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75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docx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1.桂枝汤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

[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

[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

[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

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7.桂枝去芍药汤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通阳散邪。

[煎法]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原文]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解肌祛风,兼温经复阳。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原文]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牡蛎五两、蜀漆三两、龙骨四两

[功用]镇惊安神。

[煎法]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原文]火逆。

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组成]桂枝一两、炙甘草二两、牡蛎二两、龙骨二两。

[功用]安神救逆。

[煎法]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桂枝人参汤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组成]桂枝四兩、另切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功用]解表温里,益气消痞。

[煎法]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2.桂枝附子汤

[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组成]桂枝四两、炮附子三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

[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煎法]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原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组成]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利水通阳。

[煎法]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14.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原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四两。

[功用]益不足之血,散未尽之邪。

温补其营卫。

[煎法]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5.麻黄汤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煎法]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6.大青龙汤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组成]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郁热。

[煎法]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17.小青龙汤

[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芍药、炙甘草。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方歌]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18.桂枝麻黄各半汤

[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组成]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麻黄、生姜、炙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

[功用]小发其汗,以解表邪,小小汗之以和营卫。

[煎法]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19.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组成]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芍药一两六铢,生姜一两六铢,杏仁十六个,炙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

[功用]解散营卫之邪。

[煎法]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20.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组成]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煎法]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21.麻黄细辛附子汤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组成]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

[功用]助阳解表。

[煎法]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2.麻黄附子甘草汤

[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组成]麻黄二两,炙甘草二两,炮附子一枚。

[功用]解表散寒,固本通阳。

[煎法]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煎法]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24.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yáo,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二两,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生,生姜二两,炙甘草二两。

[功用]健脾和中,解表发汗,清热祛湿。

[煎法]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分温三服。

半日服尽。

温服一升。

25.葛根汤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发汗解肌。

[煎法]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6.葛根加半夏汤

[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炙甘草二两、芍药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二两、半夏半升、枣十二枚。

[功用]发汗解表,舒筋止呕。

[煎法]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27.葛根黄芩黄连汤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组成]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煎法]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解表清里。

[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XX。

28.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煎法]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29.白虎汤

[原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

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组成]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煎法]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30.白虎加人参汤

[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组成]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人参二两、粳米六台

[功用]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煎法]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1.竹叶石膏汤

[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麦门冬一升、半夏半升、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半升

[煎法]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方歌]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32.调胃承气汤

[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组成]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消半升

[功用]缓下热结。

[煎法]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33.小承气汤

[原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

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组成]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大者三枚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煎法]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34.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四两、芒硝三合、厚朴半斤、枳实五枚

[煎法]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③里热实证。

35.桃核承气汤

[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芒消二两

[功用]逐瘀泻热。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36.抵当汤

[原文]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组成]水蛭、虻虫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大黄三两。

[功用]下瘀血,攻逐蓄血。

[煎法]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37.大陷胸汤

[原文]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

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组成]大黄六两,芒消一升,甘遂一钱匕

[功用]泻热逐水。

[煎法]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38.小陷胸汤

[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组成]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楼实一枚

[煎法]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功用]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

[方歌]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39.十枣汤方

[原文]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组成]甘遂、芫花、大戟、大枣

[煎法]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

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

平旦服。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①悬饮。

②实水。

40.栀子豉汤

[原文]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

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组成]肥桅子十四枚,香鼓四合。

[功用]清热除烦。

[煎法]右二味,以水四升,煮桅子取二升半,去滓;内鼓,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41.栀子甘草豉汤

[组成]桅子十四个,炙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煎法]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用]清气分热。

42.栀子生姜豉汤

[组成]桅子十四个,生姜五两,香豉四合。

[煎法]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用]清热除烦,逐饮止呕。

43.栀子厚朴汤

[原文]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组成]桅子十四个,厚朴四两,枳实四枚。

[功用]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煎法]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4.栀子干姜汤

[原文]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组成]桅子十四个,干姜二两。

[功用]清热除烦,温中暖脾。

[煎法]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后服。

45.栀子蘖皮汤

[原文]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组成]桅子十五个、炙甘草一两,黄孽二两

[功用]治伤寒身黄发热,无表里证者。

[煎法]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46.茵陈蒿汤

[原文]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组成]茵陈蒿六两,桅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煎法]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47.枳实栀子豉汤

[原文]右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

妇人病取男子裈烧服。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组成]枳实三枚,桅子十四个,豆鼓一升

[功用]治大病愈后劳复者。

[煎法]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桅子,煮取二升;下鼓,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

48.小柴胡汤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煎法]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①伤寒少阳证。

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③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49.大柴胡汤

[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

[煎法]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方歌]大柴胡汤有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50.柴胡加芒硝汤

[原文]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

潮热者,实也。

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组成]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夏二十铢,大枣四枚,芒硝二两。

[功用]和解少阳,兼以泻热去实。

[煎法]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51.柴胡桂枝汤

[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组成]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

[功用]解表和里。

[煎法]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52.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栝楼根四两,干姜二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甘草二两

[功用]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煎法]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5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组成]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大枣六枚。

[功用]和解清热,神经官能症,小舞蹈病,镇惊安神。

[煎法]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54.黄芩汤

[原文]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组成]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清热止痢,和中止痛。

[煎法]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5.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组成]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功用]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

[煎法]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6.大黄黄连泻心汤

[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组成]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功用]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煎法]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

分温再服。

57.附子泻心汤

[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组成]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回阳,扶阳固表,泄热消痞。

[煎法]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58.甘草泻心汤

[原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组成]炙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黄连一两。

[功用]补虚和中,泄热消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59.半夏泻心汤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煎法]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

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与和阴。

60.生姜泻心汤

[原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组成]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煎法]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原文]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组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功用]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人则吐。

[煎法]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62.黄连汤

[原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组成]黄连三两,炙甘草三两,干姜三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