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358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docx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能利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零乱”等词语的意思,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力格【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重点)2.学习用、看图、找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

看图识树,导入课题。

师生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树,谁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树?

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书的图片(课件出示),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

它的叶子像什么?

(梧桐树,手掌。

)展示图片:

交流资料:

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树——法国梧桐,在我国公园和行道两旁可常常见到。

而今在我国北自大连、北京、河北,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南至广东及东部沿海各省都均有栽培。

在南京老百姓们都把它简称为“法桐”或“法梧”,然而它却既不是梧桐树,亦非产自法国,而我们常说的梧桐树实际

(2)(5)上是指“中国梧桐”。

人们习惯所说的“法国梧桐”只是悬铃木中的一种。

原来,悬铃木一属有8种,原产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带。

引入我国栽植的有3种。

悬铃木果序柄的果实,有的1个果球,有的2个果球,有的3个以上果球,因此名称就不同,分别叫做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这是三个不同的种。

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板书课题: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学生齐读课题。

(1)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

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

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3)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领略一下法国梧桐在水泥道上留下的美景吧!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喜欢的图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借助图片了解树木,通过课题质疑,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介绍作者张秋生,天津静海人,上海出生,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

曾就读于上海第四师范学校。

主要作品有《“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等。

1958年开始发表儿歌、儿童诗。

曾任《儿童时代》杂志编辑,后调上海少年报社,任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并兼任《童话报》主编。

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爱美的孩子》,童话诗集《小猴学本领》、《小粗心奇遇》、《天上来的百兽王》,童话集《小松鼠和他的伙伴们》、《小巴掌童话百篇》、《丫形树上的初级女巫》、《鸡蛋·鸭蛋·老鼠蛋》、《来自桦树林的蒙面盗》、《狮子和老做不醒的梦》、《强盗、精灵和巫婆的故事》等。

作品先后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重点指导生字“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3)(6)(7)(8—9)(10)数(shùshǔshuò)shù:

1>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2>几,几个,如数人、数日。

shǔ:

1>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2>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

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练读一读。

读一读:

数(shù)学课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认真地数(shǔ)着手中的小木棍。

(3)理解词语①下面加粗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交流一下。

a.啊!

多么明朗的天空。

b.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c.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一:

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二:

“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

我是通过查到的。

预设三:

“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②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印着】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排列】留下痕迹。

【规则】贴切、妥帖。

【明朗】顺次序放。

【熨帖】规律、法则。

【凌乱】杂乱无序。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

课文先写(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再写(“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然后写(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最后写(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本在生字教学中,放手学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11)(12)(13)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铺、泥、院、列、棕、迟。

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

扌+非规:

见+夫则:

贝+刂(3)组词巩固:

如“铺满水泥泥塘水晶院墙规则排列凌乱棕红色迟到”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印列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紧”,左右结构的字“铺、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迟”,学生练写。

铺:

“甫”上横要长,下框内两短横居中,中竖贯穿上下。

泥:

“尸”上框扁小,竖撇要长;“匕”撇要短,竖弯钩的弯要大。

晶:

三个“日”要匀称,上边的居中间,下边两个要平行排列。

紧:

上下宽,中间稍窄,各部分都要写扁,“幺”最后一笔是点。

院:

左窄右宽,“阝”在左边,右边“元”的撇和竖弯钩都在下横处起笔。

印:

第一笔短撇起笔稍高,与下边的竖提分两笔写,中间一短横,右边是单耳。

排:

“非”中间两竖右边的稍长些,左右各三横,下横都稍长。

列:

“歹”首撇要短,横撇要长,点在里面不出头。

“刂”在右边。

规:

左边两横稍向上提,竖撇要长,点要小;“见”下框要窄。

则:

“贝”下框要窄,竖撇在框内上部起笔,点在框外。

乱:

“舌”的撇稍短,横略长,“口”要小。

棕:

左窄右宽,“示”下横要长,竖钩在下横处起笔。

迟:

“尺”扁框要小,捺变为点稍大一些,注意“辶”的笔画。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的词语:

巴掌、水洼、

(2)表示动作的词语:

蹦跳(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

明朗、潮湿、闪闪发光、平展、凌乱(4)叠词:

亮晶晶、湿漉漉、闪闪发光(5)有新鲜感的词语:

巴掌、放晴、水洼、映着、尽头、熨帖、平展、规则、凌乱、迟到2.短语积累:

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闪闪发光的地毯(14—26)很远很远的地方金色的小巴掌棕红色的小雨靴棕红色的小鸟金黄的叶丛3.精彩的句子: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六、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及对秋的赞美之情。

七、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7)(28—30)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朗读课文,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

(重点)3.学习课文,感受到大自然秋天的美。

并观察身边的景物,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课前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很美)3.

(板书: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设计意图:

运用学生喜欢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导入课文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本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

(1)(3)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5.

从哪看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

(从三个比喻句“水泥道像一块彩色的地毯。

”“梧桐树的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的具体描写看出的。

)6.

读课文,说一说“金色巴掌”指什么?

用一个词语说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给你印象?

(文中“金色巴掌”指法国梧桐树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啊!

)7.

再读课文,画出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美的句子。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三、品读赏析,交流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预设一:

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

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3.指导学生带有美好的感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谈话过渡: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阅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

(1)“我”有什么新发现?

①啊!

多么明朗的天空。

(板书:

天空明朗)②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板书:

地面潮湿)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板书:

法国梧桐树叶金黄金黄)④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4)(5)(6)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课件出示: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①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个比喻句,从水泥道的颜色、柔软度、光泽、长度上写出了它的美。

)②作者为什么把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比作地毯?

(因为水泥道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是“一片片”飞落下来落在路面很柔软,又闪闪发光(闪着雨珠)、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些特点与地毯有相似的地方。

)(板书:

水泥道地毯)(3)课件出示: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①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写出了法国梧桐树的形状像“小巴掌”,因为是“金黄金黄的叶子”,从颜色上又有了“金色的小巴掌”之比。

)(板书:

小巴掌)②“熨帖”这个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什么意思?

(“熨帖”这个词语我先,知道是“贴切、妥帖”的意思;然后看课文中的插图,明白这个词语是说梧桐树的落叶紧紧地粘在地面上意思。

)(4)课件出示: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①“这”指什么?

(“这”指排列不规则、有些凌乱的法国梧桐树落叶。

)②从“然而”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然而”一词表示转折,将“不规则”、“凌乱”这些与美无关的词语与美联系起来,还用“更”这个表示程度的词语强调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的赞叹。

)(5)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6)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①课件出示: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②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感受。

(将“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将“我”走路比作“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

)(板书: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③找出“我”陶醉于水泥道上的美景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这两段话写出“我”太喜爱水泥道了,一边走,一边想象,那是多么美的生活啊!

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再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3.

按照课文意思补充句子。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___。

(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________。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_________。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

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作者在水泥道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美在哪?

(作者看到了水泥道上铺满法国梧桐树叶,不规则的排列着,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想到了法国梧桐树叶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

美在它的颜色、柔软、发光、绵长,甚至无规则的排列。

)(7)(8)(9)(10)(11)(12)5.

你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有一天,我们上完四节课就放学了。

虽然已是秋末时节,但中午的阳光从头照到脚,让人浑身暖暖的。

当我走进一片小树林时,风轻轻一吹,我看见一些树叶随风起舞,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飞来飞去,然后又跳着“芭蕾”,旋转着落在了地上。

我俯身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很漂亮,摊开手掌,把树叶放在手掌里,仔细地欣赏着。

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随着风从我手中悠悠地溜走了,我正准备抓住它,它却调皮地飞得更高。

我想,就让它在风中轻舞吧!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板书:

水泥道真美)2.指导学生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主旨。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秋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

(1)“首尾呼应”本义是前面和后面的人一呼一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本文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10自然段,再次写道: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这样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板书:

总起具体总结)

(2)举例:

开头: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结尾: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练一练:

写写你眼中的秋天,注意做到首尾呼应。

2.本文

题目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个

题目好在哪里?

首先,点明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巴掌样的叶子,给读者带来美好的享受:

其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叶子比喻成“金色巴掌”,生动形象;另外,还能引发读者思考:

为什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呢?

一是秋雨后,树叶飘落;

二是作者热爱生活,才会有所发现。

六、课堂小结,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

讲述了作者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秋天的美。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知道了要多注意观察生活,就能写出身边的美景。

七、主题延伸每天上学同学们都从自己家出发,一路上看到不同的景色,同学知道你家怎么走吗?

就让我们组织一次“我家这样走”的指路交流活动。

建议形式要多样:

1.可以写到你家路边看到的景物、建筑物;

2.可以画一幅到你家的行程图,讲给大家听;

3.可以带同学去一趟……(13—14)(16)(17)(18)(19)(20)(21)八、推荐阅读本课推荐阅读《秋天来到我家院子里》《上学路上》

(一)阅读《秋天来到我家院子里》完成练习: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分别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二)阅读《上学路上》完成练习: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八、当堂检测(选做)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22—24)(25—27)(28—29)板书设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天空明朗一夜秋风地面潮湿真一夜秋雨法国梧桐树叶金黄金黄美水泥道地毯小巴掌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总起具体总结课后反思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课文,让读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提示和问题交流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体验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感受,获得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之情。

图文结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激发了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

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用赞赏的眼光来面对每一个学生。

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