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1770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河北省定州市李亲顾中学高一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竞赛试题

本试题共120分,时间:

90分钟,将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名句在原题上作答

一、基础知识(共11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数shǔ数落数说数九寒天数典忘祖

B.和hé和亲和平曲高和寡和衷共济

C.提tí提防提携提心吊胆提纲契领

D.与yú相与参与与虎谋皮与日俱增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通谍弊病不卑不抗墨守成规B.真缔气慨手屈一指别出新裁

c.蹩气崛起世外桃源东施效颦D.演绎坦护乔妆打扮肆无忌殚

3.下列句子错用“或”的一句是

A.本校师生进校门也要凭工作证或学生证。

B.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精通。

C前面路段交通阻塞,你要赶时间的话,只能骑摩托车或坐出租车去。

D.你到这家市场去,总能买到牛肉或羊肉。

4.依次填入下列文字空白处的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每个人睡觉时都会做梦。

人的睡眠可以划分为有梦睡眠和无梦睡眠两种状态。

_做梦时必然伴有眼睛的快速转动,_有梦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

除此以外,有梦睡眠_有许多生理特点。

A.由于所以也B.由于所以还C.如果那么也D.如果那么还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两个_的老朋友就在茶馆里畅谈起来。

②作为上级领导,要耐心_群众的意见。

③这条街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十分___

A邂逅相遇倾听繁华B.萍水相逢聆听繁华

C.邂道相遇聆听繁荣D.萍水相逢倾听繁荣

6.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明代《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B.山西,这里的高山、密林、城镇、村落。

哪里没写过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C.到底他那天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

已经没法知道了。

D.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

、粗糙,铁中杂有其它金属……等等。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B.他取得的这一优异成绩,在我校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否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8.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其他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全都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B.他指着穿着西服的经理和售货员说:

“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五岁。

C.开会时,工段长发现王师傅还没有来,特地叫他的徒弟去找他。

D.报考这所学院必须具有高中毕业证书或高中毕业的同等学历。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不惮(dān)颓圮(pǐ)嗟悼(dào)芟夷大难(shān)

B.溯流(sù)创伤(chuāng)谥号(shì)长歌当哭(dàng)

C.莅临(lì)游说(shuō)团箕(jī)殒身不恤(xù)

D.浸渍(zì)着落(zhuó)桀骜(ào)独辟蹊径(qī)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竦身永决弥望延口残喘B丰姿袅娜诅咒隐约其辞

C幽僻萧索静秘豁然开朗D蹉跎幅射禁锢情随事迁

1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领导的作用。

②沉默呵,沉默!

不在沉默中,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的家中也养了狗。

A.启迪爆发做客B。

启发暴发作客

C.启迪暴发作客D。

启发爆发做客

12.下列各项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提倡从师学习的始作俑者,他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

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B.阿胶、乌鸡同时进食,可达到血气双补的目的,两者各扬所长,相互助力,藕断丝连,浑然一体。

C.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前不久,台湾《壹周刊》报道了前领导人陈水扁密汇新台币3亿元出境洗钱的事件,人们纷纷街谈巷议这一空前的丑闻。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使命,这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许多家长来说,也常常感到很棘手。

B.依法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项目,建立社保机构独立预算和全国统筹预算,是我国社保机构能力建设的创新战略。

C.由于一至七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强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D.2008年12月15日,两岸同胞企盼了数十年之久的“三通”梦终于圆了,这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1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

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

不知道。

只晓得,每

年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B.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

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

”的偈子。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1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不经心虚无缥缈义气意气用事B.兵慌马乱游目骋怀搏击脉膊

C.缠绵悱恻鞠躬尽瘁坚韧坚忍不拔D.苍茫大地历尽沧桑暮霭和蔼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同时希望伦敦峰会能够住贸易保护主义并给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提供帮助。

②华纳终于不再犹豫,宣布在中国支持CBHD,这表明华纳已认可了CBHD各项技术指标,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并认为CBHD更适合中国国情。

③宝宝们发现,自己故意反抗,父母会出现表情转变,生气或是大声。

A.遏制彷徨斥骂B.遏止彷徨叱骂

C.遏止彳亍斥骂D.遏制彳亍叱骂

17、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矫健凌侮牌匾金壁辉煌B、荆棘瓦菲峥嵘揠苗助长

C、忸怩谄媚箫瑟夜谰人静D、苍桑百舸濡缕轻歌慢舞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时,物体上浮,否则物体下沉。

B.社会上就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人家干正事,他们敲边鼓。

C.长三角鱼米之乡的外片旧了,丢失了。

稻花香里的蛙鸣,被“世界工厂”摧枯拉朽的推土机轰隆隆的声响湮灭了。

D.赵教授在这次学术会议上的发言精彩之极,真可谓不刊之论。

19、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2010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C.郭冬临和牛莉表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笑果”最好,台词“你心里要阳光点”引发观众好评,被看好是2010年新的流行语。

D.“2•12”沙县森林大火的起火原因已调查清楚,专家称原因是由于当地一居民乱扔烟头防火意识不强在作怪。

20.选出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百舸(kě)忤逆(wǔ)揕击(zhèn)苍茫(cāng)

B.箕踞(jíjù)  忸怩(niǔ)戮没(lù)提秦王(tí)

C.怅寥廓(chàng)虱子(shī)悄然(qiǎo)被八创(chuānɡ)

D.夜缒而出(zhuì)万户侯(hóu)青荇(xìng)浪遏飞舟(jié)

21、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矫健凌侮牌匾金壁辉煌B、荆棘瓦菲峥嵘揠苗助长

C、忸怩谄媚箫瑟夜谰人静D、苍桑百舸濡缕轻歌慢舞

22、下列语句中加线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某市玩六合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

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D、阿富汗重建资金匮乏,困难重重,捉襟见肘,临时政府呼吁国际社会,解冻前塔利班政权的海外资产。

2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2010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C.郭冬临和牛莉表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笑果”最好,台词“你心里要阳光点”引发观众好评,被看好是2010年新的流行语。

D.“2•12”沙县森林大火的起火原因已调查清楚,专家称原因是由于当地一居民乱扔烟头防火意识不强在作怪。

2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的诗句。

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C、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出,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D、《再别康桥》中,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达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25、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

(5)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画面(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画面

A、

(1)(3)(5)B

(1)(4)(6)C、

(2)(4)(5)D、

(2)(3)(6)

2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沛公军霸上。

D.越国以鄙远。

27.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荆轲和而歌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其人居远,而为留待。

D.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姓名考号高一年级部班

28.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是寡人之过也。

C.以其无礼于晋。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二、现代文阅读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

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国君都是他的后裔。

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

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29、本文第一段说明了黄河的几个特点,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说明黄河流程漫长B.说明黄河流域广大

C.说明黄河气势雄伟D.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0、下列不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的一项【】

A.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B.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C.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D.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31、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B.因为华族发展到整个中国

C.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地区。

D.因为黄帝后裔自称“华”。

3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唯一发祥地。

B.本文作者多处用“摇篮”来比喻黄河,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活动的区域在黄河中游。

D.本文第四段中“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三、文言文阅读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

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帝每宴,好其繁声②。

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

“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

能自改邪?

将令相举以法乎?

”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帝怪而问之。

弘乃离席免冠谢曰:

“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

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注】①洽闻:

见多识广。

②繁声:

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

③郑声:

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

④雅颂:

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3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清行致称致:

得到B、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拜:

拜见

C、不与席而让之曰让:

责备D、而今数进郑声进:

演奏

34、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是()

A、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B、吾所以荐子者

C、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D、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3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B、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望能以

忠正导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D、弘闻之不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④谭见弘,失其常度⑤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④

3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

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面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B、桓谭受到宋弘的责备后,在朝廷宴会上,当光武帝命他鼓琴时,他见到宋弘而“失其常度”,说明桓谭仍有羞耻之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C、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循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D、光武帝听了宋弘对自己的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

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四、名句默写(9分)

①恰同学少年,,,。

指点江山,,。

②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丁香般的惆怅。

③(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

高一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l、A(B曲高和he4寡;C提di1防;D参与yu4)

2.A"(谍一碟、抗一亢;B统一谛,慨一概,手一首,新一心;C蹩一憋;D坦一袒,妆一装,殚一惮

3、B("或"表选择,此处与"都精通"相矛眉,应改为"和")

4、B("做梦时必然伴有眼睛转动"与"有梦……称快速眼动睡眠"构成因果关系,要由于……所以"连接。

"除此之外"后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用"还"连接)

5.A("邂逅相遇"的意思是:

没有约会而遇到,多用于指熟人,"萍水相逢"比喻偶然遇见,一般用于陌生人;‘倾听"的意思是:

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聆听"的意思是:

仔细地听,多用于下对上;"繁华"的意思是:

城镇街市兴旺热闹,"繁荣"的意思是:

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

6.A(引用部分是"好似"

的宾语,故逗号在引号外。

B并列也有层次之分,"高山、密林"与"城镇、村落"是大并列,故要用比顿号稍长的逗号隔开,以表示两个并列层次。

C一般陈述句,不需作答,不应用问号。

D省略号不能与"等等"及句号同时同处使用)

7、C(A"花粉"是集合概念,不受数量词修饰限制;B"历史上"与"前"重复;D"避免不犯"即"犯",词与义反)

8.D(A"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可理解为"其他的党和国家"或常委外的其他领导人;B"穿着西服的经理和售货员"可理解为经理穿西服,或经理、售货员都穿西服;C"特地叫他徒弟"可理解为王师傅的徒弟或工段长自己的徒弟)

9.BA惮应为dànC说应为shuìD蹊应为xī

10.BA决应为诀C秘应为谧D幅应为辐

11.A

12.CA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B“藕断丝连”与语境不符,应改为“珠联璧合”。

D街谈巷议:

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名词性质,后不能加宾语

13.DA句式杂糅,删掉“这对于”和“来说”,或者把“也常常感到很为难”改为“也是一个难题”。

B成分残缺,应该是“建立……制度”,在“全国统筹预算”后加“制度”。

C介词滥用,删掉句首的“由于”

14.BA两个“问号”应为“逗号”。

C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

D“顿号”应为“逗号”

15、B慌-荒

16、A(遏制:

制止,控制。

遏止:

用力阻止。

彷徨:

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彳亍:

走走停停的样子。

斥骂:

责骂,带有斥责、怪罪的意思。

叱骂:

责骂,强调声音大。

17、B.(A项“金壁辉煌”中的“壁”应写作“碧”;C项“箫瑟”中的“箫”应写作“萧”,“夜谰人静”中的“谰”应写作“阑”;D项“苍桑”中的“苍”应写作“沧”,“轻歌慢舞”中的“慢”应写作“曼”。

18、D(A“否则”应作“反之;B“敲边鼓”应作“挖墙脚”;C“摧枯拉朽”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势力或事物)

19.C

20、答案:

CA、百舸(gě)B、提秦王(dǐ)D、遏“è”

21、B.(A项“金壁辉煌”中的“壁”应写作“碧”;C项“箫瑟”中的“箫”应写作“萧”,“夜谰人静”中的“谰”应写作“阑”;D项“苍桑”中的“苍”应写作“沧”,“轻歌慢舞”中的“慢”应写作“曼”。

22、D.(A项“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

B项望文生义,“指点江山”的意思是评说国家大事;C项“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用于“地下六合彩”这个反面事物的死灰复燃不恰当。

D项“捉襟见肘”: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

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23.C

24、C。

(A项引号内的句号多余,应删除;B项中,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美”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冒号只能管到这里。

D项中新娘和金柳应加引号。

25.B

26C27.B28.D

29.D(第一段说明的是黄河的自然特征,而不是人文特征。

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的说明是从第二段开始的)

30.A(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31.C(“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两点:

一是主体的称谓——黄帝和他的族系及后裔自称“华”;二是区域的位置——黄帝和他的族系及后裔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

能概括这两层意思的只有C项)

32.B(A错在将原文“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转述成了“古代文明的发祥地”,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C错在将原文“主要活动的区域”转述成了“活动的区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D“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强调的是人文特征,而不是自然特征)

33.B(授官)

34.A

35.B、(A一为“于是,就”,一为“实现,满足”;C一为介词“用”,一为连词“来,用来”;D、一为代词,一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6、C(④不属于宋弘的行为)

37、A(宋弘没有“面责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