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1149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docx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

20#—23#楼塔吊基础方案

刑台市麒麟湾一期高层住宅工程;工程建设地点:

太行路与团结西大街交叉路口;属于剪力墙结构;地上2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

86m;标准层层高:

3m;总建筑面积:

125899.76平方米;总工期:

560天。

本工程由刑台中鼎麒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地矿邢台地质工程勘察院地质勘察,监理,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顾金荣任项目经理,葛科担任技术负责人。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参考文献编制: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本工程用《塔吊使用说明书》、地质勘探报告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等编制。

地质条件

依据本工程地质资料报告提供的条件如下: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高气温41.8℃,最低气温-15.7℃,无霜期175天。

1956~2003年平均降雨量526.3mm,最大1269mm(1963年),最小263.2mm(1972年),年内7、8、9月份降水约占全年的70%,日最大降水量304.3mm。

多年平均蒸发量1952.5mm,潮湿系数0.26,最大冻土深度45cm。

地基土的构成特征

拟建场地上部为全新统粘性土及砂土,下部为第四系上中下更新统冲洪积物及冰水沉积物。

依据钻探鉴别、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成果,将揭露深度内地层由自然地面自上而下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

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④粉质粘土、④-1中砂、⑤粉质粘土、⑥含碎石粉质粘土、⑦粉质粘土。

各层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42ml):

褐灰色,灰褐色,灰黄色,结构松散,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大量砖块、灰渣及砂质。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稳定,局部缺失。

层厚0.5~2.5m。

②粉质粘土(Q42(al+pl)):

黄褐色,褐黄色,硬塑,稍有光泽,韧性中,干强度中,局部地段夹粉土薄层,粉土呈黄褐色,稍湿,中密,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厚度一般在0.3m左右。

上部含有气孔及根系,局部地段见少量兰色砖块,该层为新近沉积土。

层厚1.5~4.5m,层底埋深3.0~4.5m。

③粉质粘土(Q4(al+pl)):

褐黄色,可塑~硬塑,稍有光泽,韧性中,干强度中,见铁锰质斑点,偶见贝壳,含少量姜石,姜石直径一般1~3cm,最大可达6cm。

局部地段夹薄层粉土,粉土呈褐黄色,稍湿,中密,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厚度一般在0.2~0.4m。

局部地段夹中砂透镜体,中砂呈灰黄色,稍湿,中密,分选性较好。

层厚2.1~8.5m,层底埋深5.6~9.5m。

④粉质粘土(Q4(al+pl)):

棕黄色、褐黄色,可塑~硬塑,稍有光泽,韧性中,干强度中,含铁锰质斑点及白色钙丝,见姜石,姜石呈不规则状,直径一般1~3cm,局部地段夹粉土薄层,粉土呈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厚度一般在0.4m左右。

层厚4.8~7.2m,层底埋深15.0~16.2m。

④-1中砂(Q4(al+pl)):

灰黄色,棕黄色,含少量卵砾石,稍湿,中密,分选性中,级配一般,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和云母为主。

该层局部为细砂和粗砂,局部卵砾石含量较高,卵砾石成分以石英砂岩为主,粒径一般3cm左右,最大可达15cm。

场地南部ZK68孔附近,10.5m以下含砾量达20%左右,11.5m以下为含砾粗砂。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南部,北部缺失该层。

层厚0.5~3.2m,层底埋深8.1~13.6m。

⑤粉质粘土(Q3(al+pl)):

棕黄色,褐黄色,可塑~硬塑,稍有光泽,韧性中,干强度中,见铁锰质斑点,含少量小姜石,局部姜石富集,粒径一般5~25mm;下部砂质含量较高,局部砂粒富集,相变为中粗砂层或透镜体。

层厚4.0~7.7m,层底埋深19.9~22.7m。

⑥含碎石粉质粘土(Q2(al+pl)):

粉质粘土为棕褐色、褐黄色,硬塑,稍有光泽,韧性中,干强度中,见铁锰质斑点,含少量碎石,碎石以紫红色、灰白色为主,级配一般,颗粒棱角状和次园状,直径一般2~10cm,偶见大于20cm,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为主。

碎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局部相变为卵砾石薄层或透镜体。

该层上部含大量中粗砂粒,含少量卵砾石,局部砂粒富集,相变为含砾中粗砂层。

层厚3.4~8.1m,层底埋深24.0~28.9m。

⑦粉质粘土(Q1gl):

褐黄色,棕褐色,灰绿色,坚硬,局部夹粘土,一般厚度在0.2~0.4m。

粘土呈棕黄色、灰绿色、灰白色,硬塑~坚硬,韧性高,干强度高。

含少量砂质,砂质已风化,含少量粘粒成分,局部地段相变为粘土或风化砂。

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24.5m。

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根据现场鉴别、土工试验结果、标准贯入试验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结合邻近场地勘察资料,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和压缩模量ES平均值采用以下数值:

层号

岩性名称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压缩模量平均值Es(MPa)

Es1-2

Es2-4

Es4-6

Es6-8

Es8-10

粉质粘土

130

6.0

6.9

8.5

10.0

11.2

粉质粘土

150

7.6

9.2

12.4

15.8

19.3

粉质粘土

160

6.9

9.1

12.4

15.8

19.3

④-1

中砂

170

20.0

22.0

24.0

26.0

28.0

粉质粘土

170

6.0

9.0

13.5

17.9

20.2

含碎石粉质粘土

230

28.0

30.0

32.0

34.0

36.0

粉质粘土

280

8.9

10.7

13.4

16.1

20.1

8.2地基土的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在区域上位于四级构造单元武安凹断束的东北边缘,其东与南和断凸相邻。

本区构造较发育,并以断裂为主,按其展布方向主要有北北东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场地附近无活动断层和发震断层。

拟建场地地质环境较简单,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区域构造稳定,判定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本工程兴建。

8.3天然地基评价

8.3.1天然地基评价

(1)地基承载力

根据设计意图,C-14#预估基础埋深为6.0m左右,C-15#~C-17#预估基础埋深为4.5m左右,持力层均为③层粉质粘土。

深宽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第5.2.4条,

公式fa=fak+ηbγ(b-3)+ηdγ(d-0.5)

按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承载力特征值,首先根据基底下的地层组合条件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

粘聚力c=19.8kPa,内摩擦角φ=22.5°。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第5.2.5条,

公式fa=Mbγb+Mdγd+MCCk

按上述方法计算分析及评价,结论详见下表:

名称

估算基底

压力

kPa

深宽修正后

承载力特征值

kPa

按抗剪强度指标

计算承载力特征值

kPa

地基承载力

综合取值

kPa

天然地基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C-14#

520

324.87

576.9

324.87

C-15#

180

281.67

481.2

281.67

C-16#

180

281.67

481.2

281.67

C-17#

180

281.67

481.2

281.67

基本参数

1、塔吊基本参数

塔吊型号:

TC5610;塔吊自重Gt:

318kN;

标准节长度b:

2.5m;最大起重荷载Q:

60kN;

塔身宽度B:

1.65m;主弦杆材料:

角钢/方钢;

塔吊起升高度H:

110m;主弦杆宽度c:

250mm;

非工作状态时:

额定起重力矩Me:

63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

26kN;

工作状态时:

额定起重力矩Me:

63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

50kN;

2、风荷载基本参数

所处城市:

河北邢台市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2.38;

地面粗糙度类别:

B类田野乡村;

非工作状态时,基本风压ω0:

0.3kN·m;

工作状态时,基本风压ω0:

0.3kN·m;

3、基础基本参数

交叉梁截面高度h1:

1.2m;交叉梁宽t:

0.8m;

基础底面宽度Bc:

5.5m;基础底板厚度h2:

1.1m;

基础上部中心部分正方形边长a1:

3m;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

承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0mm;基础埋置深度d:

1.2m;

十字交叉梁上部钢筋直径:

25mm;十字交叉梁上部钢筋型号:

HRB335;

十字交叉梁底部钢筋直径:

25mm;十字交叉梁底部钢筋型号:

HRB335;

十字交叉梁箍筋直径:

10mm;十字交叉梁箍筋型号:

HPB235;

十字交叉梁箍筋肢数:

6;

基础底板钢筋直径:

20mm;基础底板钢筋型号:

HRB335;

4、地基基本参数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

150kN/m2;

非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

一、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

G=318.00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

Q=60.00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

F=1.2×G+1.2×Q=1.2×318.000+1.2×60.000=453.600kN;

2、塔吊弯矩计算

总的最大弯矩值Mmax=1.4×1199.20=1678.88kN·m;

二、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M/(F+G)≤20.5Bc/3

式中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G=25×1.2×34.741=1042.23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

e=1678.880/(453.600+1042.230)=1.122m<20.5×5.500/3=2.593m;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e=M/(F+G)=1678.88/(453.6+1042.23)=1.122≥Bc/6=5.5/6=0.917

地面压应力计算:

Pmax=[a(F+G)]/(20.5Bc3/18-Bc2a+3×20.5Bca2-3a3)

式中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Bc/20.5-Mmax/(F+G)=5.500/20.5-1678.880/(453.600+1042.230)=2.770m;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

Pmax=[2.77(453.6+1042.23)]/(20.5×5.53/18-5.52×2.77+3×20.5×5.5×2.772-3×2.773)=92.984kPa;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fa=150.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max=92.984kPa,满足要求!

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1≤0.7βhpftamho

式中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0.9,其间按照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hp=0.97;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t=1.57N/mm2;

ho--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o=1.05m;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m=[21/2×(Bc-a1)-t]/2=[21/2(5.5-3)-0.8]/2=1.368m;

F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Fl=Pmaxam2=92.98×1.372=173.95kN;

允许冲切力:

0.7×0.97×1.57×1367.77×1050.00=1525723.520N=1525.724kN≥Fl=173.95kN;

实际冲切力小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五、交叉梁截面主筋的计算

1、梁弯矩计算

MI=Pmax(mS3/3-S4/6)/m

式中Pmax--基础设计值,取Pmax=92.984kPa;

m--基础梁底部应力最大处与应力为0处的距离,m=7.778m;

s--基础边缘至最近塔吊脚的距离,s=2.722m;

经计算得:

MI=92.984×(7.778×2.7223/3-2.7224/6)/7.778=515.915kN·m;

2、截面配筋计算

As=M/(γsh0fy)

αs=M/(α1fcbh02)

ζ=1-(1-2αs)1/2

γs=1-ζ/2

式中,αl──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l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l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1=1.00;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16.70N/mm2;

ho──有效计算高度;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1)、梁上部配筋计算

单筋距形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αlfctho2ζb(1-0.5ζb)=6781.88kN·m>MI=515.915kN·m

梁上部只需构造配筋。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2%,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

1200×800×0.2%=1920mm2

建议配筋值:

HRB335钢筋,425,实际配筋值1963.495mm2。

(2)、梁底配筋计算:

αs=515.915×106/(1.00×16.70×800.00×1150.002)=0.029;

ξ=1-(1-2×0.029)0.5=0.030;

γs=1-0.030/2=0.985;

As=515.915×106/(0.985×1150.00×300)=1517.900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

1200×800×0.15%=1440mm2。

故取As=1517.90mm2。

建议配筋值:

HRB335钢筋,425。

实际配筋值1963.495mm2。

(3)、梁箍筋计算:

Fl=173.95kN,选择Φ10,6肢箍,Asv1=78.54mm2;

s≤(1.25nfyvh0Asv1)/(V-0.7Ftbh0)

ρsv=nAsv1/bs

ρsvmin=0.24ft/fyv

s=320mm

最小配箍率:

ρsv=nAsv1/bs=6×78.540/(800.00×320.00)=0.0018>ρsvmin=0.24ft/fyv=0.24×1.57/210=0.0018

建议配筋值:

HPB235钢筋,10@320

(4)、梁腰筋计算:

十字交叉梁高度h1=1200mm>450mm,所以需要配置腰筋。

As≥t×ho×0.1%=800×1150×0.1%=920mm

故取As=920mm2。

建议配筋值:

HRB335钢筋,614。

实际配筋值923.628mm2。

(5)、板底配筋计算:

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

5500×1100×0.15%=9075mm2。

故取As=9075.00mm2。

建议配筋值:

HRB335钢筋,20@190mm。

承台底面单向根数28根。

实际配筋值8796.459mm2。

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

一、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

G=318.00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

Q=60.00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

F=1.2×G+1.2×Q=1.2×318.000+1.2×60.000=453.600kN;

2、塔吊弯矩计算

总的最大弯矩值Mmax=1.4×1350.00=1890.00kN·m

二、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M/(F+G)≤20.5Bc/3

式中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G=25×1.2×34.741=1042.23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

e=1890.000/(453.600+1042.230)=1.264m<20.5×5.500/3=2.593m;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e=M/(F+G)=1890/(453.6+1042.23)=1.264≥Bc/6=5.5/6=0.917

地面压应力计算:

Pmax=[a(F+G)]/(20.5Bc3/18-Bc2a+3×20.5Bca2-3a3)

式中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Bc/20.5-Mmax/(F+G)=5.500/20.5-1890.000/(453.600+1042.230)=2.630m;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

Pmax=[2.63(453.6+1042.23)]/(20.5×5.53/18-5.52×2.63+3×20.5×5.5×2.632-3×2.633)=97.516kPa;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fa=150.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max=97.516kPa,满足要求!

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1≤0.7βhpftamho

式中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0.9,其间按照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hp=0.97;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t=1.57N/mm2;

ho--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o=1.05m;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m=[21/2×(Bc-a1)-t]/2=[21/2(5.5-3)-0.8]/2=1.368m;

F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Fl=Pmaxam2=97.52×1.372=182.43kN;

允许冲切力:

0.7×0.97×1.57×1367.77×1050.00=1525723.520N=1525.724kN≥Fl=182.43kN;

实际冲切力小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五、交叉梁截面主筋的计算

1、梁弯矩计算

MI=Pmax(mS3/3-S4/6)/m

式中Pmax--基础设计值,取Pmax=97.516kPa;

m--基础梁底部应力最大处与应力为0处的距离,m=7.778m;

s--基础边缘至最近塔吊脚的距离,s=2.722m;

经计算得:

MI=97.516×(7.778×2.7223/3-2.7224/6)/7.778=541.06kN·m;

2、截面配筋计算

As=M/(γsh0fy)

αs=M/(α1fcbh02)

ζ=1-(1-2αs)1/2

γs=1-ζ/2

式中,αl──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l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l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1=1.00;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16.70N/mm2;

ho──有效计算高度;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1)、梁上部配筋计算

单筋距形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αlfctho2ζb(1-0.5ζb)=6781.88kN·m>MI=541.06kN·m

梁上部只需构造配筋。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2%,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

1200×800×0.2%=1920mm2

建议配筋值:

HRB335钢筋,425,实际配筋值1963.495mm2。

(2)、梁底配筋计算:

αs=541.060×106/(1.00×16.70×800.00×1150.002)=0.031;

ξ=1-(1-2×0.031)0.5=0.031;

γs=1-0.031/2=0.984;

As=541.060×106/(0.984×1150.00×300)=1593.068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

1200×800×0.15%=1440mm2。

故取As=1593.07mm2。

建议配筋值:

HRB335钢筋,425。

实际配筋值1963.495mm2。

(3)、梁箍筋计算:

Fl=182.43kN,选择Φ10,6肢箍,Asv1=78.54mm2;

s≤(1.25nfyvh0Asv1)/(V-0.7Ftbh0)

ρsv=nAsv1/bs

ρsvmin=0.24ft/fyv

s=320mm

最小配箍率:

ρsv=nAsv1/bs=6×78.540/(800.00×320.00)=0.0018>ρsvmin=0.24ft/fyv=0.24×1.57/210=0.0018

建议配筋值:

HPB235钢筋,10@320

(4)、梁腰筋计算:

十字交叉梁高度h1=1200mm>450mm,所以需要配置腰筋。

As≥t×ho×0.1%=800×1150×0.1%=920mm

故取As=920mm2。

建议配筋值:

HRB335钢筋,614。

实际配筋值923.628mm2。

(5)、板底配筋计算:

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

5500×1100×0.15%=9075mm2。

故取As=9075.00mm2。

建议配筋值:

HRB335钢筋,20@190mm。

承台底面单向根数28根。

实际配筋值8796.459mm2。

基础配筋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