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853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docx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实验报告

实验、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系统校正的方法,重点了解串联校正。

  

2.根据期望的时域性能指标推导出系统的串联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3,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改变,分析校正后的效果。

4,了解和掌握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的原理,及超前校正、滞后校正网络的参数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

1,所谓校正就是指在系统中加入一些机构或装臵 (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调整),使系统特性 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

按校正装臵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串联校 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控制校正三种。

串联校正是在主反馈回路之内采用的校正方式

2.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3.滞后校正通过加入滞后校正环节,使系统的开环增益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又使校正后的系统动态指标保持原系统的良好状态。

它利用滞后校正环节的低通滤波特性,在不影响校正后系统低频特性的情况下,使校正后系统中高频段增益降低,从而使其穿越频率前移,达到增加系统相位裕度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

A、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如下G(S)=K/S/(S+1)

设计一个超前校正网络Gc(S),是系统满足如下要求:

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系统稳态误差小于0.1;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大于45度。

分析:

(1)根据控制理论可知,对于I型系统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Ess=1/K<0.1

可得K≥10,取K=10

(2)用下列命令绘制Bode图并求取其频域指标。

s=tf('s');

G=10/(s*(s+1));

margin(G);

gridon

得到如图的波特图:

从波特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幅值裕度Gm=infdB,相角裕度Pm=18度,剪切频率为3.08rad/s.此时的相角裕度是不满足要求的。

(3)对校正前系统可以进行斜坡信号和阶跃信号输入仿真。

建立系统校正前Simulink模型。

设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信号,观察输出响应及稳态误差,记录响应曲线;设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观察输出响应,记录动态指标。

建立如图的仿真模型:

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信号时,输出稳态误差曲线和响应曲线如下图:

由图可以看出当t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稳态误差等于0.1,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响应时,得到稳态误差和响应曲线为:

由图可以看出当t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稳态误差等于0,

(4)设计超前校正装置:

可以得到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Gc(S)=(0.4308s+1)/(0.1322s+1)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波特图:

s=tf('s');

G=((0.4308*s)*10)/(s*(s+1)*(0.1322*s+1));

margin(G);

gridon

得到系统波特图为:

由图可以看到此时系统的幅频裕度Gm=infdB,相频裕度Pm=78.7度,剪切频率为wc=3.73rad/s.相频裕度由原来的18度增加到了78.7度,满足设计要求。

(5)对校正后系统进行阶跃信号仿真,记录校正后的指标,分析实验结果。

如图建立仿真模型:

得到如下图的响应曲线:

可以看出校正后的响应曲线比没校正前的时候,调节时间ts由原来的8变为了1.5.超调量由原来的1.6变为了1.25,延迟时间也由原来的1.5变为了1.2左右,峰值时间由原来的2变为了1.6左右。

可以看出校正后的系统各项性能指标都有所改善,尤其是调节时间明显缩短。

B,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如下,G(S)=K/(S*(0.1S+1)*(0.2S+1))设计一个滞后矫正网络Gc(S),使系统满足如下要求:

单位斜坡输入作用下,系统静态误差系数等于30;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大于40度。

分析:

根据控制理论可知,对以1型系统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Kv=K=30

用下列命令绘制bode图并求其频域指标。

Matlab文本命令为:

S=tf(’s’);

G=30/(S*(0.1*S+1)*(0.2*S+1));

margin(G);gridon

得到如图所示的波特图:

由于系统是一型系统,所以需要增补从-90度增不到0度,由图可以知道剪切频率为9.77rad/s.在w

系统不稳定所以设计滞后校正网络。

得到校正后系统的波特图为:

得到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Gc(S)=(3.562s+1)/(31.94s+1),由系统的波特图可以看到,剪切频率由原来的8.65rad/s变为了2.82rad/s,幅频裕度变为了12.4db相频裕度变为了39.8°在剪切频率之前相频曲线没有穿越-180°,而P=0,可以知道校正后的系统变稳定了,相角裕度也变为了39.8°,增大ε的值可以把相角裕度增大,在试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满足设计要求,可以看出增加滞后校正装置后系统变稳定了。

(4)将校正后的系统进行阶跃信号仿真。

建立如图所示系统校正后Simulink模型。

在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响应的条件下,观察响应结果,并说明校正的效果。

Simulink模型为:

得到校正后的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系统在t趋于无穷大时响应曲线趋于1,可以知道系统是稳定的。

C,设待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o(s)=k/(s(s+1)(0.25s+1))要求设计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如下条件:

单位斜坡输入情况下,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等于30s^-1,相角裕量为45°,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要求大于2rad/sec。

解:

(1)根据控制理论可知,对于I型系统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Kv=K=30

(2)用下列命令绘制Bode图并求取其频域指标。

执行上述命令后,可得到校正前的系统的Bode图及频域指标。

由图可以看到幅值裕度Pm=-15.6db,相角裕度Gm=-35.2°,剪切频率为4.43rad/s,由于相角裕度小于0,所以系统是不稳定的。

(3)进行超前-滞后环节设计。

运行下面程序后,可得先经滞后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此时经过一次校正,系统的剪切频率为1.53rad/s,相位裕量为9.17°;最后又经一级的超前校正,得到超前-滞后校正后的Bode图,记录分析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校正前Gm=0.1667Pm=-35.1740wg=2.0000wc=4.4272

经过滞后校正后的波特图为:

得到系统滞后校正后的频域指标Gm1=1.5004Pm1=9.1726wg1=1.8978wc1=1.5330。

可以看到校正后的剪切频率变成了1.53rad/s相角裕度变为了9.17°,系统由先前的不稳定变为稳定了,继续给系统超前校正可以得到滞后-超前校正后的波特图:

经过滞后-超前校正后的系统的频域指标,此时剪切频率为2.06rad/s,幅值裕度Gm=17.2db,相角裕度Gm=44.3°

(4)将校正后和没较正前系统进行仿真。

建立如图所示系统Simulink模型。

观察单位阶跃响应,并分析校正的效果。

校正前:

校正后:

由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在没较正前响应曲线是震荡越来越厉害的是不稳定的,进过滞后-超前校正后,响应曲线最后趋于1,系统变稳定了。

D,4、仿照前面的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过程,完成教材第六章习题6-4.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o(s)=40/(s(0.2s+1)(0.0625S+1))

(1),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为30°,幅值裕度为10-12db,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2).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为50°幅值裕度大于15db,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1,串联超前校正设计:

绘制校正前的波特图,记录频域指标

s=tf('s');

G=40/(s*(0.2*s+1)*(0.0625*s+1));

margin(G);

gridon

 

由图可知校正前剪切频率为12.1rad/s,幅值裕度为-5.6db,相角裕度为-14.8°,因为相角裕度小于0所以此时系统是不稳定的。

设计超前校正,

 

四,实验结论及结

1,实验A中用的是超前校正,超前校正的传递函数为Gc(S)(1+aTs)/(1+TS),其中a是大于1的所以使得校正网络总是提供正的相角,在试验A中对比校正前后的波特图,可以看到校正后的波特图的剪切频率增大,中频区的斜率变小大约为-20db/rec。

剪切频率增加后使得相角裕度增大达到改善系统的目的,在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到,校正后的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都有所改善,尤其是调节时间和超调量明显减小,所以可以看出超前校正可以使开环系统截至频率增大,从而闭环系统的带宽增大,响应速度变快。

2,在试验B中用的是滞后校正,滞后校正的传递函数可以写成Gc(S)(1+bTs)/(1+TS),其中b是小于1的,滞后网络总是提供负的相角,在试验B中可以看到在没校正之前系统的相角裕度为负的,系统是不稳定的,滞后网络利用高频幅值衰减特性,是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频率减小,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相角裕度。

3,实验C使用滞后-超前校正的原因:

由校正前系统的波特图可以看到,曲线在中频段的斜率很大大约为-40db/dec系统的相角裕度是-35.2°系统不稳定,利用超前校正的特性,使中频段的斜率减小曲线变平缓,从而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当进行超前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有所增加,但是在高频去的曲线还是很平缓,希望利用滞后网络来使高频区的斜率增大,从而增加系统的稳态性能。

当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且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相角裕度,稳态精度较高时,一般采用滞后-超前校正,利用超前部分的特性增加相角裕度,利用滞后部分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