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47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设计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说明书.docx

《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说明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说明书.docx

设计说明书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12年度

长江防护林工程作业设计说明书

 

1项目提要

1.1项目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12年度长江防护林工程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

1.3项目负责人

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法人代表:

曾庆泉。

1.4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建设地点:

新造林1000亩安排在宜昌东灵工贸有限公司(造林地点为下堡坪乡蛟龙寺村),封山育林3000亩安排在国营大老岭林场。

1.5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为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

其中:

人工造林1000亩,造林树种为核桃;封山育林3000亩,全部为疏林地。

1.6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

5年;即2012年至2016年底。

项目进度安排:

2012年秋至2013春为造林施工阶段以及封山育林林道建设、宣传碑牌建设,2013年底为补植和幼林抚育阶段。

2012年至2016年封山管护。

1.7投资预算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1万元,地方配套13万元。

1.8效益评价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现有林地林分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年增加土壤涵养水份6万立方米,固土2万余吨,保肥30吨,可新增森林蓄积3万立方米,折合为社会积累林木资产1500万元。

同时通过该项目建设,可解决社会就业5000人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面貌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2基本情况

2.1行政区域

夷陵区辖有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国有林场,183个村,6个居委会,1230个村民小组。

全区总人口52.1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39.4万人,占总人口的75.6%;农村劳动力23.2万个,农业剩余劳动力约9万个;城镇人口12.1万人,占总人口的23.4%。

项目区下堡坪乡蛟龙寺村土地总面积15862亩,农业人口2138人,农业劳动力1324个,人均耕地2.9亩,农民人均收入6223元。

项目区大老岭林场始建于1956年,是隶属于宜昌市林业局的副县级事业单位。

2000年以来,林场实现了以森工伐木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为主的职能转变,现有正式职工45人,以森林管护、森林旅游为主要工作内容,人均收入2.4万元/年。

该场土地总面积90814亩,农业人口435人,农业劳动力306个,农民人均收入5200元。

2.2自然地理

夷陵区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于东径110°51′58″~111°39′30″,北纬30°32′33″~31°28′30″。

东接远安、当阳、枝江,西邻秭归、兴山,南临点军区、宜都、长阳,北接保康。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均座落在夷陵区境内。

夷陵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是本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但是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从南到北兼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特点。

全区平均年降水量在997~1370毫米之间。

降雨季节和降雨量极不均匀,5~9月雨量集中,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占全区降雨量的74%;10~12月的降雨量占14%,1~4月降雨量仅占12%。

年平均气温16.6℃,≥10℃的积温5408℃,无霜期278天,极端最高温41.4℃,最低温度-1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69.2小时。

宜昌市国有大老岭林场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宜昌市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交界处,距宜昌市城区100㎞,距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55㎞,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2′47″~111°00′21″,北纬30°00′13″~31°04′07″。

林场范围东西长10.95㎞,南北宽9.3㎞,区间海拔960~2005m,周边与6个乡镇、18个村相邻,经营面积90814亩。

年均气温7.84℃,年平均日照时数917.50h,年均降水量1446.90mm,林场现有经营总面积90814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9085亩,占98.1%;非林业用地1729亩,占1.9%。

林业用地中森林面积83196亩,每公顷蓄积量71.77m3,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65.2%林分质量差,林木生长缓慢,林相不整齐,特别是一部分人工中幼林,急需人工抚育管理,以改善其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

3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3.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为指导,以实施防护林工程为重要抓手,大力增加植被盖度,采取多种技术措施,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设计原则

1、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放在优先位置。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3、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规模治理原则。

把便于组织、便于施工、便于经营管理,能迅速实现治理目标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区作为治理重点。

4、科学设计、适地适树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护工程效益。

5、造林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

以封为主,封育结合运用新的管理机制,促进林木所有者与林权经营者责、权、利相统一,巩固扩大造林防护成效。

3.3设计依据

1、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关于下达防护林工程2012年度中央预算投资计划的通知》鄂发改投资(2012)1171号文件。

2、省林业厅造林绿化管理处关于编制2012年长江防护林工作作业设计的通知。

3、湖北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宜昌市夷陵区“十二五”林业规划。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

5、夷陵区、大老岭林场2009二类清查调查资料。

4建设规模、内容及布局

4.1工程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为4000亩。

4.2工程建设内容

宜林地人工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3000亩,整修管护哨120.5平方米,建设固定封山育林碑2块,维修林道3公里。

4.3工程建设布局

在下堡坪乡蛟龙寺村人工造林1000亩,大老岭林场封山育林3000亩。

5造林技术和设计

5.1造林地立地条件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经营目的、培育方式、造林成功经验,本次全区长防林建设项目共设计1个立地类型,土层厚度在41~81厘米,植被为马桑、茅草、黄荆等。

(详见《宜昌市夷陵区立地类型表》)。

5.2造林模式设计

根据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要求,编制了《宜昌市夷陵区长防林工程造林模型设计表》(见附表)。

以及主要造林树种的典型设计图(见附图)

5.3林种设计

本年度林种设计为经济、生态防护兼用林。

5.4培育目标

培育林相整齐,具有经济效益和防护功能完备的阔叶兼用林,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和迅速提高防护效能。

5.5树种设计

根据立地条件,设计造林树种为核桃,品种为清香。

5.6造林方式

植苗造林。

核桃用2年生嫁接苗造林。

5.7林地清理

宜林地整地前的清理:

核桃按4×5m株行距挖穴,用人工割除杂草、荆棘、灌木,清理方式全面清理。

5.8整地

在清理好的林地上原则上按照等高线方向放样,即水平向为行距,坡向为株距。

平坦地方按照南北方向放样,即南北向为株距,东西向为行距。

用生石灰打点,每亩穴个数不少于33个。

整地标准:

核桃挖穴整地,规格80×80×80厘米,即面宽80厘米,深80厘米,以石灰点为中心点挖穴,表土、里土分放两边。

整地时注意保留原生植被,尽量减少地被物的破坏。

造林前一周将定植穴回填,回填时将表土回在里层,心土回在表层,回填土高出地面15cm以上,捡出杂物,形成“馒头形”。

5.9定植

5.9.1定植时间:

安排在12年冬、13年春两季,尽量抢在雨天前后定植,保证土壤有足够墒情。

5.9.2定植前苗木处理:

核桃苗木在起苗后迅速运抵造林地,当天定植。

对当天定植不完的苗木,妥善放置于背风处,并进行覆盖。

5.9.3定植要求:

采用植苗造林。

植苗时分层复土,先回填部分表土于穴底部,然后将苗木植于穴中央,再回填心土,夯实,并浇足定根水。

做到苗正,根舒,确保苗木成活和生长。

核桃在栽植时可剪去枯枝和病叶。

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在造林地周围临时培植部分苗木(按造林用苗的5-10%),造林当年下半年或翌年春对缺苗穴进行补植,保证核桃初植密达到33株/亩。

5.10幼林抚育

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

核桃定植当年抚育2次,第1次抚育4~5月,第2次抚育8~9月;定植第二、三年,每年抚育1~2次,抚育时间5~6月或9~10月。

5.11管护

造林后实行科学抚育管护,由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执行管护。

防止人畜毁损树木,禁止在造林地放牧、砍柴,及时监测、防治病虫危害,预防、扑救森林火灾,巩固建设成果。

6种苗组织设计

6.1种苗质量要求

6.1.1种苗质量:

造林苗木全部选用良种壮苗。

核桃用2年生嫁接苗造林。

苗木地径达到1.2cm以上,苗高达到70cm以上,品种为清香。

6.1.2种源:

苗木从夷陵区林业局核桃定点育苗单位东灵工贸公司采购。

造林苗木必须具备“三证一签”,即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苗木生产许可证、苗木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和良种苗木质量标签

6.1.3种苗调运:

核桃苗从宜昌东灵工贸有限公司调运。

6.2种苗需求量测算

苗木采用本地委托育苗,定点采购。

共需核桃苗木33万株。

其中:

清香核桃苗30万株,上宋核桃苗3万株。

7封山育林技术和设计

7.1立地区划

根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和《湖北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表》的划分标准,结合夷陵区具体情况,确定夷陵区立地分类采取六级分类系统,即立地类型区域、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

我区立地类型区域为Ⅶ——南方亚热带立地类型区域,立地类型区为32——川黔湘鄂山地丘陵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亚区为B——川黔湘鄂山地丘陵东部立地类型亚区。

立地类型小区以基岩作为划分小区的主导因子,分四个立地小区,即石灰岩中低山立地小区、板岩中低山立地小区、石灰岩台地丘陵立地小区和砂岩页岩地区丘陵立地小区。

立地类型组以坡位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组的主导因子,共八个立地类型组,其中石灰岩中低山立地小区、板岩中低山立地小区各分为山洼组、山坡组、山顶组三个立地类型组,石灰岩台地丘陵立地小区和砂岩页岩地区丘陵立地小区各划分为一个台地丘陵立地类型组。

立地类型以腐殖质厚度和土层厚度作为划分的主导因子,通过两个主导因子的不同组合并结合夷陵区具体情况来划分立地类型。

(详见《宜昌市夷陵区立地类型表》)

7.2封育对象

防护林地主要为现有的林相不整齐、分布不均匀的破碎残次中幼龄林疏林地、郁闭度低于0.4的低质、低效林地。

需要说明的是:

部分小班存在的零星岩石、农田和郁闭度大于0.4的有林地等非封育面积无法单独区划,在现场估测出比例,内业小班求积时已按比例把这部分面积扣除。

7.3封山育林措施

7.3.1封禁巡护。

本次封山育林设计以封禁管护为主,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机构,在封育期内聘请护林人员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根据设计面积及封育区的分布状况来聘请护林员,每个封育区至少配备一名的要求进行设置,据此共需聘请护林人员1名,签订封山育林管护合同,明确职责、任务,明确奖惩和考核制度。

森林管护大队应定期全面巡查,护林员不间断地巡山护林,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上报。

7.3.2管护设施。

为确保设计任务的完成,根据所纳入地块的具体情况,以及现有封山育林的成功经验,特在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段建立封山禁牌2块(具体地点详见“封山育林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

其中在老新宫出入口设置1块,小郭家垭附近设置1块。

设计规格为宽2米,高1.2米,牌基1.3米(含地下0.5米)。

碑牌采用钢筋预制板结构,牌面为水泥预制板(厚度8cm),牌面书写封山育林公约和封育区简介。

详细设计见“封育禁牌设计图”。

7.3.3封育宣传。

责任区内要设立宣传牌、碑、过街横幅,粉刷宣传标语,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段要将封山育林责任和制度纳入乡规民约,四界标志主要路口要标注责任人,封山“十不准”,封山管护范围及管护责任。

在靠公路适合构筑护栏的地方设置栅栏,以阻止人畜进入封育区,达到保护林木及林地的作用。

同时印刷宣传单(册)3000份,采取流动广播的形式,在林区及周边开展封山育林宣传。

7.3.4森林病虫害调查、预报及必要的生物防治。

责任人在巡护时应搞好责任区病虫调查,及时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计划。

通过在封山育林区营造益鸟的生存环境,保护害虫天敌等手段充分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以减少森林虫害的发生;对已染病的植株及时进行清理或进行药物喷涂以降低森林病害的发病率,尽可能减少大面积病害的发生;对补植的苗木应加强植前苗木检疫,确保不将病害带入封山育林区。

7.3.5森林防火措施。

责任区要严格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制订护林防火公约,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报纸、宣传碑牌等形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森林防火宣传和教育。

特别是秋冬季责任人应加大巡护力度,对人口密集或旅游景点景区附近的行人应严禁携火种进山。

建立完备的森林防火通信系统,配备防火器材,做到有火情能迅速出击,有明火能迅速扑灭。

制定完善森林防火责任制,对发生重大山火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有失职行为的予以扣发工资、取消护林资格等处理,对造成重大损失、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对责任区内全年无火险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林区南大门新宫(具体位置见附图)管护房进行维修改造,建立规范的林区管护哨卡。

此管护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本次维修改造建设内容主要为拆除原散坡和明沟,明沟更换成条石,散水泥筑砼后铺贴栛枝面青石,散水外面按原有地貌铺彩面水泥砖;拆除原木门,更换成不锈钢门;原厨房改成卫生间;一楼室内贴600×600瓷砖,二楼地面铺装复合地板;二楼室外阳台、楼梯间铺贴花岗石;卫生间、饭厅内墙面贴瓷砖,其它内墙面做乳胶漆;埋设¢300水泥涵管,做化粪池,新建水池等工程内容。

初步概算投资10万元。

该哨卡投入使用后,将安排专职护林员看护,负责检查进出林区的车辆、行人,宣传、告知林区护林防火责任。

对封育区防火林道进行维修,维修范围为腾子溪、欢喜垭一带,共计3公里。

本段林道还是森林主伐期间修建的木材运输道,因长期未整修,路面已被灌木及杂草覆盖,多处垮方,且因排水不畅,冲蚀严重,通行已极为困难。

维修主要质量要求是保持路面平整,边沟畅通,涵洞畅通,驳岸坚固。

路面成熟宽5m,边沟口面40cm,深30cm,底面20cm。

7.3.6防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各种毁林事件的发生。

森林管护大队要定期对各封山育林责任区进行巡查,发现有乱砍滥伐等现象应予以制止,对盗砍盗伐及其它毁林事件要及时上报林业主管部门备案,情节严重的要报森林公安局立案侦查,同时在封育区要建立健全毁林案件举报制度,有效杜绝森林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各封育区责任人要协查各种毁林案件,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7.4封山育林范围

本项目区设计封山育林范围为大老岭林场共12个小班3000亩,位于第9、21、39、48等4个林班。

7.5封山育林期限与封育方式

封育区内土层薄,土壤干旱贫瘠,植被生长恢复过程缓慢,所以需要较长的封育期,才能使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得以恢复。

规划封育期为5年,即2012年~2016年。

封育方式为全封,封育区内严禁一切破坏森林资源,不利于植被恢复的人为活动。

封育植被类型为乔木型。

8技术推广及环境保护设计

8.1技术推广设计

8.1.1推广应用911生根素,提高造林成效。

结合工程造林,选择樟村坪镇作为示范地块,应用911生根素浸根,提高核桃造林成活率,总结经验,然后在全区工程造林中推广。

8.1.2开展技术培训。

造林前由林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农民进行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8.2环境保护设计

8.2.1禁止炼山造林。

对造林地实施人工清理,禁止炼山。

8.2.2沿等高线带状整地。

整地时沿等高线放样,挖小穴,减少地表植被毁坏。

8.2.3禁止使用有污染性的化学农药。

防病治虫时,严禁使用有污染、残留性强的化学农药。

9施工组织设计

9.1施工组织

区林业局委托项目区宜昌东灵工贸公司以及大老岭林场建设和管理,各受委托单位根据项目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及管理。

9.2施工顺序

项目施工顺序:

林地清理(放样)—挖穴—回填—定植(浇定根水)--幼林抚育(补植)—管护。

9.3施工时间

林地清理、挖穴:

2012年12月~2013年1月。

回填:

2013年1月底前。

定植:

2013年2月~3月底。

幼林抚育:

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造林当年抚育2次,时间是5~6月、8~9月。

第二、三年由各林权所有者根据造林地情况及经济状况每年抚育1~2次,时间安排在4~6月或9~10月。

抚育费用由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自筹解决。

9.4劳动力安排

劳动力由各项目实施单位承担,各小班面积及用工量见附表,作业设计一览表。

9.5工程监理

该项目聘请有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质量监理,拟聘请宜昌市夷陵区森林资源监测站为监理单位,对项目施工实行全程监理。

10工程量与用工量测算

10.1工程量测算

该工程项目工程量分4部分:

①林地清理1000亩;②挖穴、回填、定植1000亩;③幼林抚育1000亩。

④封山育林3000亩。

10.2用工量测算

人工造林工程建设共需投工7000个。

其中:

林地清理用工1000个,标准为每亩用工1个;整地用工2000个,每亩用工2个;栽植用工1000个,每亩用工1个;幼林抚育用工3000个,每亩用工3个。

封山育林未统计用工量,因本年度未设计封育补植,人工管护直接按30元/亩计算。

见附表7。

11投资预算

11.1投资标准

1、核桃苗木4.16元/株;

2、林地清理、整地、栽植、幼林抚育用工按80元/工日计算;

3、封山育林管护6元/亩*年(含社会统筹费用);

4、管护哨维修1000元/平方米;

5、林道维修8000元/公里;

6、固定封山育林碑4000元/块;

7、间接费用:

规划设计费3%,从中央投资列支;工程质量监理费1.5%;从中央投资列支;项目管理费1%,从地方配套列支;不可预见费3%,从地方配套列支。

11.2投资金额

项目总投资为64万元。

1、核桃种苗13.71万元。

2、林地清理、挖穴、植苗和抚育劳务补助费5.6万元。

按劳务用工费用的10%计算。

3、封山育林管护费9万元。

4、物质材料费30.25万元。

其中:

肥料费15万元,封山育林设施费15.25万元。

5、间接费用5.44万元。

其中:

项目设计费1.92万元,工程监理费0.96万元,项目管理费0.64万元,不可预见费1.92万元。

11.3资金来源

11.3.1中央投资:

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51万元。

其中种苗费13.71万元,肥料费14.6万元,封山育林设施建设费12.61万元,封山育林管护费7.2万元,规划设计费1.92万元、工程监理费0.96万元。

11.3.2地方配套:

地方配套13万元。

其中封山育林设施建设费2.64万元,封山育林管护费1.8万元,劳务补助费5.6万元,肥料费0.4万元,项目管理费0.64万元、不可预见费1.92万元。

12效益分析

12.1生态效益

工程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现有林地林分质量。

年增加土壤涵养水份6万立方米,固土2万余吨,保肥30余吨,可逐步恢复项目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12.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解决社会就业0.5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该项目建设,可有效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面貌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12.3经济效益

工程建成后,可新增森林蓄积3万立方米,折合为社会积累林木资产1500多万元。

13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13.1成立领导小组

我区于2002年首次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项目,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我市成立了由区人民政府牵头,区发展计划局、区林业局、项目区镇处(场)负责人参加的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长江防护林项目建设办公室,由林业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

同时也成立了项目建设专班,挂靠区林业局造林绿化股开展日常工作,负责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及项目施工组织、协调等各项工作。

本年度项目建设有可靠的组织及领导保障,同时有1989年至2011年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的组织、管理经验。

13.2实施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和资金管理责任制

聘请有资质的技术监理单位,对设计、整地造林、抚育、封山育林等工序进行监督指导,检查验收,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聘请财务决算和审计单位参与审核监督,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13.3对项目施工实行合同管理

对造林、抚育项目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建设施工合同,劳动力由建设施工单位组织,按设计施工,验收付款。

对造林苗木采购,主要通过政府招投标中心向社会公开招标,确保造林苗木品种和质量。

对封山育林管护人员实行合同管理。

13.4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对项目造林、抚育验收后,明晰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颁发林权证,促使林木所有者、经营者,责任主体、管护主体、受益主体相一致。

通过广泛宣传,制定场(村)规民约,开展护林联防,提高项目区人民群众爱林护林意识,维护工程建设成果。

13.5完善档案管理

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档案,做到专室、专人、专柜管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及时收集、整理和更新档案,促进项目科学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连续、持久。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