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0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docx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

秋月程颢阅读答案

【篇一:

江苏省2015届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全部范围。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坎坷/苛求剑鞘/悬崖峭壁宝藏/藏龙卧虎......

b.分娩/冠冕弹劾/言简意赅铜臭/遗臭万年......

作坊/有所作为..

d.船舷/眩目笨拙/咄咄逼人只身/只言片语......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该产品的面世,无论是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还是在皮肤再生修复方面,都取得了传统烧伤外科产品的功效。

②400余名文化工作者代表在印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横幅上签名,并发表,今后将立足本职工作,用优秀民族文化引领各族群众,以矫健的步伐走上现代化的文明之路。

a.望尘莫及郑重声明b.鞭长莫及庄重声明

c.鞭长莫及郑重申明d.望尘莫及庄重申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条例规定,对进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在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予以限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b.近年来,黑龙江森工林区大幅减少木材采伐,并实施生态移民,无人区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频繁开始迁徙,实现了人“退”虎“进”。

c.中国的电信企业已成为拉美地区通信技术和终端市场的主要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商,并开始与欧洲运营商携手,参与拉美新一代网络构建和技术标准。

d.试点地区要强化对排污单位的监测,提高执法监管力度,对于超排污权排放或在交易中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并予以曝光。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老同学,我因病误课,想请你周末帮我补课,还望垂范,不吝赐教。

b.如果本人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定当尽绵薄之力,效犬马之劳。

c.兹定于本月10日在阶梯教室召开考务会议,望全体人员按时参加。

d.我因事不能与会,错失切磋、学习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c.绮丽/崎岖..训诂/沽名钓誉..

a.吹捧他人就会失去自尊,屈膝于地。

b.高高在上,得意忘形,是危险的。

c.才干不能靠自居和他人的吹捧。

d.不论何时,人都应有自知之明。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复蒋松如书

姚鼐

①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耳目为之聩霿。

冬间,舍侄浣江寄至先生大作数

篇,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

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

绳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

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

所论为喜,于是鼐益自惭。

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

鼐与先.

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

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

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

利禄之途一开,为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

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至,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

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

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

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

先生之说失于隘者矣。

博闻强识,以助宋君子之所遗,则可也;以将跨越宋君子,则不可也。

.鼐往昔在都中,与戴东原辈往复尝论此事,作《送钱献之序》,发明此旨。

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

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⑤“木铎”之义,苏氏说,集注固取之矣;然不以为正解者,以其对“何患于丧”意少.

远也。

至盆成见杀之集注,义甚精当,先生曷为驳之哉?

朱子说诚亦有误者,而此条恐未误也,望更思之。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聊识其意于行间识:

记得.

⑥④③②

b.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被:

蒙受.

c.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衷:

内心

d.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介:

留存.7.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为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

b.以专宗汉学为至.

c.以助宋君子之所遗.

d.然不以为正解者.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

(4分)

(2)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

(4分)

9.姚鼐从蒋松如先生的文章中发现了蒋松如先生的哪些不足和错误?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阳

高适

①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②③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④⑤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华:

白发。

②已:

停止。

③就:

接近,将要。

④剥啄:

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⑤乌帽:

即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

欹:

倾斜。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

请简要分析。

(4分)

(2)尾联中的“独坐”“空”“搔首”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3)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3)▲,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

(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7)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迷人的侧影

纽约。

破旧的“卫城”旅馆。

乖僻而寒碜的老勃朗太太整年整月忙碌着。

洗衣、做饭,数家珍似的整理着破烂什物。

不过,整年整月总有许多投机商走马灯似的来求见。

她专放高利贷。

五六百万美元。

哎,小意思!

在金融资本家的聚会上,他们公认,这位“穷老婆子”是当今世界上第三位富甲天下的女人。

在“卫城”底层账房里端坐的是贫寒的孤女贝兹。

她收入微薄,衣着简朴,但青春娇美的容貌犹如古希腊的神像。

旅客进出时都情不自禁向她打招呼,唯有老勃朗太太不屑一顾。

然而,有一天,她佝偻着身子钉在账房门口,痴迷地凝视着贝兹足足有十分钟。

贝兹办着种种事务,打字,算账,心里却直纳闷。

傍晚下班时,老太太差人来请她。

她思忖,准是要打印什么期票、讨债单。

她刚坐下,老太太就急切地央求道:

“你是我这辈子看到的最美的姑娘。

我请你马上辞职,跟我住在一起,我这个孤老婆子要个伴儿啊!

”这要求太突然,不由得贝兹满腹狐疑。

老太太情词恳切连连申辩说别人说她悭吝纯属造谣,并声言眼下手头就有几千万美元现钞,保证贝兹生活富足。

贝兹饱尝孤苦生活的凄凉,又极富同情心,便爽快地应允了。

此后,老太太终日赞赏着她的美丽。

她看书读报时,老太太就如信徒瞻仰圣像似的虔敬望着她的侧影,一口气看上半个钟头一动不动。

反常的举止不能不引发她的疑问。

老太太动情了,说道:

“你的面貌,活脱脱就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我生平最好、日夜思念的朋友!

与世隔绝、死气沉沉的生活使姑娘闷闷不乐。

而探究别人生活的隐衷,做别人生活或回忆中的替身也甚为可鄙。

贝兹起意离去。

老太太立刻带她到最时髦的服装店定做了豪华的服装。

接着,移居一家大旅馆,住进六居室的套间。

老太太决定以债主身份举办社交晚宴,邀请美国社交界诸多名流,让贝兹大展芳华。

亮如白昼的宴会厅里,六十多位欠债人都轮番颂扬贝兹,巴结着这位未来的女继承人。

诸如恶浊的灰雾里吹来一股清新的海风,市侩的包围圈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倜傥潇洒的青年——版画家拉斯罗普。

他真挚、诚恳、纯洁的感情触动了贝兹的芳心。

宴会结束在子夜。

贝兹扶着疲乏的老太太回卧室休息。

谁料到,猛然间老太太又打起精神,焦急地催促着要看今夜开销的账单。

天哪,总金额六百元!

她当场昏了过去。

幸好一会儿她苏醒了,指着账单连声惊呼:

“那是什么呀!

那是什么呀!

”贝兹感到自己手中拿着的并非一张纸头,而是一个绞索。

老太太整夜叹息、啼哭,简直中了邪。

黎明,她匆匆梳洗过,连早点都顾不上吃就拉着贝兹离开了这家旅馆。

直到天快黑下来,她才决定住进城郊一家比“卫城”更破旧的客栈。

这间后楼偏屋没安电灯,她只准贝兹点一支蜡烛。

白天,贝兹要到楼下后院去洗衣洗菜。

每天的菜钱最高限额一角五分。

从此,贝兹半饥半饱地度日。

贝兹除了伺候她,还要寸步不离整天过账,掐算着放债利息的总收入。

这种女仆兼养女的处境使贝兹厌弃,告别的时刻到了。

“我并不崇拜金钱。

我要过人的正常生活。

”老太太大哭大闹起来:

“我要你在我身边,我必须整天瞅着你!

”“莫名其妙!

你整天入迷地枯坐在圈椅里瞧我的侧影让我坐立不安!

贝兹又回到“卫城”底层的账房里,坐在打字机前,恢复了灰姑娘的本色。

她感到从未体会过的畅快、自在。

那些曾对她百般阿谀奉承的阔佬与她迎面相遇佯作素不相识,唯有拉斯罗普并没有因她失去致富的未来而淡漠了情谊。

他经常来看望她,与她约会。

他俩成为一往情深的爱侣。

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婚之夜,俩人回忆起初次的相识。

他尤为崇敬她对清贫淡泊的抉择。

贝兹吐露心底的疑团。

她说对老勃朗太太那样痴迷自己的侧影,百思而不得其解。

新郎把新娘拉到梳妆台前,亲手用鲜花编成一个花环放到新娘秀发飘垂的头上。

然后,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黄澄澄的金币。

于是,谜底揭开?

?

新娘不禁倒抽一口气:

“啊!

啊!

——”

原来她的侧影竟和金币上的浅浮雕像一模一样。

12.小说第一段写破旧的“卫城”旅馆有何意图?

请简要分析。

(4分)

13.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6分)

(1)老太太动情了,说道:

“你的面貌,活脱脱就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我生平最好、日夜思念的朋友!

(2)诸如恶浊的灰雾里吹来一股清新的海风,市侩的包围圈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倜傥潇洒的青年——版画家拉斯罗普。

14.小说中的人物贝兹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15.小说主要塑造了老勃朗太太和贝兹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结合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艺术与模仿自然

宗白华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两位希腊哲学家都说模仿自然是艺术的本质。

但两位对“自然模仿”的解释并不全同,因此对艺术的价值与地位的意见也两样。

柏拉图认为人类感官所接触的自然乃是“观念世界”的幻影。

艺术又是描摹这幻影世界的幻影。

所以在求真理的哲学立场上看来是毫无价值、徒乱人意、刺激肉感的。

亚里士多德的意见则不同。

他看这自然界现象不是幻影,而是一个个生命的形体。

所以模仿它、表现它,是种有价值的事,可以增进知识进而表示技能。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确是有他当时经验的基础。

希腊的雕刻、绘画,如中国古代的艺术原本是写实的作品。

艺术的理想当然是用最适当的材料,在最适当的方式中,描摹最美的对象。

所以艺术的过程终归是形式化,是一种造型。

就是大自然的万物也是由物质材料创化千形万态的生命形体。

艺术的创造是“模仿自然创造的过程”。

艺术家是个小造物主,艺术品是个小宇宙。

它的内部是真理,就同宇宙的内部是真理一样。

所以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很奇异的话:

“诗是比历史更哲学的。

”这就是说诗歌比历史学的记载更近于真理。

因为诗是表现人生普遍的情绪与意义,历史是记述个别的事实;诗所描述的是人生情理中的必然性,历史是叙述时空中事态的偶然性。

文艺的事是要能在一件人生个别的姿态行动中,深深地表露出人心的普遍定律。

艺术的模仿不是徘徊于自然的外表,乃是深深透入真实的必然性。

所以艺术最邻近于哲学,它是达到真理表现真理的另一道路,它使真理披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艺术家对于人生对于宇宙因有着最虔诚的“爱”与“敬”,从情感的体验发现真理与价值,如古代大宗教家、大哲学家一样。

而与近代由于应付自然,利用自然,而研究分析自然之科学知识根本不同。

一则以庄严敬爱为基础,一则以权力意志为基础。

柏拉图虽阐明真知由“爱”而获得,但没有认识到伟大的艺术是在感官直觉中领悟人生与宇宙的真境,再借感觉界的对象表现这种真实。

但感觉的境界欲作真理的启示须经过“形式”的组织,否则是一堆零乱无系统的印象。

艺术的境界是感官的,也是形式的(科学知识亦复如是)。

形式的初步是“复杂中的统一”。

所以亚里士多德已经谈到这个问题。

艺术是感官对象。

但普通的日常实际生活中感觉的对象是一个个与人发生交涉的物体,是刺激人欲望心的物体,然而艺术是要人静观领略,不生欲心的。

所以艺术品须能超脱实用关系之上,自成一形式的境界,自织成一个超然自在的有机体。

如一曲音乐缥缈于空际,不落尘网。

这个艺术的有机体对外是一独立的“统一形式”,在内是“力的回旋”,丰富复杂的生命表现。

于是艺术在人生中自成一世界,自有其组织与启示,与科学哲学等并立而无愧。

(有删改)

16.为什么说“艺术最邻近于哲学”?

(6分)

17.简要分析艺术是如何从自然中形成的。

(6分)

18.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篇二: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ass=txt>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的反腐败

唐太宗亲眼目睹了隋炀帝?

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

,终致?

率土分崩?

,深刻指出:

?

为主贪,必丧其国。

?

他即位伊始便把后宫美女释放3000人,任其择偶出嫁。

贞观十二年(638年)出巡山西,浦州刺史赵元楷大肆铺张接迎,太宗斥责他此举纯属?

亡隋弊俗?

,吓得赵元楷?

数日不食而卒?

唐朝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是唐律中的《职律》。

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

二十五匹绞?

,收受钱财而枉法者?

加役流?

形象点说,在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县长和处长们)贪污受贿相当于其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唐太宗曾告诫群臣?

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

,谕劝百官不要因贪图钱财而毁了身家性命。

《唐律〃诈伪》设有谎报、虚报政绩罪,即自报、指使下属或授意他人谎报、虚报均属此列。

《唐律〃职制》设有请托说情罪,明确规定没有使用财物而仅靠人情向主管人员求办某事,也要禁止。

非主管人员替别人请托,只要开口,就要杖一百;如果枉法,和主管人员同等处罚。

《唐律》还规定,主管官员受财枉法,受贿相当于一尺绢的,要判处杖刑一百,并且一匹加一等,十五匹判处绞刑。

官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收受百姓财物、牛羊瓜果等供馈,或向百姓借贷财物,役使人力等,均以贪污罪论处,以防止官吏对下属及百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

而普通百姓盗窃,即使五十匹,只是流放服役而已。

唐代开始,监察官?

二周年一替?

,且以较快的速度升迁,既鼓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防止了在位长久带来的弊病,因为?

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

?

唐代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

德?

、?

行?

两个方面。

?

德?

包括官吏的品质、道德修养、对君主的忠、信、笃、卫等;?

行’包括官吏的能力大小,守职的勤惰、政绩的好坏等。

?

德?

的标准是?

四善?

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简称?

德、慎、公、勤?

这?

四善?

是对全国所有官吏而言的标准。

行能政绩的考核标准有二十七条,称之为?

二十七最?

这二十七条标准是针对各种不同业务,不同部门的官吏而言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唐律”中相关反腐败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律》中的《职律》是唐朝制定的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其中有对官员收受钱财进行严格的处罚的规定。

b.《唐律》规定自报、指使下属或授意他人谎报、虚报政绩,是一种犯罪,可以看出

唐朝对官员的政绩考核较为严格。

c.《唐律》也禁止没有使用财物而仅靠人情向主管人员求办某事,非主管人员替别人

请托,要杖一百并和主管人员同等处罚。

d.《唐律》对主管官员受财枉法有严格的规定,受贿相当于一尺绢的,要判处杖刑一

百,十五匹判处绞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隋朝灭亡,深刻指出官员腐败的严重后果,并在上任伊始便释

放宫女3000,这反映出他反腐的决心。

b.唐太宗反对官员铺张浪费,出巡山西时严厉斥责赵元楷,吓得赵元楷“数日不食而

卒”。

c.唐朝对贪污受贿的处罚十分严厉,规定正七品官员贪污受贿相当于其一个多月的俸

禄,就要被绞杀。

d.为防止官吏对下属及百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唐律规定官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收受

百姓财物或向百姓借贷财物等,均以贪污罪论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律规定普通百姓,即使盗窃五十匹绢,也只是流放服役,可见唐律对百姓犯罪处

罚比较宽松。

b.为了鼓励官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在位长久带来的弊病,唐代开始,实行监察官“二

周年一替”制度。

c.唐朝主要从“德”、“行”两个方面对官吏进行考核,“德”包括官吏的品质、道

德修养等,“行’包括官吏的能力大小,守职的勤惰等。

d.唐朝对官员的考核有明确的标准,有对全国所有官吏而言的标准“四善”,还有

针对各种不同业务,不同部门的官吏的考核标准“二十七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贯,字仲通,其先相州安阳人,后葬其父河阳,因家焉。

少倜傥,数上疏言边事。

举.

进士,真宗识贯名,擢臵高第。

历知卫州、泾州。

督察盗贼,禁戢不肖子弟,簿书筦库,赋.

租出入,皆自检核。

尝谓僚属曰:

?

视县官物如己物,容有奸乎?

?

州人惮其严。

擢利州路.

转运使。

岁饥,出职田粟赈饥者,又帅富民令计口占粟,悉发其余。

徙陕西,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入为三司盐铁判官。

领河北转运使,请疏徐、鲍、曹、易四水,兴屯田。

贯喜言兵,咸平中,大将杨琼、王荣丧师而归,贯上书曰:

?

前日不斩傅潜、张昭允,使琼辈畏死不畏法,请自今合战而奔者,主校皆斩;大将战死,裨校无伤而还,与奔军同。

军衄城围,别部力足救而不至者,以逗留论。

?

真宗嘉纳之。

又尝上《形势》、《选将》、《练兵论》三篇,大略言:

地有六害。

今北边既失古北之险,然自威虏城东距海三百里,沮泽硗确,所谓天设地造,非敌所能轻入。

由威虏西极狼山不百里,地广平,利驰突,此必争之地。

凡争地之利,先居则佚,后起则劳,宜有以待之。

昔李汉超守瀛州,契丹不敢视关南尺寸地。

今将帅大抵用恩泽进,虽谨重可信,卒与敌遇,方略何从而出邪?

故敌势益张,兵折于外者二十年。

可以卫京师,不可以戍边境。

请募土人隶本军,籍丁民为府兵,使北捍契丹,西捍夏人。

敌之情伪,地势之险易,彼皆素知,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矣。

后以疾卒。

著《兵略》,世颇称之。

子安石。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葬其父河阳,因家焉家:

安家.

b.真宗识贯名,擢置高第第:

及第,考中.

c.州人惮其严惮:

惧怕.

d.世颇称之称:

赞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b.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c.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d.方国家收天下材勇/以备禁旅/赖廪给赐予而已/恬于休息/久不识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贯得到皇帝的赏识:

陈贯年少时卓越不凡,考中为进士,真宗皇帝就知道他的名

字,后来上书关于军队的管理,以及三篇相关军事的文章都得到皇帝的赞许。

b.陈贯尽职尽责:

督察盗贼时,对赋租的收入和支出,都亲自检查核实,曾经对同僚

们说:

如果将国家财物当作自己的财物,就不会容忍奸贼的存在了。

c.陈贯体恤百姓,重视农业:

作利州路转运使时拿出自己职田的粟米赈济饥荒者,兼

任河北转运使,请求兴修水利、大兴屯田。

d.陈贯精通军事:

他认为威虏城东地势险要,敌人不能轻易进入,威虏往西土地广阔

平坦,有利于车马疾行,是兵家必争之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凡争地之利,先居则佚,后起则劳,宜有以待之。

(5分)

(2)今将帅大抵用恩泽进,虽谨重可信,卒与敌遇,方略何从而出邪?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8.程颢在诗中是用什么手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秋月”,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夜色迷茫

梅贻涵

列车快到江湾市时是子夜时分,我和女儿迷迷糊糊地从卧铺上爬起来,准备下车。

这时一瘦如麻杆的男人在昏暗中鬼鬼祟祟地走过来,小声地问道:

你的车票报销吗?

我不免有些疑惑,心想他问这个做什么,但还是如实地回答道:

不报。

那把票卖给我吧!

十元一张。

麻杆看了一眼四周声音低低地说。

你买用过的旧车票做什么?

想到现在骗人的太多,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们公出报销,每人可报二张,现在还缺少几张,大姐,你就帮个忙吧!

麻杆有些犹豫,声音也更低了。

二十怎样?

你不用担心,我也在江湾市下车,我们的人会送你出站台的。

不,我回去也报销。

明知道不会有人替我报销,这票在我手里完全是废纸一张,还不如换了四十元钱,但我坚持着不卖。

刚说了不报,怎么这一会就又报了!

麻杆看看我还很小的女儿,脸色变得阴沉起来。

我见他变了脸,想起刚才他说的?

我们的人?

,突然有些害怕,担心他们下车后报复我和女儿。

正害怕,又一脸上有一道明显刀疤的男子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