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08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步入青春年华

 

本单元抓住八年级学生步入青春的时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这些变化的产生是自然的、正常的,从而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变化。

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引导,最终让学生主动适应生活中的变化,感悟青春、珍惜青春!

二、结构

第一课感受青春律动

第二课共享花季友情

三、课标依据

1、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部分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1.1.1)。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1.1.2)。

2、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部分

(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2.1.2)。

(2)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2.1.3)。

第一课感受青春律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明确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并且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变化。

掌握青春期的某些重要心理特征及其了解青春期的某些行为特点。

二、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的处理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

能够主动的适应生活中的某些变化,并且积极主动的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会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

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教学重点:

青春期是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教学难点:

自己的人生要向哪些方向走和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是有关系的,所以要掌握青春的方向,体验,感受青春的美好,形成珍惜青春的良好生活态度。

3课时(机动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新学期开始了,现在我们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

请大家自己关注一下周围的同学,和上学期相比,同学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学习新课

八年级的同学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同时,青春期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的身心会产生许多变化。

1、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1)身高快速增长;

(2)体重迅速增加;

(3)体力增强;

(4)性特征正在逐渐突现;

(5)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

男生:

身体增高显著,喉结突出,开始变声,会逐渐长出胡须,喜欢“逞英雄”,不甘人后;女生:

嗓音变得细润,身体的女性特征逐渐明显,更加在意自己体态、容貌上的的改变;

(6)还会萌生性意识。

2、青春期也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我们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产生兴趣,用我们的经验去理解、去分析,并逐步上升到逻辑论证,从而使思维能力、智力水平逐步提高。

3、青春期还是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懂得自尊,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尊重。

我们常常在自信和自卑之间摇摆不定。

我们也会努力控制自己,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4、青春期的情感、情绪十分丰富。

更加重视感情,珍惜友谊。

情感和友谊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情绪起伏比较大,情感表达比较强烈。

5、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

它美好,是因为生命开始了全新的阶段;它美好,是因为生命正年轻。

我们充满理想与信心,最具潜在力量和创造性。

我们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梦想更多了,激情更加澎湃,开始思考着远大的抱负,对未来充满憧憬。

三、小结

四、作业:

1、看看周围的同学,与上学期相比,他们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其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进入人生中的哪一阶段?

2、小婷爱穿奇装异服。

爱模仿明星,妈妈对她提出批评,但小婷却说妈妈太老土,不懂什么是“酷”不太理解她,而且,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需要父母干涉。

(1)小婷是如何理解长大的含义的?

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小婷认为一个人生理发育成熟了就算长大了。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才算长大。

(2)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婷,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的行为?

小婷的行为属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但她对青春的含义有些误解,并不是真正长大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怎么了?

妈妈总是在唠叨,爸爸太爱说“不”;

老师天天念叨学习,不再那么亲切了;

学习压力想一顶脱不去的帽子,时刻套在头上;

社会怎么是这样,到处都有不如意的事情;

我的心事也越来越多,脾气似乎也越来越大;

我越来越不愿和父母交流想法了,因为他们说的总与我想的不一样。

想一想:

生活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五彩的青春

——红色的激情,兰色的忧郁,粉色的梦幻,灰色的迷茫,绿色的希望。

活动:

我的苦恼是什么?

2、困惑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

3、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是青春期的行为特征。

4、尝试接触社会、理解社会是青春期的行为特点。

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是什么?

(一)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

想独立自主可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想摆脱依赖,却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想让大人把自己当成年人对待,可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至于想摆脱依赖,却离不开照料和帮助。

(二)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

向家人和老师关闭自己的心灵,希望,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思想空间,又感到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向他人倾吐心声。

(三)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在对自己和异性的变化感到惊奇并感兴趣的同时,又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不安、害羞,或者恐惧和不知所措的心理。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问题和特点,才能走好青春路。

三、小结

四、作业:

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站青春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青春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到来,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该怎样面对青春,怎样度过我的青春的?

上节课:

我们遇到的烦恼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看看该怎样处理?

二、学习新课

1、我们要主动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面对青春期的种种困惑和难题,我们不能回避,不能畏惧。

当遇到从未经历过的变化时,要沉着应对;当面临从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时,要冷静分析。

我们要学习自强自立,自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与同伴、朋友相处,发现自己的兴趣,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2、我们要积极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对于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我们要主动和老师交流,积极与父母沟通,争取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道理,同时又要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碰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不妨向成年人讨些经验,因为他们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

我们不知所措的事情,他们也许会有好办法。

还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从书本上获得答案。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让日记成为自己最忠实的听众。

3、我们要学会设计自己的青春路。

人生道路十分漫长,而关键处只有几步。

正确理解和把握青春期,能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面对青春期的变化,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决不能沉溺于个人的情绪中,要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思考自己的成长,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创造生活。

只有找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才能够更健康、更完美地走好青春之路。

三、小结

四、作业:

思考,我们该怎样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

第二课共享花季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男女生在各方面表现的不同,让学生正确处理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并且能够归纳出这些差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生逐渐进行健康、正常的交往的重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男女生怎样才算是正常交往,让学生能够清楚把握男女生之间正常、健康交往的尺度,能够学会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

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需要与异性交往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大方、适度的交往才能在异性交往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应该进行健康正常的交往,并且掌握一些健康交往的原则。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层面都具有把握自己情感的能力,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进行健康交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青春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

1、你认为女(男)生性格中的优点是什么?

男女有别是千真万确的。

除生理上巨大的差异外,比如性格与气质方面,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豪壮激烈、暴风雨式等,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等。

男性粗心、果断、有独立性、大胆决断等。

女性细心、敏捷、有耐性,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等。

因此,男女交往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比如女性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男性较擅长逻辑思维。

2、讨论:

你欣赏怎样的男生(女生)?

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1、我们开始懂得男女有别

①发掘女性自身的优势。

优势:

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女性有交往能力优势,较强的管理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细致,遵规守纪方面做得更好等。

女性注意:

转变依赖心理,娇气心理,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适宜的位置。

②正确认识男性的社会地位。

优势:

往往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某方面享有特权;交往面较广,承担更多的责任,心理压力较大。

男性注意:

克服“大男子主义”,不强求男人做到的女人一定能做到,有事业心,责任感,体贴别人,做生活中的强者。

③培养刚柔相济的人格。

刚柔相济的人格,既不是要求女性“男性化”,也不是要求男性“女性化”,而是强调“弹性”和“整合性”。

也就是指男女应该有的特质。

这种意识从小培养,从而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

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爱心,乐于为家庭付出等健康人格。

2、异性能够成为朋友

①智力上取长补短。

②心情上愉悦,互相激励前进。

③性格的培养与发展。

生活中,既与同性交往,又与异性交往,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

交往对象多会有个体差异,故应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3、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必要的。

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力争做到: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

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

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好的异性,对异性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第三、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要把握好“自然”与“适度”两个原则。

所谓“自然”——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娇柔做作。

所谓“适度”——指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接受。

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

男女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少男少女要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小结

四、作业:

思考:

看到男生在球场打篮球,雨欣很羡慕,想拉好朋友丹丹一起加入他们中间。

丹丹皱眉说:

“要去,你一个人去。

还记得上次爬山吗?

几个同学知道后背后议论我们。

”雨欣一怔:

难道男女生不可以在一起吗?

1、想一想:

你认为男女生可以在一起吗?

可以,但不要经常单独和某一个男生(女生)呆在一起,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建立纯洁的友谊。

2、如果你看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单独在一起,你会在背后议论他们吗?

不会,即使他们真的超出了友谊的界限,也应该给予真诚的劝解,如果不听最好找老师帮忙,也不要在背后说三道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友情价更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学时。

邻班那位长得很帅的男生悄悄塞给雨欣一封信,说很喜欢雨欣,希望能和她进一步交往。

拿着信,雨欣可犯愁了:

那是一个很优秀却很腼腆的男生,很多女生都很欣赏他,自己也一样,可并没想过要和他进一步交往啊!

要怎样才能让他明白这一点又不伤害他呢?

想一想:

你能给雨欣想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吗?

如果你喜欢上那个同学,你会怎样做?

二、学习新课

1、学会与异性相处

(1)与异性同学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

既不能过于冷淡、拘谨,也不要太亲密、随便。

还注意和对方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2)与异性交往时要保持自尊和自信。

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和态度,做到“有礼、有情、有度”,做到自然亲切、诚恳大方。

这样不仅能打消对方的顾虑,而且使双方都感到轻松自如。

2、学会正确对待异性的好感。

(1)我们与异性交往、接触时,应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对方,既要看到对方的优点,还要提醒自己:

欣赏对方的优点是为了让自己做得更好,向对方学习,使生活更加充实。

(2)但对方表达爱慕之情时,要学会拒绝。

我们要态度坚决,但要尊重对方的情感,为对方保密。

以恰当的方式提醒对方,在交往中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与对方友好相处,正常交往。

这样,既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又不会影响彼此的交往和友情。

3、我们要更多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结

1、怎样与异性同学相处?

2、怎样对待异性的好感?

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

 

 

交往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

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化。

因此,本课程把交往作为促使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稳定的交往品德。

就整个课程而言,七年级初步介绍了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如礼貌、平等、善意等基本要求;并让学生树立积极沟通的理念,以及学习如何在沟通中处理好交友、代沟两大难题。

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更进一步,要让学生在交往实践中,通过对一定道德规则的践行来形成稳定、持久的道德人格即品德。

就本册书而言,作为交往这一环节,本单元与其他三个单元有着密切联系。

随着成长,学生进入青春期,交往范围逐渐扩展,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增多,所以形成学生稳定的交往品德就日益重要,而只有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学生才可能真正遵守社会的规则,形成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此,本单元设计了“诚实为本”“信任无价”“尊重他人”三课,着重培养学生诚实、信任、尊重的美德,让学生通过对这三种道德规则的践行来不断塑造思想自我、形成道德人格,将对交往规则的遵守稳定化、恒久化,从而更好地解决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融入到社会公共生活之中。

二、结构:

第三课诚实为本

第四课信任无价

第五课尊重他人

三、课标依据:

1、成长中的我

——“自尊自强”部分:

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1.2.3b)

2、我与他人的关系

——“交往和沟通”部分: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2.1.5)

——“交往的品德”部分: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2.2.2);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2.2.3);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2.2.4ab);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2.2.5);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2.2.6)。

——“权利和义务”部分: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2.3.4ab)

第三课诚实为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诚实品德的感受和对诚实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诚实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品德,在交往中应当以诚实的态度认真对待各种人和事,从而得到锻炼和成长。

诚实无论对自己、对与他人交往还是对社会生活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品德,做到诚实待人。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诚实,还要理解诚实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才能做一个诚实的人打好基础。

3、情感及价值目标:

交往实践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规则,人正是通过在交往中不断践行一定的道德规则来形成自己稳定的道德人格即品德。

所以人与人的交往也正是人的道德实践的一种重要途径。

而品德的养成又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的顺利交往,使自己、他人、社会都能得到发展。

在交往的品德中最首要的是诚实,因为人离开社会便不能生存;而人际合作之所以能进行,社会之所以能存在发展,其基础是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互相信任而非互相欺骗,人们相互间的诚实行为多于欺骗行为。

所以,诚实居于交往品德体系之首。

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诚实以及诚实的价值意义,要让学生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些既是一个理念、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体会诚实走向学会诚实待人,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何为诚实以及诚实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养成诚实的品德、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实佛德积极意义。

使学生掌握做一个诚实的人应该学会做哪些方面。

2、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老实人并不吃亏”;履行承诺,做诚实的人也要讲究策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狼来了》的故事引入课题。

二、新课学习:

想一想上图反映了什么共同的问题?

你怎样认识这样的问题?

1、我们应当诚实。

诚实:

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是动机在于传达真信息的行为,是自己以为真也让别人信其为真,自己以为假也让别人以为假的行为。

诚实可以分为诚与信:

诚实者传达的真信息与传达者自己的主观思想及其所引发的自己的实际行动相符,与自己的思想相符叫做诚、真诚;与自己的行为相符叫做信、守信;诚表现为“心口一致”,信表现为“言行一致”。

2、诚实的意义:

(1)诚实使人心怀坦荡、人格健康;

所谓人格:

是一个人的心理自我,是它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

只有一个人心态平和、心怀坦荡,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否则就可能让一个人形成不健康、甚至分裂的人格。

(2)诚实能使我们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己推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但是诚实并不意味着做一个“不设防”的人,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而是要做到真实无妄、真实无欺,真实地面对自己和他人。

(3)诚实使社会生活更加健康和谐。

“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举例:

2004年的“贝佳丽奶粉”的大头娃娃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婴幼儿结石事件。

三、小结

四、作业:

诚实的意义有哪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站诚实待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和志清一样受欢迎呢?

如果有一个人以很严厉的口气批评你,而你也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你该怎样做?

二、新课学习

1、我们要真诚待人。

诚实的人,都是以一颗真诚的心、诚恳和坦率的态度,真心实意地与周围的人交往,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真正的友情。

诚实就是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

具体说来,做一个诚实的人,就是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搞两面派;就要讲究信用、重诺守信;就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知错必改,绝不文过饰非。

2、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待人。

(1)做诚实的人必须履行承诺。

诚实地做人做事,就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答应过的事情一定努力做到。

在作出承诺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自己的能力限度和现实条件,不要轻率地允诺一些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实现承诺的时候,我们就要老老实实地按自己的允诺去做,而不以各种借口推脱责任。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做诚实的人要坚持实事求是。

诚实要求我们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心地说假话、做错事。

(3)做诚实的人就要敢于承担责任、认真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失误。

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坦率地承认错误,不矫饰,不逃避。

只有勇于承认错误和改在错误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4)做诚实的人,也要讲究策略。

社会是复杂的,做人做事都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当说真话会伤害他人或危及公共利益的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究方式和方法。

我们应该诚实待人,但是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忽视了自我保护。

三、小结

四、作业:

1、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待人?

2、讨论:

善意的谎言

第四课信任无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的信任的感受和对信任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诚实与信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信任,信任是对一个人品质和能力的肯定,是人们感情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纽带。

要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信任的问题,并掌握如何才能做到相互信任。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信任,还要理解信任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为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掌握如何才能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打好基础。

3、情感及价值目标:

诚实与信任是不可分的,诚实对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很多要通过信任来体现。

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有安全感是因为对他人的信任,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人的信任上;一个社会能够存在发展,其基础就是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互相信任而非互相欺骗,人们相互间的信任行为多于欺骗行为。

所以,信任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品德。

而且目前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不符合道德法律的行为大量滋生,其中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欺骗,这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的降低,从而造成社会各种秩序的失落,以及各种交换障碍的产生。

所以信任问题在人际交往中就显得更为突出。

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任以及信任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要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这些同样既是理念、认识的问题,又是实践的问题。

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体会信任走向学会相互信任,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何为信任以及信任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努力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任的积极意义;

(2)使学生掌握如何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2、难点:

(1)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信任的渴望。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写。

”(《论语》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离不开相互的支持、相互的信任。

(2)信任他人的问题。

我们要信任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也就是言行一致、诚实待人的人。

(3)信任不等于轻信。

(4)从认识到实践的转换。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改进自己的行为,并落实到行动。

三、内容结构: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信任最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组讨论。

2、分组表演。

二、新课学习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诚实和信任是不可分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信任。

一个人,只有诚实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别人才会信任他,才会把事情托付给他,因为他能够对别人托付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2、信任的的意义

(1)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信任。

信任他人,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安全感;得到他人的信任,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

信任他人是对他人的肯定,他人的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