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3958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docx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把相互之间的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知识延伸,或者是与前面几册知识的联系。

同时本书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的学能结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其次,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

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可行有效的教学容。

继续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4.充分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设施,以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5.注意辅导学生,要发挥学生的各种绘画特点,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览或投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植物写生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

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容分析

1.重点:

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

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演示、讲解

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

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

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2.巧用对称形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能力:

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容分析

1.重点:

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

2.难点:

具有创造性的制作。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2.巧用对称形

一、组织教学:

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

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

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提问:

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

教师:

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

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

教师:

这就是对称的美。

3.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

想一下,生活中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

2.作业提示:

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3.放学了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能力目标: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容分析

重点:

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

难点:

画面的构思和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3.放学了

一、导入

启发同学谈:

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

教师可以示,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容?

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

人物动态:

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

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

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

 

4.设计生活标志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

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

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

容分析

重点:

通过欣赏生活标志图例,了解标志的艺术特色,学习设计适用的标志,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标志。

难点:

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4.设计生活标志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

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

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

2.出示课题:

设计生活标志。

(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标志有哪些种类?

(2)标志有哪些用途?

(3)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

符号、图形

2.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

3.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

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

组织交流。

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5.生命之源——水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

容分析

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

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5.生命之源——水

一.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

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

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4)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

激发创作灵感。

小报的组成包括:

(1)主题:

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装饰图案: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

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们的子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6.材质的美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力目标:

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情感。

容分析

重点: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

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6.材质的美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欣赏课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质的艺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出示课题:

材质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艺品,不仅雕刻技艺精

湛,造型优美,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欣赏课件。

1.玉器

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

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

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

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2.石材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

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

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

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

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

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

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

据记载,唐时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马助兴。

唐人诗作中,对于舞马有生动描绘:

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腕足徐行拜两膝”为玄宗上寿。

玄宗赐酒一杯,舞马自衔自饮。

这件皮囊壶舞马纹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宫廷舞马的形象资料。

藏历史博物馆。

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雕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赞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当我们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骏马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

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

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3.金、银

舞马衔杯银壶。

唐,公元1970年何家村出土。

高18.5厘米。

锤击成型,两半焊接。

壶作成皮囊壶的形状,小圆口,覆莲形盖,弧形提梁,扁圆腹,圈足。

此壶不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皮囊壶形,而且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腹两面各模冲出一匹舞马。

舞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长鬃披散,马尾上翘,颈系绶带,向上飘举,口衔金杯。

4.陶

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马,头小,颈短,前胸肌肉发达,腹大,背腰肌肉丰满,平直,关节、蹄正而适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颈结合良好,复尻,四肢欠结实,显得有些纤弱,类似新疆马。

四、小组展示各自带来的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讨论:

1.它们都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2.造型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做的艺术品?

小组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材质特点、造型特点?

4.教师小结

 

7.用彩墨画鸟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禽鸟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中国画的绘画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

容分析

重点:

了解禽鸟的基本结构及用写意形式概括表现的方法。

难点:

笔墨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鸟的不同动态及画面构图。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7.用彩墨画鸟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赏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用版示或挂图或标本分析麻鸟的基本结构和形体特点。

2.教师用简练、概括的饿笔墨演示表现鸟形体的全过程。

3.起稿领临两个动态,突出蘸色、用笔和结构的关系

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1.讲评展示作业。

2.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

 

8.用彩墨画鱼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

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情感目标:

喜爱中国绘画。

容分析

重点:

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

难点:

特殊技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8.用彩墨画鱼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

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

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

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7.教师辅导:

技法的体验与运用。

四、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五、小结

 

9.刻印的乐趣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刻、印花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尝试刻、印的方法,认识造型艺术手段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按程序进行工作的习惯。

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重复排列的秩序美。

容分析

重点:

制作程序,刻、印方法,欣赏重复排列的美。

难点:

刻印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9.刻印的乐趣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中样和教具样,指出这些作品是通过设计、刻、刷色、印等程序制作出来的。

2.设计:

在印体的平面上,设计便于刻制的花纹。

要简单、概括。

3.刻:

用刀把花纹以外的部分刻下去,使花纹鼓出来叫做阳刻。

4.印:

在印体的花纹上涂上喜爱的颜色,将花纹有秩序地、排列整齐地印在作业纸上。

为了使花纹一致,可将“印体”无花纹的一面削平,划上一个箭头,作为调整花纹的依据。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a)作业要求:

每人刻、印一件作品,要求纹样边缘清楚,印纹实在,排列整齐,干净细致,连续印九个排列的图形。

b)教师辅导:

检查印面是否平正:

指导刻花运刀方法。

三、小结。

 

10.学画农民画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容分析

重点:

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难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10.学画农民画

一、学生自由欣赏:

提示:

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容你可曾见过?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

导入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

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

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

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容。

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

农家的爷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

三、探究实践

1.谈谈自己喜欢的一幅农民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等。

3.要求:

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四、评价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美术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3.收集更多的优秀农民画作品并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小结

 

11.提袋的设计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容分析

重点:

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难点:

能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11.提袋的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材料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方式分配位置。

二、导入新知:

1.谈话:

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展示自己的特色提袋,并介绍给大家你的提袋的特点!

2.欣赏:

展示提袋成品。

三、探究提袋设计。

提示:

你一定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

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1.说说平时见过的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

2.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

3.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

设计——材料——剪裁——折叠——装饰

四、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让部分学生说说他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说说大致的作法。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

3.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五、展示作品,交流互动。

1.组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12.降落伞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能力目标:

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创造精神,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情感目标:

欣赏各种形式的降落伞,进行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美教育。

容分析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制作降落伞,培养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通过学习拓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12.降落伞

一、组织教学。

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你们喜欢放风筝或者在户外放飞吗?

(为什么?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降落伞高空翱翔的片段。

三、新知探究

1.欣赏美丽的降落伞后,你知道降落伞的原理吗?

2.学生探究有关降落伞的知识。

3.教师讲解:

降落伞是一个一度空间有阻力的自由落体运动系统。

伞面的设计由于空氣阻力的关系,降落伞就能缓缓的降落在地面上了。

四、探究实践:

1.想一想,用什么材料做降落伞?

伞面如何设计得美观?

2.降落伞的制作:

设计——美化伞面——折叠——连接——安装坠

3.伞的各部分如何连接,应注意什么?

五、自主尝试,协作互动,完成制作。

1.了解了制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露一手?

且慢,大家先理清思路。

2.自主尝试,有困难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表现。

六、互动学习,促进发展。

让一些制作速度快的同学上台展示他的作品,大家来说说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够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使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迪。

七、教学小结:

 

13.别致的花瓶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泥巴的可塑性,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泥塑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立体美感。

容分析

重点:

泥的制作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难点:

对设计的花瓶的独创性。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

板书设计

13.别致的花瓶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泥塑花瓶。

问:

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新颖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