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3754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docx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

题目名称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

系、专业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史

雷玲

1141003007

城市建设系]]园林

黎颖慧

2013年12月20日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它的产生、成长、兴盛、衰落、直到消亡的全部进程。

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其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的制约与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世界的主要园林体系之一,到如今的现代园林,经历了大约三千年持续不断的延绵发展。

本文将从思想与功能、园林建筑、植物造景、园林小品4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进行比较。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意境;现代园林;人居环境;规划设计

Summary

Gardenasaculturalform,fromitsbirth,growth,prosperity,decline,untilthedemiseoftheentireprocess.Throughoutareinseparablefromitsconstraintsandtheimpactofnaturalandculturalbackgroundsbackground・Chineseclassicalgardenisoneofthemaingardensystemsoftheancientworld,totoday*smoderngarden,aboutthreeyearsexperiencedacontinuousstretchofdevelopment・Thisarticlefromtheideasandfeatures,landscapearchitecture,plantlandscaping,gardenornamentsfouraspectsofChineseclassicalgardenstyleandmoderngardenstocompare・Keywords:

classicalgarden;culturalmood;modernlandscape;livingenvironment;PlarrningandDesign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1思想与功能的异同1

1.1指导思想

1.2功能性质

2园林建筑2

3植物造景2

3.1材料选择上的转变

3.2配置形式上的转变

3.3配置原则上的转变

4园林小品4

4.1掇山置石

4.2园林雕塑

4.3园林照明

4.4现代机械

5现代园林特点4

5.1吸收古典园林精华

5.2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设计方法

6现代式园林与古典式园林的结合5

7结语5

园林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在城市量涌现。

有不少作品选题得当,在改善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然而,如何将中国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合理地应用于城市建设中,目前尚未得到深入的发展。

为此,我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对城市园林的建设和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与参考。

1思想与功能

1.1指导思想

园林是时代的产物,在每一个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

古典园讲究"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

西方园林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讲求几何图形的组织,在明确的路线引导下作对称布置,甚至将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均匀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

可见,西方园林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在先哲们的思想中渐渐渗透了现代哲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融入了中外园林艺术的优秀风格,孕育了中国现代园林学科新体系的发展。

可见,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西方的造园艺术,综合涉入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艺术、伦理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园林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1.2功能性质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属于观赏型。

唯一不同的是服务对象。

古典园林仅服务于以宫廷或以贵族为代表的极少数人,园林的功能都围绕他们的日常活动与心理需求展开。

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大众的功能定位,同时也反映出等级社会中园林功能性的局限与单一。

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仅从景观意境出发,并无商业目的,而现代园林,部分被作为赢利场所,充斥着商业竞争的气息,扭曲了园林本身应具有的生态本质。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激发了人们不同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现代园林设计为顺应这一趋势,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从心理学、行为学等角度分析大众的多元需求,研究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对现代园林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位,如根据人的行为迹象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抄近路、左转弯、识途性等),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等。

总之,现代园林在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而是在微观上进行深化与细化,在宏观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独特的园林要素,它强调人与生活的关系,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部空间组合,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组群建筑,它普遍采用木质材料,给人提供明确实用的情调。

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可借用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即:

"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与无限中回归有限”。

园林所属性质的不同与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如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给人一种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

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居于次要地位,表现出自然化的特点,但在局部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

现代园林中的建筑是全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力求突出自然美,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建筑材料多样化,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

许多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在性能上耐风吹日晒,使用寿命也较大。

在建筑色彩上,古典园林多以暖色调为主,而现代园林则依据用地功能的不同设置形式多样的颜色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崇尚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而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却有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3.1材料选择上的转变

总体来说,在植物选择上的转变主要是从单一转向多样。

据调查,8座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达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

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如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限制下的皇家园林。

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髙等植物就有3万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余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植物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现代园林已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而开始注重在植物配置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3.2配置形式上的转变

在配置形式上,现代园林打破了古典园林的规律性,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常与造园风格保持一致,但受''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形式受到了限制,虽能发挥使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

古典园林中除采用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等形式外,还有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如髙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常采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

同时,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在古典园林的室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也较常见。

如今,盆景、盆栽已进入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已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

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正在走向多元化。

植物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为多元化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的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较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

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了植物配置更多载体与功能。

3.3配置原则上的转变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使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成为现代园林的亮点。

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的观赏容、寄托园主的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

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的结合,如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离宫中的"万壑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发出的瑟瑟涛声以感染人。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较强调艺术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所具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对于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来说,结合时代特征挖掘其艺术和文化涵,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題,不仅使得人们认识到植物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其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生态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

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现代植物配置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4园林小品

4.1掇山置石

由于古人出行不便,于是产生了“一卷代山”的想法,如狮子林中的掇山置石。

现代园林中的置石虽缺乏像古典园林假山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但结合新时代园林建造的历史背景,探寻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同时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从而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

4.2园林雕塑

在古典园林中应用较多的是掇山置石,随着西方造园艺术的渗透,广泛运用于西方园林的现代雕塑也被我国所吸收。

从造型上来说,有人物、静物等,从材料的使用上,有不锈钢、瓷、木、铜、骨等,种类繁多,它们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

现代园林则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配置于园林作品中,以丰富园林文化涵。

4.3园林照明

"灯夜游”曾是古典园林中一项极富情趣的活动,同样,现代园林中的照明更为重要。

它并非单纯的将园地照亮,而是利用夜色的蒙胧与灯光的变幻,使园林呈现出一种与白昼迥然不同的诣趣,同时造型优美的园灯在白天也具有特殊的装饰作用。

4.4现代机械

由于园林围的扩大,使用人数的增加,园林建设和养护问题迫在眉睫。

因此,比起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在这方面的发展较大,在园林工程中已投入使用大量现代机械,如工程机械、种植养护机械、场圃机械等。

5现代园林的特点

5.1吸收古典园林精华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局限性之一,在于习惯闭门造车,与外界的联系较弱,是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园林文化特色。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园林设计师要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中国园林和文脉在祖国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5.2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设计方法

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

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古典,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

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

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6现代式园林与古典式园林的结合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如何结合,目前还在探索阶段,现代的园林可分为:

(一)以古典式为主,抽象式为辅的园林形式;

(二)以抽象式为主,古典式为辅的园林形式;(三)淡化古典的抽象式园林。

以古典式为主,抽象式为辅的园林:

西湖的“明月湾”景点,设计者选择了总体布局道路曲折流畅,富有时代感,而园林建筑、亭、廊、桥带有古典形式的方案,这样一来,既体现了历史上的概貌,又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该景点与西湖邸古典色彩的园林建筑和谐统一,靠近街道一侧,则与城市街景取得了协调。

以抽象式为主,古典形式为辅的园林:

大学的校园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这种新的园林形式把各种造园手法的长处通过巧妙的组合,多种植物并存,造景以绿化为主,做到四季如春。

人工装饰力求避免机械呆板,如校道两旁的绿化带,是长期人工植物梳整的结果。

校园多处体现几何抽象美,这同整个校园的风格环境相协调。

校行政楼几株搖榔树高大挺拔,意境深远,环境优美大方,而人工湖边的亭、廊、桥,叠山理水不仅从意境上达到古典式的幽远,涵丰富,而且在形式上加以变化,使它们带有时代色彩,简洁明快,外貌新颖,在人工美中蕴含着自然美。

7结语

从周先生说过:

我国古典园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面貌、精神、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现代人若走进雅致小巧的古典园林,或许在感叹园“别有洞天”的同时,也会为古典园林的一点“小”和"远”感到遗憾。

传统的园林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人们习惯慢慢欣赏园林景色,仔细品味、推敲、联想,强调诗情画意,讲究步移景异。

古典园林虽然在层次上较丰富,表现的意境深远,但是一味地追求曲径通幽与曲折变化,显得封闭有余,开敞不足,往往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更乐意接受明快的园林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当今,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应把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美学文化与西方的造园形式、造园理论等以及现代造园技法相结合,以创造出更符合中国情节的中国园林。

参考文献

[1]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

中国建筑工业,2004.

[2]宵峰.古典园林的启迪析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建筑设计之影响[J].中国园

林,2004(8):

5-8.

[3]周志仪,龙春英,江婉平.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虚实论[J].农业科

学,2007,35(6):

1655-1659.

[4]汪菊渊.园林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1].:

中国大百

科全书,1985.

[5]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上)[M].:

中国农业,2002.

[6]鲍世行,顾孟潮.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

中国建筑,1996.

[7]亦峰.现代城市公园平淡朴实的审美与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4(8):

37-40.

[8]过元炯.园林艺术[H].:

中国农业,1996.

[9]林广思.景点营造与中国当代园林[J]•中国园林,2004(9):

21-24.

[10]周维权.中国古代园林史[M].:

清华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