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44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docx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工业旅游——辽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摘要辽宁省是我国工业企业的重要基地,其振兴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工业旅游是近年来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被列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工作要点。

本文在阐述了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的必然性的基础上,剖析了辽宁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辽宁工业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工业旅游;工业企业;发展

  AbstractLiaoningprorvinceisaspecialbaseofourcountry’sindustrialbusiness.It’svitalizeissueasamainpointisconcernedbypeople.Recentyears,itisplacedonanimportantareaofourcountrytouristtrade’sdevelopment.Here,wetalkaboutit’snecessity,basedonthiswestillanalyseLiaoningindustrialtourist’sdevelopmentessenceofcurrentsituationandsomeleftproblems,Besides,

现“旺季更旺”、“淡季不淡”、“淡季变旺季”的旅游发展前景。

  

(二)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

  近百年的工业历史使得辽宁省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其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现代化的先进的制造技术在中国占据领先地位,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工业旅游资源优势。

冶金产业方面有鞍山钢铁集团、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等;石化产业方面有沈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装备制造业方面有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汽车、机床、造船、发电设备等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如一汽集团,沈阳金杯集团,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三宝电脑(沈阳)有限公司等。

悠久的工业历史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得辽宁省具有中国其他地区几乎无法相比的旅游资源,是开拓工业旅游项目、设计工业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基础和依据,是实现工业旅游的有效保证。

  (三)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是实现区域合作的优势

  2007年,辽宁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00多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八。

辽宁省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相邻,而这三个国家目前是我国最大的三个境外旅游客源市场,同时也是辽宁省最大的境外旅游客源市场,而且这三大境外旅游客源市场每年的增长幅度还在增加。

随着我国对日本来华游客免签证政策的实行,以及中俄两国签订的有关旅游备忘录,必将促进日本、俄罗斯到辽宁旅游市场的稳步增长。

同时,辽宁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在国内排名也居于前十。

辽宁省4210万的人口,本身就是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而周边的北京、天津、山东、内蒙、河北等省市旅游需求旺盛;同时,由于南北地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南方等其他客源市场形成巨大魅力,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使得发展辽宁的工业旅游成为促进区域合作的契机。

  (四)工业旅游有利于辽宁老工业企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中得以快速有效地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而重塑老工业基地优势,必须在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工业旅游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无需进行大的项目建设和改造而仅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服务内容——投入少、见效快,成为促进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支点。

同时开展工业旅游,使更多的人了解企业的文化及产品,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社会效益。

此外,工业旅游有助于培养单位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主人翁意识。

试想,每年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到本单位参观、考察,员工怎能不油然而生自豪感而干劲更足呢?

这样更加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辽宁老工业企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中得以快速有效地发展。

  二、辽宁工业旅游现状及问题

  辽宁工业旅游最早开始于1999年10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工业旅游,2000年接待到鞍钢参观的游客只有2万多人,门票收人微薄。

2001年年底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有9个工业旅游项目,分别是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珍奥生命园、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明清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鞍钢工业之旅、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丹东太平湾发电厂、辽宁道光廿五集团满族酿酒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上半年,这9个工业旅游项目经国家旅游局考核验收合格。

2005年初,国家旅游局又决定命名辽宁省大连港、大连长兴酒庄酒文化博物馆、大连华丰集团、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沈阳妙味食品有限公司、沈阳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阜新十家子镇玛瑙城七家企业为工业旅游示范点。

到如今,辽宁工业旅游已有了大幅度的发展,2004年在全国排名第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排名仅次于安徽、山东)。

鞍钢工业旅游已发展成为集旅游、住宿、餐饮、康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网络体系,2003年接待游客达16.3万人,实现旅游收人2651万元,工业旅游在辽宁省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就辽宁工业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上看,其发展幅度还不够,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发展思路缺少长远规划

  工业旅游是在工厂中参观,企业要想发展工业旅游就应对原有厂房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建设,以增强观赏性和安全性。

沈飞航空博览园属于新建项目,在这方面作得比较好。

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造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滞后。

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动机主要在两方面:

减轻接待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开展公关活动,宣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

但部分工业企业对如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寻找自身优势的认识分析不够。

对工业旅游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不准确,对将工业旅游办成什么样,形成多大旅游规模,带来什么影响也缺少研究,对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更是不够深入。

  

(二)旅游活动主要为简单参观,而企业的特点、历史、管理等文化对外渗透不够

  如今辽宁的工业旅游过程主要停留在简单参观的基础上,游客亲和程度不高,停留时间短。

游览下来,客人只是对企业生产过程和发展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参与以及与职工的互动活动比较少,不能深刻了解企业以达到增进交流及扩大企业宣传的作用。

以鞍钢的旅游线路为例,一日游的A线为:

大孤山铁矿——齐矿调军台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二炼钢厂——热轧带钢厂(1780机组);B线为:

大孤山铁矿——齐矿调军台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二炼钢厂——大型厂。

半日游的A线为:

大孤山铁矿——炼铁厂——二炼钢厂——热轧带钢厂(1780机组);B线为:

大孤山铁矿——炼铁厂——二炼钢厂。

这一系列的线路均是关于厂矿、车间生产过程的参观,未免有些枯燥。

若能将午餐安排在企业食堂中,让游客与工业企业的职工增加交流,增进感情,体验历史悠久的辽宁工业企业的文化氛围,则会使游客的工业旅游更加不虚此行。

  (三)与企业外部各市场主体联系程度不高

  其一是与其他旅游单位的组合不够。

主要体现在:

与旅行社的联络不密切,没有纳入到旅行社的路线安排中;与旅游管理部门的联络也不密切,不能进入本地整体旅游宣传的大盘子中;与省内其他工业企业合作不足,处于单枪作战状态,缺少产品宣传、市场开发的主动性。

虽鞍山市将鞍钢工业之旅列为五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但辽宁省其他工业企业对工业旅游开发方式和开发力度的重视程度仍不到位。

  其二是与政府合作不够,政府的对外宣传、推广力度不大。

直到今天,很多人对于辽宁城市的看法,仍停留在黑烟滚滚,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基地基础上。

殊不知,近几年,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各地市政建设的逐步进行,省内各城市市容、市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219个城市评估,沈阳综合实力排名第五位,1999年又被世界银行列入全球最具竞争力的53个城市之中。

辽宁省如今已难觅工厂黑烟、“缺水少绿”的现象。

但这些,更需借助政府的对外宣传,进一步增强辽宁省工业旅游的竞争力。

  (四)工业游资源开发严重不足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工业旅游资源,但由于至今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辽宁省的工业旅游也没有走在全国的前面。

就以辽宁省省会沈阳为例,沈阳虽没有西安的5000年历史沧桑,没有北京的1000年文明积淀,比不上深圳20年的高速度建设发展,但却拥有工业资源的绝对优势,在新中国50年工业史上,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

沈阳铸造了共和国第一枚国徽,制造了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台数控机床……;同时沈阳也不乏现代高科技文明,例如浑南的21世纪大厦、东大软件园等,参观过的人赞不绝口。

如果善于利用,这些工业文明历史和现代科技一定可以为辽宁的工业旅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对辽宁工业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工业旅游企业的选择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参观游览对象,所以企业的选择对于工业旅游活动的成败至关重要。

辽宁省许多工业企业在地方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在共和国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这些都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开发工业旅游业务。

工业旅游企业的选择应考虑那些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或极具特色的企业。

同时必须考虑该旅游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要有需求群体:

一可考虑项目能够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使其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亲眼目睹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开阔其视野;二可考虑企业具有先进的内部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只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才值得传播,吸引公众兴趣;三可考虑工业企业具有奇特的工业流程、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展示出现代科技文明;四可考虑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体现出百年沧桑,具有历史启迪或教育意义。

但同时要特别注意,危险性大、工作环境恶劣或对外保密的工业企业不适宜进行工业旅游开发。

  

(二)开发有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

  首先,应根据不同城市不同企业的特点突出旅游产品的主题。

比如沈阳航空博物馆围绕“航空”、大连盛道玻璃制品厂围绕“玻璃”、鞍钢围绕“钢铁”等来开发具有当地企业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增强吸引力和竟争力。

其次,应寓“游”于参观中,让游客紧密接触实际。

不能把旅游活动限定在旅游通道内,而应加大游客的参与程度,提高整个过程的“游”味。

如在鞍钢集团公司可以安排游客在旧厂房亲自参加生产等,在大连盛道玻璃制品厂,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制造纪念品等,达到“参与其中,乐趣无穷”的效果。

再次,应体现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每一工业旅游点必须具备的,通过展览馆、陈列馆等进行系统的科学教育和知识传播,增加游客的知识,增强其民族优越感。

第四,是可以把设计制造出带有企业特点的旅游纪念品赠送游客或供其选购,购物与广告一举两得,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企业与政府、旅行社之间的合作

  首先,各地政府应明确工业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对工业旅游资源统一进行规划,将其作为城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期进行开发,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发展城市建设,为工业旅游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其次,企业应与旅行社联合起来,推出专门的工业旅游线路。

这样将旅行社在线路的开发、宣传与市场的推广、客源的组织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在工业旅游吸引物、商品、纪念品等的提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技术长项相结合,实现旅游资源新的整合,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业旅游线路。

  (四)强化营销和管理工作,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辽宁工业企业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旅游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加大旅游市场的促销力度,把省内对外有较强影响的“拳头”旅游产品作为主体内容向国内外宣传推销,进一步扩大辽宁省工业旅游知名度。

同时,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铸造高水平的旅游人才队伍。

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改革和完善旅游院校教育体系,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另一方面企业应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

这样,充分发挥旅游院校、培训机构、旅游企业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的作用,提升辽宁省旅游人才的水平,增强辽宁工业旅游的市场竞争力,以实现辽宁工业旅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海云.工业旅游前景看好[N].光明日报,2000-07-28(6).

  [2]冯颖,李悦铮.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4).

  [3]王伟伟,哈娜.振兴老工业基地,开发沈阳工业旅游[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4).

  [4]董藩,陈瑛娜.从山东的实践看辽宁工业旅游的发展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3(5).

  [5]尹德涛,代钰.辽宁省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6).

  [6]陈学清,郑岩.东北地区工业旅游发展条件分析与对策探究[J].经济师,2005

(2).

  [7]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2~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

分析与预测[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王云龙.新兴旅游产业问题研究[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