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8843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docx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各章节教学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复习要求]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水的组成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氧化物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考点一]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文字表达式: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

1

质量比1:

8

E.检验:

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

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

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

氢气(H2)+氧气(O2)

水(H2O)

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

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

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

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

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

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

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

[基础测评]

1.水是()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

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氧气B.水C.蛋白质D.脂肪

3.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水元素组成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B.河水C.冰D.红磷

5.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是()

A.aLB.0.5aLC.2aLD.无法确定

6.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B.能够燃烧C.难溶于水D.密度很小

7.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B.未听到声音C.听到声音很小D.试管爆炸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电解B.蜡烛燃烧C.呼吸过程D.酒精挥发

9.鉴别H2、O2、N2、空气四种气体最好先用()

A.观察其颜色和状态B.嗅其气味

C.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10.下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

试回答问题:

(1)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水位均下降,其中_______管水位下降快,其原因是                     。

(2)A、B两管理论上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水分子对于可见光中各种波长不同的光线(指红、橙、黄、绿、青、蓝、紫)散射作用(指光束在媒质中前进时,部分光线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的强弱不同,对于波长短的(如绿、青、蓝等)其散射作用远比波长长的光(如红、橙色)的散射作用强。

再加上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光程的长短也有关。

在水层较浅时,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几乎都能透过,散射作用也不显著。

因此,水是无色透明的。

当水较深时,由于散射作用显著,水就显出浅蓝绿色。

水中溶有空气越多越偏绿色。

水更深时会出现深蓝色甚至显黑色。

海水较深时显蓝色,就是这个缘故。

达标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

1、你认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试液是否是BaCl:

溶液的最佳方法是:

()

A.讨论B.实验C.调查D.上网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B.给菜刀涂菜油,防止生锈

C.用燃放鞭炮的方法防御“非典”D.用食盐水选种子

3、南宁市良东污水处理厂是一座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兴建的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它是改善南宁市水资源的一项绿色环保工程.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关系到人类生存.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是控制“污染源头”。

你认为引起水污染的直接原因是()

①工业废水的任意拌放②滥用农药化肥③水中有动植物生长

④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任意捧放⑤滥用含磷洗衣粉③乱砍伐树木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③⑤⑥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当作玻璃棒搅拌浴液

B.使用天平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称量物

C.为了节约,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用H2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H2

5、把一块洁净的锌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锌片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③锌片质量减轻部④溶液质量增加

A.只有①B.只有①③C.①③④D.全部

6、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相继有“火星快车”,“机遇号”“勇气号”飞临火星上空和登陆火星,使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氨气,大气压力为6-7百帕,火星有自转和公转,据以上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火星大气中无法传播B.单质铁在火星上不易生锈

C.因为没有氧气火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D.火星上不会形成风

7、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碳酸钙制二氧化碳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锌和稀硝酸反应制氢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公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8、把分别充满红棕色HQ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

9、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被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个H202:

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H:

o:

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每个H20:

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10、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共4小题,共30分)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6分)

(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物(填“纯净”或“混合”)。

(2)进入海淀区西部的京密引水果渠是刚k京市供水的重要通道。

为了保护好城市用水,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资料二:

水资源紧缺指标

紧缺性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Va)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1、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

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写一条即可)。

2、(8分)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氯化钠、氯化镁、溴化镁等大量的无机盐。

(1)请设计两种鉴别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只需说明原理)

方法一:

方法二:

(2)由此所得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可采取下列步骤除去。

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操作步骤。

()→()→蒸发结晶

3、(8分)小明和小华进入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

小明用较稀的盐酸,小华用较浓的盐酸。

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足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并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右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小的原因是;

(2)表示小明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①或②);

(3)请说明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是。

4、(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锌和浓盐酸以及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的杂质。

(1)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

(填化学式),除此以外,还可能含有杂质

气体是(填名称)。

为了检验该杂

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

(填序号)之间,气体从(填a或b)进入装置E,E中所放试剂为,观察到的现象是。

(2)装置的作用是。

(3)此实验收集氢气的下列方法后,你认为合理的是(填选项编号)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用干瘪气球收集③排水法

三、简答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6分,共18分)

1、下图是自来水净化过程示意图。

(1)自来水厂采用哪些净化水方法?

(2)加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在最后还要投药消毒?

2、如下图所示小朋友在用硬水

洗衣服时,为何如此表情?

请你帮助解释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共16分)

为了研究废电池、满江红(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对水质影响,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在5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E:

各放入3500ml未污染的池塘水;在A、D、C、D四个鱼缸中分别放入l节不同型号的电池(每节打洞,以便有毒物质释放),E缸作对照,不放废电池,再向各缸分别放入1条健康、大小和体重相近的同种金鱼:

定时喂养,观察并记录情况。

结果见下表。

A

B

C

D

E

所放废电池型号

1号

2号

5号

7号

对照

金鱼成活时间(天)

1

7

15

18

至今

实验二:

在5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E各放入3500ml未污染的池塘水;

向各缸分别放入经过打洞的1节同型号的废电池:

向B、C、D、E缸放入不同数量的满江红20天后,再向各缸分别放入1条健康、大小和体重相近的金鱼;定时喂养,观察并记录情况。

结果如下表;

A

B

C

D

E

所放废电池型号

1号

1号

1号

1号

1号

满江红数量(e)

0

40

80

120

160

溶解氧(mg/L)

2.25

2.94

3.65

4.12

5.06

铅(mg/L)

0.135

O.134

0.106

O;084

0.029

金鱼成活时间(天)

1

8

13

17

至今

(注:

其中的溶解氧、铅重金属在水中的数据是放入满江红第20天测定的;水中锰、汞、铜等重金属含量在放入满江红后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表中未予列出;表中的“至今”是指放入金鱼后第20天。

根据以上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得出何种结论?

2、满江红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此实验所得的结论,请你谈谈感想和建议。

五、综合题(共6分)

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生产等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提倡直接作饮用品

C.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日夜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

D.水能灭火,可是把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火焰反而更加猛烈,此时水起催化作用。

E.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F.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

G.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些都说明自来水是不是纯净物。

H.“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

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I.用化学方法能使水变成燃油,“水变燃油”为人类提供了获得能源的新途径。

达标测试卷参考答案

—、1、B2、C3、B4、D5、C6、B7、D8、C9、C10、A

二、

(1)混合;

(2)①②④:

(3)极度,使用节水龙头,洗脸,洗衣水冲厕所。

2、

(1)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海水另一种为蒸馏水;尝味道,有咸味的是海水,另一种无味的是蒸馏水。

3、

(1)生成了氢气逸出;

(2)①:

(3)浓盐酸,易挥发,与锌反应速度较快,故其质量减小较快。

4、

(1)H20氯化氢气体,B、C6硝酸银浴液,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2)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②

三、1、

(1)·吸附、沉淀、过滤降的目的

(2)使细小的粒子重量及体积因聚集而增加以达到沉降的目的(3)脱色、去味、除臭,去除农药及其他一些不易清除的有机物(4)水中的细菌及微生物虽经沉淀及过滤处理,但未能完全消除,故需要投药消毒起到杀菌作用。

2、因为硬水与肥皂混合,不易产生泡沫故在用硬水洗涤衣的时,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故小朋友表现很沮丧。

四、1、实验一表明废电池对金鱼有毒害作用,废电池对金鱼的毒害程度与废电池的型号有关。

实验二表明满江红对废电池污染的水质有净化作用,满江红净化水质的能力与其数量有关。

2、满江红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中的溶解氧、从而起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降低被废电池污染水质的作用。

3、①废电池毒性对生物危害极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应向全社会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制止废电池乱扔造成环境污染,应对废电池进地集中收集和无公害化处理。

⑧满江红对污染的水质有一定的净化用用,可以在被废电池或重金属污染的水中适当种养满江红。

实验一中,金鱼的成活时间反映了废电池对金鱼的毒害程度。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金鱼成活时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放的废电池型号不同。

实验二中所放的废电池型号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放养的满江红数量不同造成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满江红越多,铅等重金属越少、溶解氧越多、金鱼成活的时间越长,说明满江红对水质有净化用用,而且满江红越多,净化能力越强。

五、C、E、G

 

课题2分子和原子

[复习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3、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

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

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某某分子由某某原子和原子某某构成。

例如: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某某由几个原子某某和几个原某某子构成。

例如: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

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

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考点四]、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堂测评]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2.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B.分子很小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水原子C.氢、氧两种原子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镁条燃烧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A.木板制成桌椅B.纸张被撕碎C.冰雪被融化D.石蜡燃烧

8.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C.水被电解D.水汽化

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课题3水的净化

[复习要求]

1、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到常见的净水方法

3、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对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

试剂:

明矾

净水原理:

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

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

见书图3-21和3-22

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

可溶性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考点三]、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

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

开水

2.鉴别方法:

可以用肥皂水鉴别,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达标检测]

1.纯水是____色,____臭,清澈透明的液体,而许多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2.在某些乡村,可以采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________出来。

3.含有较多可溶性_________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硬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_________。

4.在制取蒸馏水时,常在水中放入几粒沸石(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5.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6.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7.下列不属于净化水的措施是()

A.吸附B.过滤C.电解D.蒸馏

8.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溶于水可生成CaC12和次氯酸。

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

(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_。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___。

(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9.有一种含有碎莱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可溶),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成分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

问:

(1)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