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50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docx

《过零丁洋》电子教案

育才中学电子教案

过零丁洋

课题

过零丁洋

课型

新授

备课

张晓霞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文天祥抗元兵败于广东海丰北五坡岭被俘后所作。

1278年底,文天祥转战于广东海丰、潮阳一带,不幸被俘。

这时,南宋降元将领张弘范已做了元兵的元帅,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坚守崖山的张世杰。

1279年正月,船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写下这首壮烈的诗篇,作为对张弘范的回答。

在这首诗里,作者沉痛地述说了南宋的危难、个人的遭遇,慷慨的表示了为南宋捐躯的壮志。

教学

设想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充满着浩然正气的慷慨之歌。

诗句对仗工整,读来铿锵上口,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体会情感。

初读,读准字音、节奏;二读,整体感知,读出感情,三读答疑解惑,读懂诗意;四读,走进诗人内心,勾勒诗人形象;五读,赏析诗文佳句,了解艺术特色;六读,读出情感气势。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由孟子名言引入新课。

孟子有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们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大丈夫,而文天祥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大丈夫,感受他身上的英雄气概。

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庐陵人。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情境导学一

初读感知·走近文天祥

大声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速、语调。

情境导学二

再读体会·了解文天祥

自由地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内容。

 

情境导学三

精读品析·读懂文天祥

用心地品读诗歌,说说你从诗歌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文天祥?

 

合作探究

找寻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大声地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修辞手法、用词特点、写作手法等方面去分析)

根据学生的赏读,适当介绍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手法。

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进行积累总结。

 

拓展延伸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你还能说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补充诗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训练反馈

掩卷而思·学习文天祥

文天祥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文天祥,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心声。

 

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学生齐读孟子这句话,读出气势,读出英雄气概。

在课堂伊始,进入创设的情境中。

 

大声读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课下注释,了解文天祥,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1、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2、个别读,正字音,明节奏。

3、指导读,通过关键词语意思初步确定诗文感情基调。

4、读词语,连词成句读,跟读,齐读。

1、根据了解的诗意,分析每一联情感并试读。

2、分读每一联,个别读,齐读。

3、齐读整首诗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品读。

并在脑海中勾勒诗人形象,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

 

1、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小组长整理组员意见。

2、展示成果:

大声朗读所欣赏诗句,并说出欣赏理由。

3、做好总结。

 

1、搜索大脑积累,说出相关事例或诗文名句。

2、大声齐读老师补充诗文名句,适当做积累。

 

动笔抒写,表达心声。

 

起立,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说实在的,上完这堂课之后,我如释重负,心里一阵轻松。

但听完邱老师的点评之后,我心里竟然平添了一种莫名的沉重,随之而来的亦是一种豁然开朗。

我认为诗歌教学重在朗读。

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甚至再大胆一点来说,如果老师有极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完全可以以读代教。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希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来促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并希望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中洋溢的爱国豪情、慷慨正气。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确实向这个方向作了努力,并且学生在朗读方面也有了循序渐进的认知。

一堂课能否顺利进行,课堂设计是关键。

如果课堂设计失败或者不完整,不合逻辑,课堂组织再好,气氛再活跃,也只能是散珠碎玉,残缺不全。

课堂设计不仅仅是大局,更要关乎细枝末叶。

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为了让课堂的朗读教学顺利进行,我做了“初读感知”“再读体会”“精读品析”的环节设计,并且采用了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有自由读、默读、齐读、指读等形式, 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内心最柔软的情感世界,以期达到师生、生生情感共鸣的效果。

但是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却不大令人满意,特别是“再读体会,感知诗意”环节,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以致于课堂出现了片刻的冷场。

反思一下,还是问题设计不够明确。

教学机智,彰显教师驾驭课堂的功底。

说到“教学机智”就不得不说说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在备课时,几乎每一个环节我都做了近乎充分的预设,但在“文天祥,我想对你说”的环节,还是出现了预设之外的生成。

一个学生可能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太大,竟说出了“文天祥,我想对你说,我并不赞成你的做法,你这样牺牲了自己太不值得,你完全可以诈降,和元朝谈判,这样就会为南宋创造有力的条件,这样过程可能卑鄙一些,但我觉得结果最重要。

”听到学生这样具有自己个性的发言,完全在我的预设之外,我在片刻的思考之后,以“你的见解很独特,但我们更注重的是文天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正气,你的想法我们在课下再探讨。

”来结束对学生的回答。

课下再细想这一环节的处理,真是很不成熟。

对此,心中也倍感遗憾。

邱老师在评课时也说到了这一点。

究其原因,除了自己不具备一位优秀教师的应有的教学机智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对“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的广泛的内涵理解不够。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的。

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硬拉着学生按自己的套路去走。

教完这堂课,我才真正的明白一堂课老师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学任务,关键要看学生会多少,这应该是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

反思

 

《过零丁洋》

育才中学张晓霞

说实在的,上完这堂课之后,我如释重负,心里一阵轻松。

但听完邱老师的点评之后,我心里竟然平添了一种莫名的沉重,随之而来的亦是一种豁然开朗。

我认为诗歌教学重在朗读。

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甚至再大胆一点来说,如果老师有极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完全可以以读代教。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希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来促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并希望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中洋溢的爱国豪情、慷慨正气。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确实向这个方向作了努力,并且学生在朗读方面也有了循序渐进的认知。

一堂课能否顺利进行,课堂设计是关键。

如果课堂设计失败或者不完整,不合逻辑,课堂组织再好,气氛再活跃,也只能是散珠碎玉,残缺不全。

课堂设计不仅仅是大局,更要关乎细枝末叶。

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为了让课堂的朗读教学顺利进行,我做了“初读感知”“再读体会”“精读品析”的环节设计,并且采用了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有自由读、默读、齐读、指读等形式, 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内心最柔软的情感世界,以期达到师生、生生情感共鸣的效果。

但是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却不大令人满意,特别是“再读体会,感知诗意”环节,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以致于课堂出现了片刻的冷场。

反思一下,还是问题设计不够明确。

教学机智,彰显教师驾驭课堂的功底。

说到“教学机智”就不得不说说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在备课时,几乎每一个环节我都做了近乎充分的预设,但在“文天祥,我想对你说”的环节,还是出现了预设之外的生成。

一个学生可能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太大,竟说出了“文天祥,我想对你说,我并不赞成你的做法,你这样牺牲了自己太不值得,你完全可以诈降,和元朝谈判,这样就会为南宋创造有力的条件,这样过程可能卑鄙一些,但我觉得结果最重要。

”听到学生这样具有自己个性的发言,完全在我的预设之外,我在片刻的思考之后,以“你的见解很独特,但我们更注重的是文天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正气,你的想法我们在课下再探讨。

”来结束对学生的回答。

课下再细想这一环节的处理,真是很不成熟。

对此,心中也倍感遗憾。

邱老师在评课时也说到了这一点。

究其原因,除了自己不具备一位优秀教师的应有的教学机智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对“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的广泛的内涵理解不够。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的。

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硬拉着学生按自己的套路去走。

教完这堂课,我才真正的明白一堂课老师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学任务,关键要看学生会多少,这应该是评价一节课的唯一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