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40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docx

整理小黄江源导游词

测试目的:

检查室内WLAN信号在室外的泄漏强度。

测试工具:

INTER3945ABG无线网卡笔记本电脑;

6、AP综合信息表

施工单位代表(签名):

日期:

的图象可以由y=ax2的图象平移得到:

(利用顶点坐标)

   

设计方案。

18小黄江源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观光游览。

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大家就叫我小XX好了。

能为各位导游是我的荣幸,我将热忱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在阳明山玩得愉快。

  阳明山是灵山福地,自古就有“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的赞誉。

自东汉起,这里就是周边地区的朝佛圣地,鼎盛时,山上有大小寺庙108座。

据地方志载:

“阳明山,名山也,荒蟠百里,秀齐九嶷。

”意思是说阳明山是一座名山,她与九嶷山一样秀美。

境内有流泉飞瀑、奇峰怪石、云山雾海和原始次生林等奇观,年平均气温14.2℃,森林覆盖率9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38000个,素有“湘粤凉岛”、“天然氧吧”和“岭北生态画卷”的美称,尤其以十万亩高山红杜鹃最为有名,创下了面积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称为“天下第一杜鹃红”。

阳明山因为自然景观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定为“湖南文学创作基地”和“《青年毛泽东》外景拍摄基地”,2006年,成功地入选湖南“新潇湘八景”,被评为“绿色中国环境文化示范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景区。

  阳明山以生态和文化名扬全国,境内有小黄江源、万寿寺、天下第一杜鹃红、高山漂流、山盟石、风云台等景区景点。

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游览吧。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小黄江源广场,这里是历届阳明山杜鹃花旅游文化节的主会场。

  过了这小桥流水,往左顺流而下,是高山第一漂流;往中过亭子而上,直达七祖活佛的宝刹万寿寺,途中有那善男信女“三步一跪,七步一拜”的108级石阶。

现在我们往右,溯流而上去小黄江源景区,在这一景区内,您将欣赏到“水中画廊”、“幸福树”、“阴阳池”、“天外来客”、“仙龟戏水”、“天梯”较劲、红军宿营地等等许多您根本想不到的奇妙美景和旷世绝迹,这里又是负氧离子的氧吧呼吸区……好吧,请各位随我走进小黄江源景区的美景图中。

  前面飞流而下,跌入深潭的瀑布,是银蛇潭瀑布。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诗中写道: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在这里,两边起伏的山峦是腾跃的青龙,而这两峡谷中的流水则是银蛇。

这银蛇潭,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清光绪年间的《阳明山志》载:

七祖佛爷郑秀峰三岁即食素,百般拒荤,不近女色,其父在他14岁时娶胡氏,新婚后七夜“稳心不移”,后来到阳明山削发为僧,他成佛后,胡氏也来阳明山做了尼姑。

七祖佛爷感激胡氏的一片虔诚之心,在她百年殁后让她变成了一条银蛇王。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二佛爷生日时,银蛇就出来起舞拜寿,当地有不少人看见过。

  下面,请你们欣赏奇妙的水中画廊长卷。

各位注意,这流水中的石头上有361幅图画,看谁能数得清楚?

  各位游客注意了,在这里的树林当中,有一家三口的幸福树,两口子抱在一起,他们的孩子又在何处?

两口子的特征(阴、阳)是什么?

请各位寻找,看谁最先找出来。

  请大家抬头看,那里有记载了阳明山历史的一部天书,不知谁能识别出来?

  这里人称阴阳池,传说是七祖佛爷为那些不孕妇女特设的,据说凡不孕者,只要偷偷跑来这里洗上一个澡,就会怀孕,并且只要您心里虔诚祈祷,您想要男孩就会是男孩,想要女孩就会是女孩,没有不灵验的!

现在,请各位认真看一看,想一想,这里有几个阴阳池……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外来客”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球形的神秘大石——飞来石。

大家先看一看,这石头跟阳明山所有的石头都不一样,因为目前还没有专家将它研究出来,所以我们就暂且叫它“天外来客”或神秘石吧。

当地人又叫它镇山石,传说,阳明山这里原来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青一黄两条蛟龙兴风作浪,是大禹镇了二龙。

后来,七祖郑秀峰禅师坐化成佛后,二龙不服,要倒行逆流,观音娘娘知道后,就丢下了这一砣陨石,以作镇山之用,二龙再也不敢来作乱,从此它就成为了阳明山的镇山之宝……

  好了,请女士们、先生们思考三个问题,这石头边还有一棵古树,到底是先有石,还是先有这一棵古树?

是仙石救了这一棵树,还是这一棵树挡住了大石的滚动?

这一颗大石是怎么来的,它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来到了仙鹤望泉,当地人称小黄江源瀑布。

瀑流宽3米,高30米,像一条白色的绸带从半空飘下。

我们先看仙龟戏水,三只仙龟趴在一起,大家说像不像呀?

哇!

下面还有小乌龟呢,大家说有几只小乌龟?

  这里就是经过专家论证的氧吧呼吸区,它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66800个,趁在这停留的机会,多吸几口。

唐代大诗人李白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但为了祝大家生活愉快,步步高升,今天我陪大家上九天揽月。

请大家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马上要上天梯了,特别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朋友,切忌不要往后看,以免发生意外。

  这是一组浓缩了的七彩梯田。

相传,很久以前,阳明山没有那一片平地,人们凭着勤劳的双手开出了一层层梯田,但有很多梯田地势高,灌不上水,后来郑秀峰禅师坐化成佛,见这里的山民们生活贫苦,就请观音菩萨赐福,劈出了几片平地,七祖佛爷就把当年的梯田浓缩到了这里来,作为纪念。

这上面,是珠落玉盘,大家去看看,就会深深感受到了。

  我们马上就要到当年红军的宿营地了,一起唱首歌吧,对当年的红军表示纪念。

唱《长征》还是《红星闪闪》呀?

[引导众游客唱毛泽东《长征》或《红星闪闪》歌曲]

 这里就是当年的红军宿营地,据当地老百姓讲,这棵树是当年红军的放哨树!

好吧,现在就让我们去重走当年的红军路。

1934年8月,井冈山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党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军团政委王震受中央指令,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9700多人的主力部队,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线,来到湘南,原打算以阳明山为据点开辟革命根据地,后见阳明山地广人稀,无法保障供给,经申请党中央同意,红六军团全体将士转去了湘西与贺龙会合。

  红军还在这里跟国民党地方武装打了一仗,消灭了一个地方保安团。

这上面地名叫竹篙岌,1996年,双牌县人民政府立有红军纪念亭。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便利.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

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

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

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

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

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

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

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

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

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

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

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

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主,为了表示对沈从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学习他勤学自励,艰苦笔耕,对国家文学事业的卓越贡献的自学精神,激励后人。

198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购回此屋,重新整修。

并带图样赴京送沈从文审定。

沈从文带病接见,对图样提出意见,并说:

“房子烂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将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钱,家乡还很穷,要尽量节约”。

   经过整修,使这百年古院再现原貌。

现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

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从文著作。

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

左边房是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

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

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6年(1917)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他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

民国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将香山静宜园改建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流浪儿童。

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务,时20年之久。

他有一首诗写道:

         万树桃花手自栽,病中犹为看花来。

         儿童月与花俱长,各自拈花笑一回。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

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

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

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

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

两边配有厢房。

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

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中国南部长城位于湘黔边区,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43年(公园1615),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

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牛斗营等带营字的地方都是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

普美女书文化村是上江圩镇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县城的东南方,离县城18公里。

该村四面潇水环绕,风景秀丽,民风纯朴,是一个面积近6平方公里的倒葫芦沙洲,同时也是女书传人高银仙的故里。

女书是流传于江永上江圩一带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性别文字,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世界文字之奇观2002年,江永女书作为全国48件之一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江永县委、政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筹资260余万元在普美吊桥及通往女书园和女书园后面竹林的砂石路。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普美吊桥,它可是通往神秘女书岛的唯一途径。

请大家跟我一同踏上吊桥,走进女书村。

各位朋友,走在吊桥之上,是不是有行走于云端的飘逸之感?

不过请大家不要担心,我们当地有这样两句话:

摇一摇,身体健康百事好;荡一荡,事业财运更加旺!

让我们一起来摇一摇,荡一荡吧。

咱们刚才是摇摇荡荡过了吊桥。

现在咱们可是真真正正地踏上普美女书文化村了。

请大家看脚下,迎面而来的是女书体的祝君一帆风顺。

各位朋友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女书体与汉字体的差异。

不难看出,汉字是方方正正,而女书体则是呈斜菱形,字体非常娟秀,宛如妙龄少女婀娜的身姿。

顺便告诉大家,要想学着书写女书字体,书写方法得从右至左,从上至下。

请大家看咱们右前方的建筑,它是普美女书文化村的村牌,以折扇和方巾构成其造型。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女书作为女人之间传情达意的一种文字载体,通常是书写、记录在四种物体之上:

一是布帛,二是纸片,三是折扇,四是方巾。

在上江圩一带妇女当中,又最喜欢将女书书写与手帕与方巾来构成其造型了。

所以我们普美村村牌就选用折扇与方巾来构成其造型了。

大家不妨在此合影留恋,记录这神奇的女书揭秘之旅。

各位朋友,现在咱们来到了女书园。

女书园是抢救、保护、开发女书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宣传女书文化的重要窗口。

该园建成于2002年10月,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女书园采用古朴典雅美观实用的仿清式建筑,它的建设风格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园内有前厅后院,前厅是供游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后院设四厅一堂,左边是综合厅、女书工艺品销售厅。

园子的中间开办了女书学堂。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为女书园提写了园名。

女书园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展示了女书原件文献、作品、工艺、书法、学术成果与民俗风情。

从女书的发现到女书在学术界的影响,从女书艺术到女书书画,从对女书的抢救、保护到女书文化的发展前景,较为全面地介绍和艺术再现了女书文化厚重的内涵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自建园以来,海内外学者和游客慕名前来考察观光。

女书园不仅成为了女书文化研究发展的中心基地,同时也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

现在就请各位朋友随我一同走进神奇的女书世界。

朋友们。

咱们现在所在之地是女书学堂。

一进入女书学堂,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中央这幅画像。

这画像上画的是何许人呢?

是不是女书的创始人呢?

其实不然,这画像里的人物名叫婆王。

婆王是集所有妇女美德于一身的一位女性,是我们江永妇女心目中的神,她的地位就相当于福建、台湾同胞心目中的妈祖。

她能保佑我们的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可为什么会在女书学堂里悬挂婆王画像呢?

这是因为她与我们一个重要的女书活动有关,是什么呢?

待会儿我再向大家解释。

看过了婆王像,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女书学堂。

女书学堂逢双休日开课,由已故女书传人高银仙的孙女儿胡美月担任教师,向前来学习的妇女传授女书。

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加入其中学习,听听女书悠宛的吟唱,并请老师、学员们把你们的名字用女书写在名卡上,带回家作个纪念。

各位朋友,这里是女书综合展厅。

在这里,大家可以了解到有关女书起源的传说、女书的社会功能、发展前景、女书的学术研究成果等等。

大家前面已经了解到,女书是妇女传情达意的一种专用文字,可创造这种文字的女人究竟是谁呢?

在这里,我先请大家听三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皇妃造字说。

不知什么朝代,江永县有一个女子,山歌唱得好,女红做得好,有许多的结拜姐妹,大家在一起过得很愉快。

由于长得很漂亮,有一年被选到皇宫作了皇妃,离开了乡亲姐妹。

她在那个充满狡诈与杀机的环境中寝食不安、惊恐万状,日夜思念着自己家乡的亲人和结拜姐妹。

为了表达思念之情,她根据做女红的图案创造了一种文字,写信托人带回家乡,并转告给那些与她一起做女红的结拜姐妹,怎样去识别这些字的意思。

从那以后,这种文字就在江永县的妇女中流传开来。

第二个传说,是盘巧造字说。

很久以前,江永县桐口村出了一个盘巧姑娘,她3岁会唱歌,7岁会绣花,长到18岁没有一样不精通。

周围一带的姑娘都喜欢与她结拜,一起唱歌,一起做女红。

有一天,盘巧一个人上山割草,官府猎队发现她长得很漂亮,就把她抢到道州府去。

盘巧在官府中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根据过去与结拜姐妹一起织花边、做花样的图案,创造了一种文字,一天造一个,3年造了1080个字。

她用这些字写了一封信,带回到家乡,姐妹们最先认出这些字,知道她原来被关在道州府里。

她的亲人赶到了道州府,把她接了回来。

从此以后,这种文字广泛流行,代代相传。

第三个传说,是九斤姑娘造字说。

九斤姑娘的传说是这样:

古时候桐口村有个姑娘生下来九斤重,大家叫她九斤姑娘。

长大后,她女红做得好,歌唱得好,聪明能干,几十里以内的许多姑娘都是她的结拜姐妹。

结拜姐妹之间交流感情,互通信息,需要通信,但是大家都不识字。

九斤姑娘创造了女书文字,从此以后结拜姐妹之间就用女书文字书信来往。

这些故事都很优美,也很神秘,正如同我们的女书起源一样扑朔迷离。

由于女书人死书焚的习俗,很多女书原件都已不存在。

目前发现最早的女书原件是明朝的,最多的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

现在专家学者们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女书是唐朝以后起源的,有些说女书属于先秦文字,有些甚至说女书比甲骨文还早出现,是母系氏族时期的产物。

但是女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可以说这还是一个千古之谜,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答案。

说到女书,就还得向大家介绍一下女书作品。

女书作品有两类,一类是当地妇女自己创作的,反映当地妇女生活、劳动=爱情家庭的,如《卢八女》、《杨细细》等;另一类女书作品是将当地汉字叙事诗翻译成女书叙事诗,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王氏女》等,女书作品一般为五言和七言诗,多为吟唱作品。

女书的流传,其实与我们当地的一些民俗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说拜婆王。

每年到农历五月初十,江永县的妇女和姑娘们会到花山庙去拜祭婆王。

在拜祭之前,她们会把自己的心事用女书书写在纸扇、方巾或宣纸上。

在给婆王烧过香纸后,跪拜在婆王像前吟唱书写好的女书。

吟唱完毕,就将女书焚烧给婆王,希望婆王能不忘自己的许愿,保佑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为什么女书学堂里悬挂婆王的画像了吧。

女书在另一个我们的民俗节庆当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斗牛节。

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男人们会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看谁家的牛勇敢、凶猛。

而女孩则会在这一天带上点心、或者柴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也就是聚餐。

同时也借此机会与自己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女子结拜姐妹。

女书作品,通常就是作为姐妹间的信物互相传送。

结为姐妹的妇女,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常以女书书信往来。

往往女书作品都会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

此外,女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女孩子在出嫁时一般长辈与朋友之间的教诲与祝福。

江永一带女孩出嫁一般都要坐歌堂。

坐歌堂的风俗不为江永所独有,但是坐歌堂赠送女书作品的风俗却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

歌堂要坐三天,第一、二天为小歌堂,第三天为大歌堂。

小歌堂时,新娘母亲、舅母、姑嫂会用吟唱的方式教诲

新娘为人妇后如何服待夫婿、孝顺公婆,和睦妯娌;新娘的姐妹们会逐一回忆同新娘以往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到了第三天大歌堂时,新娘会一一回应长辈及姐妹,表达自己出阁后会继续孝顺父母、长辈,不忘姐妹情意的心情。

在这时,新娘的好友就会用女书把这三天吟唱的内容记录下来。

到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回门时,姐妹们会将坐歌堂时记录下来的内容装订成册。

封面、封底用蓝布、花边装祯好,制成三朝书送给新娘。

这三朝书一般为13页或17页,女友们只是写前几页,其余的留给新娘记录以后的婚姻生活。

而三朝书也是妇女们最珍爱的礼物。

前面我们提到了普美村是已故女书传人高银仙的故居地,那大家想不想一睹高银仙的尊容呢?

请各位往这边看,这里有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三位分别是阳焕宜、义年华和高银仙,她们是结拜姐妹。

最右边是就是高银仙,中间的是义年华,左边的是阳焕宜。

阳焕宜是目前唯一健在的老一辈女书传人,现在生活在铜山岭农场的河渊村,已经98岁高龄了。

假如你问她多大年龄,她不记得了。

可若你同她一提起女书,她还能为你吟唱女书作品,为你提写女书。

中间的这位义年华老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书传人,她不仅能吟唱、书写女书作品,而且还能创作女书作品。

她为学者、专家研究江永女书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并且正是因为她,才有了我县本土女书的研究者周硕沂先生。

此话由何说起呢?

待会咱们参观书画展厅时,我再告诉大家。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会纳闷。

这样一种深闺里的文字是如何走出闺门,为专家、学者、世人所发现的呢?

最早面世又是何时呢?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江圩一带有一名妇女独自去北京寻访自己在那工作的儿子。

到达北京下火车后,又阴差阳错地与前来接站的儿子失之交臂,车站的民警询问她要去的地址,这位妇女又不会说普通话,让她书写下来,她写的却又不是汉字。

而是女书。

后来民警们又从妇女的袋里发现书写女书的小册子。

当时人们还未曾认知女书,却又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些看不懂的符号是一种文字。

在那个年代,这引起了民警的高度警惕不会是一种特务文字吧?

于是上报了国家安全部门。

后来几经周折,才弄明白这是一种地域性妇女专用文字江永女书。

那么最早研究女书的又是谁呢?

他就是江永县文化馆前馆员周硕沂先生。

他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收集、整理女书原件、研究女书文字。

现在,我国研究女书的主要专家学者有武汉大学的宫哲兵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赵丽明教授。

国外主要有美国哈佛大学的史凯珊教授等。

她们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女书,长期居住在江永,与老一辈女书传人及女书流传地的妇女同起居、共劳作,获得了许多详实而珍贵的资料,与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像史凯珊教授,她在桐口村一住就是半年。

专家学者就女书还出版了许多专著,大家可以到展销厅去购买。

现在整个普美村女书文化村正在规划建设为集体休闲娱乐、购物、女书学习、研究于一体的度假观光胜地。

村里将兴建女书碑林、女书演艺厅、划舟场、垂钓场、瑶家小吃街、女书工艺品街等等。

我们衷心邀请各位朋友到那时再来普美女书文化村观光,相信能给你全新的、更美的感受。

接下来请各位朋友随我走进女红厅,去看看当地妇女用灵巧双手创造的精美的女红工艺品及一些女红器具。

女红是妇女们织布、刺绣等手工作品的统称。

过去上江圩一带的妇女裹小脚,不下地劳作,一般在绣楼做女红,称之为楼上女。

在女红厅里大家可以看到有织布机、纺纱机,在那边还有一些工艺品。

请大家慢慢参观,下一站我们去参观女书书画作品展示厅。

书画作品展示厅展示的是最早研究、整理女书的学者周硕沂先生的书画作品。

周硕沂先生是位男士,是如何学习进而了解女书的呢?

这就离不开我们的综合战事厅见过的义年华老人了。

周硕沂先生是义年华老人的外甥。

五十年代中期,由于历史原因,周硕沂先生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到了家里。

一次他到义年华家中做客,意外地发现姨娘正在书写一种斜菱形的文字符号,并且写好之后还能看着用方言吟唱。

这让周硕沂大为惊奇,就央求着姨娘传授自己。

义年华老人是位开明的女性,她破除了女书传女不传男的禁律,将终身所学传授给了周硕沂。

可以说周硕沂先生今天研究女书有这么深的造诣,与义年华老人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这里的书画作品有女书原件摘录,也有名诗、名句的女书译文,大家不妨细细品位。

这是我们参观女书园的最后一站女书工艺品展销厅。

大家可以在这选购称心的女书工艺品,带回家中做个纪念。

待会儿我们将登上小木舟,漂游女书河。

各位朋友,咱们现在即将展开女书河之旅。

旅途全程五十分钟,沿途大家可看到高银仙墓、荆田古村风貌、桐口鸣凤阁等景点。

另外,还可以欣赏沿途参天古木的葱翠,青竹摇曳的婀娜,水下绿洲的摇曳,以及享受碧波身边荡,鱼儿水中游的美景。

现在就请船老大撑起竹篱起程吧。

各位朋友,请往右看。

在对面山头上,青柏掩映着的就是已故女书传人高银仙的墓地。

高银仙的墓地前矗立着两块墓碑,一块是后人为其立的汉字碑,一块是宫哲兵教授为其立的女书碑。

高银仙生前为保护江永女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现在她已与世长辞,但她的墓地面向着普美村,似乎还在默默地关注着普美村的发展,关注着女书的流传。

经过三十分钟的游程,我们即将到达传说中皇妃造字的荆田村。

现在,在我们前面出现了长约1.5公里的竹林小巷。

请大家注意观赏清澈河底摇曳着的水草。

这可是一片美丽的水下绿洲,自由穿梭的鱼儿仿佛就是塞外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正是这么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