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048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衡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张衡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衡传.docx

《张衡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衡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衡传.docx

张衡传

朔 州 市 一 中 预 案

高一语文   授课教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课    题:

 《张衡传》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学习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2、张衡简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科学家。

17岁离家,先后到长安、洛阳,拒绝官僚贵族召请,在太学日夜攻读,博览群书。

28岁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

29岁写成《东京赋》、《西京赋》。

《二京赋》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写成的。

34岁为郎中,后又作过尚书郎。

太史令、侍中、河间相一类的官。

作太史令最久,前后几次,历时数年,掌管天象观测。

写有著名天文著作《灵宪》和《算罔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

他用肉眼观测星星,制成星图。

当时他观察到星星有2500多颗(现代天文学用肉眼能看到3000颗左右)。

汉阳嘉元年(132年),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他曾上疏要求禁绝当时流行的图谶迷信。

任侍中期间,遭受宦官谗毁,遂作《思玄赋》以宣情述志。

59岁离京任河间相,在职之年,“郡中大治,称为政理”。

以后又征召为尚书,不久即去世,终年62岁。

有《张河间集》存世。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他的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

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

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

它是一首七言诗。

在它以前,《诗经》和宋玉的《招魂》,荀卿的《成相篇》等有一些七言句。

汉代韵文七言句逐渐增多,但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以这首诗为最早。

他也研究过地理学,绘出一幅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

3、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

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

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

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

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

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

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

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

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

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

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

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

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4、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5、字音辨识

连辟()公府   逾侈()  邓骘() 璇( )机  合契()   乞骸()骨   卷帙()  迁徙()

6、梳理文章中的词句意思和用法 ,(解释黑体字的字义,翻译黑体字的句子)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                        ),游(     )于三辅,因(      )入京师,观(     )太学,遂通(      )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翻译:

                                                        )。

常从容(        )淡静,不好交接(         )俗人。

   永元中,举(      )孝廉不行(         ),连辟(            )公府不就(       )。

时天下承(       )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翻译:

                             )。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翻 译:

                             )。

精思傅会(          ),十年乃(        )成。

大将军邓骘奇(         )其才,累(        )召不应。

  衡善机巧(翻 译:

                           )尤(   )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            )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        )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筭罔论》,言甚(       )详明。

  顺帝初,再(      )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      )当世,所居之官辄(         )积(        )年不徙。

自去(         )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翻译:

                                                         )。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    )之。

其(    )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         )无际(        )。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 )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      )其方面(        ),乃(       )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翻译:

                             ),合契若神(翻译:

                                                 )。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翻译: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      )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       ),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

自此以后,乃(    )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    )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      ),不遵(    )典宪;又多(      )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        ),治(   )威严,整(    )法度,阴(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翻译:

                               ),上下肃然(         ),称为政理(        )。

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         )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7、指导自读。

 

1.自读课文时,要想一想,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

刻苦钻研的精神表现在哪里?

他在文学上、科学上的成就是什么?

政治上的作为怎么样?

自读时要适当圈点勾画。

 

2.本文叙事按时间顺序写,而且详略得当。

课文是怎样按时间顺序的?

写得最详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

 

朔 州 市 一 中 学 案

高一语文   授课教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张衡传》一

(一)、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出文言节奏,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2)、 标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3)、根据词句所在位置并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不懂的词句

(二)、质疑解难(讨论答疑,合作探究)

(三)、夯实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通假字:

   a、员径八尺(         )b、形似酒尊(            )c、一时收禽(         )

2、、古今异义:

a、常从容淡静            古义:

                今义:

b、举孝廉不行            古义:

                今义:

C、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

                今义:

e、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

                今义:

f、寻其方面              古义:

                    今义:

g、衡下车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a、时天下承平日久(           )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c、又多豪右(                 )

4、、多义词

a、观

①观太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       )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       )

⑤启窗而观(        )

b、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       )②咸怪其无征(         )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       )④岁征民间(           )

C、因

①因入京师(         )②因以讽谏(         )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

d、乃

①十年乃成(       )

②遂乃研核阴阳(         )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

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e、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

②邪曲之害公也(                     )

③残贼公行(                         )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       )

⑤脚著谢公屐(             )

⑥便可白公姥(             )

f、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

③唇吻翕辟(         )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

⑤辟邪说(           )⑥“疆土之新辟者”(          )

g、制

①其牙机巧制(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5、句式

a、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C、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6、文化常识

a、文史专名

(1)五经:

《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

(3)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

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

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

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

位比三公。

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

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

设公车令。

(5)郎中:

官名。

(6)太史令:

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相: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

指河间王。

国,诸候国。

(9)尚书: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举:

推荐。

(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

(11)行:

去应荐。

(12)辟:

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

(13)就:

就职,任职。

(14)召:

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

(15)应:

应职,接受官职。

(16)拜:

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

(17)迁:

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转:

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19)徙:

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出:

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

(21)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

(22)视事:

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

(23)除:

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乞骸骨:

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     

(四)   拓展发现 翻译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9、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0、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尽吾志业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3、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002北京)

 

14、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2002上海)

 

15、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河清王太傅。

(2006山东)

 

朔 州 市 一 中 学 案

高一语文   授课教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张衡传》二

一、整体感知:

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

本文是怎样写的?

 

分析:

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

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

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

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1、结构提纲:

a、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1自然段)

b、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c、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5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

1、 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

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3.张衡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课文重点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4、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

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5、 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非彼此独立。

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6.课文的语言质朴简练,你是怎样体会的?

 

 

 

 

 朔 州 市 一 中 练案

高一语文   授课教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

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鲍叔曰:

“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

“然则为之奈何?

”鲍叔曰:

“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

“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

“君诏使者曰:

‘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

“然则夷吾受乎?

”鲍叔曰:

“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

“其于寡人犹如是乎?

”对曰:

“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

“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

“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

“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鲁君曰:

“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

“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

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

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

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

并列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

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吾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四、(19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上海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7分)

沈周

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

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

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

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

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

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

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

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殁,或劝之仕,对曰:

“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

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

“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

”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

“沈先生无恙乎?

”守不知所对,漫应曰:

“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

“沈先生有牍乎?

”守益愕,复漫应曰:

“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

”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

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

满。

②铨曹:

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1) 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2)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 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