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090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漯河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诗人之忧过人也,诗人之乐过人也。

忧世乐天,固当如是。

《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

这里包含着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

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笼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

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

“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诚然如此。

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

比起林黛玉,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

《红楼梦》是一曲悲歌。

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子》曲文: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宇那声声的悲鸣。

而那杜宇便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

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

紫鹃的寓意就是啼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

黛玉善泣,《枉凝眉》曲中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之句。

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

第二十六回中写黛玉:

“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  

《红楼梦》是一部痛史。

黛玉的歌哭即曹雪芹的歌哭。

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半生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化身,生命之花一一凋谢,怎不令作者悲慨万端,长歌当哭!

读第一回中“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与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痛变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撰《陶庵梦忆·自序》比读,觉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

这里有几分忏悔、反思、不平,有几分无奈、自嘲、自傲。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语并非《红楼梦》中那块被女娲遗弃的不能补天亦不能自由行动的顽石的伤心哀叹,而是作者的愤世之语、牢骚之语,是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的伤心之语,是冷眼观世、白眼看人的狂傲之语,是洞察古今、彻悟人生的佛道之语。

总之,《红楼梦》是沉痛而绝望的一曲悲歌。

(选自红学馆《黛玉形象:

中国古典诗史最后的象征者》,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忧世乐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熙载认为,诗人的忧伤与快乐超过着普通人,“忧世乐天”是诗人本来就是具有的情怀。

B.鲁迅认为宝玉“喜聚”,又是独自领会“悲凉之雾”的人,他的身上反映了“忧世乐天”的诗人性情。

C.《红楼梦》里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

D.“忧世乐天”是对立统一的,宝玉、黛玉展出现的不同精神,实质上构成了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

2.下列各项,对“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两句诗的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句看似顽石之语,实则为曹雪芹的内心表白,是曹雪芹对世态的不满与憎恶愤慨的情感表露。

B.此句表面上充满自怨自艾,实际上却是反映了曹雪芹狂傲的性情,即对俗世俗人持冷蔑的态度。

C.此句说曹雪芹认为自己没有才能济世,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只好坠入红尘,虚度流年。

D.此句寓含佛道色彩,是曹雪芹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之后,对古今红尘的洞察,以、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足可见出她的内心有许多哀怨不平之气。

B.林黛玉是曹雪芹半生中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形象化身之一,作者写林黛玉,无非是想借助她来表达痛悼红颜的悲慨之情。

C.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张岱的《陶庵梦忆•自序》,读来让人觉得“心绪苍凉,话语沉痛”,是因为两位作家人生经历相同。

D.“离恨天”“灌愁海”等名目、“无”“迎”“探”“惜”的谐音、“绛珠”“紫鹃”的寓意都证明《红楼梦》是一贡悲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

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

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

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

”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

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

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

”孩子说。

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

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

”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

”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

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

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

“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

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

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

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

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

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

”我说。

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

”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

”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

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

”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

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

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

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

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

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

那种温度计不一样。

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

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

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

”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

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

第二天,越发轻松了。

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4.下列对这部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男孩的反常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不肯让人接近等等。

B.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

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C.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中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以后却“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动辄哭起来”。

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

D.尽管9岁的小男孩面对死亡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盖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无奈。

5.小说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学家之魂【日本】内山完造

⑴倘若以一言来形容鲁迅,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妥协。

这与郭沫若的性格稍有不同,我与郭有相当深的交情,他主要偏向于政治,所以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政治家的气质。

而鲁迅则是纯粹彻底的文学家,文章犀利伸展到一切可能的地方,至死都在拼命伸展抵抗。

⑵先生卧病在床的时候,托我找他时任南京宪兵队长的一名学生来见他。

先生说:

“带他来见我。

”那名学生去见了先生,“我来看老师了。

”学生没说上几句话就回去了。

⑶不久后先生收到从南京来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委婉,大意如下:

⑷前几日得见老师,激动欣喜之情不胜言表。

老师现在卧病在床,而针对老师的逮捕令已发出十年,至今未撤,作为您的学生,我的立场也很尴尬,所以一直想撤销对您的逮捕令,可是如果我现在自行撤销的话,只怕日后您会有所不满,所以特询问您的意思。

⑸那天鲁迅先生又晃悠到我家,说道:

“老板,今天我可遇上了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哦。

上次从南京来看我的那家伙居然给我来了封信,言辞恳切委婉至极呀,说是想要撤销对我的逮捕令呢。

我可不同意,所以这就来给那家伙回信了。

”“好不容易撤销了,那不是很好吗?

”我问他。

他回答说:

“我的日子也不长了,突然撤销跟了我十年的逮捕令会让我感到寂寞冷清的,所以信中已说明让那家伙不要撤销对我的逮捕令了。

⑹之后先生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已到了要选择疗养地进行专门疗养的地步了。

须藤医生建议到镰仓疗养,因为东京耳目太多,实在不合适调养身体。

我个人觉得云仙还不错,先生肯定会喜欢,于是就预先把房子租好了。

⑺先生本来预计八月一日动身前往云仙,可从南京来了几个探病的,说他病情有所好转,建议他去德国漫游一趟。

⑻后来先生告知我:

“老板,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去云仙了,现在那些家伙来让我去德国留学,说为避免蒋的骚扰最好还是去德国。

去云仙的话我就成了一个逃兵,也就意味着我输了,所以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去了。

”先生决心已定,只要是他说“不”的事情就绝对没有回旋的余地,虽然略显顽固,但也有一定的好处。

⑼每次说到“藤野先生”的事,先生总是眉飞色舞,饶有兴致,仿佛那些事情已经根深蒂固了一般,而《藤野先生》一文现已收入“岩波文库”的翻译集里。

据说先生在北平的时候,书桌前挂有藤野先生的照片,每天在这张照片面前学习,当困意来袭想偷懒的时候看到这张照片就又奋发起来继续学习。

每次谈到翻译的事情时他定会强调要把《藤野先生》一文译出来。

对于在日本的诸多事情,赞成的赞成,反对的反对,他从来都是态度分明,可是对于藤野先生,总是毫无条件地一并说好,报以百分百的敬慕之情。

⑽对于中国,特别是中国人,他总是毫无掩饰地加以揭露和批判。

我在《活中国的姿态》这本漫谈书中写到中国的优点,可对此先生却批评道:

“老板,这可不行啊。

过度的夸奖会让孩子们得意忘形的。

书总要起点教育作用,所以还是得从头彻尾地多加批评才是。

”我回答说:

“可是,这确确实实是中国人的一个优点啊。

”先生遂又回道:

“要是我就不会这么写,但因为是老板写的,我也不多说什么了,要换成我,是断然不会这么写的。

”语气依然强硬,坚决批判中国人的缺点。

⑾中国人普遍不喜欢《阿Q正传》,因为该书描写了中国全体国民的姿态,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写我”。

而主人公阿Q的性格是中国全体国民性格的缩影,由于该书毫不留余地地加以揭露和描写,以至于有些人看完后要起来抗议。

⑿但是先生并不是为了揭露而揭露,实际上他真的在担心着中国的命运,记得他临终前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的未来如同阿拉伯沙漠,国内由于战争在不断地沙漠化,而国外又在不断地加速扩大沙漠化,两个方向都在不断地沙漠化。

如果照这样下去的话,中国的四万万民众将被逼到饥饿的战线上,到这时,就不仅仅是中国的不幸了,而是中国全体国民的不幸了。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先生把中国的未来清晰地摆到了自己的眼前,这番话也表明了他的意思,即:

中国必须得改变当下的行进方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全面清晰的剖析。

——《大陆新报》一九四一年(摘自《美文》杂志《我的朋友鲁迅》一文)

7.“魂”在字典里可泛指“人格化精神”,下列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家之魂”在文中的表现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对学生怀有深沉的爱,处处为人着想,不同意学生撤销逮捕令,怕学生感到为难。

这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仁爱之心。

B.对敌人极富斗争精神,其抗争坚决彻底,绝不退缩妥协;对友人怀以敬慕之情。

这体现出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精神。

C.对国人的缺点总是毫无掩饰地加以揭露和批判,又时时不忘教育和鞭策国人。

这充分说明鲁迅先生具有批判精神。

D.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担心其“沙漠化”,进而为全体国民的未来而担忧。

这表现出鲁迅先生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文章⑷⑸段鲁迅先生拒绝学生撤销逮捕令一事,反映了他认为敌人不是真想逮捕他的心理,因此,先生不太在意逮捕令撤销与否。

B.文章第⑾段“这是在写我”,表明鲁迅先生文章对中国人进行毫无掩饰的批判和揭露,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能在他的文章里剖析自己的灵魂。

C.鲁迅先生对国人总是彻头彻尾的批评,对藤野先生却总是毫无条件地一并说好,这说明先生对待感情的原则性不强,看得出来人格都是有缺陷的。

D.文章中间部分插入“宪兵队长学生来看望先生”和“提及藤野先生”两个情节,既表现了作者和先生的关系密切,又对先生品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E.文章结尾“中国必须得改变当下的行进方式,这也是对中国的一个全面清晰的剖析”一句,如警世之钟,既响在历史的时空里,又对今天有警策作用,这也表明了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

9.联系全文,谈谈“我只能说他有着古武士之气概和中国式的血肉之躯,该强硬的时候他绝不妥协”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

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

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

古人出生之后既取“名”又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弱冠:

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D.左迁:

指降级。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

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5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

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

雅正的诗篇。

④伏:

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本题每空1分,共13分)

(1)杜甫《登高》中“,”两句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2)荀子《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就须“就砺”;人要想改造成为“ ”的君子,那就需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屈原《离骚》中“,”两句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了。

(4)苏轼《赤壁赋》中“,”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人类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

(5)韩愈《师说》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并以孔子为例论证“”,论述了“”的中心论点,阐明从师学道的重要性。

(6)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哀愁之情。

如《蜀道难》中“”一句,《琵琶行》中“”一句,《锦瑟》中“”一句,无不体现着哀怨悲凉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这位诗人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多样的:

有的绚丽多姿,有的质朴无华,有的直抒胸

臆,有的委婉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险怪奇特。

②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理由若干。

虽然仍保留了几篇,但舆论已

是沸反盈天,仿佛这民族的脊梁就此折断。

③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

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④学校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自命不凡,得意忘形,那

么很可能失意时就会一蹶不振。

⑤日本与中国本就有绕不开的历史恩怨,又不能从日美同盟中脱身。

日本可以羡慕

的对象是印度,因为印度能够做到在中美之间左支右绌。

⑥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

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A.①②③  B.①④⑤C.③⑤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彰显了我党顺应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

B.中方鼓励的一切有利于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的积极作为,符合中方的一贯立场,符合《9.19共同声明》的原则和精神,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C.河南省将于2018年秋季正式实施由教育部颁布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深受广大学子欢迎,因为它革除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D.具有“象牙塔”之称的高校,往往被视作思想的净土、道德的高地,充溢着一种大象无形的灵性氛围、文化光芒和神圣精神,它对人们充满了深切的期待和无尽的向往。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公司刚成立不久,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垂询,我们将在提供就业策略方面鼎力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