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4207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docx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

细胞培养常见污染的判别及应对措施

2011-01-0210:

19:

04|分类:

实验|标签:

污染无菌细胞培养基灭菌|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避免细胞培养污染的措施:

污染是细胞培养中一个大敌,一旦污染,前功尽弃!

决定要进行细胞培养,首先一定要有强烈的无菌意识!

操作中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不要怕麻烦,越细心越好!

注意以下几点,大部份的污染是可以避免的:

1.每次开始实验前,先用紫外照无菌台和实验室20分,用酒精擦手,台面和不消毒的器械(如移液枪等);实验中,如允许,尽量多过火,开起或盖盖都靠近火焰或在无菌台深处;使用无菌台后,再用酒精擦台面,紫外照20分!

2.滴管不要接触瓶口,吸取废液及加入新鲜培养基时都要注意不要滴在瓶口上等等。

3.凡是接触瓶口后都要用酒精灯烧烧。

4.提取组织时,往往头会距离组织很近,所以带口罩很重要!

还要换无菌衣(紫外照过的白大褂)。

5.注意配制完全培养基时不要发生污染,在使用前一定要做无菌培养,因为一般应用污染后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后,很快就会发生特别严重的污染。

6.操作时一定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切忌粗心大意。

7.使用完的东西尽快移出无菌台!

另外无菌台上的器械,试剂摆放,也尽量遵循一定的顺序!

依污染可能程度依次向外摆。

二、常见的细胞培养污染:

下面是几种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污染:

1.支原体污染:

传说中的黑焦虫,长得暴快。

24小时就满视野都是了。

污染源大多数情况下是培养用血清。

图1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圆圈所示,×10倍)

图2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20倍)

图3支原体污染的荧光检测

图4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30k,煎蛋状和其他形状)

图5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

2.念珠菌污染:

似乎无处不在,而且顽固得很。

长得暴快(12h就能在细胞上面密布)。

培养液澄清。

低倍显微镜下像黑色的沙子铺在细胞上,高倍镜下呈树枝状或葡萄状。

图6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低倍镜)

图7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高倍镜)

图8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高倍镜)

图9念珠菌污染的检测(革兰氏染色阳性)

这么大面积的污染,你可以看看是不是操作上出了问题,要不然就是培养基的问题。

既然已经污染了,就全部更换你的器皿。

培养箱的水没有必要用无菌水,但最起码要是蒸馏水。

3.霉菌污染

比较常见的一种污染,常常来源于污染的空气、水和器械。

图10霉菌污染的光镜检测(低倍)

图11霉菌污染的光镜检测

(典型的霉菌污染,肉眼看到白色的团块或白点,镜下呈丝状。

400倍)

图12霉菌污染的光镜检测(树枝状,高倍)

图13霉菌污染的倒置显微镜检测(树枝状)

4.杆菌污染:

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以减少此种污染,但也不是绝对的。

图14杆菌污染的光镜检测(瑞氏染色,高倍)

图15杆菌污染的光镜检测(瑞氏染色,低倍)

细胞中的颗粒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的细胞总有颗粒,开始是细胞中有,后来细胞之间也好像有许多颗粒。

好像是细胞碎片一样。

是什么东西啊?

是支原体污染吗?

这可是我刚买回来的细胞啊!

我们实验室也有这种情况,是不是黑的小碎片,有人说是细胞代谢产物,后来拿到高倍镜下看还会动,就怀疑是污染了,也想问问大家到底是什么

是黑色的小碎片。

我没注意到它会动,只是觉得不像是活的微生物。

我觉得是由于某种污染或外界因素导致的细胞状态变差,裂解出的东西。

但是,是什么东西不清楚。

的确很常见

在以前帖子见到说是“黑焦虫”。

长时间培养的很容易出现,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是一种污染,因为随着黑点增多,本来生长旺盛的细胞逐渐停滞甚至死亡。

而且我后来原代培养的几批细胞并没有发现,我怀疑有好多细胞系本身就是污染的。

不过增加换液次数的情况下,好象一般不太娇气的细胞生长不是很受影响。

以前听很有经验的老师说黑焦虫是国产血清的问题,可以有条件换进口血清试试,或者离心一下也可能能解决问题。

那么所谓的“黑焦虫”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有谁知道?

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此中问题,放到高倍镜下看时有东西在动,但培养液不混浊,估计不是细菌污染,可能是血清问题,是支原体污染。

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支原体污染。

国产血清是罪魁祸首,因为只要将细胞饥饿一下,不超过24小时,这种东西就会疯长

我培养的细胞也有出现这中情况。

但是并不影响细胞生长。

应该不是支原体污染

最近,我复苏细胞细胞的时候也发现过这样的东西,尽管我用的是GIBCO的FBS,后来,每天换液之前洗几遍后,就慢慢变少,现在没了

细胞培养的细菌污染

我们新建的细胞室。

每周都会做清洁,用0。

2%新洁尔灭消毒,照紫外。

实验前也会照至少30分钟。

培养基中加青霉素,链霉素。

可是培养细胞时还是常有细菌污染,有时甚至分析不出原因。

用培养瓶还好一点,用多孔板或平皿就更凄惨。

我养的是哺乳动物细胞,不知各位有什么好的方法避免污染!

谢谢!

很可能是超净台无效了,,或者培养基?

其实严格操作箱污染都难

我们是新的超净台,不可能失效。

而且用同一瓶培养基,一瓶传两瓶,原始的一瓶污染,

新传的很好。

所以我分析不出原因呀

那么假如把原始的那瓶换新瓶养可以么?

都污染了,我仍还来不及,那还敢换新瓶

染菌有很多原因,因为整个细胞操作过程均要求无菌,所以看看操作是否规范,例如戴手套等。

多半是环境因素,做点平板,操作时放在几个地方,培养后看看长菌情况。

消毒用新洁尔灭好象不是太有用。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不知你做好手部的消毒工作以及戴口罩没有,其实,只要你操作的好,严格在靠近火的附近操作,污染的几率是很小的。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培养基应该没有问题,新的一瓶很好,老的一瓶污染,只有操作不当引起的,还需要加强练手。

求助!

关于细胞培养中的真菌污染!

感激!

先谢谢大家的帮助!

现在细胞培养基里出现了很多白色和黑色的小点,有好长的时间了!

细胞的形态看起来不太好,但是有些细胞也长的很好,如成纤维细胞,但是内皮细胞就差很多!

加大量的抗生素没有效果!

不知道是不是真菌污染,怎么鉴别!

因为培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真菌的菌丝,所以不能肯定是真菌!

那些白色的小圆点有点象白色链球菌或链珠菌,但是不能确定!

怎么样才能判断确定,改用什么办法解决!

谢谢大家的帮助!

杀灭真菌听说用两性霉素,但从没试过。

真菌污染是件很麻烦的事,可能重新复苏细胞是最好的办法。

同时该注意如何防止污染。

我觉得如果是真菌污染,培养基会浑浊,是肉眼可见的浑浊。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赶紧将该瓶细胞扔掉,免得引起培养箱中的大规摸污染。

在显微镜下,真菌是成念珠状的,这时细胞界限不清。

这可能是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安全起见还是将细胞室全面打扫一下,用新洁尔灭擦,紫外照!

谢谢大家的帮助,因为实验室以前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污染,所以大家也没有经验!

现在就是不能确定是不是污染。

我不可能把实验室所有的细胞都扔掉,因为有好多人都在一起养不同类型的细胞!

现在确实是问题,培养基也没有浑浊,操作的时候已经十二分的小心了!

我想问一下,你看到的那些白色或黑色的圆点是在低倍还是高倍显微镜下?

若培养基不混浊,可能真的是细胞状态太差,没有贴壁还缩成球状。

难道你们实验室所有细胞都用一瓶培养基?

只要将污染的扔掉就行,没必要都扔掉!

两性霉素!

sigma在华美有分装!

但是浓度很小,关键还是环境问题!

黑白圆点在100倍显微镜下有多大,是不是酵母菌

小黑点和小白点是在2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所见,大小可能是细胞核的1/5到1/4左右!

细胞状态不好是因为跟以前培养的细胞来比较所得,细胞能贴壁,能生长,但是没有以前的那么快,而且形态看的也不好!

另外问一下sleevexz,酵母菌是什么样的,怎么鉴别!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实验室用的双抗是从Gibco公司买过来的直接使用的液体,具体规格是100ml一瓶,Pelicillin-Streptomycin一起,50倍的,要求储存在-20C,但是有效期只到2002年9月,现在都已经差不多过期半年了,但是实验室的老师都说没有问题,可以用,现在大家就都是一直用这样的抗生素在!

你们说会不会是抗生素的问题的!

养细胞经常无缘无辜的染菌?

烦烦烦!

我是一个新手,但已养细胞近半年,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染菌,有时是培养基,有时连原因都找不到,在实验中我也非常小心,但结果总让我伤心。

现在都有点神经质了,请各位指点

你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说不大呢,七个字就可以回答你:

严格按照无菌要求。

说不小呢,这无菌要求的话匣子一打开太大。

还是简要吧:

1.将试验用品放入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2.照射30分钟后,进入缓冲间,换灭菌的无菌衣,换专用拖鞋;3.手部用5%的洁尔灭浸泡2分钟,进入洁净区后,用75%的酒精棉球再次擦拭裸露的手部。

4.最好戴口罩;5.操作时尽量靠近火焰;6.装培养基的瓶子等不要直接口向上,用一个架子斜放,瓶口朝向火焰;7.标准操作,不要让无菌吸管到处碰来碰去;8.中途出入无菌室,再次操作时,一定要再次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

一下也想不了那么多,具体的你再问吧。

最好把你怎么操作的过程描述一遍,我们就好针对性的指出错误了。

建议你把细胞室,好好清理一下,污染是这样的,出现一次就比较麻烦,千万别急。

还有,你们的紫外灯没有问题吧?

非常感谢楼上的回信,在操作中我也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去做,因为操作台是公用的,而其它同学很少染菌,我想主要问题应在我身上,但是又找不到主要原因。

我一般是这样操作的:

紫外照后,用酒精棉檫拭手部开始操作,基本步骤是吸培养液到方瓶,再在方瓶中吹打混合,按比例传代,有时吸管头部碰在培养瓶口,有时吸管口棉花塞的太紧或太松不好用,有时原因都找不到,请各位指点。

戴手套试试巴

最好是涂片看看是什么菌?

注意操作,吸管碰别处立即更换。

污染是常有的事,也不必太给自己压力,熟能生巧。

你的滴管吸管进培养液瓶和细胞培养瓶前要在酒精灯上仔细烤一下,滴管不要反复用。

其实无菌操作第一重要的就是你的超净台是不是还能用,滤网要及时清洗的。

其次就是瓶口、滴管、移液器操作是过火的是否正确。

还有一点很重要,手一定不能在任何瓶口上方经过!

从你操作的步骤来看,你的细胞应该是很好操作的。

没看到你要用消化液,这就减少了污染的机会。

你用的吸管是自己做的吗?

经常练练,熟能生巧,时间长了,你就知道如何控制所塞的棉花量了。

(用牙签或12号针头等工具来塞比较方便,塞完后用火将露出的部分烧掉再灭菌,这样就不会在上吸耳球的过程中,出现将棉花弄掉的情况),另外,你要勤剪指甲,不要戴首饰,吸管一周灭一次菌,不要没用完老用。

操作是导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本人的经验,操作是导致细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本人以前曾经在一个相当严格的实验室工作过,那里的细胞室的要求是按照外科手术室要求的,更衣,换鞋,洗手,酒精擦手,戴口罩、帽子,所有培养液中加双抗,所有细胞操作器械专用;每天紫外灯照射40分钟后才允许进入。

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操作不好,一样要污染。

现在本人工作的实验室要求比那个实验室差的天远地远,但是只要操作仔细了,一样可以把最难养的细胞养好。

本人曾经参观过一些名人进行细胞操作,也就是换上拖鞋,连工作服都不换就进细胞室,细胞一样没有问题。

所以,最主要的是:

工作服,尤其是袖口,消毒情况如何,袖口是否能够扎紧。

如果不能保证,不如索性把袖口挽起来,把手臂用酒精擦一遍(其实我本人连擦都懒得擦,一样没事)。

操作时,滴管两头都要烧。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滴管头在加液体的时候,不要深入瓶口太多。

在倒培养液的时候,可以拿起培养瓶直接倒,但是注意要倒干净,瓶口沾的最后一滴液体千万不可回流倒瓶内。

还有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瓶口要多烧一会,怀疑滴管有污染就一定要换。

一旦细胞出现污染的迹象了,就一定要扔掉。

如果实在想挽救,可以用一些高档抗生素(医院里给病人加药后的药瓶,用无菌盐水涮涮就能用,浓度足够),但要小心浓度太高细胞也会死亡。

对付霉菌通常用饱和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培养箱的装水盘中,细胞房的空调要用除湿的功能。

如果不幸染上,要用84液擦培养箱,再用75%酒精擦。

灭菌操作:

在无菌箱内每立方米用甲醛8—10毫升,高锰酸钾5克,熏蒸45分钟后接种

在无菌箱中每立方米用甲醛8-10毫升、高锰酸钾0.25千克,熏蒸45分钟后接种,栽培种接种量按每瓶二级种接30-40袋为宜。

(一)常用消毒剂

  现将常用的消毒药品及其配制、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35%甲醛水溶液(HCHO):

又名福尔马林,使蛋白质变性。

用于培养室、无菌室的灭菌。

  2.0.1%的升汞水(HgCL3):

能使蛋白质变性,抑制酶类。

0.1%升汞配制方法是称取升汞0.1克,用少许酒精溶解,再加水至100毫升即成。

用于无菌箱、培养箱、培养皿四周表面以及手指的灭菌。

  3.石炭酸(C6H5OH),5%浓度喷雾后,能使蛋白变性沉淀。

石炭酸(苯酚)50毫升,加水950毫升配成。

用于工作服、实验桌的灭菌。

杀菌效果同升汞。

  4.高锰酸钾(KMnO4):

氧化剂。

0.1%浓度能使蛋白质与氨基酸氧化,失去酶的活性,用于消毒,能抑制或杀死杂菌。

  5.乙醇(CH3CH3OH):

又称酒精。

消毒以75%浓度的效果最好。

它能使蛋白质脱水变性。

高浓度酒精会使蛋白质很快脱水凝固,消毒作用反而减弱。

  6.新洁尔灭:

0.25%新洁尔灭用于无菌箱、无菌室的灭菌。

一般新洁尔灭5%原液50毫升;加水950毫升配成。

  7.漂白粉水:

取漂白粉10克,加水140毫升配成。

通常在使用前临时配制,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喷射,进行室内消毒,每平方米用1升。

  8.药皂:

煤酚皂、硼酸皂等各种药皂的水溶液,均可用于器具、橡皮塞及手指的消毒。

  9.2%硫酸铜溶液:

用硫酸铜(胆矾)2克,加水至100毫升加热溶解配成。

用于床架、木架等各种菌种架的消毒。

还可用5%硫酸铜溶液。

  10.0.5%波尔多液:

先用硫酸铜1斤,溶于100斤水,再用石灰1斤,加水100斤。

然后等量混合起来即成。

用于菌种架、段木的消毒。

  11.多菌灵:

用于杀灭真菌、半知茵。

1:

800倍拌料或1:

500倍喷洒均可。

  

(二)无菌箱及无菌室的消毒灭菌

  无菌箱的消毒灭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l.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

一般每平方米需40%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8毫升,进行熏蒸。

使用时,先密闭门窗,量甲醛溶液盛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量好的高锰酸钾,人员随之离开接种室,关紧房门,熏蒸20—30分钟即可。

  2.0.1%升汞水消毒:

用0.1%升汞水浸过的纱布或海绵进行指擦,或用喷雾器喷雾灭菌,使箱内的上下左右都沾上升汞水,手也可用升汞水消毒,并把袖子卷起来。

喷雾后20~30分钟,箱内的杂菌和雾滴一起落到箱底被杀死,内部的空气就变得很清洁。

  3.紫外线照射灭菌:

在无菌箱中装一支200伏、3O瓦的紫外线灯管;每次开20~30分钟,就能达到空间杀菌的目的。

照射结束后,罩黑布半小时,以增强杀菌效果。

  4.石炭酸喷雾:

在每次接种之前,用5%石炭酸溶液喷雾,可促使空气中的微粒和杂菌沉降,防止桌面微尘飞扬,并有杀菌作用。

  5.石灰揩擦:

经常用药物熏蒸,易造成酸性环境,特别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长久,污染往往越来越严重,预防办法可把各种药品交替使用,过一段时间(约五周)用石灰擦洗一遍。

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

无菌室消毒同无菌箱。

  (三)无菌室的使用规程

  无菌室无固定程序,但按一般操作应遵循如下规程:

  1.接种室内和缓冲室内使用前,用5%石炭酸溶液喷雾。

把所需要的器材搬入缓冲室清洗,等晒干后搬入接种室,打开紫外线灯,照射杀菌。

  2.穿上工作服及无菌工作帽、鞋,然后用煤皂液洗手2分钟。

进人接种室后,查验器械是否放在一定位置。

然后用5%石炭酸溶液重点在工作台的上方和附近的地面上喷雾。

然后退回缓冲室。

还可给接种室门口地面洒一层石灰,进门时踩石灰可使鞋底保持无杂菌状态。

  3.接种操作前,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

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认真,动作轻捷,尽量减少空气流动。

  4.工作结束后,立即将台面收拾干净,不留残物。

然后用5%石炭酸全面喷洒。

  5.操作时,注意安全。

如棉塞着火,用手紧握即可熄灭。

如打破菌瓶,可用抹布沾5%石炭酸,收拾到废物桶内。

每次的污染物应小心放在盘内,盖严拿出室外深埋或烧掉。

  (四)无菌室空气污染情况的检验

  定期检验无菌室空气污染情况,对改进灭菌措施,提高成品率是非常必要的。

常用方法步骤如下:

  1.平板检验法:

用常规培养基,倒成平板,收入接种室。

在事先熏蒸好的接种室,使用前半小时或1小时把供试的培养皿或试管打开,按预定时间盖好培养皿或试管。

留对照皿不打开。

然后一起放入30℃的温箱中培养48小时,检查有无菌殖生长,并由菌落形态,判断杂菌种类。

一般要求平板培养基开盖5分钟,菌落不超过3个;叙面培养基开塞30分钟者,以不出现菌落为合格。

  2.斜面检验法:

将常用的琼脂斜面培养基各取二管,放入接种室,按无菌操作各将其中的一管的棉塞取出,放在灭菌的培养皿内。

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将棉塞通过火焰,塞回试管,连同对照一起培养。

经48小时后,检验无杂菌生长。

和上边方法同。

  3.空气污染情况检验:

在接种过程中,人员的出过、器材的搬放、接种操作的动作等原因造成空气污染,检验方法是在准备工作结束后,接种操作开始时,按上述方法打开培养皿盖子或试管塞,经5分钟、30分钟或直到工作结束时再盖好,以检验在不同的使用时间内,空气污染的程度。

  如霉菌较多时;可先用5%石炭酸全面喷射后,再用甲醛熏蒸。

如细菌较多时,可采取用乳酸和甲醛交替熏蒸的办法加以杀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