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891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docx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

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荀子说: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8.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9.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0.“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

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

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

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B.①③c.⑦③D.②④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

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

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

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4.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6.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17.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回答下题。

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18.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19.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0.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2.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24.(09海南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

“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

B.

C.

D.

25.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B.

C.

D.

26.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

江芬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7.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

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回答下题。

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

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8.

图6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

回答下题。

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

A.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C.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

D.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

2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回答下题。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在阳光下沐浴,还能有意识地制造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能电站,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意识。

据此回答30-31题。

30.人们能够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这说明()

A.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31.太阳的存在和变化不会因为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依赖于意识,这说明()

A.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影响B.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2.据报载: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

这一材料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主观背离客观的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3.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34.《孟子》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5.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36.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

B.

C.

D.

37.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8.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

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3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40.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

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

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①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②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③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④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42.卧佛寺是北京西山著名的古老寺院,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距今已1300多年。

清雍正年间赐名十方普觉寺,因卧佛名盛,反而忽略本名,通称“卧佛寺”。

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①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头脑自行生成的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3.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

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重要特点D.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

44.剪纸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局限,在处理形象时,不能采取写实手法,而更强调写意:

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

在《同娘家》中,突出的是两个人物,一辆花车,花车也只有一个轮子,作品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这说明

A.艺术创作强调从艺术想象出发B.写实手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

C.艺术创作不需要细节的真实D.艺术创作是高于现实的能动反映

45.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客观符合主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6.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

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48.“行是知之始”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9.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

据此回答: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D物质的反作用

50.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意识可以代替物质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51.荀子在《天论》中说: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

从,顺从,听命。

孰与,哪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52.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学生听课做作业②教师给学生讲课③经济政治体制改革④中美进行钢铁贸易谈判⑤第五次人口普查⑥蜘蛛织网,蜜蜂采蜜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5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y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

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据此回答54^-55题。

54.“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55.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

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二、非选择题:

1.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12分)

 

2.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物价上涨,行业、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结合材料,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理论依据。

(12分)

 

3.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战略构想

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十六大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

十六届六中全会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