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950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docx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篇一: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枣庄八中北校高二地理孙浩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

本讲重点:

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农业发展的影响。

或判断某些地理界线(地形阶梯、内外流域、季风与非季风区、牧区与农耕区)的地形单元名称。

【教学过程】

考点一:

中国地形特点:

[情境导入]仔细阅读《中国地形图》,阅读图例中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思考并回答:

(1)中国地势有何特征;

(2)从该图中能看出中国有哪些地形类型;

(3)中国地势和地形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探究点一:

⒈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能力提升]课下绘出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

1

2.地势意义:

――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合作探究]评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何优越性:

[梳理总结]

(1)水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

(2)水运大河东流人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水能两个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加快、水能资源集中

(4)“运水”西部大山的冰川,号称“固体水库”,淡水储量丰富,将来如有必要利用西部冰川融水解决东部淡水资源的话,西高东低的地势就能十分便利地利用大江大河由西向东的流向,将冰川融众顺流而下,可节约大量“运水”的费用。

其不利影响是:

东西方向

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

主要有:

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

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

有:

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

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探究点二⒊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

[诱导点拨]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3%为多,

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9.9%,山区即包括

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合作探究]中国地形特征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何意义:

①有利影响:

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合作探究]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地形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基础,以区域定位为纽带,结合高中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和区位因素,从各地理要素人手,综合分析,下面简单归纳如下:

2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1)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区。

下面地形区中,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有____。

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e.四川盆地f.东北平原g.南岭

(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

如图2所示,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____;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___。

图2我国备类地形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比例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资源3

丰富,在发展____、__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解析】图1展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两个特点,受地势影响,使我国许多大河西源东流入海;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南岭,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分布位于我国的第一、二级阶梯上;由图2可看出,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占据了33%,比重最大,丘陵比重最小,只有10%,m是指我国的平原比重;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及采矿业和开发旅游业。

【答案】

(1)西高东低大河自西向东流(西源东流)

(2)b、d、f、g(3)丘陵平原

(4)(林业、畜牧业)采矿业旅游业

探究点三⒋主要山脉:

(落实到地图上)

[操作绘画]在中国空白政区图,将下列几个方向的山脉画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

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

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合作探究]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讨论回答秦岭是我们哪些地理分界线。

⑶西北-东南走向:

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强调]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思路归纳]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

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

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6)中国山脉的界线作用

山脉是中国地形的骨架。

山脉不但是一些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有时也是一些人文地理事物的界限。

[操作绘画]①在中国空白政区图,在山脉两侧填写下列地形区。

4

②在绘出的山脉图上绘出下列分界线

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

秦岭——淮河

考点二:

二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情境导入]在我们绘图中有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它们具体的自然特征有哪些呢?

探究点一:

(一)四大高原:

5

【篇二: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

第三篇中国地理

授课教师:

李燕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

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

1地势特征

2地形特征的影响

难点:

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板书中国轮廓图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前板书课题)师;一千两百多年以前,著名诗人李白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将进酒》,其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文艺控们纷纷表示此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乃我大中华文艺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而我们地理控们认为这正是一首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诗篇,那我国地势到底是怎样的特点使得我们的母亲河来于天上,归于大海呢?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里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同学们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二、基础铺垫

师:

在探究中国地形地势特点前,我们先要学习一下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以及地形地势的判断依据。

地势是指陆地表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那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判断一个地区的地势呢?

展示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的地势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

①河流流向

②等高线

③聚落的分布

用上述判断依据,判断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是我们熟知的青藏高原,这里也是长江黄河和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以高原盆地为主,例如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所以,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所以这个“世界屋脊”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去的。

第二级阶梯:

在第一级阶梯往东和往北,海拔会如阶梯一样,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这里便是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大家在中国山脉图中找出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它的地形主要是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请同学们找出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

第三级阶梯:

从第二级阶梯继续往东走,还把很快下降到500米左右,我们也进入了我国的第三级阶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一些南北走向的山脉构成,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在第三级阶梯中,众多东流入海的河流将携带的泥沙沉沉积下来,形成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从北到南依次有: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平原之间还散布着一些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小结:

至此中国的地势就非常清楚了,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两条界线。

那这样的一个地势特点会对我国的气候、交通、水能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呢?

小组讨论:

共分为“气候”、“交通”、“水能资源”三个小组,结合所学和学案上提供的信息分析得出结论。

气候:

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交通:

使许多大江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东部交通发达,西部交通落后。

水能资源:

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长。

所以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水汽输送、水运沟通、水能丰富”的优越性,“三水”

三、归纳整理

(一)复习地势

1、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势的知识点的梳理(在学案中完成)各小组竞赛,评选获胜小组。

研讨问题:

(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用简要的图示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亲手绘制简图加深对地势特征的认识,这种形式能增强学生参与复习的趣味性

(2)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把地势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3)在学案图中绘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并在相应位置标明山脉名称(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明确阶梯界限及阶梯交界处的山脉的位置,加深了印象。

(4)列表复习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类型。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综合分析比较中掌握知识点。

(5)对我国的地势作出简要评价,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同学们要想对我国的地势作出评价,必须要综合考虑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交通往来及阶梯交界处的利用价值等方面,就能实现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的系统梳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点拨指导

(1)题强调图示要反映地势的两部分特点,而不能仅仅是西高东低。

出示:

(2)题涉及到的图主要是22页图2.1和图2.2,强调图2.1

出示

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涉及到的地形区,

并试着在黑板图上画一条线进行地

形剖面,并简要说明。

第(3)、(4)题出示正确的图表加以对照

有利方面:

从气候、河流流向、阶梯交界处的水能利用价值、交通往来等方面来评价;

不利方面:

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师顺势提出:

假如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我们又将如何来评价呢?

(二)复习地形

1、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形的知识点的梳理(在学案中完成),各小组竞赛,评选获胜小组。

研讨问题:

(1)我国地形特点是什么,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把地形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2)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并在学案中板书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板书主要地形区

设计意图:

明确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与位置

(3)在学案图中写出山脉名称并用符号标明走向(用标注东西走向;用标注南北走向;用-西南走向;用标注西北-东南走向;用标注弧形走向)

设计意图——明确山脉的走向与位置。

(4)对我国地形特点做简要评价,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同学们要想对我国的地形作出评价,必须要整体分析我国地形

的优劣,在思考中整合一些知识点。

2、点拨指导

(1)题涉及到的图是24页的图2.4和28页图2.8,师强调山区的概念。

(2)题全班交流,如:

青藏高原-高、内蒙古高原-平、黄土高原-碎、云贵高原-崎;塔里木盆地-大、柴达木盆地-高、准噶尔盆地-北、四川盆地-湿;东北平原-大、华北平原-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狭长。

第(3)题强调山脉的走向即山脉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①出示:

警示:

山地≠山区,山地占1\3,山区占2\3。

②补充:

山脉是自然地理界限,如秦岭,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限,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

第(4)题评价我国的地形,引导思路为:

①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山区面积广大,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而且山区地面起伏大,交通不便,制约山区的的经济发展。

四、典例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

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

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

2.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

3.在图2.1-8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4.下列省

区中跨第

二、第三级

阶梯的是

()

a.吉林b.云南c.内蒙古d.山西

5.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

a.高山、高原、盆地b.丘陵、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盆地d.盆地、高原。

平原

6.我国平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a.1/10左右b.1/20左右

c.1/5左右d.1/3左右

7.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篇三: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黄玲玲】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二年级设计:

黄玲玲

复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在中国地形图,能够识别出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3.能够描述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4.能简单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复习重点:

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复习难点:

1.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2.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