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846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docx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教案

【篇一: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挂图录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

(生:

《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

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

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

(生:

趋势、总趋势)师:

哪个答案更合理呢?

(生:

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

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

(学生:

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学生:

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板书: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学生活动]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指导学生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

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学生活动]2.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

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4.欣赏景观图,学生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总结:

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

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

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

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

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

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第二课时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

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

(学生:

西部高、东部低)(板书: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

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学生:

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

(学生:

阶梯状)(师:

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

它位于哪里?

(学生:

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

(学生:

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

它位于哪里?

(学生:

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9(27页),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

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

(学生:

前者以昆仑

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9)上可以看出:

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

2题;b组:

3题;c组:

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难怪古人有诗云:

“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

(b组发言,教师演示)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实验演示)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的变化:

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透明小水槽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

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

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边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边分小组探讨我国地形地势有何特点?

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有何影响?

(差异个性设计)

【篇二:

【教学设计】亚洲及欧洲的地形_地理_初中_3707250023】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标和教学建议的要求,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并由此掌握分析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欧洲地形的特点。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先老师引方法,再学生用方法”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最后,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合作、交流、探究、总结和归纳等方法来完成学习。

2、以地图教学贯穿始末。

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读图、用图,析图、辩图、比图的方法,据图总结、依图问答,充分体现地图在地理课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建立地理空间分析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多样的、灵活发的小标题设为教学的小环节,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的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归纳”、“考考你”等活动环节的设计,开展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并得出结论的方法,之后学以致用地去学习和理解欧洲地形特点,交给了学生学习的多种方法,留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课内外延伸。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图片,课堂上大量展示,课后鼓励学生多联系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认识到地理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片图等,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2)记住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总结出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步骤和方法。

(2)用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步骤和方法归纳欧洲的地形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洲地形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来学习和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亚洲地形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从而在阅读资料和图的基础上,分析欧洲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掌握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合作交流法、总结归纳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并伴有亚洲地形的各种图片展示,如:

青藏高原、天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长江、黄河等的图片景观的展播,让学生对我们生活的亚洲,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感知我们亚洲的山脉很高,很雄伟,大江大河气势磅礴等,加之首歌曲雄壮有力。

给学生以振奋、积极、乐观向上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入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的学习。

【谈话】:

同学们从视频里看到了亚洲很多典型地形,真是丰富多彩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亚洲和欧洲地形的学习。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

2.记住亚洲、欧洲的主要地形区。

3.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总结出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步骤和方法。

4.用分析亚洲地形特征的步骤和方法归纳欧洲的地形特点。

【课前预习检测】让一名同学提问,其余同学回答的方式进行检测。

(二)自主学习:

亚洲的地形

1、阅读课本p5,结合图1—1

在图中找到并标注:

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等主要地形区。

2、填空:

查找课本,填出亚洲的基础知识。

(见学案)

(三)释疑点拨

【问题一】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你能从其呈现的不同颜色,初步判断出亚洲地势哪里高哪里低吗?

为什么?

(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展示,让学生从感观上初步理解得出亚洲的地势:

中部高,四周地。

然后进一步探究,并证实。

【问题二】1、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亚洲地势高的地区,有哪些地形区?

它们分布在亚洲的什么位置?

(说明:

此处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说找到的地形区,教师则根据学生说的先后顺序,一一在图上所在地形区的位置点击鼠标,等学生说完,教师做相关知识的介绍。

2、那亚洲地势低的地区又有哪些地形区呢?

(方法同上)

【问题三】通过地形剖面图看亚洲的地势特点:

观察亚洲地形图,如果想全面看到地势高低变化的总趋势,需通过地势剖面图看高低起伏。

(说明:

教师提供亚洲地形图,通过学生观察,去发现和一步一步证实亚洲地势特征。

【归纳】:

亚洲地势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说明:

让学生自己来小结并归纳亚洲地势。

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来学习欧洲的地势特征)

【过渡】:

那欧洲的地势特征如何呢?

【问题】:

你能借鉴学习亚洲地势特征的方法来了解欧洲地势特征吗?

(二)欧洲地势特征:

【自主学习】:

请借鉴学习亚洲地势特征的方法来了解欧洲地势特征。

(可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这个环节重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亚洲地势的方法来学欧洲地势,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方法不一,教师做指导和点评,并及时鼓励做的好的小组和学生。

【读图分析】:

欧洲地势特征

(说明:

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了欧洲地形图,帮助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意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地理的方法。

并通过他们的分析得出:

欧洲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过渡】:

亚洲和欧洲的地势特点是不一样的,那他们在各自的大洲内又是怎样的特点呢?

下面,我们来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差异(完成学案“任务三”)任务三:

做p6第2题填表对比分析亚欧两洲的主要地形差异。

(学生讨论后,找出亚洲及欧洲的地形差异,然后通过ppt展示答案,最后让学生提出疑惑,师生解惑)

【过渡】:

在学习了亚洲和欧洲地形的基础上,同学们知道亚洲东侧、东南侧有特色地形区——弧形群岛。

(引入“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探讨。

并得出结论。

【过渡】:

欧洲也像亚洲一样,有特色地形吗?

通过带领学生阅读ppt上的材料,从而知道,欧洲也有特色地形——冰川地形。

【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亚洲及欧洲的地形特征及亚洲和欧洲地形的比较,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检测:

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选择题”、“读图和填图”来完成。

(五)课后拓展

请大家查询资料,看看近几年来在亚欧大陆的东侧、东南侧地区,有哪些国家或地区遭受了地震或火山的危害。

(六)、板书设计: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

一、亚洲地势特征:

1、地势中部高,西周低。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4、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群岛

二、欧洲地形特征:

1、地势平坦,南北高,中间低。

2、地面起伏不大。

相对高差小

3、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较低。

4、冰川地形

【篇三: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

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

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

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

有多大?

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

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1.计算: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亚欧分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

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

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承转]老师去家访,在确认了同学的家庭住址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

比如家里有几间房,院里有几口井,门前有几棵树──这叫自然情况;而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如何──这叫人文情况。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也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

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副板书]有什么──地形、河流(就先说说地形和河流)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

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

(读海

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

哪些地形区?

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

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

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提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

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

(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板书]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

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

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活动]学生指图回答亚洲不同流向的河流,注入的海洋。

[板书]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全课小结]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渐弱──结束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