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8820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docx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

微观经济学行业报告--汽车(温改)

《微观经济学》行业分析

 

中国汽车业Auto

行业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

温九良、沈海洪、周策

清华大学MBA2004F1班

 

一、行业概述

按照我国的产业分类目录,汽车制造业与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同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电车制造业、汽车车身挂车制造业、汽车零配件制造业、汽车修理业等6个细分行业

按汽车分类国家标准(GB9417-89),我国汽车产品分为载货汽车、越野汽车、客车、轿车、半挂车等8个大类,本分析报告如涉及汽车分类,从简单明了的角度,仅分为载货汽车、客车、轿车三大类。

二、汽车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带动工业和国家经济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资料表明,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显著低于整个制造业的增加率。

工业发达国家例如:

美国、日本、德国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在30%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制造部门40%-50%增加值率水平。

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5%、铝产量的25%、橡胶产品的50%、塑料产量的10%都用于汽车工业。

反映出汽车工业对其上游产业较强的带动作用。

相比较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相对更低,从1995年的21.5%,发展到2002年的26.5%。

中国汽车工业所带动的上游产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等产业,其中直接需求最大的主要是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和橡胶制品业三个行业

在中国,汽车工业对服务业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在欧美发达国家,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险等各种服务业。

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对公路建设等服务业也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对汽车工业的一定投入还可以带动相关服务业增加30%-80%的投入。

在中国,由于受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影响,汽车工业发展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相比于对公路建设、运输业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言,表现不很明显。

(二)最具增长潜力的支柱产业

作为高价值、批量大的耐用消费品,汽车可以创造很高的销售价值。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在整个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表一、汽车制造业在中国整个工业中的比重

项目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销售收入%

2.2

3.3

3.9

4.4

5.2

6.2

利润总额%

3.6

3.6

3.9

5.7

7.8

10.3

注:

资料来源:

《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

汽车制造业按销售收入在制造业中的排名逐年上升,2003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石油加工、纺织等行业,位居通信设备业、电力、黑色冶金和化工行业之后,首次成为我国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表二、汽车制造业按销售收入在制造业中的排名

年份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排名

15

11

10

8

7

5

注:

资料来源:

《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

(三)创造大量而广泛的就业机会

200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直接就业人数145.15万人,相关主要服务业的就业人数1726.5万人,是直接就业人数的9.52倍。

(四)推动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汽车开发所涉及的新技术的范围、数目、周期和规模非常广泛,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如:

新型钢材、合成橡胶等新型材料的开发;各种高性能、自动化设备的广泛运用;信息电子技术的大量采用等。

(五)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社会进步

三、中国汽车行业规模

(一)2003年中国的生产规模

2003年中国全部汽车产量为444.3万辆,但与国际大公司相比,仍然显得没有规模,厂家分布散、多,2003年全国盈利的汽车厂家就达2443家。

2002年,世界前5大汽车厂任一家的销量都要大于中国全国的总产量。

表三、2003年汽车产品构成单位:

万辆

产品

轿车

载货车

客车

总计

产量

203.7

122.8

117.7

444.3

表四、2003年汽车产量前10位构成单位:

万辆

厂家

一汽

上汽

东风

长安

北汽福田

哈飞

金杯

昌河

广本

奇瑞

产量

85.8

79.7

42

40.6

25

20

12.4

11.8

11.7

10.1

表五、2002年5大汽车公司销售排名单位:

万辆

公司

通用

福特

戴-克

大众

丰田

销量

868

722

591

492

469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

(二)2003年中国汽车厂家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统计

2002年全国汽车工业销售收入为5660亿元,2003年全国汽车工业销售收入为8830亿元(销售收入增长率56%)。

表六、2003年汽车销售收入前5名构成单位:

亿元

厂家

上汽

一汽

东风

广本

长安

销售收入

1258.8

1122.7

965.3

223.3

208.8

表七、2003年汽车利税总额前5名构成单位:

亿元

厂家

上汽

一汽

东风

广本

北京现代

利税总额

304.2

141.8

61.8

55.6

31.6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

(三)中国汽车产量与国外对比

表八、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与中国汽车产量对比单位:

万辆

国家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法国

韩国

巴西

产量

1204

1028

551

444

325

318

184

表九:

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与中国乘用车/轿车产量对比单位:

万辆

国家

日本

德国

美国

法国

韩国

西班牙

中国

产量

848

515

451

322

276

240

203

注: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

四、汽车行业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环境

1、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新颁布的几项政策,如: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带来有七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取消了与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做承诺不一致的限制性内容。

二是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依靠法规和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四是引导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

五是要求汽车生产企业重视建立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

六是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型燃料汽车。

七是对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又如:

国家强制性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对各类汽车的油耗作了限期达标的强制性规定:

(对于新认证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2005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2008年1月1日。

对于在生产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2006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2009年1月1日。

2、税收政策:

包括汽车生产经营性企业的税收政策、消费者购置使用环节的税收政策、进口关税等都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影响。

3、金融/保险政策: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起步较晚,在1995年,为了刺激汽车消费有效增长,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联合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小范围、尝试性地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由于缺少经验和风险控制手段,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96年9月,下令停办汽车信贷业务。

央行继1998年9月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之后,1999年4月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同时,保险公司出于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考虑,适时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保证)保险。

进入2002年,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开始进入竞争阶段。

2003年10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施行,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开始由竞争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

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方合作的模式,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流作法。

但有关调查显示,由于贷款手续复杂、门槛高,还贷时间较短、附加费高、担保方式太少等原因,大多数消费者对现行的汽车信贷购车很不满意,利用汽车消费信贷买车的消费者有减少的趋势。

5、费改税:

费改税对汽车业的影响,至少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燃油税能促进小排量、环保、节能的家用轿车的生产与销售。

2、能加速重型载货汽车工业的发展。

重型车吨/百公里的油耗最低,企事业单位为了节约运输费用,将愿意委托集运中心运输零散货物,从而促进各城市的集运中心成立和发展。

而集运中心将充分利用重型车进行中、长距离运输,从而使重型载货汽车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

3、将促使汽车工业更多地利用电喷和柴油的技术,车型设计将更注重减小风阻系数和减轻自重,在汽车上更多地采用轻型材料和节能技术,有利于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4、解放和东风中型汽油载货汽车将加速被淘汰。

因为5吨汽油车所交的燃油税比8吨柴油车还多,因此中型汽油载货汽车将失去市场。

5、载货汽车和中型客车以上的客车柴油化进程将加快。

这将加强汽车柴油机厂的发展。

6、老旧车辆油耗较高,交的燃油税将增加,因此今后汽车的更新工作将进展得比较顺利。

这不但有利于节约社会紧缺的石油资源和减少污染,而且还可以加速汽车工业的发展。

燃油税的实施肯定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但其究竟有多大,则要看燃油税的实施细则、收费站能取消多少和实施决心的大小。

(二)GDP

根据国际经验和过去30年的数据,一个国家的GDP每增加1%,将导致汽车保有量增加1%。

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圆,汽车保有率为1.6%,轿车普及率为0.53%,略低于世界同等人均收入水平下的1.7%和0.8%,中国经济保持每年7%的增长将使汽车消费也保持7%的增长。

(三)汽车价格

据有关研究,汽车的价格需求弹性为-0.5,即汽车价格每下降1%,将导致汽车需求增加0.5%,中国近年来汽车价格平均下降幅度为13%--15%,将引起汽车需求每年增加6.5%--7.5%。

(四)居民消费结构

与1990年相比,2002年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食品所占比例下降,而汽车、住房、教育等成为了消费热点。

表十:

1990-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项目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食品

54.25%

49.92%

39.18%

37.94%

37.68%

交通通讯

1.2%

4.83%

7.9%

8.61%

10.38%

教育文化

11.12%

8.84%

12.56%

13%

15%

居住

6.98%

7.07%

10%

10.32%

10.36

(五)道路交通条件

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为176.5万公里,1995年—2002年间,公路里程增长6.2%,而汽车保有量却增加10.2%,虽然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仍然落后于汽车的增长。

五、行业趋势预测

经过对以上行业规模、行业影响因素的分析,试对今后几年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一)各种资本大举进入

中国汽车产业在入世前就承诺:

到2006年7月,轿车的关税将降到25%;进口配额许可证到2005年取消;允许国外非金融机构进入,从事汽车贷款业务;逐步放宽省级政府轿车项目审批权;取消合资企业外方控股不能超过50%的限制。

另一方面,近几年欧美市场的疲软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雷诺、戴姆勒-克来斯勒2004年与国内汽车企业签订合资协议,世界各大汽车巨头在最近三年间已经悉数登陆中国,他们看好这一国际上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国内民营资本也不甘寂寞,2003年一度形成了民营资本涌向汽车业的潮流。

(二)、行业重组不可避免

有关统计表明,到2003年底,全国汽车生产能力已超过550万辆,其中轿车产能在250万辆以上。

而在2007年之前,各地规划并已开始付诸实施的投资,总计2000多亿元,可形成整车生产能力600多万辆。

2007年全国汽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200万辆左右。

而预测届时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为800万辆左右,生产能力将有1/3的富余。

同时,随着品牌数量增多,产量增大,价格底线一再突破,一部分产能小、质量差、成本高的厂商要么被兼并,要么被市场淘汰。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时期,包括企业的结构、产业的结构、产品的结构等方面的调整,目前全国汽车产量排在前面的三个大集团(上汽、一汽、东风),其规模都在50万辆甚至接近100万辆,他们占了全国汽车市场的将近50%。

而中央的产业政策又是重点支持集团化发展,因此行业重组将一直持续下去。

(三)轿车行业仍将高速增长,但增幅将放缓

从GDP的增长和车价下降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等因素分析,预测中国汽车需求将以每年16%以上的速度增长,根据国际经验,轿车的增长速度将是机动车的1.2倍,达20%左右。

实际上,2002年和2003年全国轿车总体销售增长幅度较大,分别为54%、56%。

虽然2004年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如提高消费贷款门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使汽车生产企业赢利能力大幅降低、大量用户持币待购等原因使增幅下滑到17%,但总体还是高速增长的,只是今后几年增幅将放缓。

(四)仍有一些因素影响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钢铁为代表的汽车原材料价格连续上涨;多年来汽车市场价格虚高,消费者持币待购;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消费环境有待改善;油价上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大城市交通堵塞日益恶化,汽车如同蜗牛爬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已成为第一大污染源,环保问题突出;限制信贷消费的金融政策;很不成熟、完善的保险市场等原因,将会给中国的汽车行业尤其是轿车行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