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411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5、矛与盾的集合

  班级

  三年级

  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学习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学习方法指导:

质疑、理解、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复习引入。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本课生词。

  3、幻灯片展示上节提出的问题: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

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段含义的事例。

  4、师生共同探究本节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二、自学解读

  、学生再读课文,针对上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并用笔在文中进行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三、展示提升

  、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2、重点探究。

(抓住重点词句)

  

(1)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把矛和盾结合起来。

  

(2)把盾做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在履带上,让它会动。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仙神威。

  3、正确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过

  关

  检

  测  

  一、我会填一个适当的词来将句意表达得更完整。

  、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

  小燕子还在

  听凤凰讲课。

  2、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

  狼。

  二、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

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

  ②时间久

  ③颜色重

  、海水有深有浅。

  (

  )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三、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

  、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课后延伸与盾

  、把课文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矛与盾》。

  

  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

  班级三年级

  课时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一、学习目标

  、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知识链接:

  同一类型的故事。

  四、学习方法指导:

理解文中关键词、句,交流讨论

  。

  五、自主、合作、探究:

  、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5、从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6、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六、展示提升

  、

  各小组展示收获。

  。

  2、

  分组汇报上面问题讨论结果。

  3、

  最后一段什么意思?

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4、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过关检测

  、

  读拼音,写词语。

  dé

  guó

  duǒ

  bì

  fǔ

  tóu

  tái

  jiē

  

  fáng

  wū

  yě

  xǔ

  suí

  biàn

  dāng

  chū

  

  2、

  比一比,再组词。

  倍(

  )

  故(

  )

  匣(

  )

  陪(

  )

  敌(

  )

  匠(

  )

  3、读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匣子里有各种好玩的东西

  有冰鞋

  小斧头

  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2)他挖呀

  挖呀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

  还没有找到匣子

  

  七、课后延伸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猴子奇遇记》。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5册)

  班级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

  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

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

  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引:

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

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

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

  

  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

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

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

为什么?

  因为:

  

  

  5、讨论:

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

(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总结学生发言:

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

  )(

  )(

  )(

  )(

  )(

  )(

  )(

  )

  傲慢

  谦虚

  恼怒

  朴素

  陶罐

  嘴

  价值

  兴奋

  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

  

  。

  傲慢:

  

  。

  谦虚:

  

  。

  懦弱

  

  。

  相提并论:

  

  

  。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

  ,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

  

  。

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

  ,而铁罐

  

  。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

  

  

  。

  c、拓展练习。

  、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尝试改写课文。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学习收获: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5册)

  班级

  课题

  28*

  狮子和鹿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好处。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学习方法:

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

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预习任务:

  、

  回家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

  能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3、

  仔细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

  

  ④教师板书课题:

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

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

共设三关:

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

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②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③同座同学开始闯关。

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④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A、愿意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做守关员,看他们是否能通过。

  B、愿意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相评议,看哪些地方读得有感情,也可请读书同学自己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c、愿意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领悟到的寓意。

看谁能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

  我认为:

  

  

  ⑤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

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相同点:

  

  

  我来闯关:

  A、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认真读读《伊索寓言》这本书的其他故事。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班级三年级

  课题29、掌声

  课时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一、学习目标:

  、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

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学习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三、知识链接:

  同一类型的故事。

  四、学习方法指导: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英子在获得掌声前后的变化。

  五、自主、合作、探究:

  、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读完课文之后你能说说英子原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

  (

  

  )

  2、是什么让英子有了完全的变化?

她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了?

请你也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3、中写了很多小英的神态动作,你可以把它划出来,边读边体会英子的内心怎么样?

推测推测,英子在想什么?

  神态描写的句子:

  

  

  

  

  

  

  动作描写的句子:

  

  

  

  

  

  

  学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明白了什么?

  

  

  

  

  

  我来闯关:

  一、读一读,填一填。

  (

  )地来到教室

  (

  )地站起来

  (

  )地鞠了一躬

  (

  )地走上了讲台

  二、给句中加线的字注音。

  小英因为(  )生病,一条腿落(  )下了残疾。

  新调(

  )来的老师不了(

  )解情况。

  教导处(

  )正在处(

  )理这个问题。

  三、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推荐阅读《苏珊的帽子》。

  2、推荐阅读书籍《爱的教育》。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班级三年级

  课题30、一次成功的实验

  课时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A、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

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c、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

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

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

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

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教学重点。

  问题质疑:

  、这个实验可能有几种结果?

  2、小女孩为什么能让这个实验获得成功?

  学习方法: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理解“有了危险先让别人出去”的含义

  课堂作业:

  、让学生上台实物演示,体会实验的结果不同:

  2、先争着往外拉铅锤,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说明实验失败了。

然后按顺序,有人退到最后,能顺利地一个一个地把铅锤拉了出来——这说明实验成功了。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4、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

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达标检测

  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

  天(

  )地(

  )

  (

  )前(

  )后

  月(

  )人(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远眺

  成(

  )结(

  )

  悠然(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请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说话练习:

实验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失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小女孩遇到危险先让别人先出去,体会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但是学生对这点理解不到位,不明白先人后己的道理,需要教师平时多做这方面的教育。

  指导小结:

让学生实验,亲历实验成功的过程,体会“遇事先想别人,后考虑自己”的含义

  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班级三年级

  课题31、给予树

  课时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

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能展开想象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的含义。

  知识链接:

  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

这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从12月24日晚上的圣诞夜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6日。

在圣诞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还有人穿上红衣服,戴上白胡子,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分礼物。

  自主、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什么内容?

  

  

  

  

  

  2、妈妈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她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你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然后再读一读。

  3、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你觉得金吉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课后作业:

  .小练笔:

金吉娅向陌生的小女孩献出了爱心,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2.补充句子:

  (1)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

  (2)他一直想—————,这个夏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3)一路上,爸爸——————,我也沉默不语。

   

  知识延伸:

  、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2、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雨果

  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班级

  课题

  32好汉查理

  课时

  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预习任务:

  、积累一些好词。

  2、了解故事内容。

  3、画出体现暑假前后查理变化的句子,联系朗读。

  自主、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查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4、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

  课外延伸: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达标检测:

  、读一读,抄一抄。

  彬彬有礼

  恋恋不舍

  搞恶作剧

  羡慕

  恶作剧

  调皮

  背诵

  2、造句。

  调皮:

  

  

  ……从此……:

  

  

  

  

  3、词语搭配。

  弯弯的(

  )

  孩子

  (

  )地看着

  美妙的(

  )

  (

  )长刀

  (

  )地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