的信息交流。

5.警报必须包好一些信息,听者通过警报能够知道警报信息的性质,能够了解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举例)

顶部:

警报声中每个单音产生的脉冲搭配了一些不十分突兀的的上升音作为缓冲,避免突兀音对使用者的惊扰。

中部:

警报序列的脉冲设置。

(1)每个脉冲之间的间隔设置十分重要;

(2)声音强度先强后弱,感觉:

正接近又远离,产生心理上的危机感。

底部:

警报序列反复呈现:

前两个音色的强度定的比较高,可保证及时探测;第三个和第四个序列减弱:

避免烦躁情绪,避免屏蔽其他声响。

18.运用重量建议公式计算人所能承担的最大重量:

RML=LC×HM×VM×DM×AM×FM×CM

H:

用来举物体的手到踝关节中点的水平距离。

V:

手与地板的垂直距离

D:

物体从起始点到目的地所移动的垂直距离。

A:

不对称的角度(采用度数测量),这个角度是指当物体不在身体的正前方时,举起物体时躯体扭转的角度。

F:

举重物的频率,用每分钟举起的次数来表示(见表11.2)

 

例子:

工人需要把手提箱从传送带上搬下挂到J型挂钩上再通过传送带运走。

工作频率:

每分钟3次。

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

每个手提箱重15磅。

从图巾可以看出,H:

手到脚踝中点的距离是16英寸。

在举重物工作中这个数值是比较固定的。

V和D:

在起始点,手柄到地板的垂直距离是44英寸;在终点,手柄到地板的垂直距离是62英寸,这样物体移动了18英寸(62一44=18)。

A:

尽管图中并没有画出工人在把手提箱从传入带送到传出带时躯体扭转的角度,但是我们可以估计这个角度大约是80度。

 

LC指重量常数loadconstant,它规定理想情况下建议重量上限。

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举重时应保持身体平衡;躯体不必扭转;举重频率要尽可能小;可以轻松完成举重任务;物体上下移动的竖直距离不超过25厘米。

HM是水平因子(horizontalmultiplier)。

其含义是指当物体和脊柱的距离增加时,腰椎间盘所受的压力会成倍增加,因此当水平距离增加时可承受最大重量应该在重量常数上减少。

VM是竖直因子(verticalmultiplier)NIoSH举重物公式中认为被举起的物体高度最好距离地面30英寸(大约75厘米)。

距离地面太高或太低,都比这个30英寸的距离费劲。

可承受的最大重童就会随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与30英尺之差的绝对值大小变化。

即竖直因子(VM)考虑到/V-30/的大小。

DM是距离因子(distancemultiplier):

重物被举起的距离。

经验表明,身体的用力程度会随着物体被举起的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距离因子(DM)就是建立在这个经验基础上.

AM是不对称因子(asymmetricmultiplier)。

相对于举重时对称用力来说,不对称用力由于需要躯体扭转更容易伤到脊柱。

因此,可接受重量会因为举重任务中不对称用力而降低。

公式中的不对称因子(AM)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

FM是频率因子(frequencymultiplier),它反映了举重物频率对可接受重量的影响。

CM是连接因子(couplingmultiplier),它会根据抓握和举起的难易程度而变化。

如果物体有恰当的手柄适于抓握和举起,是好的连接。

如果物体没有适于抓握和举起的手柄,但进行这些操作也不难。

比如,它们的形状不是太大也不是太怪,表面也不太光滑),就是一般连接。

但是如果物体很难抓握和举起,这种连接就是不好的。

19.上肢末端的累积性损伤有哪些:

肌腱累积性损伤神经炎供血不足黏液囊炎手指的累积性损伤手腕的累积性损伤肘部的累积性损伤肩部的累积性损伤

20.据图分析手工工具的使用原则:

1避免使手腕弯曲。

不恰当的姿势会伤害肌肉骨骼系统。

在使用工具时,手腕应保持是直的而不应弯曲或扭曲,即手、腕、前臂应该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当工作板是竖直方向、高度和时部相等时,或者工作板是水平方向、高度在手腕以下时,应该采用手枪式手柄口。

当工作板是水平方向、高度和肘部平行时,应该采用直把手柄。

2.手柄形状应该便于抓握。

掌中心是非常脆弱的,因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传导神经、动脉和指关节滑膜。

因此设计手柄时应该加有衬垫,这样就可以避免手柄直接接触掌中心。

另外,手柄应该足够长,同时应稍稍弯曲以分散手掌两侧和手指的受力。

3、提供足够的握距,有的工具的两个手柄是分开的,靠一个支点连结。

手在这两个手柄上的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握距。

握距会影响握力的大小。

通常,男性握力是女性的两倍;而无论男女,握距都是在7-8厘米时,握力最大(对于圆形握具而言,握距是手柄的直径,4厘米时,握距最大,并原则上不超过4-4厘米)。

4、保证手指不用戴东西就能进行操作,同时还应该保证在必要时工人可佩戴手套进行工作。

为确保能紧紧抓握物体,同时避免挤压手指,设计工具时应保证手指不用再戴东西就能进行操作口同样也应该保证在天气寒冷或物体有害时工人可佩戴手套进行工作。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佩戴手套会使工人不能敏感地感觉事物,且活动能力也大大降低,因而在设计上具时应特别谨慎,尽量避免工具滑落或者避免工具碰到其他设备的可能性。

21、基础代谢量:

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10,35)

基础代谢率:

是指人在进餐12h后,在清晨清醒地静卧于18oC~25oC环境中,并保持神经松弛,体位安定,各种生理活动维持在较低水平下的代谢率。

单位:

kJ/h/m2

成人的平均基础代谢率大约是1600到1800千卡/24小时或大约1千卡/千克体重·小时.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B)×人体表面积(S)×持续时间(t)=BSt(10,36)

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22、短时机体最大工作能力如何达到?

(10,76-78)

体力工作能力:

指的是体力工作期间个人的最大产能率,且是工作时间的函数。

1、短时机体最大工作能力(MPWC)(VO2max):

心脏和将氧传递给肌肉的能力决定了MPWC的能力。

体力作业中,心率和耗氧随着工作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但不可能无限制增加。

当工作负荷进一步增加时,心脏将无法跳的更快,且心血管系统无法以更快的速度供氧以满足的能力要求,对氧气需求的极限来临。

此时就达到了VO2max。

2、有氧极限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健康和适应性水平、训练和遗传因素都会影响人的有氧极限。

3、建议:

工人不应该以短期MPWC的33%水平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对持续的工作而言,健康工人不应以5千卡/分钟的能耗率工作;健康女工不应以3.5千卡/分钟的能耗率工作。

对于偶尔实施的动态作业而言(8小时一轮换班的情况下为1小时或更少),给予的建议是健康男性:

9千卡/分钟;女性:

6.5千卡/分钟。

23、作业空间设计时,确定人口百分比的三种方法(7,19)

1、A:

designextremes。

以某个人体尺寸的极端数据为设计参数,有时为人体测量表的一端极值,有时包含两端极值。

如支撑装置的坚固程度,设计者要以用户中最重的人为标准,以确保装置足够坚固,可以承受所有用户的重量.2、B:

designfaradjustablerange。

给某些仪器设置一定的调节范围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要求。

汽车座椅和方向盘、办公桌椅等就是这种设计中最常见的例子。

3、C:

designfortheaverage。

如果由于种种限制条件导致设计者不能使用极值或可调设计,那么可使用人体测量数据中的平均值。

比如,很多百货公司和超市的收款台就是依据顾客的平均身高设计的。

尽管这并不是每一个顾客的理想高度,但与那些极高或极低的收款台相比,这种设计更适合多数顾客,因而被广泛使用。

24、作业台的作业区域有那两个?

(7,46)

常规作业区域和最大作业区域。

水平面的常规作业区域是上臂不用力伸展时前臂所能扫过的范围,而最大作业域是整个上肢从肩部向外伸展时所能扫过的范围。

在定义常规作业区域时,Barnes以肘部固定于一点为前提,而squires(1955)的定义则没有肘部固定的前提.

心理负荷概述

心理负荷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人承受的心理工作量。

表现为认知、思维、判断或情绪等负荷,主要表现在追踪、监控和决策等不需要明显体力负荷的场合。

它可以影响人机系统的效率,还关系到工作满意度。

(一)杨斯的心理负荷模型

三因素模型:

输入负荷、作业者努力和作业绩效。

输入负荷:

作业者外部的因素:

环境、设计情景、程序

作业者努力:

作业者内部的特点和变量,与输入负荷和作业绩效的要求均有关。

f(负荷、作业者内部状态、内在绩效标准)=作业者努力(其中内部状态包括稳定的变量:

个性、经验;波动变量:

动机、注意。

内在绩效标准由作业者本人确定,但取决于操作者内部状态、任务要求和指导语。

(二)、谢里登的心理负荷模型

从控制角度对心理负荷加以解释。

他认为,工作负荷来源于6个方面:

任务和绩效方面的(任务要求、绩效标准和系统总绩效)和对工作者本人的要求(对作业者的能耗要求、对作业者的情绪压力和对作业者的信息加工要求)。

研究者认为:

真正属于心理负荷范畴的仅为信息加工负荷和情绪负荷。

(三)威肯斯的心理负荷模型

以容量有限的观点解释心理负荷。

①人类具有一组容量有限、性质相似且具有功用的心理资源组成。

②作业要求更加苛刻,资源量也增加。

作业难度增加或多个任务产生竞争时,系统的总绩下降

③资源容量与资源要求量的差异(剩余资源)是心理负荷产生的内在机制。

④剩余资源决定了心理负荷的大小。

(补充图)

心理负荷研究的重要性

(一)现代化进程导致心理负荷问题突出。

(接收和处理的信息日益增加;新情景要求工作者具有感觉灵敏、思维清晰、反应迅速和动作敏捷的工作能力;系统的复杂性使得作业者对机器的失控感增加)。

(二)心理负荷对系统绩效有重要影响(三)心理负荷影响作业者的健康状况、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四)可作为人机系统工效设计和管理的基础

心理负荷对健康的影响有以下几类:

慢性超负荷效应:

表现为身心紊乱,表现为胃溃疡、神经失调、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工作的抱怨:

工作不满意、厌烦、无工作动机。

认知问题:

注意狭窄、决策缓慢和决策失误。

心理负荷测评

甄别心理负荷测评的标准

(1)敏感性:

对任务难度或心理资源需要的变化敏感,而对外界环境中与心理负荷无关因素不敏感。

(2)诊断性:

不仅能反映负荷水平的变化,而且能提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非干扰性:

应没有或很少对作业任务产生干扰。

(4)可靠性:

应该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5)有效性:

应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

(6)可接受性:

作业者可接受的,不会因抵触情绪而影响测评准确性。

一、主任务测定

依据:

通道有限原理。

含义:

对作业成分的类型、数量、复杂性及时间压力进行分析和测定

研究方法:

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

常用技术:

TimeLineAnalysis

假设人类的注意遵循单通道模型,并以作业时间为工作负荷测评的惟一依据。

对任何活动,要么获得100%的注意,要么根本没有获得注意。

在任意一个时间,当两项以上活动同时需要注意,该时刻的负荷大于100%。

以实际作业时间占总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例子:

某作业由三个动作单元:

A、B、C组成。

将特定时间段内A、B、C的实际活动时间相加,再除以时间段长度,得到工作负荷值。

例子存在两个问题:

1.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分析的工作量巨大,各种作业由于性质、特点不同而无法直接比较。

2.(请同学回答)。

(二)主任务绩效测定

包括:

作业准确性、反应时、漏失和错误率。

例子:

朱祖祥的研究:

追踪负荷作业:

A、B、C、D、E、F六个等级。

实验中以追踪误差距离和警告次数作为测评指标。

其中前者以目标与瞄准器之间的误差的平均值计算。

后者为误差超出特定界限的次数。

例子存在两个问题:

1.各种作业由于性质、特点不同而无法直接比较。

2.在事故中很难测量。

3.在低或很高负荷时,主任务绩效对心理负荷的变换不敏感。

二、次任务测定

次任务:

除主作业之外,出于某种考虑而人为加入的额外作业。

主任务测定在低负荷情景下并不敏感。

基本思想:

在主任务的同时,加入一个或额外的作业,由于后者对心理资源也有要求,使得作业者原有的剩余资源被占用,主任务绩效因此受到影响。

通过次任务吸收剩余资源的方法来提高主任务的作业绩效随心理负荷变化的敏感性。

次任务测定技术:

⑴优先保证主任务,即要使得主任务绩效达到单任务作业时的水平,通过次任务绩效的变化反映主任务的心理负荷状况。

⑵优先保证次任务,即以主任务绩效作为主任务心理负荷的测评指标。

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避免次要任务对主任务不必要的干扰;次任务某些特性或要素与主任务相同或类似(资源理论认为需求资源类型相同的作业之间会出现竞争,而不同资源种类的作业之间可相互协同)。

常用的次任务作业形式:

(一)节奏敲击作业:

被试以一定的节奏敲击手指。

以手指敲击间距的变化为衡量主任务工作负荷水平的指标。

主任务工作负荷越大,手指敲击艰巨的变异越大。

(二)记忆搜寻作业:

被试先学习一字母表,然后对一组既包含已学字母又包含新字母的刺激序列进行辨认反应,以反应时作为指标,也可采用图形或其他形式的材料代替字母。

显然,随着主任务心理负荷的增加,记忆搜寻作业的反应时延长。

(三)时间间距法。

包括时间产生法和时间估计法。

前者指让被试给出一段特定长度的时间,而时间估计法则给被试呈现一段时间,要求估计其实际大小。

该方法以给出时间误差或估计时间的误差为反映主任务心理负荷的指标。

心理负荷高:

估计值<实际值;反之则长于实际值。

(四)随机数作业。

次任务测定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1)次任务对主任务的干扰。

次任务的加入不可避免的对主任务产生影响。

双任务情景中的主任务作业肯定有别于单任务。

(2)次任务的引进有可能使得作业者的剩余能力降为零。

这种情况下无法应付突发事件,造成作业事故。

三、主观评定

通常根据特殊需要设计而成。

(一)古珀-哈珀飞机操纵特性评定量表

采用“决策树”的评定方式。

第一:

评定系统的可控性,作出“是”或者“否”的回答;第二步,若系统具有可控性,则需评定系统所规定的要求能否达到,作“是”或者”否“的回答。

第三步,若系统的要求能达到,则还需评定是否需要作出某些调整,作出”是“或者”否“的回答;第四步,根据上述阶段的回答作进一步细评。

(二)主观工作负荷评定法

将心理负荷看成由时间负荷/心理努力负荷/心理应激负荷三个维度组成的立体结构。

分两个阶段构成。

第一个阶段是量表发展阶段,三个维度各发展成三个水平,共3*3*3=27,。

要求被试根据各情况描述,找出一种实际事例与之对应,然后应用心理物理法对27种实际事例的心理负荷进行两两比较,根据各种情况的心理负荷大小序列及对应的负荷分数。

第二个阶段为量表评定阶段。

根据示意图中的表格确定实际被测情景的心理负荷维度结构,再参照第一阶段获得的结果即可得到其负荷测评值。

(补充示意图)

(三)美国航空航天局-作业负荷指数

将其区分为心理要求/生理要求/时间要求/作业成绩/努力/挫折水平。

结合实际对每个维度在形成心理负荷中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定,采用心理物理法两两比较法,共有6*5/2=15种组合,统计处理后可获得各维度的相对重要权数。

根据如示意图中的描述评定心理负荷状况,采用“12厘米量表”,反映体验到的负荷状况。

第三,将六项负荷的评定值与重要权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