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POL附则1解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062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MARPOL附则1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ARPOL附则1解读.docx

《MARPOL附则1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ARPOL附则1解读.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ARPOL附则1解读.docx

MARPOL附则1解读

附件:

经修正的《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I

第1章-总则

第1条

定义

就本附则而言:

1油类系指包括原油、燃油、油泥、油渣和炼制品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石油(本公约附则II所规定的石油化学品除外),以及在不限于上述规定原则的情况下,包括本附则附录I中所列的物质。

2原油系指任何天然存在于地层中的液态烃混合物,不论其是否经过处理以适合运输。

它包括:

.1可能业已去除某些馏份的原油;和

.2可能业已添加某些馏份的原油。

3含油混合物系指含有任何油分的混合物。

4燃油系指船舶所载有并用作其推进和辅助机器的燃料的任何油类。

5油船系指建造为或改造为在其装货处所主要装运散装油类的船舶,并包括全部或部分装运散装货油的兼装船,本公约附则II中所定义的任何“NLS液货船”和经修订的74SOLAS第II-1/3.20条中所定义的任何气体运输船。

6原油油船系指从事原油运输业务的油船。

7成品油油船系指从事除原油以外的油类运输业务的油船。

8兼装船系指设计为装运散装货油或装运散装固体货物的船舶。

9重大改建:

.1系指对船舶所作的下述改建:

.1实质上改变了该船的尺度或装载容量;或

.2改变了该船的类型;或

.3根据主管机关的意见,这种改建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要延长该船的使用年限;或

.4这种改建如在其他方面使该船成为一艘新船,则该船应遵守本公约中不适用于现有船舶的有关规定。

.2尽管有本定义的规定:

.1但对第1.28.3条所定义的在1982年6月1日或以前交船的载重量为20,000吨及以上的油船进行改建以求符合本附则第18条的要求,就本附则而言,不应视为构成了重大改建;和

.2但对第1.28.5条所定义的在1996年7月6日或以前交船的油船进行改建以求符合本附则第19或20条的要求,就本附则而言,不应视为构成了重大改建。

10最近陆地。

“最近陆地”一词,系指距按照国际法划定领土所属领海的基线,但下述情况除外:

就本公约而言,在澳大利亚东北海面距“最近陆地”系指距澳大利亚海岸下述各点的连线:

自南纬11°00¢东经142°08¢的一点起,

至南纬10°35¢东经141°55¢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10°00¢东经142°00¢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9°10¢东经143°52¢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9°00¢东经144°30¢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10°41¢东经145°00¢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13°00¢东经145°00¢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15°00¢东经146°00¢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17°30¢东经147°00¢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21°00¢东经152°55¢的一点,

然后至南纬24°30¢东经154°00¢的一点,

然后至澳大利亚海岸南纬24°42¢东经153°15¢的一点所划的一条连线。

11特殊区域系指这样的一个海域,在该海域中,由于其海洋学的和生态学的情况以及其运输的特殊性质等方面公认的技术原因,需要采取特殊的强制办法以防止油类物质污染海洋。

就本附则而言,特殊区域定义如下:

.1地中海区域系指地中海本身,包括其中的各个海湾和海区在内,与黑海以北纬41°为界,西至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经005°36¢为界;

.2波罗的海区域系指波罗的海本身以及波的尼亚湾、芬兰湾和波罗的海入口,以斯卡格拉克海峡中斯卡晏角处的北纬57°44.8¢为界;

.3黑海区域系指黑海本身,与地中海以北纬41°为界;

.4红海区域系指红海本身,包括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南以拉斯西尼(北纬12°28.5¢,东经043°19.6¢)和胡森穆拉得(北纬12°40.4¢,东经043°30.2¢)之间的恒向线为界;

.5海湾区域系指位于拉斯尔哈得(北纬22°30¢,东经059°48¢)和拉斯阿尔法斯特(北纬25°04¢,东经061°25¢)之间的恒向线西北的海域;

.6亚丁湾区域系指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亚丁湾部分,西以拉斯西尼(北纬12°28.5¢,东经043°19.6¢)和胡森穆拉特(北纬12°40.4¢,东经043°30.2¢)之间的恒向线为界,东以拉斯阿西尔(北纬11°50¢,东经051°16.9¢)和拉斯法尔塔克(北纬15°35¢,东经052°13.8¢)之间的恒向线为界;

.7南极区域系指南纬60°以南的区域;和

.8西北欧水域包括北海及其入口,爱尔兰海及其入口,克尔特海,英吉利海峡及其入口以及紧靠爱尔兰西部的大西洋东北海域。

该区域以下述各点的连线为界:

法国海岸线上北纬48°27'

北纬48°27',西经006°25'

北纬49°52',西经007°44'

北纬50°30',西经012°

北纬56°30',西经012°

北纬62°,西经003°

挪威海岸线上北纬62°

丹麦和瑞典海岸线上北纬57°44.8'

.9阿拉伯海的阿曼区域系指下述坐标范围内的海域:

北纬22°30.00';东经059°48.00'

北纬23°47.27';东经060°35.73'

北纬22°40.62';东经062°25.29'

北纬21°47.40';东经063°22.22'

北纬20°30.37';东经062°52.41'

北纬19°45.90';东经062°25.97'

北纬18°49.92';东经062°02.94'

北纬17°44.36';东经061°05.53'

北纬16°43.71';东经060°25.62'

北纬16°03.90';东经059°32.24'

北纬15°15.20';东经058°58.52'

北纬14°36.93';东经058°10.23'

北纬14°18.93';东经057°27.03'

北纬14°11.53';东经056°53.75'

北纬13°53.80';东经056°19.24'

北纬13°45.86';东经055°54.53'

北纬14°27.38';东经054°51.42'

北纬14°40.10';东经054°27.35'

北纬14°46.21';东经054°08.56'

北纬15°20.74';东经053°38.33'

北纬15°48.69';东经053°32.07'

北纬16°23.02';东经053°14.82'

北纬16°39.06';东经053°06.52'

12油量瞬间排放率系指任一瞬间每小时排油的公升数除以同一瞬间船速节数之值。

13舱柜系指为船舶的永久结构所形成并设计为装运散装液体的围蔽处所。

14边舱系指与船壳边板相连的任何舱柜。

15中间舱系指纵向舱壁间的任何舱柜。

16污油水舱系指专用于收集舱柜排出物、洗舱水和其他含油混合物的舱柜。

17清洁压载水系指这样一个舱内的压载水,该舱自上次装油后,已清洗到如此程度,以致倘若在晴天从一静态船舶将该舱中的排出物排入清洁而平静的水中,不会在水面或邻近的岸线上产生明显的痕迹,或形成油泥或乳化物沉积于水面以下或邻近的岸线上。

如果压载水是通过经主管机关认可的排油监控系统排出的,而根据这一系统的测定查明该排出物的含油量不超过15ppm,则尽管有明显的痕迹,仍应确定该压载水是清洁的。

18专用压载水系指装入这样一个舱内的压载水,该舱与货油及燃油系统完全隔绝并固定用于装载压载水,或固定用于装载压载水或本公约各附则中所指各种油类或有毒物质以外的货物。

19船长(L)系指量自龙骨板上缘的最小型深85%处水线总长的96%,或沿该水线首柱前缘至舵杆中心的长度,取大者。

对设计为具有倾斜龙骨的船舶,计量该长度的水线应与设计水线平行。

船长(L)以米计。

20首尾垂线应取自船长(L)的前后两端,首垂线应与计量船长水线上的首柱前缘相重合。

21船中部系指在船长(L)的中部。

22船宽(B)系指船舶的最大宽度,对金属船壳的船舶是在船中部量至两舷肋骨型线,对船壳为任何其他材料的船舶则是在船中部量至两舷船壳的外表面。

船宽(B)以米计。

23载重量(DW)系指船舶在相对密度为1.025的水中处于与勘定的夏季干舷相应的载重线时的排水量和该船的空载排水量之间的差数,以吨计。

24空载排水量系指船舶在舱柜内没有货物、燃油、滑油、压载水、淡水和锅炉给水,以及船上没有消耗物料、乘客和船员及其行李时的排水量,以公吨计。

25某一处所的渗透率系指该处所假定要被水占据的容积和该处所总容积之比。

26船内的容积和面积在任何情况下应算至型线。

27周年日期系指与《国际防止油污染证书》期满之日对应的每年的该月该日。

28.1在1979年12月31日或以前交船的船舶系指:

.1在1975年12月31日或以前签订建造合同的船舶;或

.2无建造合同,在1976年6月30日或以前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或

.3在1979年12月31日或以前交船的船舶;或

.4经重大改建的船舶:

.1在1975年12月31日或以前签订改建合同;或

.2无改建合同,在1976年6月30日或以前改建工程开工;或

.3在1979年12月31日或以前改建工程完成。

28.2在1979年12月31日以后交船的船舶系指:

.1在1975年12月31日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船舶;或

.2无建造合同,在1976年6月30日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或

.3在1979年12月31日以后交船的船舶;或

.4经重大改建的船舶:

.1在1975年12月31日以后签订改建合同;或

.2无改建合同,在1976年6月30日以后改建工程开工;或

.3在1979年12月31日以后改建工程完成。

28.3在1982年6月1日或以前交船的油船系指:

.1在1979年6月1日或以前签订建造合同的油船;或

.2无建造合同,在1980年1月1日或以前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油船;或

.3在1982年6月1日或以前交船的油船;或

.4经重大改建的油船:

.1在1979年6月1日或以前签订改建合同;或

.2无改建合同,在1980年1月1日或以前改建工程开工;或

.3在1982年6月1日或以前改建工程完成。

28.4在1982年6月1日以后交船的油船系指:

.1在1979年6月1日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油船;或

.2无建造合同,在1980年1月1日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油船;或

.3在1982年6月1日以后交船的油船;或

.4经重大改建的油船:

.1在1979年6月1日以后签订改建合同;或

.2无改建合同,在1980年1月1日以后改建工程开工;或

.3在1982年6月1日以后改建工程完成。

28.5在1996年7月6日以前交船的油船系指:

.1在1993年7月6日以前签订建造合同的油船;或

.2无建造合同,在1994年1月6日以前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油船;或

.3在1996年7月6日以前交船的油船;或

.4经重大改建的油船:

.1在1993年7月6日以前签订改建合同;或

.2无改建合同,在1994年1月6日以前改建工程开工;或

.3在1996年7月6日以前改建工程完成。

28.6在1996年7月6日或以后交船的油船系指:

.1在1993年7月6日或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油船;或

.2无建造合同,在1994年1月6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油船;或

.3在1996年7月6日或以后交船的油船;或

.4经重大改建的油船:

.1在1993年7月6日或以后签订改建合同;或

.2无改建合同,在1994年1月6日或以后改建工程开工;或

.3在1996年7月6日或以后改建工程完成。

28.7在2002年2月1日或以后交船的油船系指:

.1在1999年2月1日或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油船;或

.2无建造合同,在1999年8月1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油船;或

.3在2002年2月1日或以后交船的油船;或

.4经重大改建的油船:

.1在1999年2月1日或以后签订改建合同;或

.2无改建合同,在1999年8月1日或以后改建工程开工;或

.3在2002年2月1日或以后改建工程完成。

28.8在2010年1月1日或以后交船的油船系指:

.1在2007年1月1日或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油船;或

.2无建造合同,在2007年7月1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油船;或

.3在2010年1月1日或以后交船的油船;或

.4经重大改建的油船:

.1在2007年1月1日或以后签订改建合同;或

.2无改建合同,在2007年7月1日或以后改建工程开工;或

.3在2010年1月1日或以后改建工程完成。

29百万分比(ppm)系指按体积的百万分比计算的水的含油率。

30建造的船舶系指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

第2条

适用范围

1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附则的规定适用于所有船舶。

2非油船,如设有构造为用于装载散装油类的装货处所,且其总容量为200m3或以上的,则本附则关于油船的第16、26.4、29、30、31、32、34和36条的要求,也适用于这些处所的构造和作业,但如总容量少于1,000m3,则可适用本附则第34.6条的要求以代替第29、31及32条。

3受本公约附则II的规定约束的货物,如装载于油船的装货处所,则也适用本公约附则II的相应要求。

4本附则第29、31和32条的要求不适用于装载沥青或受本附则的规定约束的其他油品的油船,这些油品的物理特性会妨碍油品和水的有效分离和监测;这种油船应将残余物留存船上并将所有污染的洗舱水排入接收设备,以实施本附则第34条规定的排放控制。

5除应遵照本条6的规定外,本附则第18.6至18.8条不适用于第1.28.3条所定义的在1982年6月1日或以前交船且仅在下述港口或装卸站之间专门从事特定营运的油船:

.1本公约当事国境内的港口或装卸站;或

.2本公约各当事国的港口或装卸站,而且:

.1该航程完全在某一特殊区域之内;或

.2该航程完全在本组织所指定的其他限定范围之内。

6只有在上述航程中的装货港口或装货站设有接收设备,足以从使用该设备的油船接收处理全部压载水及洗舱水,并符合所有下述条件时,本条5的规定才能适用:

.1除本附则第4条所规定的各项例外以外,全部压载水(包括清洁压载水)及洗舱残余物,均留存船上并送入接收设备,同时本附则第36条所指《油类记录簿》第II部分所作的相应记载由港口国主管当局签注;

.2主管机关和本条5.1或5.2中所指港口国的政府之间已就使用第1.28.3条所定义的在1982年6月1日或以前交船的油船进行特定营运达成了协议;

.3按本附则有关规定在上述港口或装卸站所设置的接收设备,就本条规定而言,其足够性已由这些港口或装卸站所在地本公约当事国政府予以认可;以及

.4在《国际防止油污证书》上已作签注,说明该油船仅从事该项特定营运。

第3条

免除和放弃

1任何船舶,诸如水翼船、气垫船、近水面船艇和潜水船艇等,其结构特点使得应用本附则第3和4章有关构造和设备的任何规定为不合理或不可行时,参照该船所要从事的营运情况,倘若其构造和设备能提供对油污的同等防护,主管机关可对其免除这些规定的要求。

2主管机关所准许的任何这种免除的细节,应在本附则第7条所指的证书中予以注明。

3准许任何这种免除的主管机关,应将免除的细节和理由尽速(但不得超过其后的90天)送交本组织,并由本组织转发本公约各当事国,供其参考和采取适当的行动(如果有的话)。

4对于专门从事续航时间为72小时或更少且距最近陆地50海里以内的航行的油船,如果该油船仅在本公约一个当事国境内的港口或装卸站之间从事营运,主管机关可放弃本附则第29、31和32条的要求。

任何这种放弃应以下述要求为条件,即该油船应将所有含油混合物留存船上供随后排入接收设备,并且主管机关确认这些油性混合物的接收设备是足够的。

5对本条第4款所指以外的油船,主管机关可放弃本附则第31和32条的要求,如果:

.1该油船是本附则第1.28.3条所定义的在1982年6月1日或以前交船,第2.5条所指的专门从事特定营运的载重量40,000t或以上的油船,并且本附则第2.6条规定的条件均符合;或

.2该油船专门从事下述一种或多种航行:

.1在特殊区域内航行;或

.2在特殊区域外,距最近陆地50海里以内航行,且该油船是从事:

.1本公约一个当事国境内的港口或装卸站之间的营运;或

.2主管机关所确定的有限航程,时间为72小时或更少;

以上情况尚须同时符合所有下列条件:

.3所有含油混合物留存船上供随后排入接收设备;

.4对于本条5.2.2规定的航行,主管机关已确认这些油船停靠的装油港或装油站有足够的接收设备,能接收上述油性混合物;

.5在需要时,对《国际防止油污证书》予以签注,说明该船专门从事本条5.2.1和5.2.2.2规定的一种或多种航行;和

.6排放的数量、时间和港口记入《油类记录簿》。

第4条

例外

本附则第15条和第34条不适用于下述情况:

.1将油类或含油混合物排放入海,系为保障船舶安全或救护海上人命所必需者;或

.2将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系由于船舶或其设备遭到损坏的缘故;

.1但须在发生损坏或发现排放后,为防止排放或使排放减至最低限度,已采取了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

.2但是,如果船东或船长是故意造成损坏,或轻率行事而又知道可能会招致损坏,则不在此例;或

.3将经主管机关批准的含油物质排放入海,用以对抗特定污染事故,以便使污染损害减至最低限度。

但任何这种排放,均应经拟进行排放所在地区的管辖国政府批准。

第5条

等效

1主管机关可允许在船上安装任何装置、材料、设备或器械,以代替本附则所要求者,条件是这种装置、材料、设备或器械与本附则所要求者至少是同样有效。

主管机关这种权力,不得扩大到以操作方法来达到控制排油并作为等效来代替本附则各条所规定的那些设计和构造的特点。

2允许以某种装置、材料、设备或器械来代替本附则所要求者的主管机关应将其细节送交本组织,以便转发各当事国,供其参考和采取适当的行动(如果有的话)。

第2章-检验和发证

第6条

检验

1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船舶应进行下列规定的检验:

.1初次检验,在船舶投入营运以前或在首次签发本附则第7条所要求的证书以前进行。

该检验应包括按本附则适用范围对船舶的结构、设备、系统、附件、布置和材料的完整检验。

该检验应确保其结构、设备、系统、附件、布置和材料完全符合本附则的适用要求;

.2换新检验,按主管机关规定的间隔期限进行,但不得超过5年,但本附则第10.2.2、10.5、10.6或10.7条适用者除外。

换证检验应确保其结构、设备、系统、附件、布置和材料完全符合本附则的适用要求。

.3中间检验,在证书的第2个周年日前或后3个月之内或第3个周年日前或后3个月之内进行,应取代本条1.4规定的一次年度检验。

中间检验应确保设备及其附属的泵和管系,包括排油监控系统、原油洗舱系统、油水分离设备和滤油系统完全符合本附则的适用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

该中间检验应在根据本附则第7或8条的规定所签发的证书上签注。

.4年度检验,在证书的每个周年日前或后3个月之内进行,包括对本条第1.1款提及的结构、设备、系统、附件、布置和材料的全面检查,以确保其已按本条第4.1和4.2款得到保养,同时确保其继续满足船舶预定营运的要求。

该年度检验应在根据本附则第7或8条的规定所签发的证书上签注。

.5附加检验,在本条第4.3款规定的调查导致进行修理后或在任何重大修理或换新后应按情况进行全面或部分检验。

该检验应确保已有效进行了必要的修理或换新,确保这种修理或换新所用的材料和工艺在各方面均属合格,同时确保船舶在各方面都符合本附则的要求。

2主管机关对不受本条第1款规定约束的船舶应制订适当措施,以确保其符合本附则的适用规定。

3.1为实施本附则的规定而对船舶进行的检验,应由主管机关的官员执行。

但主管机关可将这些检验委托给为此目的而指定的验船师或由其认可的组织。

这种组织应符合本组织以A.739(18)号决议通过的并可由本组织修正的指南以及本组织以A.789(19)决议通过的并可由本组织修正的规范,但所作修正须按本公约第16条关于本附则适用的修正程序的规定予以通过、生效和实施。

3.2指定验船师或对这样的组织进行认可以执行本条3.1中所述的检验的主管机关,至少应授权任何被指定的验船师或经认可的组织能:

.1要求船舶进行修理;和

.2在接到港口国有关当局请求时进行检验。

主管机关应将有关授权给指定的验船师或认可的组织的具体职责和条件通知本组织,以便转告本公约各当事国供其官员参考。

3.3当指定的验船师或认可的组织确定船舶或其设备的状况在实质上与证书所载内容不符,或该船不适于出海航行,否则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不当的危害威胁时,则该验船师或组织应立即确保该船采取纠正措施,并应及时通知主管机关。

如果该船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则应吊销证书并立即通知主管机关;如果该船是在另一当事国的港口内,还应立即通知该港口国的有关当局。

当主管机关的官员、指定的验船师或认可的组织业已通知该港口国的有关当局,该港口国政府应给予该官员、验船师或组织一切必要的协助,以便其按本条规定履行职责。

必要时,该港口国政府应采取措施,确保该船在未具备对海洋环境不会造成不当危害威胁的条件前,不得出海航行或离开港口驶往最近的修理厂。

3.4任何情况下,有关主管机关应充分保证检验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确保为履行该义务作出必要的安排。

4.1应对船舶及其设备的状况加以维护,以使其符合本公约的各项规定,以确保船舶在各方面均继续适于出海航行,而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当的危害威胁。

4.2根据本条第1款的规定对船舶进行的任何检验完成以后,未经主管机关许可,经过检验的结构、设备、系统、附件、布置或材料不得作任何变动,除非直接替换这种设备和附件。

4.3当船舶发生事故或发现缺陷,对该船的完整性或对本附则所涉及的设备的有效性或完整性产生重大影响时,该船的船长或船东应尽早向负责签发有关证书的主管机关、认可的组织或指定的验船师报告。

该主管机关、认可的组织或指定的验船师应立即发起调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按本条第1款的要求进行检验。

如果该船在另一当事国的港口内,船长或船东还应立即向该港口国的有关当局报告,而指定的验船师或认可的组织应查明此项报告是否已经递交。

第7条

证书的签发或签注

1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船舶,凡驶往本公约其他当事国所管辖的港口或近海装卸站,在按照本附则第6条的规定进行初次检验或换证检验后,均应予以签发《国际防止油污证书》。

2该证书应由主管机关或经主管机关正式授权的任何个人或组织签发或签注。

在任何情况下,主管机关对证书负有全部责任。

第8条

他国政府签发或签注的证书

1本公约当事国政府应主管机关的请求,可以对船舶进行检验,如果确信符合本附则的规定,该当事国政府应给该船签发或授权签发《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并且如适用,应按本附则的规定,为该船舶签注或授权签注该证书。

2应尽速将证书和检验报告副本各一份送交请求该项检验的主管机关。

3所发证书应声明,该证书是根据主管机关的请求签发的,应与按本附则第7条规定签发的证书具有同等的效力并得到同样的承认。

4对于悬挂非当事国国旗的船舶,不得签发《国际防止油污证书》。

第9条

证书格式

《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应按与本附则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