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665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docx

精品三下美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周

第1课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重点:

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三、难点:

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

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二、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

范例:

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

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

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

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

“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

芦沟桥。

教师归纳:

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三、小结。

教师: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

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

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

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

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

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

为什么?

第二周

第2课新老厨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

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

表现出厨房的细节。

(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

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

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

教师总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二、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

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周

第3课设计小板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

板报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课件(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

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

①学生思考:

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②教师讲评:

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

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

③教师示范。

(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

①明确要求:

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

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

②教师示范。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

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

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

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

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

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

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

这些板报好在那里?

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

色彩处理怎么样?

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

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

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

(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

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文章;②文章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文章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

①确立主题。

②勾画版面草图。

③排版。

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

⑤写标题。

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

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

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第四周

第4课我的喜怒哀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

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

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二、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

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

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

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

让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

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

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调色盘、水桶等。

(教师)课件、尽可能搜集用色彩表现情绪的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在第1课时完成的优秀作业。

从造型的夸张、线条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

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3、引导激创。

(1)讨论:

“人逢喜事精神爽”与“屋漏偏逢连阴雨”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不同?

(2)审美欣赏:

冷、暖色调表现人物表情的各种图片。

讨论:

这些人物表情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

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画自己的心情的基本设想。

4、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教材上的图例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色调的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5、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教学反思:

通过小镜子,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挺到位,画的技巧有待加强。

第五周

第5课幽默大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

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漫画资料和有关漫画作品。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幻灯显示一幅情境漫画,学生上台选一幅漫画介绍个人的理解(所表现的主题、含义)。

2、探讨漫画。

师生共同探讨漫画特点(主题、技法、创意)。

3、欣赏漫画。

幻灯显示师生共同收集到的漫画作品,统一进行分析、讨论、欣赏。

4、试画漫画。

(1)学生自由确定主题进行创作。

(2)教师建议:

想一个幽默的内容,试画下来;可以尝试改变书本及收集的作品,以

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6、课外拓展。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体会它的含义,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记住外貌特征;收集漫画资料。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展示主题。

主题:

漫画人像。

2、欣赏范作。

(1)辨别两张人像画(一为漫画,二为普通人像,说辨别方法)。

(2)说说漫画中的人像与平时绘画作品中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3)师生共同概括漫画人像特点。

(4)教师小结。

(漫画经过夸张、变化,表现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3、学生创作。

(1)主题:

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要求:

仔细观察所画对象的面部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等技法进行创作。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4、互赠作品。

(1)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2)把创作的作品赠送给被画者。

5、课外拓展。

对喜欢漫画的同学提供作业超市:

给爸爸妈妈画张漫画;画一张环保漫画;画一画生活中你思考的有意义的事情。

(任选一个创作主题)

第六周清明放假只有一课时

第6课照猫画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3、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

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画工具、画纸、其他表现动物的材料(旧报纸、彩纸)等。

(教师)CAI课件、各种猫科动物的图片资料、范作等。

四、教学过程

1、听听、猜猜,引出课题。

(1)演示CAI课件,请学生听一听动物的叫声,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在叫?

(2)教师小结:

这些凶猛、灵敏、温顺……的动物都属于猫科动物。

演示CAI课件,请学生看一看动物们的形体特征和有关知识(最后定格至猫),这些动物的特征都与猫相像。

今天,我们要照着猫的样子画与其形体特征相近的动物,揭示课题《照猫画虎》。

2、分析、比较,学习画法。

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图片欣赏,复习猫的特征。

通过猫的图片、徐悲鸿的作品《猫》和学生上学期学过的《可爱的猫咪》的习作(CAI课件),复习猫的形象特点:

①猫的主要组成部分。

(头部、躯干、四肢和尾巴等。

)②猫的毛色。

③猫坐、卧、行、走的动作变化。

(2)对比欣赏,归纳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

通过对猫、老虎的图片和艺术作品的对比欣赏(CAI课件),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探究性学习,归纳出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

(外形相近,主要是形体大小和毛色花纹不同。

(3)佳作欣赏,分析优秀作业的艺术表现方法。

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小组进行研究:

①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

②表现过程中如何突出动物的特点?

3、造型、表现、再创造。

(1)作业要求:

先轻轻地画出猫的形象轮廓,再改画成其他猫科动物。

(2)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大胆想象和表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动物来。

第七周第一节

第7课杂技表演

一、教学目标

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是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包括杂技演出的照片、视频、古代艺术作品、学生作品等),范作;橡皮泥等。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大家说说杂技是怎样的表演艺术。

(2)小结:

杂技是集合多种技巧的表演艺术。

(3)交流:

杂技有哪些项目?

你最喜欢哪种杂技

如:

顶碗、踢碗、椅技、转碟、空竹、流星、舞狮、空中飞人、跳床、钻圈、蹬技、踩球、走钢丝等。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①观看杂技录像,结合教师讲解,了解杂技的历史、发展及中外杂技艺术的种类。

②作品欣赏。

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杂技艺术。

介绍“百戏”、“俑”、“画像石”等。

(2)让几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的杂技属于哪一种项目?

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

怎样表现你喜欢的杂技动作呢?

请学生思考杂技动作的塑造方法。

(2)指导表现人物的动态:

①请学生按书中图示摆出姿势,加深学生对人物动态的理解(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讲述并补充);

②确定一个动作,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③塑好一个基本完整的人,包括头、躯干、四肢;

④依图所示,塑出泥人的动态造型;

⑤固定;

⑥仔细观察,

(3)提问:

怎样使惊险的动作保持平衡?

(4)怎样塑造有器械的杂技项目?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

凝固精彩的瞬间——塑造自己最喜欢的杂技项目中的一个人物。

(2)出示课件及泥塑作品范例:

塑造出杂技动作的优美和惊险;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做法。

(板书:

优美、惊险。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论,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

①作品是否表现出杂技人物优美的造型;②作品是否抓住了杂技表演时某一特有的姿势;③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可以采用如体操比赛中的裁判评分的方法,由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判团进行亮分取平均值。

6、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回顾课堂内容,小结。

(2)学生课外的研究内容:

了解杂技的历史、汉代百戏、中国杂技之乡、杂技界的名人、中外杂技的创新等知识,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资料。

(3)保存学生作品。

(安全提示:

课后请学生不要模仿课中出现的一些危险的高难度杂技动作。

第七周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色橡皮泥等工具材料,按四人小组位置坐好。

(教师)课件、橡皮泥、学生作品、相关工具及材料(如铁丝、电线、棉线、吸管、瓶盖等“道具”材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谈话。

(1)展出上节课的优秀作品,启发谈话:

老师想开办一个杂技艺术团(或者举行一场

大型的杂技汇演),增设一些精彩的表演项目,邀请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友情出演,交流、切磋技艺。

(2)出示课件:

欣赏大型杂技表演的节目视频和图片。

(3)交流感受:

舞台上除了那些正在表演的演员之外还有什么?

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替代杂技表演时所用的器械和道具?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看演出时的感受。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结合表演,观察组合。

(1)让学生(一般为四人小组)上台简单表演或模仿一组杂技动作。

(有些不容易表演的动作可以解说一下,主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有人的目光、注意力的集中与动作配合的默契程度)。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杂技表演需要的是场上每一个队员的齐心协力、默契配合。

4、集体创作,表现主题。

(1)思考创作的主题,简单勾画出草图。

(有时间可展示交流)

(2)提出作业要求。

①四人小组集体创作一组杂技项目的作品;

②表现出杂技的优美与惊险,注意场上所有人物的动作神态;

③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给作品取个名。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评小结,课后研究。

(1)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每组选派代表解说。

(2)小节本节课内容。

(3)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①了解或走访一下家乡的杂技艺术社团、杂技名人。

②回家后用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综合材料制作

教学反思:

泥塑的技法掌握的较好,学生创作的也很棒。

第八周第一节

第8课巨大的恐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恐龙的图片和绘画作品。

(教师)动画课件、范作、恐龙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认识恐龙。

引入:

你们喜欢恐龙吗?

想知道有关恐龙的更多知识吗?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奇特的恐龙世界里来了解有关恐龙的更多的知识。

你们愿意吗?

板书:

“巨大的恐龙”。

2、欣赏题。

(1)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恐龙的各类资料。

①分成几组。

按组将学生收集的恐龙的资料分类。

可分为立体玩具组、图片组、文字资料组、影片动画片组等并将其放置或粘贴在教室的不同区域分类布置。

(学生将收集到的恐龙的资料分类。

看一看、找一找恐龙有哪些种类,有没有自己知道而资料中却没有的种类。

②辅导巡视。

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放置、粘贴,完成的学生进行欣赏参观。

③小组讨论。

(2)看一段有关恐龙的影片《侏罗纪公园》(或播放恐龙的幻灯片),观察恐龙的不同种类和生活环境。

(3)说说你最喜欢的恐龙。

分别从该恐龙生活的环境、体型大小、造型特点等方面述说,也可以模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