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397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docx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的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的设计、制造、试验和应用。

本标准是制定产品标准的依据,同时为产品试验和认证提供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88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ISO七位编码字符集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5271.14信息技术词汇第14部分:

可靠性、可维护性与可用性

GB/T6107-2000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

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5629.11(所有部分)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

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18030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18220-2012信息技术手持式信息处理设备通用规范

GB/T18347128条码

GB/T18455包装回收标志

GB/T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27766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

SJ/T11364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

YD/T1484-2011移动台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2009年3月1日

ISO/IEC14443(所有部分)识别卡无触点的集成电路卡接近式卡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手持读写终端handheldread-writeterminalfortraceabilityofmeatandvegetable

应用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领域的手持式信息处理终端(简称溯源手持终端),可实现溯源数据采集、查询、传输等功能。

可选支持射频卡读写、一维码和二维码识读、无线网络通信、移动通信、收据打印、蓝牙通讯等模块。

3.2 

肉类流通服务追溯卡servicecardfortraceabilityofmeatandvegetable

肉类蔬菜流通经营者所持的身份凭证和记录、传递交易过程信息的载体。

按照商务部规定的信息记录格式和加密规则,由试点城市商务主管部门监制并统一配发给肉类蔬菜经营者。

一般采用IC卡或中央处理器卡,全国统一标识,统一样式。

4 要求

4.1 设计要求

硬件要求

4.1.1.1 核心处理模块

处理器采用一个或多个32位及以上中央处理器,工作主频不低于300MHz。

存储器可根据使用要求选配只读内存、随机存储器、闪存、内存卡等。

存储容量按使用要求配置,只读内存和随机存储器均不小于64MB。

4.1.1.2 显示屏

产品配置液晶显示屏,具体要求如下:

a)屏幕尺寸不小于71.12mm;

b)背光源根据客户需求选配;

c)分辨率不低于160×128。

4.1.1.3 输入模块

产品配置的输入设备要求如下:

a)应具备至少12个按键,符合GB/T18220-2012中4.6条的规定;

b)可配置触摸屏和手写输入;

c)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其他输入设备。

4.1.1.4 打印模块

在需要打印票据的场合,应配备热敏打印机:

a)支持GB/T1988和GB18030(强制性部分);

b)支持GB/T18347一维条码和GB/T27766二维条码的打印。

4.1.1.5 输入输出接口

4.1.1.5.1产品应配置以下接口:

a)串行接口,应符合GB/T6107-2000相关要求。

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c)内存卡接口,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d)无线网络接口,应符合GB/T15629.11的要求;

4.1.1.5.2根据实际需求,产品可配置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蓝牙通讯接口。

4.1.1.6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产品采用内置电池供电,交流电充电时应能正常工作;

b)电池充满电之后,能连续识读不低于1000次或待机时间不低于100小时。

软件要求

产品配置的软件应与说明书中的描述相一致,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的要求。

产品配置的软件应与系统的硬件资源相适应,除系统软件、部分驱动软件或增配的应用软件外,还应配有相应的检查程序,自检程序应根据实际要求编制,并符合附录A的要求。

对同一系统产品的软件应遵循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中文化和向上兼容的原则。

4.2 外观和结构

产品的设计和结构应保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不引起任何危险。

产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等,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起泡、龟裂、脱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

产品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键盘、开关及其它活动部件的动作应灵活可靠。

产品的标志、铭牌和说明功能的文字及符号,应简明清晰,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4.3 软件功能和性能

追溯软件

产品的追溯软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b)应有内置数据库,并支持文件系统存储管理;

c)应可远程网络升级和内存卡升级;

d)应提供开发平台,支持第三方软件开发。

追溯软件接口

追溯软件数据接口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追溯软件应具备与节点子系统进行数据通讯的能力,满足追溯需求;

b)追溯软件与节点子系统接口应遵循网络服务方式或动态链接库方式;

c)数据接口内容包括获取时间、上传交易流水、用户登录、巡查结果、获取手持终端软件升级信息、用户注销等信息;

d)追溯软件数据接口应符合相关标准。

4.4 识读要求

射频模块

产品需配置射频卡读写模块,可读写肉菜流通追溯服务卡,并应符合ISO/IEC14443(TypeA)的规定。

条码识读模块

4.4.1.1 识读组件

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荷耦合器件或其他类型识读组件。

摄像头有效光学像素不低于30万。

4.4.1.2 支持码制

至少能识读符合GB/T18347的一维码和符合GB/T27766的二维码。

4.4.1.3 条码拒识率

条码拒识率应小于等于0.01%。

识读速度

读取交易记录数据不大于2s,其他数据不大于5s。

4.5 无线通讯模块要求

终端应配置无线通讯模块,无线应符合GB/T15629.11的规定。

终端的无线通讯模块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无线通讯模块性能要求

项目

性能指标

发射功率

≥20dBm

灵敏度

≤-100dBm

4.6 安全

产品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1的规定。

4.7 电源适应能力

交流供电的产品,应能在220V±22V,50Hz±1Hz条件下正常工作。

直流电源供电时,应能在直流电压标称值的(100±5)%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对于电源有特殊要求的单元应在产品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4.8 电磁兼容性

无线电骚扰限值

产品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GB9254规定的A级要求。

抗扰度限值

产品的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17618的规定。

4.9 环境适应性

产品应符合GB/T18220-2012中4.14条的规定。

4.10 可靠性

采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衡量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产品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m1值应不少于10000h。

4.11 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适用时,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GB/T26572的规定。

4.12 外壳防护

外壳防护等级要求达到IP65,内置打印机的产品无此要求,但主体需具备一定的防水设计。

4.13 文档要求

产品文档应符合GB/T25000.51-2010中文档集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环境条件

除气候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和抗电强度试验以外,其它试验均可在下述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

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25%~75%;

大气压:

86kPa~106kPa。

5.2 设计要求测试

逐项对4.1相关要求进行测试,应符合4.1的要求。

5.3 外观和结构检查

用目测法及手动逐项进行测试,应符合4.2的要求。

5.4 软件功能和性能测试

按照4.3的要求逐项测试各项软件功能和性能。

5.5 识读测试

条码识读测试

5.5.1.1 识读码制测试

逐项识读4.4.2.1规定码制的标准测试图片,识读结果应正确。

5.5.1.2 识读距离测试

将符合4.4.2.1规定码制的标准测试图片粘贴在标签架上,在不同的距离处进行测试,产品可识读不同条码的距离应符合4.4.2.2要求。

5.5.1.3 识读速度测试

用秒表测试连续符合4.4.2.1规定码制的条码10次使用的总时间,计算出平均每次识读时间,应符合4.4.3条要求。

5.5.1.4 拒识率测试

将测试用符合4.4.2.1规定码制的条码粘贴在标签架上,在120mm处进行测试。

定型检验时,累计识读条码标签10000次,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条码的正确识别率,应符合4.4.2.2要求:

PR=(R/P)×100%

其中,PR为条码拒识率,P为识读总次数,R为识读错误的次数。

交收检验时,累计识读100次,应不出现错误。

射频卡识读测试

5.5.1.5 拒识率测试

将测试用符合4.4.1要求的测试卡粘贴在标签架上,在20mm处进行测试。

定型检验时,累计识读测试卡10000次,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条码的正确识别率,应符合4.4.2.2条要求:

PR=(R/P)×100%

其中,PR为卡拒识率,P为识读总次数,R为识读错误的次数。

交收检验时,累计识读100次,应不出现错误。

5.6 无线通讯模块测试

按照GB15629.11和YD/T1484-2011的有关规定进行。

5.7 安全试验

按照GB4943.1的有关规定进行。

5.8 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采用交流电源供电的产品,交流电源适应能力试验按表2中的组合,对受试样品进行试验。

每种组合应运行自检程序一遍,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表2 交流电源适应范围

组合

标称值

电压

V

频率

Hz

1

220

50

2

176

49

3

176

51

4

242

49

5

242

51

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的产品,适应能力试验按表3中的次序,对受试样品进行试验。

每种电压值下应运行自检程序一遍,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非3.7V电压标准的,可参考表3,分别用最大、最小及标称电压做测试。

表3 直流电源适应范围

次序

标称值

1

3.7V

2

3.6V

3

4.2V

5.9 电磁兼容性试验

无线电骚扰限值

按照GB9254的规定进行。

谐波电流

按照GB17625.1的规定进行。

抗扰度限值

按照GB/T17618的规定进行。

试验过程中产品运行检查程序。

5.10 环境试验

按照GB/T18220-2012中5.15的规定进行。

5.11 可靠性试验

试验条件

本部分规定可靠性试验的目的是确定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试验周期内综合应力规定如下:

电应力:

受试样品在输入电压标称值(220V)的±10%变化范围内工作(直流供电产品电压变化为±5%)。

一个周期内各种条件工作时间的分配为:

电压上限25%,标称值50%,电压下限25%。

温度应力:

受试样品在一个周期内由正常温度(具体值由产品标准规定)升至表1规定的温度上限值再回到正常温度。

温度变化率的平均值为0.7℃/min~1℃/min,或根据受试样品的特殊要求选用其他值。

在一个周期内,保持在上限和正常温度的持续时间之比应为1:

1左右。

一个周期称为一个循环,在总试验期间内循环次数不应小于3次。

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应不大于0.2m0,电应力和温度应力应同时施加。

试验方案

可靠性试验按照GB/T5080.7的规定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的方案由产品标准规定。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运行检查程序,故障的判据和计入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并只统计关联故障数。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应持续到总试验时间及总故障数均能按选定的试验方案作出接收或拒收判决时截止。

多台受试样品试验时,每台受试样品的试验时间不得小于所有受试样品的平均试验时间的一半。

5.12 限用物质的限量测定

按照GB/T26125的规定进行。

5.13 外壳防护试验

按照GB4208的规定,符合4.12的要求进行试验。

5.14 文档检查

产品文档应按照GB/T25000.51-2010的文档集要求进行检查。

6 质量评定程序

6.1 一般规定

产品在定型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生产过程中应按本部分和产品标准中的补充规定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这些规定的要求。

6.2 检验分类

本部分规定的检验分为:

a)定型检验;

b)质量一致性检验。

c)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分别按表4的规定。

若产品标准中有补充检验的项目,应将其插入至表4的相应位置。

表4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定型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逐批检验

周期检验

设计要求

4.1

5.2

外观和结构

4.2

5.3

软件功能和性能

4.3

5.4

识读

4.4

5.5

无线通讯模块

4.5

5.6

安全

4.6

5.7

电源适应能力

4.7

5.8

电磁兼容性

4.8

5.9

环境适应性

4.9

5.10

可靠性

4.10

5.11

#

限用物质的限量

4.11

5.12

#

外壳防护

4.12

5.13

文档

4.13

5.14

注:

“○”表示应进行的检验项目,“—”表示不检验的项目,“#”表示可选检验的项目。

在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中,安全检验仅作接地连续性、接触电流和抗电强度三项。

6.3 定型检验

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

产品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应通过定型检验。

定型检验机构

定型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委托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

可靠性鉴定样品数

定型检验中的可靠性鉴定试验的样品数按表5抽取或依据产品批量、试验时间确定。

其他检验项目的样品数量为2台或2台以上。

表5 抽样样品数

批量或连续生产台数

最佳样品数

最大样品数

1~3

全部

全部

3~10

3

5

11~20

5

8

21~50

6

10

51~100

8

14

100以上

10

15

定型检验各项目故障的判定和计入方法

定型检验中的各试验项目故障的判定和计入方法见附录B。

除可靠性试验外,其余项目均按以下规定进行。

试验中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应停止试验,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重新进行该项试验。

若在以后的试验中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在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后,应重新进行定型检验。

定型检验报告

检验后要提交定型检验报告。

6.4 逐批检验

逐批检验的质量检验

逐批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

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质量检验

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数逐批检验,检验中,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返修后重新进行检验,若再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则判该台产品为不合格品。

逐批检验中性能和外观结构检查,允许按照GB/T2828.1进行抽样检验,如采用抽样检验,产品标准中应规定抽样方案和拒收后的处理方法。

合格产品的判定

通过检验的产品为合格产品。

6.5 周期检验

连续生产产品的检验

连续生产的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周期检验。

周期检验机构

周期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或委托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机构负责进行。

根据订货方的要求,产品制造单位应提供该产品近期的周期检验报告。

周期检验的样品数

周期检验样品应在逐批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可靠性试验的样品数根据产品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试验样品数为2台。

周期检验的故障判定

周期检验中的各检验项目故障的判定和计入方法见附录B。

除可靠性试验外,其余项目的故障按以下处理。

检验中出现故障或任一项通不过时应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

经修复后重新进行该项检验。

之后,再顺序做以下各项试验,如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在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再经修复后,应重新进行周期检验。

在重新进行周期检验中又出现某一项通不过的情况时,判该产品通不过周期检验。

经过周期检验中的环境试验的样品,应印有标记,一般不应作为合格品出厂。

周期检验报告

检验后要提交周期检验报告。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产品的标志应包括:

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产品技术规格、产品使用说明书、制造商信息或销售商信息(针对进口产品)、生产厂信息或产地信息(针对进口产品)、产品标准、产品认证标志、安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生产日期、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包装储运标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说明等内容。

包装箱外应标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并喷刷或贴有“小心轻放”、“怕雨”、“堆码层数”等储运标志,储运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产品包装的回收标志应符合GB/T18455的要求。

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标识应符合SJ/T11364的规定

7.2 在产品标志和包装箱上,涉及存储容量的信息,应加以标注。

7.3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振的要求,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明细表、检验合格证,备附件及有关的随机文件。

7.4 包装后的产品在长途运输时不得装在敞开的船舱和车厢中,中途转运时不得存放在露天仓库中,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和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同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装运,且产品不允许受雨、雪或液体物质的淋袭与机械损伤。

7.5 产品贮存时应存放在原包装盒(箱)内,仓库内不允许有各种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的产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并且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冲击和磁场作用。

包装箱应垫离地面至少10cm,距墙壁、热源、冷源、窗口或空气入口至少50cm。

若无其它规定时,贮存期一般应为6个月。

若在生产厂存放超过6个月时,则应重新进行逐批检验。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检查程序编制原则和技术要求

A.1 检查程序编制原则

本附录提出的检查程序是指生产厂使用的,用以严格检查产品各个硬件组成部分的综合程序。

它应提供容易暴露各个硬件部分出现故障的测试方法,调入方便,使用灵活,便于人工控制和选择,并可及时显示被检查部分的工作状态,对于故障状态提供清晰的显示和打印结果。

A.2 检查程序总要求

a)调入和启动方便,可以选择检查项目和控制运行次数,既可连续检查,也可单项或几项组合检查;

b)在检查程序运行中,应及时给出运行正确的信息和正在受检部位工作状态的信息;

c)检查结束标志要明显,故障信息应明确。

A.3 对各模块的一般要求

部件检查程序

能够完成对产品各个组成硬件进行正常工作的检测,包括中央处理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存储设备、输入输出部件、多媒体部件、扩展部件。

接口检查程序

接口检查程序按产品硬件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所能管理的硬件资源范围进行检查,若产品或基本硬件只有资源的一部分,则其余部分可使用“模拟部件”代替实连硬件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应对所提供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进行检查。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故障的分类与判据

B.1 故障定义和解释

按照GB/T5271.14规定的故障定义,出现以下情况之任一种均解释为故障。

a)受试样品在规定条件下,出现了一个或几个性能参数不能保持在规定值的上下限之间;

b)受试样品在规定应力范围内工作时,出现了机械零件、结构件的损坏和卡死,或出现了元器件的失效或断裂,而使受试样品不能完成其规定的功能。

B.2 故障分类

故障类型分为关联性故障(简称关联故障)和非关联性故障(简称非关联故障)。

关联故障是受试样品预期会出现的故障,通常都是由产品本身条件引起的。

它是在解释试验结果和计算可靠性特征值时应要计入的故障。

非关联故障则是受试样品出现非预期的故障,这类故障不是由受试样品本身条件引起的,而是由试验要求之外的条件引起的。

非关联故障在解释试验结果和计算可靠性特征值时不计入,但应在试验中做记录,以便于分析和判断。

B.3 关联故障判据

凡因受试样品出错,以至于可能导致发生故障,或者受试样品本身的功能部分或全部失去,均判为关联故障。

关联故障的判据如下:

a)必须经更换元器件、零部件才能排除的故障;

b)损耗件(如电池等)在其寿命周期内发生的故障;

c)需要对接插件、电缆进行修整,以消除短路和接触不良,方可排除的故障;

d)在试验过程中需要重新对硬磁盘进行格式化才能排除的故障;

e)出现造成测试和维护使用人员的不安全或危险或造成受试样品和设备严重损坏而必须立即中止试验的故障。

一旦出现此类故障,应立即做出拒收判定;

f)程序的偶然停运或运行失常,但无需做任何维修和调整,再经启动就能恢复正常,这种偶然的跳动故障,凡积累达三次者(指同一受试样品),计为一次关联故障,不足三次者均作非关联故障处理;

g)不是同一因素引起而同时发生两个以上的关联故障,则应如数计入。

如果是同一因素引起的,则只计一次;

h)承担试验的检验单位,根据故障情况和分析结果,有资格认定某种故障为关联故障。

B.4 非关联故障判据

非受试样品本身的原因引起的故障,或不影响操作功能的故障,判为非关联故障。

非关联故障的判据如下:

a)从属性故障

由于受试样品中某一元器件、零部件失效或出现设备故障而直接引起受试样品另一相关元器件或零部件的失效而造成的,或者由于试验条件已经超出规定的范围(如突然断电、电网电压的频率的变化、温湿度变化、严重的机械环境和干扰等)而造成的故障。

b)误用性故障

由于操作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故障,如安装不当,施加了超过规定的应力条件,或者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允许调整的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